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杜甫交游考略

发布时间:2020-03-03 23:07: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考查杜甫交游,明瞭其 社会 关系,是亦\"论世知人\"①,为 研究 杜甫所不可少者。老友李春坪同志,曾自《杜少陵集》(下简称集)中拈出杜甫交游名氏,惜未成篇②。兹师其意,为作《杜甫交游考略》,备翻捡耳。杜甫生平交游,情谊自有亲疏深浅之别,如房琯,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与之交往友谊较深,颇见肝胆,但亦不乏\"点头之交\",此于集中酬应之作,略能明之。为节篇幅,交游人物之生平从略;凡诗只录其题目,原句尽量少引,凡不可考知者,无证不信,宁付阙如。杜甫交游连同亲戚,共得三百十八人,按姓名笔划为序,考略于下。 于休烈 见《旧唐书》(下简称旧)一四

九、《新唐书》(下简称新)一○四本传。案集二《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于指于休烈,崔为崔国辅。《杜工部年谱》(下简称杜谱):\"天宝十一载,公在长安,送隶有司,参列选序。\"黄鹤注:\"公献三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崔于二学士,当是试文之官。\"《读杜心解》五之一谓:\"殆由召试不遇,意将辞别而归。二学士特集贤院长耳。\"考杜甫于天宝十载献赋后,待制集贤院,从此\"奉留赠\"诗题与全诗意旨而言,浦起龙与仇兆鳌《集注》(下简称仇注)之说是。据闻一多先生《少陵先生年谱会笺》(下简称闻笺),此诗为杜甫四十一岁四月前作,然则杜甫于三月暂归洛阳时,投赠诗篇,而与于、崔交游。

大觉 集二十《大觉高僧兰若》,仇注据原注谓大觉当是高僧名。大历二年,杜甫在夔州游巫山寺院,投赠大觉者。

巳上人 集一《巳上人茅斋》: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巳上人,即巳公,东都诗僧。当为开元廿九年杜甫在东都与之交游所作。

卫八处士 集六《赠卫八处士》,卫八蒲州隐士。似即卫宾。《唐史拾遗》:\"杜甫与李白、高适、卫宾友善,时宾年最少,号小友。\"朱长孺注以为\"伪书杜撰\",然未有反证;一说疑为唐隐士卫大经之同族,亦未有确证。

卫伯玉 新一四

一、旧一一五有传,见集二十一《江陵节度使阳城郡王新楼成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又作此奉卫王》、《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等。阳城郡王即卫伯玉,大历二年六月封阳城郡王。三年杜甫至江陵,宾主投分,诗简奉酬。而从游。

卫钧 集二二《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钧》,杜甫于大历三年移居公安,贫病交迫,得卫钧之助,故诗首云:\"卫侯不易得,余病汝知之。\"结云:\"交态遭轻薄,今朝豁所思。\" 王十二(一作二十) 集十五《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王十二,名无考。仇注\"王判官盖在云安\",就此诗而言,则似为杜甫自永泰元年秋移居云安至大历元年春去夔州时所友者。

王十五 集九《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遣营草堂貲》,王十五,名无考,据\"他乡唯表弟\",知为杜甫之表弟,唐人沿南北朝遗风颇重中表,故特点出,又与集十八《王十五前阁会》,玩\"邻舍烦书札,肩舆强老翁\"句,似为一人。

王十五 集十二《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仇注以为即《王十五前阁会》之人,岑仲勉先生《唐人行第录》疑非。案此诗顾注:\"王判官本黔阳人而官于蜀者,时奉母归养,故作诗以送之。\"杜甫戚谊无黔阳人,岑说是。

王十六 集十八《送王十六判官》,王十六,名无考,似为杜甫在夔州时所友者,诗送其赴荆南。

王大录事 集一二《汉川王大录事宅作》,王大,名无考,是否即《全唐文》三三四陶翰《送王大拔萃不第归睢阳序》之王大,待考。

王录事,名无考,集十三《王录事许修草堂貲不到聊小结》,朱注疑与上条为一人,仇注以为前诗\"言才名权,盖公尊行也。后诗直云嗔王录事,知其别为一人矣\"。案此诗愤懑溢于词表,岂止直嗔,仇说是。

