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法制教育教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7 06:03:49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法制教育教案

第五课 花这些钱到底谁说了算 执教者:曾 亚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未成年人的财产要由父母来管理、保护。

情感目标:由父母管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是出于保护未成年人财产安全的需要。 行为目标: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教学难点:

为什么未成年人的财产要由父母管理、保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一张理财小卡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你们手里的压岁钱一定又多了起来。如何处理好这笔钱呢?是自己随意消费一掷千金呢?还是由爸爸妈妈以某种安全适当的方式保存起来呢?针对这一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第五课《花这些钱到底谁说了算》。

2、板书课题,第五课《花这些钱到底谁说了算》

二、创设情景,展开想象

1、老师叙述小故事。(略)

2、学生边听边思考:小娟的压岁钱该怎么花,到底谁说了算呢?

三、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六人小组讨论

2、班级交流: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

生:第一小组:应该用来交学费。 师:这样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生:第二小组:献爱心。如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

师:这是助人为乐的表现。

生:第三小组:表孝心,给父母长辈送礼物等

师:养成敬老爱老的美德。

生:第四小组:买书报,可以开阔眼界。

师:还可以交流阅读。

生:第五小组:买保险,为自己解除健康、升学的后顾之忧。

师:这是一个好主意。

生:第六小组:搞投资,在银行立个帐户,搞教育储蓄。

师:你们可真有远见!

师小结:刚才大家的想法真是又多又好。通过刚才的发言,我觉得你们长大了,懂事了,会体谅父母,有爱心,老师还有个想法,如果把积攒的钱用来旅游,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既可强身健体,又可增长见识。

那花这些钱到底谁说了算呢?(生各抒己见)从大家七嘴八舌的回答中,我听到了有的说小娟说了算,有的说父母说了算,还有的说一起商量再做决定。究竟谁说了算呢?请听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四、归纳总结,探究新知(整体感知)

1、自读感悟,感悟文中的重点部分,边读边划。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重点部分,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2、同桌交流、汇报。

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未成年人的财产应由父母管理和保护。

生:我还知道了在需要花费或处理的时候也要与他们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后再做决定。

师:你们真会用心读书!

3、师归纳总结。

那为什么未成年人的财产就要又父母来管理呢?

生:因为如果由未成年人自己保管,随意消费或处理,不但会不安全,而且可能会养成大手大脚随意花钱的坏习惯,造成很大浪费。 师:看来你读书很认真,能不能说一说都有哪些坏习惯? 生:如去网吧,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 生:有的甚至还吸毒,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师:我们一定不能养成这些坏习惯。

师:也许有些同学想,爸爸妈妈把我们的钱拿走了,我们是不是就不能花了呢?请大家齐读书上的法规,(因为……除非是为了未成年人自身的利益,否则父母不能随意处置)

师:同学们这下可该放心了吧!

五、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1、教师出示案例分析。

学了刚才的法规,我们来分析一个案例:

张小红的爷爷去世时留给她一笔钱,因小红年纪尚小,就由她的爸爸、妈妈暂时保管,他们答应等小红长大成人后,再发还给她。但是去年家里买新房时,因一时急需,她的爸爸、妈妈就动用了这笔钱。因为他们认为既然是一家人,就不用分的那么清楚。

针对这一案例,请同学们结合刚才所学到的知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2、学生各抒己见。

生:我认为她的父母做的不合适。

师:有没有持不同意见的?没有。看来大家的想法都一致。 师:谁还能再补充说明一下父母作做的为什么不对?

生:因为法规规定:除非是为了未成年人自身的利益,否则父母不能随意处置,显然张小红的父母做的不对。 师:大家真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六、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零用钱的看法和支配。

书读到此,同学们能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平时怎样支配零花钱的? 生:买学习用具。 生:买零食。 生:娱乐。 ……

师: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仍要崇尚节俭,不要随心所欲,要学会理财。不乱花钱财。

2、教师出示理财小卡片。

(会生“金蛋”的“鹅”)

3、布置作业,课后学生设计自己的理财小卡片。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请同学们回家仿照老师的样子,做一张理财卡,下一节课带来,在班上展示,要评选出理财高手。样式可新颖些。

4、总结深化

同学们,法律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事例告诉我们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小学生不仅要学法、守法、知法、懂法,还要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做到学以致用。

2008.10

法在校园

执教者:徐先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法在校园中无处不在,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明白校园中的违法行为有哪些,自己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如果遇上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用法保护自己。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法律法规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做遵纪守法公民。教学关键:

运用多媒体和课堂创设的情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法在校园中无处不在,自己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如果遇上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用法保护自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法律书籍。师:今天老师带了几本书到课堂,请同学们看看。(学生读书名)

2、师:这些书你们看过吗?(没有)为什么?

3、师:其实这些书籍中的法律条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就与我一起到校园看看。(板书课题)

二、观看实例,学法明理。

(一)课件一:晨会上的升旗仪式。

1、请学生观看晨会上升旗仪式时一年级部分小朋友的表现。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在影片中发现的不和谐画面,并说明原因。还可以说一些影片中没有的现象。

3、老师小结,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第3和第13条,学生齐读。

4、布置任务:星期五到一年级四个班做有关《国旗法》的宣传。学生用本子做记录。

(二)课件二:钱丢失后。

1、影片一:晨会过后,三(1)班的郑凯林同学为爷爷买七十岁生日礼物的300元钱掉了。学生说说该怎么办?

2、影片二:郑凯林同学在搜查同学的书包。学生说说这样对不对,为什么?看看三(1)班的班主任是怎么说的?

3、情境一:李丽同学是叶凡同学的好朋友,她发现叶凡同学的一些可疑之处。学生讨论交流李丽同学该怎么做?课件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4、情境二:老师引导叶凡同学承认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生小组合作想象老师引导叶凡同学承认和认识自己错误的情景。全班交流。学生说说叶凡同学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课件出示《刑法》第151条规定: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

(三)情境三:老师体罚学生。

1、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上讲台,指出他的错误,并罚他站。

2、学生说说对这件事的看法。

3、课件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老师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侮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批评学生时不能出现“笨”“傻”等伤害学生自尊的词语。

4、引导学生老师有这种行为时该怎么办?并让学生认识到老师这样做的苦衷,从而达到体谅老师的目的。

三、总结全课,感情升华。

1、老师总结板书。

2、向学生推荐百集动画片《小小律师》。

3、课件出示《小小律师》的片尾曲歌词,学生配乐齐读。

4、布置课后作业:看看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下用到法律条文。

2009.4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执教者:谢 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教学过程:

1、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

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

2、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10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

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揭示主题: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

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1986年增加1倍

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板书)

(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 第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 第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quot;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

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

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 第

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板书)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两个具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四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典型例题

1、四川省成都市某镇的经济状况不差,但每到开学之际,总会出现学生流失现象。这年秋季开学后,又有6个该上初三的学生没有到学校上课。学校先后出动数十人次给家长及学生本人做动员工作却毫无效果。为孩子们的前途忧心忡忡的学校再三考虑,将这6名学生家长推上被告席,请求法院判令这些家长承担让孩子接受教育的责任,并缴清拖欠的书本费和杂费。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

