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统计学基础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01:32: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统计学基础 第一章

1、政治算术学派最早的统计学源于17世纪英国。其创始人物是威廉·配第,代表作《政治算术》,另一创始人约翰~特朗特。政治算术学派被称为“无统计学之名,有统计学之实”。

2、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8世纪的德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尔曼·康令(H.Conrin2,1606—1681)和阿亨华尔(G.Achenwall,1714—1772)该学派在进行国势比较分析中,偏重事物性质的解释,而不注重数量对比和数量计算,但却为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经济理论基础。

3、数理统计学派创始人凯特勒,他被称为“近代统计学之父”。

4、社会统计学派代表人厄恩斯特.。恩格尔和乔治。洪。梅尔

5、统计数据对所要研究的现象观察、测量的结果。统计数据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定类数据——表现为类别,但不区分顺序,是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的。定序数据——表现为类别,但有顺序,是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的。定距数据——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运算,是由定距尺度计量形成的。定比数据——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是由定比尺度计量形成的。

6、统计学的特点:总体性、数量型、归纳性。

7、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描述法、统计推断法、统计模型法。

总体是客观存在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相对性。其中反映总体单位特征为标志,可变的标志又称变量。可变标志按其性质特征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标志具体取值称为统计数据。

8、统计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及其具体数值。特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其所反映总体现象的数量特性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表明现象总体绝对数量的多少指标,反映了总体外延的广度、规模大小、以及其发展成果多少的总和。质量指标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水平的指标,反应本身质量、现象的强度管理工作的质量等的统计指标,用来说明总体的质的属性。 第二章

1、调查方式:a、抽样调查根据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进行调查,并运用概率估计方法,根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相应的数量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其特点:1】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2】按照一定的置信度推断总体。3】其中误差可事先控制和计算的。b、普查: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其特点: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2】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和统一的标准时点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C、统计报表d、偶遇抽样e、判断抽样

2、调查方法常见的有访问法(又包含座谈会、面谈访问、电话调查)、观察法、实验法。

3、调查设计其封闭式问题特点标准化程度高、回答方便、易于归类和分析,有利于提高有效率。缺点自由度小可能无法反映出有目的、真实的想法。开放式问题与之相对。“杜威十进位分类法”有麦尔维。杜威所创。 第三章

1、统计分组原则要遵循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穷尽原则就是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有组可归。互斥原则就是在特定的分组标志下,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只能归属于某一组,而不能同时归属于几个组。

2、累计频数:依照各分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是向上累计频数,也可以是向下累计频数。向上累计频数分布是先列出各组的上限,然后由标志值低的组向标志值高的组依次累计频数。向下累计频数分布是先列出各组的下限,然后由标志值高的组向标志值低的组依次累计频数。

3、定距数据分组的方法:单项分组和组距分组。A、单项分组适用于离散型变量的数据,并且范围不大的分组,按变量的大小顺序排列的。B、组距分组就是一个数值区间,适用于连续性变量或变动范围大的离散型变量的数据分组。a、组数和组距,组距分组每个组的最大值为组的上线,最小值为组的下线。其上下线的间距为组距,m=1+3.322lgN(N为总次数)组数与组距(i):i=R/m.。b、组距两端的数值称为组限,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开口组有上限无下限或有下限无上限的分组。闭口组既有上限由又下线。开口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下开口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组中值=(上限+下限)/2。

4、统计图的结构:标题、坐标轴和网格线、图标区和绘图区、图例。有饼图与条形图。分组数据用直方图与折线图来表达,未分组用茎叶图。 第四章

1、总量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总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可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不同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相加后表示较长时期现象总的发展水平;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联系;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而时点指标的特点正好相反。(二者区别)b、计量单位不同又分实物指标(用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价值指标(用贷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劳动量指标(用劳动量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

2、a、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基期指标·100%b、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数·100%特点:分子分母不得互换,判断计划完成程度好坏,是指标而定。计划指标是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

3、计算和使用相对指标的原则:遵循可比性原则、相对指标和绝对数综合应用、选好对比的基数、各种相对指标需综合使用。

4、平均指标的作用:反应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利用平均指标便于对比分析、利用平均指标便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平均指标是制定定额的依据、利用平均指标可做数量上的推算。

5、加权算术平均数=x1*f1+x2*f2+x3*f3+„„xn*fn / f1+f2+f3+„„.fn=∑xifi/∑fi 。X为各组变量值,f为各组频数。

6、调和平均数可分为简单调和平均数与加权调和平均数。简单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指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G=n√(IIX),几何平均数的对数等于变量值对数的算术平均数。 众数,若变量值不同,则无众数。M0,来表示。

