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教版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7:38: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2014年3月

1

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一、课题: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教学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三、教学目标: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4.对偷盗行为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①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2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我们学校五(1)班学生,上星期因为偷了自行车而被抓紧公安局,这样的行为对吗?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讨论,交流)

②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④总结

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新人,我们不仅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也要掌握好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最后祝同学们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成长!

保护人类的家园,你行动起来了吗?

3

2、预防青少年犯罪

一、教学内容:

当前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本节课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

1.引言:同学们都有十

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2.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 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 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 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 (4) 犯罪的类型复杂

3.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4.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 社会的因素 (2) 家庭的因素 (3) 学生的心理因素 5 .相互交流

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6 .布置作业

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4

3、个人行为安全——防盗窃

教学内容:个人行为安全——防盗窃 教学目标:

1、了解盗窃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提高预防和应对能力。 重难点:

1、掌握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

2、提高预防和应对能力。 教学过程:

1、了解盗窃的含义和特点。

2、交流汇报,归纳板书:

含义:非法占有、秘密窃取国家、集体或他人财物的行为。

特点:一般不使用暴力,具有隐蔽性

过渡语:提防和惩治盗窃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和法制力量外,更主要的是提高青少年的自我防盗意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盗窃呢?

3、小组交流讨论:预防盗窃的方法有哪些?

4、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它成员可以补充。 归纳板书

过渡语:我们虽然已经了解了防盗窃的方法,但还是难免发生盗窃案件,如果发生了盗窃怎么办?你知道有哪些应对措施吗?

6、交流讨论:应主要有哪些措施?

7、指名学生汇报,其它学生可以补充。

8、思考回答:你还知道有哪些应对抢劫的措施?说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1、什么是盗窃、抢劫、绑架?

2、当你面对抢劫犯时,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3、当你在上学路上,有陌生人开车向你问路时,你会怎样做?

4、假如你被骗后,你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

5、如果在放学路上被人截住,要你交出钱和手表,你会怎么办

6、当你发现一群专门抢劫同学的犯罪团伙时,你会怎样与他们作斗争?

7、你遇到过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情况吗?当时你是怎样处理的?

5

4、学法、懂法、守法

教学内容:学法、懂法、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远离犯罪。

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进行预防。

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言:同学们都有十

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增无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二、主要内容

1、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 (4)犯罪的类型复杂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社会的因素 (2)家庭的因素 (3)学生的心理因素

3.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6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4、针对案例相互交流

例: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

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请同学们针对这个案例,分组讨论并总结,最后每组推选一人发表意见。

5、教师总结: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教师寄语: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四、布置作业

大家就本节课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感想,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等。

7

5、安全与我同行

教育内容: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课件展示) 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合作交流,大胆探究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直抒胸臆,列举事例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这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

8

(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

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9

6、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学内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教学过程:

1.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

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 2.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 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

3.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

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10

7、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学内容: 揭示主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学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和测试,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

二、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1986年增加1倍 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书)

(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 第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

11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 第

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

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 第

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板书)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两个具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四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典型例题

1.四川省成都市某镇的经济状况不差,但每到开学之际,总会出现学生流失现象。这年秋季开学后,又有6个该上初三的学生没有到学校上课。学校先后出动数十人次给家长及学生本人做动员工作却毫无效果。为孩子们的前途忧心忡忡的学校再三考虑,将这6名学生家长推上被告席,请求法院判令这些家长承担让孩子接受教育的责任,并缴清拖欠的书本费和杂费。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

(2)为了解决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我国颁布了哪些相关法律? 分析与解答:

为了考察学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设立此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材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国家给予特殊关注。事实证明也只有法律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2)为了打击一切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

12

8、平安与我同行

教育内容:平安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平安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单干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平安重在防备。

3、能力目标——本人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背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单干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单干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平安,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不由自主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平安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平安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

13

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治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平安

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平安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平安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如果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平安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平安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 使其切实知道本人交通平安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假如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平安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平安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 使其切实知道本人交通平安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平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平安)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平安才能与我们同行。

14

9、防火自救安全教育

教学内容:中学生防火自救安全教育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2,认识各种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共同提高防火意识. 教学内容: (一)火灾事件介绍

方法:运用幻灯片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学生谈观后感受. 教师总结:\"生命如此美丽,又是如此脆弱 爱惜生命提高防火意识\" (二)认识灭火设备

方法:通过观看幻灯片了解家用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

1, 分清灭火器上的标识

2, 了解灭火器分类

清水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1211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三)区分火灾类别,牢记灭火方法.1.火灾的定义: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2.火灾的分类 火灾分为A,B,C,D四类(GB4968-85)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 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3.根据不同火灾特征选择不同灭火工具.(四)安全用火

1,容易发生火灾的时间 2,发生火灾的原因

1.1厨房用火不慎 2.2生活,照明用火不慎 3.3吸烟不慎 4.4小孩玩火5.5人为纵火 3,提高安全用火意识(燃放烟花,郊外野炊,实验室用火,在学生中开展禁烟活动,) (五)灾害面前不旁观,提高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作业:

参照家庭消防安全对照表开展家庭火灾隐患调查活动 中学生防火自救安全教育课教案

15

10、逃生自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2.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一) 汇报家庭火灾隐患调查结果强化安全意识. (二)展示幻灯片学习自救知识 几种逃生方法的总结: 1, 关门求生 2,测试门的温度

3,从窗户逃生 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5,公共场所火灾逃生 6,安全出口逃生 (三)教师介绍火灾报警须知: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播打(注:无论欠费与否).2,火灾情况要报详细:×××单位,××区××街××号发生火灾,×××物质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是×××××××.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四)教师引领学生在校内考察逃生路线

a) 制作逃生路线图

b) 制作逃生路标

(五)深入学习火场逃生十三诀

第一诀:逃生预演,临危不乱. 第二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第三诀: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第四诀: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第五诀: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第六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第七诀: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第八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第九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第十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第十一诀:缓晃轻抛,寻求援助. 第十二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第十三诀: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六)组织学生研究探讨火灾时人心理与行为的误区

三,作业:

制作一期防火自救的墙报. 中学生防火自救安全教育课教案

16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l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材料)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