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小杂粮在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1 20:45: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小杂粮产业在我国的发展

徐笑宇

摘要:小杂粮作为我国农业体系中在近几年间新兴而起的一项潜力产业,不仅具有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广等特点,更对我国农业结构的优化和社会结构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小杂粮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三个主要方面对小杂粮产业的未来趋势做了一定的探讨,在引用了前人结论的基础上做出了相关程度上的思索,并对日后小杂粮产业进行了前景的展望,可为后来的研究和思考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小杂粮 产业 发展 对策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粮食生产上向来覆盖面十分巨大,除了水稻、小麦和玉米为主的三大农作物之外,我国还具有多种不同结构的粮食作物。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和我国农业格局的进一步优化发展,以及当下社会理念的转变,许多之前未受重视的粮食作物开始吸引人们的注意,不仅仅是因为其突出的经济价值,更是因为相比于传统粮农作物其所体现出的特殊价值,譬如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等。小杂粮作为一种特殊的粮食作物,在传统农业当中,向来被视为救荒抗灾用的粮食作物,以往不受重视,但随着社会和农业结构的转型,其特殊的功效开始为人所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愈来愈多对小杂粮深入的研究,小杂粮已经作为一项极具潜力的粮食产业正在一步步兴起。基于其特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小杂粮生产对于西部农民脱贫致富,减轻国家粮食安全压力和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小杂粮发展现状简述 1.1 小杂粮的生产和分布

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主要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域性强、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包括荞麦(甜荞、苦荞)、燕麦、糜子、籽粒苋、薏苡、青稞、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我国小杂粮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长期的栽培驯化形成了许多地域性名优品种。随着人们健康需要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小杂粮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名优产品更是供不应求[1-3]。据统计,2000年我国小杂粮种植面积约为900万hm2,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8.7%;其中,荞麦、燕麦、糜子、青稞等面积约为350.8万hm2,占3.8%;谷子、高粱面积约240万hm2,占2.3%;芸豆、绿豆、豌豆、蚕豆、小豆等面积约为320万hm2,占2.6%。小杂粮总产约1970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2%;其中,荞麦、燕麦、糜子、青稞等产量约为766万t,占1.6%;谷子、高粱产量约为720万t,占1.5%;绿豆、芸豆、豌豆、蚕豆、小豆等产量约为486万t,占1.1%,但由于我国小杂粮生产条件较差,加之育种栽培技术研究工作滞后,小杂粮单产水平普遍较低[4]。

小杂粮虽然在我国传统农业中历来都具有一定的生产地位,但由于其不利于大范围推广种植,在中国传统饮食习惯中又不属于主食,虽然种类很多,资源丰富,又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但目前在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小杂粮只有荞麦、燕麦、大麦、糜子、绿豆、小豆、豌豆和蚕豆等,可尽管如此,由于中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域,又是作物起源中心,我国荞麦、糜子的面积和产量都居世界第二位;蚕豆占世界总产的1/ 2;绿豆、小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 3,我国是燕麦、豇豆、小扁豆主产国[5],故我国又有小杂粮王国之称。我国小杂粮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从地理位置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高原地区,即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从自然条件看,主要分布于我国生态条件相对较差的高寒山区、干旱半干旱地区;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看,主要分

1 布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即老少边贫地区;从行政区域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甘肃、云南、四川、贵州、河南、宁夏、黑龙江等省区[6]。 1.2 小杂粮生产的战略地位

小杂粮的生产,尤其在我国西部地区,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总结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

一、小杂粮易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生产力稳定。小杂粮有抗旱、耐瘠、抗逆性强的特点,且为大秋作物,与旱区秋季气候特点相适应,可以充分利用旱区的光、热、水、土资源,具有稳定的生产力,而且,小杂粮作物还可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径流主要由几次大暴雨引起,集中在7-9月份,正值小杂粮作物生长旺盛季节,其对径流的拦蓄作用较强[7]。