王司直 名无考,集二一《短歌行赠王郎司直》,钱笺:\"赠友诗官有王司直,即其人也。\" 王季友 集二一《可叹》\"酆城客子王季友,群书万卷常暗诵\"云云,叹其怀才不用,见毁众口。王季友尝为洪州刺史李勉幕府判官,据潘淳《诗话》载《唐江西新幢子记题名》有兼监察御史王季友,而于邵《送王司议季友赴洪州序》,题称职衔;岑参《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送王七录事赴虢州》《送王录事欲归华阴》,原注:\"王录事自华阴尉授虢州录事参军,旬日郤复旧官。\"其经历大抵如此。此与殷墦《河岳英灵集》所谓\"白首短褐\"不侔。仇注认为\"止是虚衔,未尝官于朝也\",想当然耳,犹待考定。《唐诗纪事》(下简称纪事)二六:\"季友,肃、代间诗人也。\"与同 时代 诗人多有往还,钱起、郎士元亦有赠酬之作。《河岳英灵集》、《箧中集》均收有王季友诗,《全唐诗》得其诗十一首。 王侍郎 集九《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原注\"王时牧蜀\",其名无考。

王承俊 集九《寄赠王十将军承俊》:\"缠结青聰马,出入锦城中。\"知王为驻守成都之武将,与集二十《久雨期王将军不至》当为一人。二诗均叹息时事而惜将军之不能用,并兼叙友情。

王使君 名无考。集二二《宴王使君宅二首》,大历三年杜甫流寓江陵与王使君相友作。邵注、\"王必荆州人,闲居邑中老。\" 王契 字佐卿,即元结《次山集。送王契之西蜀序》之王契,京兆人。集十三《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仇注黄鹤注作蜀人,非。又集十四《送王侍御往东川放生池祖席》,似为一人。

王砅 杜甫重表侄,王珪之后,大历五年时为评事,见集二三《送重表侄王冰评事使南海》。

王宰 画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宰,蜀中人,多画蜀山,玲珑嵌空,巉嵯巧峭。\"钱笺据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王宰家于西蜀\"。上元元年杜甫在成都时相友,见集九《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王倚 集三《病后过王倚饮赠歌》,杜甫作于天宝十三载,困居长安时,赠歌极道王倚敦笃交谊。

王抡 据集一○《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集十一《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集十七《哭王彭州抡》等诗,知王抡行十

七、历侍御史,终于彭州刺史、与杜甫交情颇深。

王峑 夔(信)州刺史,大历二年杜甫在夔州送王崟归朝有作,见集十九《奉送王信州崟北归》,为蜀中所友者。

王阆州 名无考,集十二《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借别之作》、集十三《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陪王使君晦曰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等,系杜甫于广德元年秋后至二年春在阆州时酬应之作,与王某相友。

王维 见新二○

二、旧一九○本传及《唐才子传》

二、《王右丞集》等。杜甫于天宝五载归长安为郑潜曜之门客,并从汝阳王琎游,始友王维。集六《奉赠王中允维》为乾元元年之作,故起句云\"中允声名久,如今契阔深,\"下即辩明其安禄山迫以伪署,凝碧池头之苦哀。集十七《解闷》\"不见高人王右丞\",即为追悼王维作,王、杜唱和诗今巳失传,二人集中仅存《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潜 唐兴县令。集十《敬简王明府》、《重简王明府》黄鹤注:\"上元二年,公尝为唐兴县宰王潜作《客馆记》,当即其人。此殆因诗而简之。\" 王彻 瑯琊徵士。集三《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原注\"徵士瑯琊王彻\"。杜甫困居长安时,即与王交游。

王翰 见新二○

二、旧一九○本传、《纪事》二

一、《唐才子传》一等,有集十卷。《全唐诗》一五六存其诗一卷,十四首。杜甫少游翰墨场,\"结交皆老苍\"。王翰,景云元年进士,诗名甚著,为杜甫之前辈。集一《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盖纪实。

元二十一 集十五《七月三日亭午已后校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曹长》,集十八亦有二首呈元曹长。其名无考,李肇《国史补》:尚书丞、郎相呼为曹长,据呈诗,元喜烧炼服食者,均作于大历年在夔州时,为杜甫入蜀后所识之人。

