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怎样撰写法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3:50: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章天下事,得失寸心知。怎样撰写法学论文?这是一个不能随便、也不敢随便谈论的话题。我明知自己不胜其力,但为了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只好硬着头皮来讲。这些年来,尽管自己写过一些论文,也在全国全省得过一些奖,但对于“怎样写法学论文”仍然是一个经常感到困惑的问题。因为“文无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方法;而同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叫不同的人来判断,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所以,今天在这里不能算讲课,只能是与大家一起来探讨、学习和交流此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讲得对的地方,大家共勉;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和谅解。

梁慧星教授在谈如何撰写学术论文时曾指出,作为法学论文应该具备七个要素:

1、选题;

2、资料;

3、结构;

4、方法;

5、见解;

6、文字表达;

7、社会责任。结合上述七个要素,就“怎样写法学论文”这个话题,下面主要谈六个方面的问题,即选题、结构、资料、方法、表达和规范。

一、选题

1、选题的意义。(1)选题是确定研究方向的过程,是论文写作的开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选题选得对与错、好与坏,对论文写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选题要结合工作实践,通过科学归纳、逻辑判断和理性思维,提炼出高度概括或高度抽象的命题。(2)选题体现了作为一个研究者的科研能力之。没有学会如何选题,缺乏选题的能力,学术研究能力是不完整的。现今所谓“学科带头人”,选题能力是其重要素质之一。(3)选题决定了论文的成败。论文的题目招人眼,容易吸引人,文章易脱颖而出。

2、选题的要求。应具备如下四项基本要求: 首先,选题应具研究价值。其次,选题应有充足资料。最后,选题应注意扬长避短。

3、题目设计。题目设计主要涉及如下几个问题:

(1)基本要求。论文题目的设计,一般应符合如下基本要求:题目要新颖;题目与内容要相符;题目大小要适当;避免大话和套话。

(2)结构形式。作为法学论文的题目,一般是名词性短语或动宾结构的短语,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基本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结构形式:“关于”+“宾语”+“的”+“研究”;第二种结构形式:“论”+“宾语”。第一种结构形式,就是名词性短语,交代研究对象;第二种结构形式,就是动宾式短语,直接明确地交代研究对象。

(3)关于副标题。有的法学论文设有副标题。副标题主要作用有三:一是为了调整研究角度,或者限制研究范围,或者突出研究重点;二是交代论文的研究视角或切入点;三是副标题 “兼论什么”,其目的不是要扩大研究范围,而是考虑到某一项内容与本文有较密切的关联,顺便予以论述

小结:法学论文选题,有几个规则或结论:①论文的选题很重要,要象对待论文写作一样来对待选题问题;②论文选题要有新意,须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意义;③论文选题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尽量不要选择没有把握的内容;④论文题目必须是名词性或动宾式短语,不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⑤题目只确定研究对象,不表达作者观点;⑥论文题目应力求明确、简短,忌冗长;⑦设副标题一定是为了论文的实际需要,不能为了干时髦而刻意设个副标题。

二、结构

1、论文构思与结构安排。论文题目确定下来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对论文进行构思,安排论文的基本结构。通俗地讲,指思考论文准备写那几个问题,拟分为几个部分来写,怎样谋篇布局等基本问题。怎样进行论文构思呢?就是在题目确定之后,对论文的篇幅、容量、主题、结构、论证方法、表述形式和参考资料等问题,要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和成熟的想法;同时,还要对论文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以及文中重要的段落和主要的部分怎样说明,进行反复思考,打好腹稿。所有这些问题考虑成熟之后,就可以进行论文写作了。

2、法学论文的基本结构。一篇合格论文,要求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层次清晰。这就涉及到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问题。作为学术论文,其完整结构包括:目录、序言、导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后记。其中,导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构成论文的主体部分;目录、序言、参考文献和后记等,属于论文的附属部分。作为学术论文,最重要是主体部分,也是作为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一般的学术论文(也就是三万字以下的论文),论文的附属部分可以不要,但必须要有论文的主体部分,其结构一般应由导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构成。这种基本结构安排,正如人们常讲的,先提出问题(引论),接着分析问题(本论),然后解决问题(结论)。本论作为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其结构形式可根据课题需要和内容多少,大体上分为总分结构(两分结构)、三分结构、四分结构和五分结构等多种结构形式,具体又表现为编章结构和章节结构两种基本形式。不论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就结构之间的关系而言,必须体现为一定的逻辑关系。其逻辑关系主要有三种:一是总分关系。总分结构,也称之为两分结构,即把本论部分称为总论与分论。这种结构的逻辑关系,实际上是哲学中的“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逻辑关系;二是并列关系。如果某项法律问题存在几个相关的问题,或者一篇论文的观点需要分为几个分论点来阐述,那么可以将几个相关问题或几个分论点作为本论的几个部分来表达。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并列的关系;三是递进关系。递进关系有三种不同形态,即时间上的递进关系、空间上的递进关系、纯粹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3、法学论文的结构表述。论文的题目叫总标题。在总标题之下,一般要分成不同级别的小标题,分别称作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等若干级标题。一般情况,分为三级题就行了,分四级题的也很多见。不同级别的标题,要用不同的标号来表述:一级标题用“