(2)为了解决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我国颁布了哪些相关法律? 分析与解答:

为了考察学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设立此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材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国家给予特殊关注。事实证明也只有法律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2)为了打击一切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

2、多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对象的有:

A.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B.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婴儿、幼儿、儿童、少年

C.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未满18周岁的青年

D.所有婴儿、幼儿、儿童、少年和未满18周岁的青年 分析与解答:

未成年人的涵义是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目标之一,设计此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正确理解与掌握。

答案:BC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分析与解答: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记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案要点: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首先应当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目的和我国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简称教育原则。习题精选:

1、选择题:

我国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之外,另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 ( B )

A.义务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保护妇女和儿童合法权益法

D.民法通则

2、组织学生观看我国首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电影《为了明天》,并写出观后感,利用课上时间进行交流或者出一期板报,评出优秀作品。

3、结合本课内容,组织学生到当地法院的少年法庭进行旁听,或者到当地的拘留所、少管所参观,观看违法人员的改造情况,让违法人员讲述他们的违法经历,即所谓的“污点教育”。分析这些违法人员违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己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2009.12

法制教育课教案

授课人 熊玲

授课年级/班级 五年级一班 课题名称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机智勇敢的于杰》 教学目标: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教学方法: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 分析理解

(一) 提出问题 ,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6、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7、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

8、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四)表演《你是陌生人》。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天津卫视的“案与法”等法律节目并从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得到启迪。

教学反思:

通过分析事例,弄清了主人公于杰是如何脱险并机智带领干警擒获犯罪分子的,使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学会识破犯罪分子的种种花招以及花招背后掩盖的丑恶目的。

通过读事例、说理解、讲故事、议收获等环节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以及操作水平,强化了法律观念,拓宽了思路,并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丰富了自我保护和紧急避险的方式方法,真正的达到了教育目的,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010.4

法制教育课教案

执教者:赵 欢

教学内容 学生在校一日要求 教学目标

1、知道上学、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广播、十分钟队会;值日;放学的具体要求。

2、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教学重点

知道早读、集会、早操、上课、午间广播、十分钟队会的具体要求。 教学过程摘要

一、导入:

用课件展示学生在校一天的生活情景。问:我们在学校里应怎样做才能有序地进行学习、活动呢?由此引出课题。

二、学习过程

1、请每个小组各选两个主题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做?(供选择的主题: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广播、十分钟队会;值日;放学)

2、请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一评、议一议。

3、出示学校对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广播、十分钟队会;值日;放学的具体要求,学生进行学习。

上学:

(1)按时上学;

(2)穿校服(运动服)回校; (3)衣服要干净、整齐,不破烂; (4)短衫要束在裤子里,上衣纽扣要扣好(或拉上链);

(5)佩戴红领巾要端正美观(红领巾要戴在衣领里),

六、七月可戴队徽(队徽要戴在左胸));(6)主动向老师、同学热情问好; (7)星期一穿白鞋;

(8)不穿没袖的衣服、拖鞋; (9)不染发,不涂指甲,不戴首饰。

课间:

(1)不吵闹,不追逐,听从值日生的劝导,开展有益活动。 (2)说话控制音量,走路放轻脚步,上落楼梯靠右行走。 (3)讲卫生,不乱丢乱吐乱画。 (4)爱护公物,爱护绿化。

(5)文明有礼,使用礼貌用语,乐于助人。

(6)玩耍时,见到来客、老师要停止游戏,行队礼,热情问好,并侧身让路。 午餐、午睡:

(1)排队取饭,不争先恐后。

(2)不挑食、不偏食,节约用水,爱惜粮食,不浪费。 (3)及时把饭盘放回原处。 (4)午睡安静,抓紧时间休息。 早读:

(1)积极参与各项学习。 (2)精神集中,姿态端正。 (3)自治自理能力强。 (4)按时完成、缴交各科作业。 集会:

(1)立得直,坐得正,手放在大腿上。 (2)保持安静,适度鼓掌。 (3)热情参与活动。

(4)离场时,凳子拿在左手上。 早操:

(1)集队要快、静、齐,行进中要保持安静。 (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3)动作准确有力。 上课:

(1)预备铃响,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2)端坐静听多思、动口动脑动手。

(3)“三个一”保视力,端正坐姿、写姿、读姿、握笔姿,养成良好习惯。 午间广播、十分钟队会: (1)做到广播响,齐安静。 (2)认真听,跟着读。

(3)队会轮流组织,形式多样,自主管理。 值日:

坚持每天“二扫”:晨扫、午扫;每周一中扫;每月一大扫。保持窗户明亮,地面无纸屑,桌椅纵横对齐。 放学:

排归程队放学,队伍整齐。不随意在学校内、外逗留。按时回家,注意交通安全。

4、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学校学习、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辨析。

三、教师总结。作业布置

1、进一步学习学生在校一日要求。2、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谁的表现最好

2010.12

珍爱我们的生命

执教者:段美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珍爱自己的生命。

二.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讲故事,唱歌,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从思想上懂得生命的可贵,行动上学会珍爱自己或他人的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延伸生命的价值。

【教学方法】和谐教育,师生互动,寓教于乐。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讨论。 【导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装扮了美丽的世界,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 相关爱,由此老师想起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这首歌的优美旋律和动人故事给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特意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多媒体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师:这首歌好听吗 谁来说说这首歌能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

师:非常好,上节课我们学过,我们应该珍爱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过,我们也知道,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中,人的生命因为智慧而闪烁着夺目的光彩,所以,我们在珍爱其他生命的同时 ,更要珍爱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首先,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听完之后谈一谈你的感受。(多媒体播放:《 伐木工人的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谁能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受 (找两个学生谈感受)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都非常好,应该说,无论何时何地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多媒体显示:一.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师:老师还想问个问题,对永不放弃生的希望你是如何理解的 难道仅仅是不放弃自己生的希望吗 (学生回答 )

师:对,我们要既不放弃自己生的希望,也不放弃他人生的希望,那么,除了刚才我们听过的伐木工人的故事,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关于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的故事吗 (找3~5位学生举例)

师:这几位同学举的例子都很好,我补充一下,白血病患者与病魔做斗争,是不放弃自己生的希望;11.3衡阳大火中的20名消防官兵为救他人的生命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不放弃他人生命的表现。我们刚才举的例子中的这些人,在身处逆境,甚至绝境的情况下都能做到永不放弃生的希望,那么我们自己呢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项技能测试,看看同学们在紧急情况下的求生技能如何。

(多媒体显示: 技能测试题)

师:这里有4个题,我想请4个同学到前边来抽题并回答,要求至少说出三种求生的方法。(4个学生到前边进行技能测试)

师:好,看来我们这几个学生求生的技能都挺高的,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同时也向他们的积极参与行为表示感谢。

师:还记得吗 上节课我们布置的第一项作业就是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关于亲情的故事, 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讲故事《父爱安全网》)