元丹丘 道士,集二《玄都壇歌寄元逸人》,卢注:\"李白与元丹丘游,疑即其人。\"据《李太白集》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元丹丘歌》,证以杜诗\"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句,朱注:\"公同太白访范隐居诗,\'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此即在鲁郡作也。《昔游》诗,\'东蒙赴旧隐,尚忆同志乐\',正指元逸人。\"是可知元逸人即元丹丘,杜甫与李白游齐赵时所友者。

元持 集二十《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州别驾元持(作\"特\"讹)宅\"。

元二 集十二《送元二适江左》,原注:\"元常应孙吴科举。\"仇注,疑与王维《送元二使西安》为同一人,待考。

元结 见新一四三本传、颜真卿《元君表墓碑铭》、《唐才子传》

三、《元次山集》等。《元次山集·喻友》:\"天宝丁亥,诏黴天下士人有一艺者,皆得诣京师就选。相国晋公林甫,……悉令尚书长官 考试 。……已而布衣之士,无有第者。\"仇注\"时公与结,皆应诏而退\",是知元结与杜甫相友在天宝六年。集十九《同元使君舂陵行》作于大历二年,系和元结于广德二年在道州刺史任所为《舂陵行》、《贼退示官吏》二诗,杜甫钦其所为,作诗称美。

韦十郎官 名无考,集一二《投简梓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 韦十六评事 名无考,集五《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据:\"昔没贼中时,潜与子同游\"句,韦与杜甫为长安旧友, 韦七赞善 赞善东宫官名,其名无考,集十一《赠韦赞善别》、集二三《赠韦七赞善》,黄鹤注,据\"尔家最近魁三象\"\"乡里衣冠不乏贤\"句,韦赞善必韦见素之后。

韦大少府 杜甫侄辈,名无考,见集二十《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又《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

韦氏妹 集四《元日寄韦氏妹》,至德二载元日作,韦氏妹,杜甫之妹稼于韦氏者,即同谷诗有妹有妹在锤离者。

韦之晋 集二二《哭韦之晋》:\"悽怆郇瑕邑,差池弱冠年。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韦为杜甫丈人行,据《闻笺》则为十九岁往郇瑕而从游者。

韦见素 见新一一

八、旧一○八本传,天宝十三载,韦见素为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杜甫困居长安,乃《上韦左相二十韵》,希望故旧汲引。

韦书记 集二《送韦书记赴安西》,天宝十一载作,韦为封常清安西节度府书记,名未详。

韦有夏 集五《寄韦有夏郎中》系谢韦来书而寄诗,当为旧友。据潘淳曰:\"颜鲁公《东方朔碑》阴,有朝城主簿韦有夏。\"似即其人。

韦郎司直 集十二《送韦郎司直归成都》,名无考。

韦匡赞 据集二二《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知其为韦夐后代。

韦济 见新一一

六、旧八八本传,早以辞翰名世,《全唐诗》存其诗一首。韦济系杜甫前辈,爱其才,曾频过访杜于偃师故庐,故有\"逢人间孔融\"句。天宝七载济再为河南尹,迁尚书右丞,时杜甫困蹇长安,奉诗请求援引,见集一《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赠韦左丞丈》、《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韦迢 京兆人,与杜甫友善,其出牧韶州,杜作诗送之,见集二二《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酬韦韶州见寄》。韦亦能诗,《全唐诗》存二首,《潭州留別杜员外院长》、《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即为酬答杜甫者。

韦班 涪江县尉,杜甫在蜀之友,见集九《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学栽》,集十二《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

韦偃 集九《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戏为韦偃双松图歌》。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作韦鶠,韦鉴子,善画山水人物。朱景玄《画断》云\"京兆人,寓居于蜀,工画马韩幹之匹\",当为杜甫流寓成都时所识。

韦续 蜀中县令,见集九《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韦讽 阆州录事参军,杜甫蜀中之友。见集十一《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十三《韦讽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孔巢父 据新一六

三、旧一五四本传,少与韩准、裴政、李白、张叔明、陶沔隐与徂徕山时号竹溪六逸。天宝二载,杜甫在长安应诏就试,友孔巢父,集一《送孔巢父归江东兼呈李白》可证。《李太白集》十六有《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文公 蜀僧,集十一《谒文公上方》,杜甫子宝应元年在梓州时游山寺所识。

长孙九 集五《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至德二年杜甫为拾遗时作,则当时相友。

长孙渐 中书舍人,据大历四年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集二三)\"衰年倾盖晚\"句,可知是年相识。