一、

二、三„„”(在我国台湾地区,也有用中文大写数目字来表述,例如壹、贰、叁„„);二级标题用“

(一)、

(二)、

(三)„„”;三级标题用“1.2.3.„„”;四级标题用“(1)、(2)、(3)„„”;五级标题可以用“其

一、其

二、其三”,或者“首先、其次、再次”,或者“第

一、第

二、第三”来表述。这样一来,文章的结构就显得层次清楚,一目了然;而文章的内容也显得井井有条,多而不乱。

小结:论文的结构问题,实际上是论文的逻辑体系,体现了论文的整体与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论文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层次清晰的重要保证。论文结构问题,可简要地归纳为如下要点:第一,论文结构有逻辑要求,不是随意而为之。第二,论文的结构,不论采取何种结构模式,有个共同的要求,即要紧扣题目。第三,论文各部分的标题要符合基本要求。论文各部分的标题,又叫小标题,与论文的题目一样,也又一些基本要求:①标题应当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是一个句子;②标题只确定本部分的研究对象,不表达作者观点;③标题应明确、简短而忌冗长;④同一层次的各标题应相互协调;⑤各小标题与论文题目之间应该有关联,亦即小标题应该围绕题目来设计;⑥标题分级应符合分级的规则和顺序。

三、资料

1、资料对科研的意义。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法学研究,主要是文本研究。所谓文本,在这里表现为各种资料,首先是法律文本,即各种立法文件,法律法规;其次是司法文本,包括最高法院发布的解释性文件和判例;当然还有法学文本,著作、论文。科学研究需要材料,就像人类生活需要粮食一样,没有丰富的材料(特别是第一手材料)作基础,就谈不上什么研究!一篇几千字的法学论文,往往需要看几万字的材料。据武大著名国际法教授梁西介绍,他写了一本二十多万字的书,先后查阅、翻译和整理了两百多万字的资料才勉强完成。由此可见,做好资料工作,对于论文写作是多么重要!

2、资料的搜集与整理。(1)资料的搜集。写法学论文也好,一定要注意平时搜集相关的资料。搜集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订阅法律方面刊物、购买法律方面的书籍、借阅相关的法律图书、复印相关的法律资料、做读书笔记和卡片、积累相关案例和做剪报集等等。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在搜集资料更方便和快捷。网上的资源很丰富,关键看你有没有搜集的意愿。搜集资料也不是什么资料都要搜集,一般注意搜集你自己感兴趣方面的资料。应该注意搜集工具书,特别是专业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大事年表、法律辞典、年鉴、图集、官方文摘、条约集、案例汇编、资料汇编、缩略语词典、百科全书、图书目录和书末索引等等。大型工具书,可以借阅图书馆的,但中小型工具书最好自备。(2)资料的整理。资料光搜集是不行的,还应该对资料进行整理。这既是对资料进行初步消化的过程,也是为日后查找资料做准备的过程。(3)资料的研究。资料只有理解(消化)了才能使资料变成知识;也只有理解了才能对资料进行选择。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认真进行鉴别、分析和比较,而后才能“择优录取”。对资料的研究,其意义是多方面的。研究资料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研究资料是为了引用资料作准备和选择。

3、资料的选择与运用。资料对于法学论文写作有这么几个意义或作用:第一,帮助作者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基本情况,例如国内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历史沿革和存在几种不同的学术观点等;第二,为作者研究课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帮助作者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第三,引用权威资料以增强论文的说服力;第四,有些资料可以作为论文的批驳对象,从而反正论文观点的正确性;第五,有些资料可以作为论文的论据,比如统计数据、案例资料等等。资料运用应注意如下问题:(1)引用资料的量要恰当;(2)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要求不同;(3)引用译文最好要核对原文;(4)要注意观点和资料的契合;(5)引用资料必须要有注释。