师:这故事真的很感人,相信大家都已被这种伟大的父爱所感动。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得到许多人的关爱,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是谁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去爱他们的 (找一组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陪爸爸聊天,给妈妈倒水等虽是一件件小事,但却是爱的开始,我们应时时处处去感受亲人的爱,去表达自己的爱,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都应该肯定和尊重。(多媒体显示:二.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每个人都懂得肯定,尊重自己的生命呢 现在,请大家欣赏同学们自己编的两个小品,看看两个小品分别说明了什么。(4个学生表演2个小品)

师:感谢4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现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回答。同时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学生举例)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刚才我们举的这些都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现,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珍惜时间,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其中也包括残疾人的生命。老师这里有4个残疾人的相关介绍,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他们的名字。(老师读提示,学生抢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他们4人的照片(多媒体显示 :张海迪,霍金,海伦.凯勒,贝多芬的照片)。

师:谁能说一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3~5个学生说共同点)

师:很好,他们的身体都是有残疾的,但他们的意志都是坚强的,他们都为社会做出了贡献,都超越了自我,延伸了自己生命的价值。说到这儿,老师想为大家布置一项作业(多媒体显示:作业――搜集资料,思考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布置的第二项作业就是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关于生命价值的名言,警句, 故事或者是自己的人生箴言,现在我们开展一个竞赛,男生发言,男生将获得一个笑脸,女生发言,女生将获得一个笑脸,一会儿我们比一比谁获得的笑脸多。(多媒体显示:赛一赛――学生竞赛)

师:好,时间到,老师很高兴,同学们非常踊跃而且说的都很精彩,但是,有比赛就会有输赢,这次比赛,男生取得胜利,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其实,为社会多做贡献就是延伸生命的价值。(多媒体显示:三,延伸生命的价值)

师:的确,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许许多多的人虽然生命已经结束,可他们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让后人受益无穷,这样,他们的生命价值就得以延伸,更有许多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崇敬和追念,他们的生命价值获得了更长的延伸,更充分的体现。

教师总结:(多媒体出示:本课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 3个方面的内在联系(多媒体显示:内在联系)

师:应该说,到这里,《珍爱生命》这一课就全部学完了,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今天也特意拿来请大家欣赏,下面我们掌声有请××同学为大家朗诵《珍爱生命》(学生配乐朗诵)。

师:××同学的朗诵非常精彩,是啊,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色彩,有的绚丽,有的平凡,绚丽让我们品味绽放的热烈,平凡让我们品位朝阳与落日的从容,不管是绚丽还是平凡,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让我们一起珍爱我们的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最后,让我们在充满爱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多媒体播放《让世界充满爱》师生一起唱 )

2011.4

推荐第2篇: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教案

四年级二班

张华

1、我们都是平等的

教学内容:

1、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2、使学生了解《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的内容。

3、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平等权所涵概的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远离犯罪。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言:同学们都有十

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增无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宪法》中的有关规定。

二、

1、阅读故事小天地

2、讨论 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朗读智慧小法官,提问:你是如何理解平等权的。

4、阅读法律小讲坛

提问:平等权包含哪些内容?

5、阅读法律小博士、法律小实践

讨论:明明对自己的作品是否享有署名的权利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三、布置作业

大家就本节课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感想,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2、受教育的权利

教学目标: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受到法律的保护,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学重点、难点:

1、法律保护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受教育的意识。

一、教学过程:引言:

公民的受教育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阅读课文

三、讨论:学习本课你懂得了什么?

1、受教育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兴衰

2、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1)、义务教育制度保护少年儿童少教育的权利

(2)、全社会都要保证少年儿童实现受教育的权利

四、法律保护公民平等的享有受教育权

1、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1)、女孩和男孩一样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2)、家长必须保护儿童的受教育权

3、什么是义务教育

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五、国家、学校保障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1、学校保护

2、国家保护

3 法与道德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知道道德与法之间的关系及各自不同的标准

2、通过生活实际去判断分析法律和道德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阅读15页故事小天地

提问:从上述案例中你懂得了什么?

二、朗读法律小讲坛

提问:道德与法律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让生讨论交流

三、阅读法律小博士

思考:你对事情的经过及法院的判决持什么观点?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文中的柳某有什么过错行为?

四、讨论法律小实践 提问: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4言论自由

教学目标

1、懂得言论自由是我国宪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公民权利

2、了解言论自由的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言论自由的使用范围 教学过程

一、阅读焚书坑儒的故事

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了解到了什么?(在秦朝封建社会是没有言论自由的)

二、讨论:言论自由在宪法中是如何规定的?

三、言论自由包括哪些内容?(让学生交流回答)

四、讨论:言论自由是不是是无限制的自由呢?

5住宅不受侵犯

教学目标

1、学习《宪法》第三十九条对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规定

2、了解住宅属于私有财产,不得随意进入,侵害。它受法律保护。 教学重点

了解《刑法》《民法通则》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教学过程

一、读28页故事小天地

讨论交流: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说?(住宅属于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即使是国王也无权私自拆除他人的住宅)

二、阅读29页法律小侦探 提问:

1、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住宅权包含哪些内容?

三、阅读法律小讲坛

提问:为保护住宅不受侵犯国家制定了哪些法律法规?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四、讨论法律小实践

问题:应该如何对郝某进行处罚呢?

6、通信自由受保护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每个公民都有通信自由的权利,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侵犯他人通信自由权利将受到法律制裁。

教学难点 了解宪法第四十条和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 教学过程

一、

1、读故事小天地

2、讨论:故事中的吕某的做法是否违法?你是怎样看待qq号被盗这件事的?

3学习宪法第四十条对通信自由的规定

二、法律小讲坛 让学生读课文从中学习了解《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对于通信自由的有关规定。

三、案例分析 阅读法律小博士 提问:你如何看待赵某的行为? 讨论交流

7学校保护我们成长

教学目的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知法、懂法,有辨别违法、合法的意识,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学会依法、用法。使学生能够做到依法享有自己正当的权利,依法保护自己,依法尽自己的义务。

3、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国际上以及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上能够保护、帮助未成 年人的机构、部门。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了解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法律法规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知法、懂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享有自己正当的权利,依法保护自己,依法尽自己的义务,进一步增强法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天天地长大,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哪些保护呢?

2、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

3、过渡: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离不开父母、家人、老师的保护 ,我们还离不开法律的保护。

二、分析案例

1、出示案例:《法律帮他找回爱》,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

2、请同学们设想: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小建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3、分组交流:通过分析这个案例,我们有什么想说的。

4、全班进行交流。

三、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1、小组讨论:为了保护我们少年儿童,我国制定了哪些法律法规,签署了哪些国际条约。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补充、归纳。

3、出示《儿童权利公约》,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

4、全班交流:通过自学,自己对《儿童权利公约》有了哪些了解。

5、讨论:我国除了制定了法律法规保护少年儿童,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部门保护、帮助未成年人,这些机构、部门有哪些?