第二、小杂粮是保健食品原料作物。据研究,一些小杂粮在某些营养指标上比大米、小麦更有优势。例如荞麦、糜子、莜麦、籽粒苋中的蛋白质含量都高出小麦和大米的1.5倍。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方面,几乎所有小杂粮中含量均高于小麦和大米,有的甚至高出4-5倍。许多小杂粮含特殊成分,对人体有特殊的食疗和保健作用。如荞麦中含芦丁,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功能,对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有效[8-10]。

第三、小杂粮是我国传统出口创汇作物。小杂粮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港澳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欧美市场也有少量出口。中国荞麦主要出口日本,年出口量8万t 以上,占日本进口量的80%以上。中国杂豆年均出口量约59.4万t[11]。

第四、小杂粮在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中不可或缺。随着农业综合能力增强和农产品消费水平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以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特征的新阶段。发展小杂粮生产正是适应了这一需求。以小杂粮抗旱耐瘠、生育期短、适应范围广的特点,且是名、优、特产品资源,经济效益高,在当前西部旱区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中不可或缺,属首选作物[12]。

第五、小杂粮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来源。小杂粮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来源,如豆类作物的籽粒、荚壳、茎叶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脂肪丰富,饲料报酬率高;糜子、荞麦适应性强,短期内可获得较多的青草和干草,是旱区传统的优质饲草[13]。 1.3小杂粮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多种小杂粮作物的起源中心和主产地,经自然进化和人工的选择产生了大量的优质品种类型,成为世界小杂粮种质资源的宝库。然而,因较长时期为解决粮食自给而追求高产侧重发展大宗作物,忽略了小杂粮的生产,使许多祖传的优质小杂粮品种资源减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目前,小杂粮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品种资源保护利用不够;

2、良种混杂退化严重,各产区普遍存在着品种混杂,退化现象影响了小杂粮的产量产品质量和商品性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3、高效栽培技术滞后,投入少、种植方式落后、栽培管理粗放,不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

4、加工包装落后,一般仅限于脱皮、选粒等初步加深加工的产品甚少;

5、产品品质检测环节薄弱,尚未重视小杂粮产品营养成分的检测分析,常造成出口的障碍;

6、科研和技术推广水平落后,科研院所缺少该项研究经费,研究课题时常停顿,专业人员也较少等等,严重制约了小杂粮产业中各项技术水平的提高[14]。 2 我国小杂粮产业发展对策

2.1开发利用种质资源,把小杂粮作为我国农业发展优势产业来抓

我国的小杂粮种类多,品种资源丰富,挖掘优质品种资源很有潜力。有必要开展全国性的、大规模的小杂粮品种资源普查和征集工作,将农民保存的传统的、土著的各类杂粮作物品种全部征集,各省、市、自治区分别保存。政府有关部门在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把小杂粮作为优势产业来抓,积极组织农业科技部门对农村种植业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农业资源区划成果, 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生产,把小杂

2 粮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加快西部农村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加工出口为龙头;示范引路,规模种植,系列开发;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发展的基本思路。同时,应当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发展国内市场并加强小杂粮产区的科技宣传力度,提高产区农民商品生产意识,并在技术、资金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等环节给予帮助和支持。 2.2 规范良种繁育体系,增加技术贮备

我国应当把小杂粮品种改良列入国家农作物品种改良重点计划,并建立国家小杂粮品种改良中心,组织全国有限的科研力量,开展小杂粮品种改良工作,尽快选育一批商品性好、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新品种;对名优农家品种及时提纯复壮,加速良种繁育;积极引进国外品种资源,尤其对国际市场走俏的品种要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多点试验示范,以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同时,借鉴大宗作物的研究成果,更在小杂粮分子标记、基因克隆、功能因子提取等研究领域开展探索。 2.3 加强行业联合,提高小杂粮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科研单位和基层技术推广部门联合协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系统研究小杂粮的栽培技术模式,为生产上提供规范的栽培技术体系;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改变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状态。提高小杂粮的生产水平,采用综合措施增加各类小杂粮的产量,一方面引导农民进行小杂粮生产和销售,改变我国小杂粮生产、销售的无序状态;另一方面,围绕增强小杂粮产业开发创新能力,支持和引导小杂粮食品加工企业、外贸等行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同时, 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介绍小杂粮基本知识,及时发布有关信息,不断开拓国内市场,增加小杂粮产品新类型,提高小杂粮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小杂粮产业化发展。 2.4 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先发展农业科技。针对我国小杂粮科研力量薄弱的现状,必须积极开展新品种选育和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在品种选育上要高产、优质并重,加强对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引进、筛选和示范工作,以尽快用于生产;在栽培技术方面,则要重点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旱地农业综合技术措施,培肥地力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加强保护性耕作,如可降解地膜、旱地龙等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和推广,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还要通过科技创新对小杂粮高产生理、生化及高新技术基础研究如染色体工程、优异基因标记和转基因等新技术研究。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 才能促进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15]。 3 小结和展望