四、方法

1、论证的一般知识。议论文是古已有之的一种论文文体。这种文体是作者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从根本上考察、探讨,辨是非,别真伪,表明看法、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议论文具有三个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证的基本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即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2、学术论文的论证方法。法学论文重在创新,贵在说理。与其他文体相比较,议论文是以说理为主的。但要把道理说通说透,就要找准说理的突破口,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一篇好的法学论文,常常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从纯方法论的角度来讲,法学的研究方法或论证方法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法理分析方法,一类是法律分析方法。前者主要用于理论法学的研究,后者主要用于应用法学的研究。法理分析方法,就是运用法理学的一般原理、范式进行分析与论证,主要目的在于运用法学理论达到对分析对象的理解;而法律分析方法,主要的是运用法律原理、原则、概念和规则等法律渊源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对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证,其主要目的在于厘清法律关系,确定权利义务以及明确法律关系背后的法律责任,从而解决法律纠纷。

3、法理分析的基本方法。法学研究范式,主要源自西方的法学理论范式。我们知道,现代西方法学理论虽然派别繁多,但主要分为三大类即自然主义法学、实证主义法学和法律社会学,这三类法学分别是关于法律的价值学说、规范学说和事实学说,由此产生了三大法学方法,即价值分析、规范分析和社会分析。因此,所谓法学理论,实际上是指价值理论、规范理论和事实理论的统一。由此,对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一般应从价值、规范和事实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亦即用价值理论进行价值判断,用规范理论进行规范分析,用事实理论进行事实论证,这是“关于法律”分析的三种基本方法。

4、法律分析的基本方法。法律分析方法主要有:(1)法律关系分析法。所谓法律关系分析法,是指通过理顺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其要素及变动情况,从而全面地把握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逻辑三段论的运用来准确适用法律,做出正确判决的一种案件分析方法。(2)请求权分析法。请求权分析法,又称为归入法、涵摄法,是指通过寻求请求权基础,将小前提归入大前提,从而确定请求权是否能够得到支持的一种案件分析方法。请求权分析法是民事案件的一种独特分析方法,其法理之构造为:“谁得向谁,依据何种法律规范,主张何种权利。”(3)犯罪构成分析法。在刑事法律领域,典型的法律分析是运用犯罪构成理论分析案件。(4)行政原则分析法。所谓行政原则分析法,就是在分析行政案件过程中,依据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来分析和判断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从而得出案件处理结论的方法。(5)法律概念分析法。法律概念分析法,是概念法学的一项重要方法,本质上是法律分析的一种方法。法律概念是一个法律知识点最精华的表述。法律是一套规则体系,也是一套概念体系;作为法的三要素之一,法律概念对于案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表达

1、论文的文字。论文能否成果,既取决于作者的法学理论素养,也取决于作者的文字功底。换言之,一篇优秀的法学论文,是法理和文理有机结合的产物。法律是一门纯语言的学问,故法学论文写作更离不开汉语知识的学习。一篇文章,用字组词,组词造句,组句成层,组层成段,组段成章,要保证它“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体”,就要遵循文章的基本章法。现就论文的文字表达谈如下几个问题:

(1)语言表达原则。运用语言进行意思表达,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简明、连贯、得体。语言文字的表达,不论是遣字造句,还是表情达意,均要坚持求质不求量、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浅、求新不求俗的原则。

(2)语言表达方式。语言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即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就法学论文而言,其语言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说明和议论,描写和抒情则使用很少,甚至根本不使用。

(3)常用写作手法。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所谓写作手法,实质是指写作技巧而言的。法学论文写作,为了使其论述有力,往往也需要一定的写作手法和技巧的。例如对比,将两种不同的观点或法律制度进行对比。还有铺垫和照应,前者为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也可以设置一些悬念,采用铺垫的手法来展开;后者为了紧扣主题,需要在论文的中间或结尾进行照应。至于其他写作手法,在法学论文中一般则很少使用。

(4)常用修辞方法。写作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等。除了夸张以外,其他修辞方法都可以运用,修辞学方法在法律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在法律解释和法律论证等方面,都采用了修辞学方法。修辞法学已成为现代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例如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法律思想,在现代西方法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5)常见语法错误。语言的复杂性,加之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区别,使得一些法学论文经常存在这样或哪样的一些错误现象。主要包括:实词使用不当、虚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重复多余、词类误用、不合逻辑等。

2、论文的风格。文章的风格,体现为一种行文格调和习惯,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语言的特色、句子的长短、手法的偏重和叙述的角度和语气等。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幽默的语言、庄重的风格、抒情的笔调、辛辣的语气等。论文风格应注意:(1)要避免西化的风格;(2)要避免口语化;(3)要使用法律术语。