6、请同学做介绍,教师做补充。

四、开展辨析活动

过渡:法律法规,就是保护我们的法律武器,我们不仅要了解它们,还要很好地运用它们。

1、出示教材P49三幅图:

(1)有人在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的地方吸烟。

(2)家长未经孩子的同意,看孩子的日记、信件。

(3)出版社不向儿童云集稿费和样书。

2、请每四人小组选择一幅图进行讨论,遇到上面的情况,我们该怎样做?

3、全班进行交流

4、教师出示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辨析。

5、教师再创设新的生活情境,请学生进行辨析。

(1)未经同意,请用同学的照片做广告。

(2)厂家请同学参与产品推销的宣传活动。

6、再请同学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让大家进行辨析。

7、小结:通过辨析活动,我们应该学会运用好法律武器来保护我们少儿童合法的权益。

8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白未成年人享有和成年人平等的权利

2、父母有对子女抚养和保护的义务

教学重点 未成年人享有和成年人平等的权利 教学过程

一、阅读故事小天地

思考:故事中小博的妈妈打死自己的孩子违法吗?家长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

二、读智慧小法官部分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的规定。

三、学习法律小讲坛

提问:父母及监护人应怎样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

四、讨论:在法律小博士的案例中小丹的母亲违法吗?小丹的婚姻有法律效力吗?

五、读法律小实践

提问:小薇父亲的做法对吗?有哪些违法行为?

推荐第3篇: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发生在生活当中真实的交通事故,明确其危害性和造成的原因。

2、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懂得生命的宝贵,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重点难点:

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懂得生命的宝贵,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言:交通安全,一个永恒的话题。1886年,当德国人卡尔·奔驰发明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做燃料的机动车以来,也随之带来了交通事故这一灰色阴影。一百多年来死于车祸、伤残等交通事故的人数触目惊心,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让人叹息。

二、导学达标

、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造成悲剧发生的原因。

1、让学生说一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交通事故。

2、让学生说一说听到这些悲惨的交通事故以后自己的想法或带给我们的启示。

3、师言:车轮下真实的死亡报告,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惊和痛心,更重要的是警醒和反思。是什么造成了这场悲剧?

4、让学生说一说造成悲剧发生的原因,学生可以各抒已见。

5、师言:当路口没有车辆而在红灯下穿越马路,是否想过你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缘?当驾车在路上想超过前面的车辆,是否记起每年有多少司机因违章超车而命丧黄泉?仅在2002年度,我国共发生了72万起重特大交通事故。在事故中总共约有55万人受伤,是1991年海湾战争中死亡人数的3倍多,而死于交通事故的,是海湾战争中死亡人数的3/5。看到这些个冷冰冰的数字,我们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已经太多!而大大小小的事故,都是出于违章。违章,并不是因为他们无知,而是因为他们疏忽。、珍爱生命,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1、师言:同学们,当你听到这些振憾人心的数字时,当你听到这一桩桩悲剧时,你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可以放手,学生想对谁说都行,如司机、行人、亲人、交通管理部门等等)

2、师言:同学们,交通规则并不复杂,只要稍加用心,谁都能熟练掌握。我们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来维护交通安全,遵守交通法规。生命是可贵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

3、让学生从自身做起,说说在交通方面应如何注意安全。

三、老师总结: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想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交通秩序做出自己应该做的事。同时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让我们共同生活在交通有序,安全而又轻松的社会大家庭里,共同撑起一片和谐、安宁、幸福的蓝天。 教后反思

通过教育,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懂得生命的宝贵,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

推荐第4篇:法制教育教案

安全地成长

满城小学 聂林

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意外伤害时有发生。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社会生活的经验较为缺乏,对生活欠留心观察,隐藏在生活中的危险难以预见,同时对生活中的一些安全问题认识不是很深刻,也缺少自护自救的基本知识。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一些居家生活容易发生的意外事故的简单自护自救的方法。 教材分析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结合农村和城市不同的居家生活,从小学生可能遭受的意外伤害或容易发生的意外事故为主要内容展开安全教育,有效帮助学生更安全地成长,培养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态度。 设计思路

1.“一主线”:以“独自在家”主线,围绕“三个应该”分层开展活动,即来了陌生人应该怎样做、要远离危险应该注意什么、受伤了应该怎样处理?

2.“三注重”:注重培养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态度,不因安全成长而对生活有所畏惧;注重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注重学生农村和城市学生现实生活,课堂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课前充分调查,课后主动实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日常生活中的防触电、防火灾的常识,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护自救的方法。

1 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注意安全的良好行为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居家安全意识,爱惜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居家生活容易发生的意外事故的简单自护自救的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居家安全的意识,避免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收集居家安全和日常意伤害的资料、课堂表演的道具

学生准备:填写调查表、了解居家安全小常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陌生人来了

1.故事导入:玲玲今年读三年级了,有一天爸爸妈妈都出门了,留下她一个人在家。她正在房间写作业,听到外面有人敲门,她忙走到门前,从防盗门的猫眼里一瞧,原来是一位不熟悉的叔叔。这下玲玲为难了,是应声还是不应声呢?是开门还是不开门呢?如果不开门,又怎么拒绝这位叔叔呢?(播放课件)

2.请你出招:你能帮帮玲玲吗?(学生持各自的观点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请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分别发表意见,陈述理由,教师给予及时评价和正确的引导)

3.欣赏儿歌:《小兔子乖乖》 4.情境表演:

(1)暑假的一天中午,当你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说他是你爸爸让他来接你去吃饭的,你该怎么办?

2 (2)春节间的一个晚上,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有陌生人说她是妈妈的同事,来拜访你妈妈的,你该怎么办?

(3)一个星期天,你独自在家,有陌生人说他是送快递邮件的,你该怎么办?

先同学们选择一种情境想一想你该怎么做,在你的小伙伴面前演一演,然后老师扮演陌生人,与学生一起进行情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小结:社会上有些坏人就是利用我们小学生年龄小,拐骗、绑架儿童,同学们要学会自护。独自在家时,来了陌生人不用怕,首先做到不开门,然后有

礼貌地拒绝。(板书:独自在家我不怕 礼貌拒绝不开门)

【设计意图:通过帮故事中的玲玲,让学生先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学生他们已有的生活基础,然后在生生间的相互启发和老师的引导评价以及儿歌欣赏赞美下明白独自在家时自己该怎么做,最后通过情境表演进行实践。】

活动二危险藏在哪

1.过渡导入:独自在家的时候,我们有礼貌地拒绝了陌生人的来访,很了不起。陌生人走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家中的幸福呢?(听听同学们的意见后,相机引入到课本中的“远离危险” )

2.看图学知:(看课件)说说你知道家中藏着哪些危险? 3.小组讨论:在家庭生活中,还有哪些做法会伤着我们?这些伤害的发生一般是因为什么呢?