我国日新月异的农业科技成果,不仅带动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更是在不断地改善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小杂粮作为农业中的一项新兴产业,依旧需要更为深入的开发和挖掘,笔者相信,小杂粮产业中潜藏着的巨大价值,最终将会为我国带来可观的效益!一个时代的生产水平决定了一个时代的需求,小杂粮能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历史沉淀中在今日脱颖而出,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缩影,从过去单纯的解决温饱问题到今天要吃的健康、吃的保健,我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可以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和时代背景的需要。小杂粮产业虽然只是我国博大的农业体系中的一个部分,但其今日的发展成果和辉煌的未来已然昭示着我国农业的飞跃,在未来,小杂粮产业定能更加完善地服务于农业,服务于人民。

小杂粮产业蕴含着的效益在其日后的发展当中,可以囊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

一、在历史背景下,我国加入WTO为小杂粮生产发展带来机遇。国际贸易的规范渠道,有利于我国小杂粮出口市场由日、韩、东南亚向西欧、北欧和拉美市场挺进,而出口量的增加又将拉动小杂粮生产的发展。第

二、挖掘小杂粮节水生产潜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或解决我国部分地区的生态问题,实习可持续发展!小杂粮作为旱地作物,其节水生产

3 潜力必将持续增进,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

三、发展小杂粮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已从节日品尝式的食用方式,转为餐桌上的常备食品。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小杂粮为原料的食品、医药、酿造、饲料等加工业会有更大发展,国内外市场对小杂粮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16]。

参考文献:

[1] 龙静宜,林黎奋,侯修身,等.食用豆类作物[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1.[2] 柴岩.糜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 林汝法.中国荞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4] 柴岩,冯佰利.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3):145-151.[5] 潘明才.我国土地复垦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土地,2000,(7):16-18.[6] 王万茂,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04.[7] 张兴昌,邵明安,黄占斌,等.不同植被对土壤侵蚀和氮素流失的影响.生态学报,2000,20(6) :1038-1044.[8] 张振福,罗文森.苦荞麦的化学成分与特殊功能[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8,(2):40- 41.[9] Kusano T, Nalayama N.Studies on nutritional aspects of tartary buckwheat.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uckwheat.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1992:453-454.[10] Ikeda K, Sakaguchi T.Functional propertiesof buckwheat.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uckwheat.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re, 1992:476- 477.[11] 林汝法.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化的思考[J].山西食品工业,2002,(2) :2- 9.[12] 胡跃高.论我国农牧业结构调整趋势与建设方针[J].中国集约型农作制可持续发展.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5-98.[13] 林汝法.中国荞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4] 刘广义.我国小杂粮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考[J].中国种业,2009,2:25-26.[15] 张研.我国小杂粮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12(3):432-436.[16] 张雄,王立祥,柴岩,等.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2):1595-1598. 4

小杂粮

杂粮熟食品、果品深加工发展

广灵县优质小杂粮产业工作总结

关于平松乡优质小杂粮种植

开拓小杂粮产业市场的调查报告

立足粮食产业化 小杂粮做出大文章

榆林小杂粮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

榆林小杂粮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

汽车业在中国的发展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浅谈小杂粮在中国的发展
《浅谈小杂粮在中国的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