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农村孩子的感恩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2 09:52: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农村孩子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作为一名教育者,深知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然而,作为一个农村教师,面对区别于城市孩子情况更为特殊的农村孩子,更应该重视孩子们的感恩教育,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成长。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诠释。

实施感恩教育,首先需要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这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前提和条件。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普遍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的条件允许,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

二、感恩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即孩子们的感恩现状

当前社会中,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在城市里,“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在农村,亦是一样,无论是留守还是非留守儿童的家庭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孩子少了,都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们,父母与老人对孩子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什么牌子的食物好吃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三、感恩教育的实践体验,对农村孩子的感恩教育实践。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同时,感恩教育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者的合力才能够顺利完成。

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做一张贺卡”、“为老师敬一杯茶”、“为奶奶捶背捏脚”、“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农村孩子有其特殊性,对于他们的心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普遍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温和宽容地引导他们。但,针对不一样的情况也需采取不同的对策。比如一次班会课上,有个调皮的学生之间反驳我的观点,认为他的父母一点都不关心他,会送他来学校接受教育也是迫于法律要求。他的观点居然还得到了几位同样也是父母在外务工的同学的赞成。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误区了,这几个学生不体谅父母的辛苦,只知道索取。于是我直接严厉的询问他:“父母供你读书是法律要求的,试想如果法律没要求,你的父母会不会送你来学习呢?你这么小可以干什么?法律上有无规定一定要杀鸡买肉给孩子补营养?有无规定要买新衣服孩子穿?有无规定要在你们生日的时候送礼物?”一连串的问题问得他们哑口无言。趁此机会,我给他们上了一堂深刻的父母之爱的班会课。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多体谅父母,多关心他们。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农村的小学教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国家、社会、家庭给予了小学极多关注,而处于一生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生们,不仅需要在知识上有所增长,更重要的是要在道德品质上得到很好的塑造,感恩教育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的。教书育人,育人为本,育之根基,从感恩开始。

一个农村孩子心中的教育

农村孩子就业

农村孩子的自荐书

农村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孩子的作文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

浅谈农村孩子的感恩教育
《浅谈农村孩子的感恩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