马大 名无考,见集二一《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马巴州 集十三《奉寄别马巴州》,原注:\"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仇注据本传谓广德二年作。

太易 公安诗僧,见《唐才子传》三。集二二《公安留别太易沙门》:\"丽藻初逢休上人\",当为杜甫大历三年在公安所识者。

司马山人 道士,杜甫在长安时曾相识,广德二年回成都耐作诗寄情,见集十三《寄司马山人十二韵》。

卢十四 杜甫表弟,官侍御,名失考。集二三《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及集二二共存有寄怀诗五首。

卢琚 集二二《奉赠卢五丈参谋琚》,原注:\"时丈人使自江陵,在长沙待恩旨,先支率钱米。\"知卢琚为杜甫之前辈;诗云\"恭维同自出\",据朱注\"盖参谋之母与公母皆崔氏也。黄鹤引公祖母卢氏,非\",知卢琚为杜甫之前辈并有戚谊。

田侍御 集二一《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央津亭留宴》,作于大历三年春,侍御,名无考。

田梁丘 见于邵《田司马梁丘传》,京兆茂陵人。《旧书·哥舒翰传》:\"讨禄山,以田梁丘为御史中丞,充行军司马。\"集三《赠田九判官梁丘》未及御史中丞、行军司马,当为杜甫在长安时投赠之作。玩诗旨,杜颇有望田汲引意,疑后投赠哥舒翰,即由田所游扬。

田澄 集三《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纪事》二九,田澄条:\"杜甫《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诗,即澄也。以舍人奉使入蜀,肃宗时人也。\"《全唐诗》二五六存其诗一首。

任华 见《全唐诗》二六一小传,存其诗三首,《纪事》二二载其《杂言寄赠杜拾遗》,惟仇注认为\"此诗起段,似杜旧友,又似杜乍交,……俱属可疑\",但任华为李、杜同时人,宋人已载其事,与李、杜相识,似亦可能。

刘九法曹 集一《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杜甫青年时在兖州所结识者,其名失考。

刘十判官 名失考。集二二《亿别行送刘判官》、《重送刘十弟判官》,似为杜甫晚年所结识之后辈。

刘主簿 名失考,集十《逢唐兴刘主簿》,上元二年杜甫为唐兴县令王潜作《唐兴县客馆记》,刘主簿当于此时相识。 刘伯华 峡州刺史,能诗,集十《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迟暮嗟为客,西南得良朋。\"当为杜甫入蜀后所交游。 刘单 集四《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文苑英华》注:\"奉先尉刘单宅。\"《草堂诗笺》定为天宝十四载十一月杜甫自京赴奉先之后所作。

刘叟 集十《军中醉歌寄沈八刘叟》,广德二年杜甫在严武幕府作。仇注:\"沈刘盖草堂同饮者。\"刘叟,名不详。

刘颢 乾元元年冬,杜甫自华州游东都,集六《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散因为醉歌》,刘颢为杜甫之旧识,孟云卿是杜甫之新交。

玄武禅师 宝应元年杜甫在梓州所谒禅师,见集十一《题玄武禅师屋壁》。

宇文晁 石首县令,集二一《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据王道俊《博议》,\"题中宇文石首即前宇文晁也。\" 许八 集二四《进三大礼赋表》:\"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是知杜甫游吴越乃在开元十九年。据《朱注谱》、《闻谱》考定杜甫二十岁至江宁与许

八、曼上人游。见集六《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样志诸篇末》等,岑参亦有《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觐》诗,其名不详。

许主簿 名失考,杜甫早年之友,集一《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黄鹤注;\"许即任城许主簿,当是开元二十五年至兖州与许游南池相先后。\" 许损 天宝十四载,杜甫在长安与许损论诗,见集三《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朱山人 上元元年杜甫卜居成都浣花溪营建草堂之南邻,名不详。集九《过南邻朱山入水亭》:\"看君多道气\",又《绝句》:\"梅熟许同朱老吃\",即朱山人,似为习道之隐者。

祁录事 集十二《短歌行送祁录事因寄苏使》,祁,名无考。

杜十五 杜甫从弟,名无考,集一七《送十五弟侍御使蜀》。

杜四 杜甫族兄,名无考,集一四《狂歌行赠四兄》。

杜丰 杜甫弟,集十七《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

杜亚 见新一七

二、旧一四六本传,杜甫从弟,历官评事、侍御史、东都太守,集五《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