3、论文的文采。学术论文,往往缺乏文采,加之内容专深,读来枯燥无味,引不起人们的阅读兴趣。这是当前学术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术论文的文字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能够做到这一点,将使你的论文锦上添花。在中国古代论辩文中,援事引例,引经据典,或论其事实,或批驳谬误,语言生动,论辩有力,逻辑性强,颇具文彩的文章比比皆是,如《原毁》、《过秦论》、《讳辩》等。要想自己的论文富有文采,要靠自己加强文学修养,多阅读一些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从中吸取营养,努力提高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

六、规范

学术规范是学术活动须遵守的共同规则。严格说来,没有规范的知识积累和演绎不能称为学术,至少不能称为学术系统。但在中国的法学研究领域,学术失范问题严重存在。近年来,在法律界因学术行为文失范而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层出不穷。例如去年武汉大学的“两周事件”在学界就造成十分恶劣的负面影响。写作法学论文应注意如下几个学术规范问题:

1、学术见解。学术论文是科研的结晶,作者应尽可能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论文要敢于提出新观点。既要实事求是,承认客观真理,又要独立思考,富有开拓精神。研究与写作,应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观点不能主观武断,论说要有根据,材料要核实。社科院研究生院前院长温济泽教授,经常用前人诗句来勉励学生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前一句是讲学术论文的结构,后一句就是讲学术论文的基本见解,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创新,敢于出新。

2、社会责任。法学是治国之学,是强国之学,是权利之学,也是正义之学。因此,法学研究不是作者个人的小事,而是事关社会和国家的大事。由此决定了,法律工作者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一定的社会责任,要有一种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注释规范。 学术论文是一种严肃的科研活动,必须引经据典,必须资料真实,而不能凭空捏造,胡说八道。因此,作者对论文种引用的资料和观点必须加以注释。这既是一种起码的学术规范行为,也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就注疏而言,我国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规范,不同的学术刊物注释要求不同,有的要求脚注,有的要求尾注,但注释的基本情况是大同小异。现以《法学研究》注释体例为例,就注释基本规范作说明如下:

第一,文中注释一般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标点之后。注码号为[]。 对中等篇幅的论文,一般采用全文连续注码;长篇幅的论文,则采用每页连续注码。

第二,不同资料类型有不同的注释要求。

1、著作类。统一次序:作者名、书名、卷次、出版社、出版年份、版次、页码。如[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

2、论文类。统一次序:作者名、文章名、所载出版物、出版时间及期号。如[1] 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论法制改革》,《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

3、文集类。统一次序:作者名、文章名、所载出版物、出版社、出版年份、版次。不要页码。如[1] 龚祥瑞:《比较宪法学的研究方法》,载《比较宪法研究文集》

(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译作类。统一次序:国家简称、作者名、书名、卷次、译者名、出版社、出版年份、版次、页码。如[1](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9页。

5、报纸类。如[1]王启东:《法制与法治》,《法制日报》1989年3月2日。

6、古籍类。如[1]《宋会要辑摘•食货》,卷三。

7、辞书类。如[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932页。

8、港台著作类。如[1]戴炎辉:《中国法制史》,台湾三民书局1966年版,第45页。

9、外文类。从该文中注释习惯。

10、公报类。如:[1]《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3年第1期,第19页。

11、文件类。如[10]财政部《关于国债代保管凭证(单)应严格执行国债兑付政策的通知》,财国债字[1995]第25号,1995年7月17日。

第三、注释的具体规则。(1)能在正文里引用的,一般不应放在注释里引用;(2)正文引用超过100字者,应缩格变换字体排列并加引号;(3)一次同时引用数个文献时,应按文献的效力和权威性等级依次排列;(4)不应概括地引用多位作者的多份文献,如表述为“见XXX等所著的文章”字样;(5)非原始引用应注明“转引自”字样;(6)非直接引用原文时,注释前应加“参见”;(7)数个引用出自同一资料时,后面的注释可注明如:前引[1],王利明书,第92页;(8)引文出自同一资料相邻数页时,应注明如:第35~40页;(9)引用编辑或整理的文献,应在编者名之后加注“编”或“整理”字样等。

4、内容提要。论文应有内容提要,其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地揭示文章的要点,至少包括论文探讨了什么问题,根据什么材料和理由,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得出了什么样的看法或意见等四个要素。

5、关键词。论文应有3~5个关键词或索引词,每个关键词由2~5字组成。关键词应能反映文章的学术范围和思想,是在一个学科领域具有特殊含义的专有名词,必须具有检索和引导功能。

怎样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怎样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怎样撰写结题论文

怎样撰写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怎样撰写科技小论文

怎样撰写综述性论文提纲

怎样撰写化学教育教研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法学论文

法学论文

怎样撰写法学论文
《怎样撰写法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