L——众数所在组下限; U——众数所在组上限——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其下限的邻组次数之差——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其上限的邻组次数之差; d——众数所在组组距。Q。中位数:当变量值的项数N为奇数时,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则为处于中间位置的2个变量值的平均数。其中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适用于定距数据,故又数值平均数。中位数适用于反映定序以及上层次数据,适用于定序数刻画。众数适用于所有,主要用于定类数据刻化。

7、标志变异指标测定方法: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全距:ω=XH-XL其中的ω为全距,XH为最大值,XL为最小值。平均差:a、简单平均式= (∑|x-x\'|)÷n ,加权平均数见课本p98.标准差:公式见课本P98标准差越大表明标志变动程度越大,因而平均数代表性越小,越小则反之。是非数据标准差:P101.第五章

1、时点数列中的指标数值与时点间隔的长短无直接联系,指标数值是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增减抵消的后果,故而时点数列不具有可加性。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时间长短的可比性、总体范围的可比性、经济内容可比性、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2、发展水平,既可作为总量会标,亦可是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3、移动平均法

第六章

1、统计指数种类: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个体指数和总指数.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数量指标指数反映现象总体的规模和水平的变动状况,如产量指数,职工人数指数等。质量指标指数则反映现象总体内涵质量的变动,如商品物价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等。质量指数P155,。

2、平均指数以指数化因素的个体指数为基础,通过对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而计算的一种总指数。它是编制总指数的又一种重要形式。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不同:a、编制思路不同,其性质有不同,综合指数 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指数 先对比,后平均。B、使用权数不同,综合指数依同度量因素为权数,平均数一价值量指标为权数。C、对资料的要求不同。

3、消费价格指数,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外,亦可分为 货币购买力指数=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职工实际工资指数=职工名义工资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指数=报告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第七章

1、分层抽样优点:a、即可对总体进行估计,又可对各层的子总体进行估计。b、按照自然区域分层,又可对行政区域进行分层。C、样本分布在各个层内,从使样本在总体中分布较均匀。d、可以提高精确度。遵循的原则:根据研究目的分层、遵循“层内同质,层间差异”。方法:等数分配分层抽样、等比例分层抽样、不等比例分层抽样。

2、样本均值、样本方差、样本比例都是随机变量。

3、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是所有的样本均值形成的分布,即μ的概率分布。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在形状上却是对称的。随着样本量n的增大,不论原来的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都将趋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数学期望为总体均值μ,方差为总体方差的1/n。这就是中心极限定理 第八章

1、抽样推断方法: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抽样推断特点:根据样本资料对总体熟数量的特征做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估计与推断、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必然会产生误差。

2、参数估计:是根据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估计总体分布中包含的未知参数的方法。Θ表示总体参数。矩估计法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极大似然估计法由费雪提出。

3、样本容量与置信水平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置信水平越大,所需的样本容量就越大;样本容量与总体方差成正比,总体的差异越大,所需的样本容量就越大;样本容量与边际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第九章

1、假设检验的依据:在一个已知的假设下,若某个事件发生概率很小,通常认为,该假设不成立。

2、两类错误:把原假设真时拒绝原假设所犯的错误,即弃真的错误,称为第一类错误;原假设假时没有拒绝原假设所犯的错误,称为第二类错误。

3、在二项分布中,当n很大时,np和n(1-p)都大于5时,可用正态来逼近。 第十章

1、变量的关系分两种:函数关系,变量之间保持着严格依存的关系,呈现一一对应的特征,例如圆面积与半径;相关关系,变量之间保持着不确定的依存关系。相关关系特点:现象之间存在着数量上的依存关系、现象之间数量的关系不确定与不严格的依存关系。

2、相关关系的分类:按其程度分为完全不相关、不完全相关与不相关;按相关的方向分正相关和负相关;按研究的数量的多少分单相关、偏相关与复相关;按其形式分线性相关与非线性相关。

3、相关分析:用指标去表现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方向与密切程度。回归分析:一种统计学上分析数据的方法,目的在于了解两个或多个变量间是否相关、相关方向与强度,并建立数学模型以便观察特定变量来预测研究者感兴趣的变量。回归有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提出的。

4、相关图的判断方法:P245。1.强正相关,即x增大,y显著地随之增大,.弱正相关,即x增大,y缓慢地增大 强负相关,即x增大,Y显著地减小;弱负相关,即x增大,y缓慢减小;非线性相关(又称曲线相关),即在某界限值之前x增大,y随之增大或减小,在此界限之后X增大,y又随之减小或增 ;不相关,即y不随x的增减而变化

5、相关系数的计算P248.

统计学总结

统计学总结

卫生统计学总结

生物统计学总结

社会统计学总结

统计学原理 总结

统计学复习总结

医学统计学总结

统计学复习总结

统计学概念总结

统计学基础总结
《统计学基础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