杜佐 杜甫从侄,官至大理正,《新·世系表》:\"佐是襄阳房殿中侍御史玮之子。\"集八有《示侄佐》《佐还山后寄》三首。

杜位 杜甫从弟,李林甫婿,江陵行军司马,《新·宰相世系表》:\"杜位出襄阳房为考功郎中,湖州刺史。\"集二《杜位宅守岁》,集十六《寄杜位》,集二一《乘雨入行军六弟宅》,黄鹤注:\"甫以大历三年抵荆南,时卫伯玉方为节度,故位为行军司马,六弟即位云。\" 杜观 杜甫弟,集中与观诗篇颇多,十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2首》外,一九,二一尚有多首。

杜使君 杜甫侄辈,名不详,见十四《宴忠州使君侄宅》等。

杜使君 杜甫孙辈,绵州刺史,名不详,见集十一《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十二《陪王汉州杜绵州泛房公西湖》。 杜济 杜甫从孙(一云从侄),东川节度,集三《示从孙济》。

杜崇简 杜甫从孙,据《新.宰相世系表》曾为益州司马参军,集十八有《寄从孙崇简》。

杜勤 杜甫从侄,集三《醉歌行》,原注:\"别从侄勤落

第归。\" 杜颖 杜甫弟,集十四《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又集二一有一首。

杜鸿渐 见旧一零

八、新一二六本传,杜甫从叔,官东西川副元帅,黄门侍郎。集十九《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杜韶 杜甫族弟,苍水使,参见上条。

严二别驾 名无考,据集十一《从事行赠严二別驾》,严二为梓州从事,杜甫永泰元年至梓州时相识,故云\"垂老逢君未恨晚\",而此赠诗则作于宝应元年。

严二奉礼 名无考,见集十二《与严二郎奉礼别》。

严六侍御 名无考,见集十四《渝州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

严侍御 名无考,集二一《江陵节度使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同作》,大历三年夏杜甫至江陵时作,严侍御似在江陵所结识者。

严明府 云安县令,名无考。大历元年杜甫在云安居其水阁时相友,见集十四《水阁朝霁奉简云安严明府》,又十七亦有一首。

严明府 大昌县令,名无考。集十七《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大历元年作。

严武 见新一二

九、旧一一七本传,挺之子,于杜甫为世交。严武善视杜甫,其复镇剑南,甫往依之,集中与严武唱和赠答诗最多,计二十六首。严武亦能诗,《全唐诗》存六首,如《酬别杜二》、《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巴岭答杜二见忆》等,均为与杜甫酬唱之作。《纪事》二

十、《云溪友议》上均有记载。

严挺之 名浚,见新一二

九、旧九九本传,集十六《八哀·赠左仆射郑国公武》:\"嶷然大贤后,复见秀骨清。\"大贤即指严挺之。杜严世交,杜甫早年即已从严挺之游。

严震 见新一五

八、旧一一七本传。集十二《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议诸昆季》。考严震梓州盐亭人,至德乾元间屡以家财助军需,授州长史王府咨议参军,严武移西川署为押衙。故知\"咨议诸昆季\",指严震、严師兄弟。杜甫诗作于广德元年,自梓州赴盐亭时,而严氏兄弟,似前已相识。 严? 见新一四四,旧一一七本传。

花敬(惊)定 集十《戏作花卿歌》、《赠花卿》。据《旧书·肃宗纪》:\"上元二年四月,梓州刺史段璋反,……五月成都府尹崔光远,率将花敬(惊)定拔绵州,斩子璋。\"又见《高适传》。时杜甫愤花惊定\"既诛子璋,大掠东蜀\",投诗讽之,参见《纪事》及《扪虱新语》三,《心解》谓\"结语于言外见非重用之器,即赞为贬\"。