小结:同学们,原来在最安全最温暖最幸福的家里也藏着这么多的危险呀!不过只要多加注意,提前预防,就会让危险远离我们。

3 【设计意图:以教材为依托,了解居家安全中儿童应注意的问题,同时通过生生互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一步了解隐藏在生活中的危险,明白生活中的许多意外伤害的发生都是因为自己的不注意,提高今后生活中危险的预见能力。】

板书设计 安全地成长

独自在家我不怕, 礼貌拒绝不开门。 学会自护多预防 ,危险才会远离我-。

第二课时

活动一小小事故发生时

1.过渡导入:看来,尽管我们知道了许多居家安全小知识,都努力避免危险的发生,但有时危险还是发生了,避免不了意外的伤害,当出现小事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2.分组研讨:每小组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 (1)流鼻血了怎么办? (2)脚扭伤了怎么办? (3)手划破了怎么办? 3.全班交流:

(1)小组代表一人说说处理意见,另一人用教师提供的碘酒、纱布、创可贴、卫生纸等示范表演。

(2)你还会处理哪些小意外?

小结:当不可避免的小小事故发生时,我们首先不要惊慌,要学会自救,所以平时我们要多学习居家安全的小知识。(板书:小小事故会自救)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简单的自护自救的方法,为学生们今后的生活提升做好

4 准备。】

活动二 危急时刻我能行

1.故事导入:(播放课件:独自在家看电视的平平,突然发现家里有的窗户有火苗飘进来,原来是隔壁阿姨家着火了)这时,平平该怎么办呢?

2.讨论交流:(学生持各自的观点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请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分别发表意见,教师给予及时评价和正确的引导学生既要自救,又要及时求救)

3.补充资料:课件播放:如何拨打报警电话? 4.模拟表演:你是平平,你该怎样如何报警?

(首先不惊慌,沉着冷静,正确拨通相应报警电话,说清事情发生的地点、简单状况,语言简洁,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5.广而告之:在没有发生意外的时候,可千万不要拨打报警电话! 小结:小小事故发生时,我们不慌张学会自救;当我们遇到了自己处理不了的危急情况时,我们首先做到不惊慌,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或者联系父母或向他人寻求救助。在没有发生危险的时候,不要拨打报警电话!(板书:危急之时会求救)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资料学习、表演,让学生明白当自己处理不了的危急情况要学会及时求救,牢记常用的报警电话,并学会如何报警。】

5 板书设计

当我受伤 流鼻血了 小小事故 手划破了 会自救

危险时 会求救

生重病 120 遇匪徒 110遇火灾 119 作业:

1、把你课上学到的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小节: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居家生活容易发生的意外事故,了解简单自护自救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居家安全的意识,避免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

6

7

推荐第5篇: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

一、班会地点:六(2)班教室

二、参加人员:全班同学及班主任

三、主持人:班主任或学生干部

四、班会主题:法律与我们同行

五、班会目标:

对本班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了解法律法规,力图在他们心目中逐步树立起正确完善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他们在学校要做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以后进入社会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六、班会背景:

本班学生年龄大多

12、13岁,都还不很懂事,容易受到周围生活环境的各种不良影响,沾染不良习气,走上违法犯罪失足的道路。所以,及早在他们心目中树立法制观念,严格地一法律和道德为准绳,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当务之急。

七、班会筹备情况:

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介收集青少年与法相关问题的资料和实例资料,筛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班会主题服务。同时,让同学联系周边实际案例,自演并自主分析,引以为戒。

八、班会主要内容:

1、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法,知法,加深体会

九、班会开展形式:

印发法制学习手册;观看法制教育小品;采用讨论、交流方式

十、活动前准备:

1 查阅《中小学生自我保护必读》,《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通用读本》, 2学生自己准备身边发生的案例小品,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3 以小组为单位排练文艺节目 十

一、班会流程

1、班主任发言——导语;

2、主持人法律知识简介;

3、讨论法律案例;

4、法律知识抢答;

5、做自我总结

二、班会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鲜活的事例已然清楚地告诉我们,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学法,懂法,用法,是青少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都有十

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二) 法律知识简介 将活动前找好的资料印发成册,分发给学生,由主持人带头集体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三)案例结合,讨论法律案例

案例

(一):事情发生在南关西四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1、提出问题:

①甲失手致伤乙,算不算违法?②如果甲违法,违反了什么法?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生活中的一个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就可能触犯法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懂法。具体说来,青少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如下几点,即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懂得法律基本常识,明确自身享受的权利和应当承担和履行的义务,懂得运用法律作为最有效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同时,做到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符合自身年龄和身份的事情。

案例

(二):初中生张林和几个同学在公园里打球,碰上了几个熟悉的学生,两拨人在一起玩球的过程中,张林与谭华发生了口角,谭华骂了张林,张就与他打了起来。第二天,谭华为了报仇就找了不少“哥们儿”,把张林劫到了公园里,他们把张林双手捆住后,就轮番殴打他,并用刀子划张林的脸,无论张林怎样求饶都不行,只打得他满脸是血、浑身是伤、已奄奄一息了,这帮人才离开公园。张林在被别人送往医院的途中不治身亡了。

当张林的父母听说自己的儿子被人打死后,父亲的高血压病复发而引起了半身瘫痪,母亲则当场就晕了过去,从此,其母就整日疯疯癫癫,直至卧床不起。

案例

(三):破坏公物

二00二年七月的一天晚上,某中学九年级的王军、崔凯、赵伟乘门卫不注意,悄悄溜进学校,直奔四楼九年级(3)班教室。王军对着教室门先踹了几脚,然后崔凯和赵伟接着踹,将教室门板踢下一块,三人乘此钻进教室,又开始毁坏其他东西,后扬长而去。 问:高一(3)班王军、崔凯和赵伟三人行为造成后果,怎样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72条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结: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在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触犯刑律的事也屡有发生;而因缺乏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侵害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却不会保护,吃哑巴亏的人也确有不少。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和守法,更要学会用法

(四)法律知识抢答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法律知识竟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两部分,必答题20分;抢答题答对10分,答错扣10分,最后看哪个小队得分最多就是优胜小队。知识竞赛题目由法律知识中抽取。 选择题:

1、我国的根本大法是(C)。A刑法 B民法 C宪法 D行政诉讼法

2、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未成年工是指(C)A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劳动者 B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劳动者C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劳动者 D年满18周岁,不满20周岁的劳动者

3、亮亮今年上小学六年级,一天他看见爸爸妈妈参加投票选举人大代表,也想去投票,但是妈妈告诉他,他年 龄还小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选举年龄。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龄是?B A.16周岁 B.18周岁 C.14周岁 D.12周岁

4、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多少周岁的公民?C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12周岁

(五)活动总结

1、全班同学发表自己对本活动的看法,并说说自己通过本次活动后的感受,并写一篇阅读法律手册的观后感。

2、班主任老师总结。

(六)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主持人: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

推荐第6篇: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教育内容:法制教育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愿意自觉去学习《法制教育》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通过与上学期《模拟小法庭》相结合,使学生明白法律是不可侵犯的。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法律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法律的行为的辨别能力。活动过程: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使学生明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状

