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华民国兵役制度略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10:25: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华民国的38年历史可分为北洋政府16年,国民政府22年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三种力量的兵役制度各不相同。

北洋政府时期,北洋军的兵源主要有三。

第一种是募兵制,主要招收青年农民入伍当兵。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极为缓慢,剥削严重,导致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而中国近代工业又非常之少,吸纳不了大量农民加入工人队伍,因而应募当兵也成为当时农民的一种“出路”。

连年的战争使经济更加凋敝,同时也对兵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而当时募兵制是北洋军补充兵源的重要手段。

冯玉祥在陕西就任第16 混成旅旅长时,就曾派人到冀、鲁、豫偏僻农村,招收大量贫农子弟入伍。

第二种是征兵制,计丁抽兵,带有强迫性质。此制从清末新军建立时即开始实行,延续至民国。

但是由于各派军阀势力彼此消长,很难有一个固定的稳定的地方政权,因而征兵制碍于条件所限很难实行,并不普遍。

第三种是收编制,就是将其他军阀势力的军队和土匪、民军武装收编为己有。这在民国早期是最常见的一种扩大军队的方法。一次军阀混战后,各军阀势力的力量对比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主要就是依靠这种收编军队的方法。如直皖战争后,直系军队的力量极大扩张,就是因为收编了皖系的军队。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和冯玉祥的国民军实力大增,也主要是因为收编了直系的军队。由于军阀之间的混战,各部队的渊源、利害关系错综复杂,因而只要许以好处,晓之利害,在战争中阵前倒戈者比比皆是,实为民国早期一大奇观。

?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军的兵役制度演变如下:1936年前以募兵制为主,之后以征兵制为主。

国民党一大曾规定要逐渐将募兵制改为以义务兵为主的征兵制,但是由于地区政权不巩固,所以很难实行。

所以这一时期,国民革命军还是以募兵和收编为主。

北伐结束后,国民革命军由初期的4万人发展到百万之众,主要原因就是大量收编了北洋军阀各派之败军。

抗战开始后,由于对日作战兵力消耗巨大,单纯地依靠招募已经难以补充兵源,且由于与外敌作战,收编一法已然无效。

所以,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正式实施民国二十二年(1933 年)颁布的义务兵制的兵役法。 兵役法规定,兵役分为国民兵役和常备兵役两种,男子年满18岁至45 岁,在不服常备兵役时服国民兵役。平时征集检定合格年满20 岁至25 岁的男子服现役,现役3 年;期满退伍为正役,为期6年;再转为续役,至年满40 岁,转为国民兵役;满45 岁退役。军政部兵役署(后扩大为兵役部)在各省设军管区,并在全国划分若干师管区和团管区,负责兵役事务。

同时,还设立了补充兵训练处,负责新兵训练,然后补给前方部队。

?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保证其发动内战所需的兵源,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 年)6 月,修订并重新颁布兵役法,规定实行征兵制。凡年满20 岁的男子,经征兵检查合格,征集入伍,为期2年,步兵之军士及特种兵、特业兵为期3 年。

民国三十七年(1948 年)2 月,国民党政府又颁布了“国军收复地区兵员征集暂行办法”,规定凡年满20至35 岁的壮丁,一律征集入伍,并授予前线高级长官以征兵的便利处置权。在这种极端野蛮的征兵制度下,国民党军队即可任意抓捕壮丁,为其充当炮灰,因而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在战争年代主要实行志愿兵役制度。主要依靠革命军队的行

动和宣传吸引广大贫苦农民自愿参加革命队伍,长期服役,为解放自己和全中国而斗争。共产党军队兵员的另一重要来源就是改编俘虏。共产党一般能够将所俘虏敌军的80%经过政治思想工作后转变为自己的军队兵源。

?综上可见,民国时期的兵役制度主要是以志愿兵为主的招募制和以义务兵为主的征兵制。

兵役制度

杜甫交游考略

古代兵役制度

即墨杜氏考略

美国的兵役制度

中华民国宪法

中华民国宪法

中华民国宪法

中 考 答 题 攻 略

美国兵役制度的特点

中华民国兵役制度略考
《中华民国兵役制度略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