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曹刿论战》复习题

发布时间:2020-03-04 01:49: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曹刿论战》复习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3.神弗福也(

) 4.小大之狱(

) ..5.战于长勺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公将驰之________遂逐齐师_______ ___ .....6.小惠未徧( )小信未孚( )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 ( ) ....7.既克,公问其故(

)(

)8.彼竭我盈(

)9.忠之属也( ) ....10.何以战(

)11.弗敢专也 (

)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______

第 1 页

和__________。

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段就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达出来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时(用原文填空)。

1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训练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1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

第 2 页

是: , , 。 3《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的句子是 , 。

4、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

5、《观刈麦》中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 , __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______ , 。

7《观刈麦》中直接表现农民劳动繁忙辛苦的句子 _____ , 。

8、《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请在《观刈麦》一诗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句 子 , 。

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是 , , 。 10《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的句子是: , 。

11《出师表》中诸葛亮叙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1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 ”一致。

13.①《破阵子》是

写的一首表现作者

词风的词。②表现练兵场面的词句

③运用比喻描写战争场面的诗句是

④写作者爱国激情的诗句是

写出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慨 。 ⑤辛弃疾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写出了许多体现豪放风格的词,请再写出两句并写出表现的是什么?

表现

表现

。 14“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

(作者)

; ”诗人借酒抒发了怎样的心情 如 (作者)“

诗人借酒抒发了怎样的心情 。

15《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远大志向的句子

。 16《出师表》中,表现形势危急的句子

①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的句子:

②表明诸葛亮志趣的句子

③表明诸葛亮一生写照的句子

17 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勤劳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拾麦者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抱子拾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对重负赋下的农民深切同情和关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描写与中原迥然不同的塞外秋景的词句是

第 3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思乡和建功的矛盾心理,抒发爱国情怀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渴望受到朝廷重用以便御敌立功、报效祖国的词句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辛弃疾在《破阵子》中追忆军营生活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抗金报国、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21杜甫的

22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沙漠景象的两句诗是:

2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 , .24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盂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辨: 。

25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涵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 。

26清代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描绘了一幅听竹的画面,我们学过的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也有一句描绘类似情景的诗句: 。 27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 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 28.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

29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 。

30在我国古代,很多文人身处逆境还关心着社会,在他们的诗文中表现出了博大的胸怀,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有: 31《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32

3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

是: , 。

第 4 页

《曹刿论战》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参与 2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3赐福,保佑 4案件 5.在 击鼓 驱车(追赶)

于是;追赶、追击 6.同“遍”,遍及(普遍);为人所信服(信服);原因(缘故);倒下 7.已经;战胜 8.“充满”或“士气正旺盛”.9.尽力做好本分的事10.凭借 11.独自占有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2.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3.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 4.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5.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6.当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7.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9.(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三.简答题

1.政治上取信于民 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3.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4.(1)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7.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9.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10.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11.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12.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1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17.语言描写 议论

18.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 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第 5 页

《曹刿论战》复习题)

曹刿论战复习题

《曹刿论战》复习题

《曹刿论战》复习题

《曹刿论战》复习题

《曹刿论战》复习题1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复习题
《《曹刿论战》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