(一)有法可依

从2010年至今,我国的教育立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较好的法制环境。我国制定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2部教育法律,国务院制定了5项教育行政法规。另外,青少年加强保护和预防犯罪也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姊妹法可依。这就充分说明国家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青少年犯罪现象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呈现出低龄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的倾向,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分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从主体因素上看,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脆弱;二是头脑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三是贪图享受。从客观因素上看,一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二是学校教育的失当;三是社会文化氛围消极方面的误导;四是缺乏社会救济措施。

3、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思考

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是关键。一是强化学习,抓认识到位。组织各级教育行政干部和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有关指示,学习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法制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实现依法治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实现依法治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要按照“四五”普法总体规划,真正做到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4、未成年人应当做到的行为:

1、尊敬国旗、国徽,维护祖国尊严;

2、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通管理;

3、讲究公共卫生,保持市容整洁;

4、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

5、爱护公共财产,保护公民合法财产;

6、爱护名胜古迹和珍贵文物;

7、爱护动物,保护树木庄稼;

8、开展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不看坏书和坏录像片、不赌博;

9、尊重隐私自由,不私拆、撕毁别人的信件和揭取邮票;

10、相信科学,不参加迷信活动;

11、建立同学间的正常友谊,敢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

5、与上学期《模拟小法庭》相结合,使学生明白法律是不可侵犯的。

6、思考:如果自己站在被告席上,会是什么罪名?

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班会,使学生明白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并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少年。

推荐第7篇: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安全常识,尽量保护自己。

2、基本理解常用的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

3、知道与生活相关的安全知识,会在不同情况下应用和保护自己。教学重点:有关安全的一些常识

教学难点:在发生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祝你平安》导入主题:

祝你平安,祝愿在场的每一个人一生都平安!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生活当中也充满了一些意外。安全第一,自己的生命健康总归是第一位的,在遇到一些紧急情况的时候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二、

1、

生活当中有哪些意外情况,或者在哪些方面,我们要注意安全?(个别+补充回答)

比如有:火灾、用电安全、煤气中毒、交通事故、突发病症,遇见被偷被抢等等。

2、遇见这些紧急情况我们能不能慌张?为什么?

不要慌张,在情绪上要镇定,因为越是慌张,对事情的处理其实越不利。

三、接下来,我们逐一看遇见紧急情况如何处理。

1.案例情景1。隔壁邻居家着火了,烟雾很浓。而且有蔓延的趋势。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讨论回答)B 方法:打119火警电话。讲清楚自己的地点,附近有什么标志性建筑,在什么路附近。在消防车还没有到来之前: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如果火势蔓延了,千万不要只顾着财物,可以拿湿毛巾捂嘴巴,千万不要坐电梯,也不要轻易跳楼等。如果火势不大,要学会一起用消防设施灭火。但是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2.

用电用煤:情景2.用电时候不小心,触电了。怎么办?(讨论回答)

如果还和电器接触,千万不能拿手去碰,要拿干的木头挑。然后立刻打120急救电话。 3.

案例情景3:半夜起来,忽然闻到煤气味道,怎么办?(小组讨论回答) 千万不能开灯。然后,立刻开窗通风,关掉煤气阀门。第二天请人来检查煤气管道。 4.

案例情景4.遇见被偷被抢,你应该怎么办?(小组讨论回答) 老师提示:分事前和事后两种情况。前提:要因地制宜,在保证自己安全情况下与歹徒周旋,要智勇双全。当时发现,要大声呼喊,恐吓歹徒,请求周围人的帮助,利用时间,及时拨打110报警,事后,可以去公安局报案或者拨打110求助。

5.

案例情景5.:自己突然感到不舒服,仿佛要晕倒,或者周围有同学突发一些突发疾病。(讨论回答,补充回答)

首先要暗示自己,要镇定,不要惊慌,尽量让自己坐下来,向周围人求助。如果是其他人,要及时拨打120求助,在救护车没有到来之前,也要因地制宜进行抢救,向附近人求助。 6.

过马路和骑车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红灯停,绿灯行。要走人行道。骑车要慢一些,不要飞跑,不要和机动车比赛,不要骑到机动车道上,不要一边骑车一边听音乐,不要三五成群一起走。

三、请同学复述发生以上情况怎么办,请同学讲讲自己有没有这个方面的经验和经历,或者听到的,看到的,都可以。

四、活动总结:

生命可贵,希望大家记得以上各点,以防万一,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

推荐第8篇:法制教育教案

第五课开放网络有秩序

一、教学目标

1、养成自觉真守网络秩序的习惯。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3、不窥探,不传播他人隐私,不传播虚假信息,不浏览不健康信息。二,教学重点:养成自觉遵守网络秩序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谈话:孩子们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在这个开放的网络空间里自由地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时候,我们是否遵守了网络秩序呢?

2、学习生活扫描。a、默读 b、交流收获 C、重点交流:乐乐未经允许进入学校网站后台,故意修改丽丽作品是不道德的,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比赛秩序,损害了丽丽的合法权益。

3、大家说法

a、看图交流在网络空间里学习玩耍时,你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这些规则有什么作用?

b、小组讨论

C、集体交流汇报。

4、教师讲解老师在线的内容。

5、与法同行--- a、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定期更换密码,安装网络防火墙,做好数据备份,重要文件加密,不点击来路不明的网络链接定期查杀病毒,健康、绿色上网 b、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是违法的行为,而且可能给爸爸的工作造成损失。

板书设计;

开放网络有秩序

不随意进入网站 不浏览不良信息 不破坏网络秩序

推荐第9篇: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教案

大家好!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做遵纪守法的高中生”。 最近我们身边常出现一些较严重的违纪现象,如有的同学私自离校、动手打人、骂人„„种种现象,令人担忧同时也催人深思。

什么叫遵纪守法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有关纪律,依法办事,严格恪守法律规范就叫遵纪守法。有的同学认为,讲纪律就没有自由,讲自由就不能受纪律的约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鸟在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由的;鱼在水中嬉游,它们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鸟放入水中,让鱼离开了水,那么它们不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会死掉。人走在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乱走马路,被车辆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因此,世上没有不受约束的自由。此外,纪律限制自由,又保护自由。如当你走进阅览室,里面静悄悄的,只能听到偶尔翻书的沙沙声。对于想看书的人来说,这一片宁静多么宝贵!因为人人都遵守阅览室规则,大家可以享受这静心阅读不受干扰的自由。若有人不守纪律,高声谈笑,这自由就消失了。

我们高中生正担负着努力学习考取大学,将来建设祖国的重任,祖国、社会都要求我们知法懂法、遵法守法。在学校里,同学间总会有些矛盾和摩擦,同学们要互相关心和尊重,友爱相处,团结合作。如在做什么事时意见不同、出现矛盾,一定要冷静处事,决不可意气用事,更不可挥拳相向,伤及自身或他人。我奉劝同学们遇事要冷静,要有法纪观念,不能做害人害已的事。我们学校有着严肃的校纪和优

良的校风,我们作为高中生,就更应该与同学和睦相处,理智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让我们严格要求自己。