苏源明 见新二○二本传,与杜甫、郑虔、元结为摯友。《朱注谱》《钱笺谱》据《壮游》诗\"苏侯据鞍喜\"句苏侯注云\'监门冑曹苏预\',即源明也。开元中,源明客居徐兖,天宝初举进士。诗独举苏侯,知杜之游齐赵在开元时,而高、李不与也。《闻谱》举《八哀》\"结交三十载\"句,阐明钱说。以此知杜甫自开元二十四年自东都出游齐赵,取道省亲(时其父杜闲任兖州司马),友苏源明,有集三《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十四《怀旧》有\"地下苏司业,情亲独有君\"句,及《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十六《八哀·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苏亦能诗,《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苏使君 合州刺史,名无考。杜甫在广德元年春于梓州有《短歌行送祁录州归合州因寄苏使君》(集十二),可知苏使君固旧识者。

苏遂州 遂州刺史,名无考。集十二《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作于广德元年春在梓州时,苏遂州当时聚首者。

苏涣 大历四年,杜甫在潭州,集二三《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苏大侍御涣,静者也。旅於江侧,不交州府之客,人事都绝久矣。肩舆江浦,忽访老夫舟楫\"云云,是为杜苏订交之始。苏涣能诗,《全唐诗》二五五存其诗四首。

苏徯 桂州兵曹,大历元年杜甫与之相遇。集一八有《君不见简苏徯》、《赠苏四徯》等,二三有《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

苏端 集四《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雨过苏端》。黄鹤注谓天宝十五载正月初旬作。朱注据《旧书》\"杨琯谥文汇,比部郎中苏端持两端\",即此苏端。卞圜谓苏端时白衣,据《唐科名记》端来春始及第。

苏缨 杜甫表弟,集二○有《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

阳济 集二三《入衡州》:\"中有古刺史,盛才冠岩廊\"。朱注,时阳济为衡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大历五年杜甫避臧玠兵乱入衡州,阳济接纳,并欲由衡州至郴州依舅氏崔伟。又有《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中丞,即阳济。

阮防 秦州隐士,集七《貽阮隐居》:\"寻我草迳微,褰裳踏寒雨。\"乾元二年杜甫自华州至秦州相友。

李二十五长史 集二一《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唐人行第录》:\"今考新七○下宗室世系表。适之有子霅,不知是此人否?\"待考。

李七司马 名未详。集十有《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等三诗,为上元二年之作,李七司马似当时相识者。

李义 杜甫表戚。集二一《别李义》。卢注:李义,李炼之子。朱注:义与公为中表戚,故云\"丈人嗣三叶,之子白玉温\",丈人指其父,见《旧书·道王元庆传》。

李之芳 见新八十,旧七十六本传,《新·宗室世系表》,蒋王恽之曾孙。杜甫与李之芳关系较深,天宝四载已有诗奉怀,见集一《暂如临邑至蜡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李员外,即李之芳,时为驾部员外郎。大历三年李卒,有《哭李尚书》二首,见集二二。又集一

九、二一,均有怀李诗多首。

李文嶷 杜甫同辈戚谊,官秘书监。集十五《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赠李十五丈别》,十八《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

李白 见新二○

二、旧一九○本传、《唐才子传》

二、《李太白集》等。天宝三年四月,李白放还途经东都,始与杜甫晤面,相约同往梁宋访道(据顾宸《杜诗注解·杜子美年谱》及《闻谱》、四川省文史馆《杜甫年谱》之说)。李杜交谊颇深,故云\"怜君如弟兄\"。杜集怀李白之作,凡十二首,李集有《鲁郡东石门送杜甫》《沙丘城下寄甫杜》诸诗,又\"饭颗山头逢杜甫\"绝句,真伪未定。

李功曹 名不详,杜甫大历元年有《送李功曹之荆州》(集十八)。

李布 集十三《寄李十四员外十二韵》,原注:\"新除司议郎兼万州别驾。\"诗作于广德二年杜甫在成都时,并邀李过庐,其相识似已久。

李明甫 集一一《奉赠射洪李四丈明甫》,宝应元年作。诗云:\"人生意气豁,不在相逢早。\"可知于是年始订交。

李令问? 集一《李监宅》二首,仇注:\"李系宗室,故曰王孙。\"顾注据《灵怪录》\"李令问开元中为秘书监,好美服诊僎,以奢闻,有炙驴罌鹉之属,惨毒取味,今诗中有异味重之句,岂即令问乎?\"未获的证,姑疑似置之。

李舟 集六《送李校书二十六韵》\"李舟名父子\"云云。案《新·宗室世系表》:\"舟字公受,虔州刺史,陇西县男。父岑水部郎中、眉州刺史。\"柳宗元《石表先友记》:\"李舟,陇州人,有文学。\"《旧书》载\"梁崇义递命,命金部员外郎李舟论旨以安。\"此诗作于乾元元年春,时李舟年二十左右,故云\"二十声辉赫\"。

李龟年 开元中乐工,见《明皇杂录》下,集二三《江南逢李龟年》,作于大历三年,抚今思昔,不胜盛衰之感。\"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范与崔九(崔涤)均卒于开元十四年,是知李龟年为杜甫少年时所聆见者。

李炎 集三《夏曰李公过访》,李公一本作李家令,仇注据《宗室世系表》蔡王房有炎,为太子家令,疑即是,诗作于天宝束。

李固 集十四《观李固请司马弟作山水图三首》,广德二年,杜甫在严武幕府时,至李固家观其弟(曾为司马)山水图作。仇注。李固当是蜀人。

李使君 梓州刺史,名无考,见集十一《送梓州李使君之任》,十二《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

李果州 果州刺史,名无考,参见上条。

李判官 见集十二《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其名不详。

李封 集四《晦日寻崔戢李封》,据卢注断为天宝十五载与苏端薛复筵为一时作。诗有\"晚定崔李交,会心真罕俦\",可知杜甫与崔、李结交于当时。

李都督 杜甫表丈,名不详,见集九《奉酬李都督表丈早

李勉 见新一三一本传,集二二《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钱起有《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因美之》诗。据朱注李勉大历三年十月拜广州刺史,充岭南节、度使,诗应是其年冬作。

李晋肃 李贺之父,见韩愈《讳辩》,与杜甫相友,集二二有《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

李哗 据《新·宗室世系表》晔大郑王房淮安忠公琇之子,终刑部尚书。《新书·李岘传》:\"肃宗诏刑部侍郎李晔,鞠谢夷甫事,忤旨贬岭南。\"《全唐诗》存其诗一首,广德二年初春,杜甫有《送李卿晔》(集十二),送其返京。

李邕 见新二○

二、旧一九○本传,《宣和书谱》八等,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五载,奸赃事发下狱,六载被杖杀。天宝四载杜甫游鲁相从,集一有《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及集十六《八哀·赠秘书监李公邕》。李邕早擅才名,《全唐诗》存二首,其《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杜甫有和作。

李尊师 玄都观道士,长安人,曾访杜甫,集六有《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李衔 乾元二年杜甫与李衔同避乱至同谷,故大历五年作《长沙送李十一衔》云:\"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李琎 让皇帝宪子,封汝阳郡王,天宝五载杜甫自鲁郡经东都至长安,即从游,见集一《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壮游》:\"赏游实贤王,曳裙置醴地。\"贤王指李琎,又《八哀》之一,即为悼念汝阳郡王者。

李頊 让皇帝第六子,封陇西郡公,汉中王。杜甫与之颇有往还,集中赠诗多首,如十一《玩月赠汉中王》、十五《奉汉中王手札》等均是。

李剑州 剑州刺史,名不详,见集十三《将赴荆南别李剑州》。

李嗣业 左金吾大将军、虢国公。杜甫于天宝十四年春有《陪李金吾花下饮》(集三)。

李潮 杜甫之甥、善小篆。赵明诚《金石录》:\"唐慧义寺弥勒像碑,李潮八分书也。\"集十八有《李潮八分小篆歌》。 李峄 杜甫在长安时相识,相知较深,颇有诗笥往来,故大历三年《哭李常侍峄二首》云:\"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答\"。

李鄠县 鄠县令,名无考,集六《李鄠县丈人胡马行》。

李曛 《唐人行第录》以集十七《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十九《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与二三《奉赠李八丈曛判官》为二人,理由是\"觉曛称丈,而此两诗只称秘书,复未反映其为宗室。\"案李文嶷行十五,官秘书监,杜甫一则《赠李十五丈別》,一则《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丈与秘书未作区别,以彼例此,似为一人。

中华民国兵役制度略考

关于交游造句

即墨杜氏考略

和朋友交游邀请函

中 考 答 题 攻 略

宋代图书展览会——“曝书会”考略

杜甫

杜甫

杜甫

杜甫

杜甫交游考略
《杜甫交游考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杜甫科举考试 杜甫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