法制教育教案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源及基本对策法制教育

(一)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讲一堂法制课,主要议题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和对策》,通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介绍,剖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源,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预防措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虽然国家和社会为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出台了一些法律、政策,然而,未成年犯罪却呈上升趋势,而且逐步出现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团伙化、高智商化、暴力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今天的讲课大约需要一百分钟。由于自己的知识和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下面我讲第一个问题,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

从80年代以来,我国的犯罪率不断上升。在日益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中,青少年已成为犯罪的主要成员,约占整个刑事犯罪主体的70%—80%左右。其中,犯罪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成年人犯罪格外引人注目。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以下态势。

(一) 犯罪现象有迅速发展之势

有关资料显示,刑事涉案的未成年人人数占同龄人口的比例,从1986年到1995年的10年间提高了一倍,1995年至今,数字也令人触目惊心。未成年人违反社会治安管理的案件常有发生,既扰乱了社会秩序,也给未成年人自身和家庭带来不幸,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据统计,1985年我国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作案人数为112063人,1995年上升到152755人;同时,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比例高于全体人口的犯罪率。尤其是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 违法犯罪呈现低龄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违法犯罪的低龄趋势潜在着巨大的社会危害。犯罪年龄低龄化,是近几年表现出的一个明显特点。据统计,九十年代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七十年代提前了2—3岁,有的孩子

7、8岁就开始了犯罪生涯,14岁以下的少年违法犯罪增多。其中以14-16岁少年犯罪更为突出,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有的11岁、12岁就开始有劣迹,有的13岁、14岁就进行犯罪活动,甚至参与重特大犯罪活动。据报道,目前我国黑社会犯罪团伙外围成员已出现中学生。另外,在校生犯罪有增多势头,有的学生逃学、辍学、离家出走,流浪到社会后以盗窃、抢劫为生。 据公安部门统计,在全国刑事犯罪案件中在校生作案从1984年的31149人上升到1993年的84863人。1995年,河北省共抓获16岁以下的案犯2235人,比1991年上升了近50%,而小学生犯罪人数上升了78.5%。这一变化,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 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

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涉案案由已不再是过去的两三种,案由范围已扩大到9种之多。其中,侵财型犯罪约占整个未成年人犯罪的80%左右,主要是盗窃,特别是团伙盗窃最为普遍;未成年人的财产犯罪主要与其物质需求增大,自我意识发展等有关;此外,高消费、超前消费、物质攀比等社会风气,也对未成年人的财产犯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对某市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批捕犯罪嫌疑人数据调查:在14岁至18岁的全部61人中

盗窃犯罪人数为28人,占总数45.9%;抢劫为23人,占总数37.7%。有一名在校学生,以前成绩优异,可自从迷上电子游戏后,一学期上课的时间不超过十几天,整天在游戏房里打游戏,后来为了支付游戏花费,竟然偷盗同学家里2万多元钱。在悔过书中,他沉痛地写道:我第一次玩电子游戏,就被它那虚拟世界里的节奏、情节、色彩迷住了。从此我无心上课,把钱和时间都花在游戏上。渐渐地我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为了弄到打游戏的钱,我向同学伸出了罪恶的手,最后当冰冷的手铐拷住了我的双手时,我的整个世界都沉落了,一切都凝固成了两个字“GAMEOVER(游戏结束了)”。

(四) 结伙犯罪较多

由于未成年人体力智力都未发育成熟,独立性差,喜欢结伙聚群玩耍,若与有不良行为的人或有犯罪行为的人混在一起,就很容易被感染,结成犯罪团伙,团伙成员一般不固定,属松散型,随时纠合共同犯罪。这些人在作案时,相互壮胆、相互逞强,其危害程度往往在作案过程中逐步升级。正如一位法律工作者所讲的,青少年犯罪时一个人犯罪胆小如鼠,两个人犯罪气壮如牛,三个人犯罪无法无天。

(五) 违法犯罪突发性强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此时期心态不稳定,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与诱惑,他们进行犯罪行为时很多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下不一定有预谋,有计划,常常心血来潮,一时冲动,遇事不冷静思考,冲动冒险而不计后果。

(六) 以暴力犯罪为主

近年来,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暴力杀人、抢劫、伤害等犯罪日渐增多。据某法院少年庭对2000年以来共审结的170件案件分析,其中伤害案件29件,占17.1%,抢劫62件,占36.5%,暴力犯罪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某市仅2002年1~12月份,未成年人涉及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暴力性案件就占未成年犯罪案件总数的14.8%,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违法犯罪手段残忍。

(七) “激情犯罪”增多

“激情犯罪”比率上升。蛮横任性、逞强显能、遇事冲动。有的青少年竟会因一些小事而行凶伤人。如我们学校的马某伤害致死案。像这种没有明确犯罪预谋、犯罪动机和比率上升。作案对象,而是在一定外界条件刺激下形成狂乱情绪的“激情犯罪”,在未成年犯罪中占有相当多数。

(八)模仿黑社会犯罪初具苗头 青少年犯罪的比率逐年递增,犯罪手段逐步升级,犯罪危害逐渐加重,青少年“黑社会”已经初具苗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类青少年犯罪团伙极易发展成为黑社会势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当今国际性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模仿黑社会犯罪更是时下社会问题的一大难点。青少年模仿黑社会犯罪人员主要是易犯罪的青少年群体,这些青少年中,大多数在学校期间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处于违法犯罪的前沿和边缘,或者干脆已有违法犯罪行为,属于易犯罪未成年人群体,这些模仿黑社会的青少年有着相对固定的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圈、交际圈、拉帮结伙在互相影响的作用下,形成了团伙。这些人好逸恶劳,讲究享受,经常出入娱乐场所,法制观念极其淡薄,哥们义气严重。而随在犯罪手段上表现为,以武力为后盾,主观恶性强,具有凶残性和公开性。模仿黑社会犯罪的青少年,往往遇到争端便采取暴力手段解决争端,而且很少顾及后果,手段也较野蛮残忍。如河南某县公安机关在整治某厂子弟学校的治安秩序时,发

现该校由“双差生”组成的所谓“大刀帮”、“青龙帮”、“飞虎帮”、“蛛蛛帮”、“小青龙帮”等学生帮伙7个,涉及61人,其中小学生51人,他们专门从事诈骗、抢劫同学财物、破坏教学秩序等综合以上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其次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众多;再有者,就是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主人翁做案于法,呈“英雄”,无所顾忌,不顾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等严重罪行。这样的案例,从我们学校就可以找到许多,在我们大家周围,可以说数不胜数。

(二)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一些青少年学生

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值得重视的是,有的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

(三)从犯罪手段来,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有的青少年犯罪手段已经达到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方1案8范.文库4欢 迎您采,集,有的已会运用反侦察手段;有的一人就犯有数罪,而且情节都比较为严重。

(四)从犯罪年龄看,逐步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青少年当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犯罪道路。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提前了2到3周岁,且有明显的规律性。10到13岁是萌动阶段,14到15岁为发展阶段,16到17岁成为高发阶段。

法制教育教案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源及基本对策法制教育

(二)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源:

一个社会只要存在贫富不均的现象,就会有犯罪发生;贫富不均越严重,犯罪也就越严重。而趋乐避苦又是人的本性,当这种追求达不到目的时,其中一部分人就会采取犯罪的方法来达到目的。这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多的经济根源。

某些文化政策失控,外来不良文化的渗透,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多的文化诱因。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由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现实文化呈现出一种多样文化相互交错、极为复杂的局面,并发现了一股文体逆流。其主要表现为色情文化、暴力文化和个人主义、幻想主义、享乐主义等文化糟粕严重泛滥。在这股逆流的腐蚀感染下,一些青少年的心理早熟、变态,产生不正当需要,出现道德危机,缺乏理想,没有社会责任感,无视国家法律的尊严,公然进行各种犯罪活动。

社会风气不好,社会环境“垃圾”太多,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多的政治原因。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其内部的不满情绪和不正之风的严重程度,都是与犯罪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的,不满情绪和不正之风越严重,犯罪程度亦愈加严重。同时,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犯罪也都与该国家和社会各级统治集团的行为导向有关的。统治集团越清廉,犯罪率就越低,统治集团越腐败,犯罪率就越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成年人是青少年的榜样,当今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势之所以如此严峻,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各种腐败行为直接导向的结果。因为青少年违法犯罪与成年人违法犯罪不同,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社会应负很大责任。 家庭因素的影响。这点在未成年人犯罪成因中表现比较明显,从我们接触的案件来说,犯罪的学生,其父母很多不管孩子,或是自身就有不良品行,而且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也比较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家庭不健全的青少年犯罪比率比较高。

父母如果是离婚,或者父母有亡故的,都会对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影响。

2、有一些父母片面强调学习成绩,不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只是满足于他们的物质上的要求,不从心理上引导。

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对青少年影响很大,同学们回去后可以和父母谈心交流,家长有缺点或是教育不当,同学们也可以直接指出、多沟通,这对同学们的人生成长是有好处的。

下面,我们再分析一下青少年违法犯罪主体的原因: 一些青少年受社会宏观环境和社会微观环境的影响,可能会产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和犯罪意识。但对某一个体而言,是否产生违法犯罪行为,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大的关系,取决于他的内驱力和自控力的矛盾斗争。而青少年的内驱力易于趋向个人欲望,自控力薄弱,难以控制不断膨胀的私欲,在消极的外界诱因或在内在冲动驱使下,容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1)不良嗜好成为诱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陷阱。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水平的提高,刺激了一些青少年的不良欲望,盲目模仿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方式,在经济状况不允许的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下,同别人攀比消费,贪图享受,频繁出入舞厅、游戏室、录像厅,很容易受到赌博、色情、暴力等不良行为的感染,刺激他们产生盗窃、抢劫、性欲等违法犯罪动机。

(2)青少年违法犯罪存在不完全社会化的倾向。社会化是指个体的生物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的过

程。青少年的社会生存条件有所不同,他们会在各自的社会化进程中呈现出相对差异,有一部分青少年的社会化还不完全,有可能接受文化偏离的某些亚文化的状况,即发生青少年对社会的偏离行为。这种接受偏离社会文化物质和模式的过程,叫做不完全社会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滋长拜金主义、享受主义,加之黄色书刊泛滥和社会不良风气盛行,这些偏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毒素,对青少年有很大的示范和感染作用。由于青少年心理结构极不稳定和不完全社会化,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以致发展成违法犯罪。

(3)文化素质低,道德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差,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主观原因。大部分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文化低,思想道德水平差,弱肉强食、损人利己充满了头脑,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感染和本体主观原因,加上法制观念淡薄,他们很自然地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4)生育发育早熟和个性心理不成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物质基础”。现在,青少年生理发育日趋早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不断寻找新的刺激。他们往往具有生性暴燥,狂自尊大,争强好胜,处理问题情绪化,遇事不冷静,不理智等不良个性,以致于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受骗上当,滑向邪路,干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法制教育教案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源及基本对策法制教育

(三)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治对策

(一)提高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打击是低层次的防范,加强预防才是最有效地手段。对有轻微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和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人员,我们更应该关心他们,成立帮教小组,加强帮教和做好安置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中的困难,洗刷他们心灵的污垢,治好心灵的创伤。青少年工读学校和未成年人劳教所、少管所是我国青少年犯罪矫治的主要场所。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必须高度负责,切实负起责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发生。

(二)坚持社会综合治理,减少诱发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因素。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可能单靠一个部门、按照一种方法来解决,而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城市居委会、农村村委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各负其责,通过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要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整顿包围未成年人的不良社会环境,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和条件。新闻、出版、影视、文艺等单位及文化娱乐场所要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要坚决依法予以惩处。对未成年人出现的严重不良行为,要采取严加管教、训诫、送工读学校、收容教养、治安处罚等多种方式,及时进行矫治。对已经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处理,必须充分体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考虑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与成年人区别开来。

(三)充分发挥家庭预防的特殊作用。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子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源头。在孩子的品行形成过程中,家庭环境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祥和的家庭环境。家长要注意保持家庭的和睦团结,尽量不要把夫妻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注意不在孩子面前吵嘴打架,避免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父母平时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在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要花力气去关心,接近孩子,时时了解和掌握孩子的思想、学习、行为动态,发现不良苗头,要及时果断地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轨道。其次要提高自身素养,为孩子树好榜样。俗话说,身教胜于言传。作为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言行举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同时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正确的道德观去影响、教育子女提高识别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耻、真与伪等鉴别能力,逐渐学会识别和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再次要重视与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及“精神食粮”。家长要有意识地多为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和优秀的文学、音乐、影视作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对孩子观看的电视节目、计算机上网也要有选择有限制,要告诫孩子远离游戏机,禁止赌博和吸烟酗酒,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气或不良爱好要及时制止、纠正。

(四)发挥学校的重点教育作用。首先要从娃娃教育抓起,抓早、抓好、抓苗头,力求将未成年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要下功夫抓好中学阶段的双差生、流失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有效地控制住中学生,流失生犯罪增长的势头,控制犯罪低龄化的发展,从根本上消灭犯罪根源。其次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早期矫治时,一定要区别对待,因人制宜,在摸清被矫治人心理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入手,循循善诱,因人施教,对症下药。有的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鼓励和帮助,

以情感化,晓以法理;有的需要中断与某些不良朋友的交往;最后学校要把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要把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方面,切实抓紧抓好,要营造一个学法、知法、用法的氛围。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改变&方^案范%文库-整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作法,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不要把“双差生”推向犯罪的边缘。

(五)全社会都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责任感,尤其是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要自觉地面向青少年传播法律知识,宣传法律意识当作自己应尽职责,使各种新闻媒介真正成为传播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园地。社会娱乐性场所也要加强管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歌厅、游戏室;要整顿文化市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传播淫秽音响光盘、图书、扫黄打非,禁赌、禁毒,彻底清除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毒根。

(六)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大普法力度,尤其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许多青少年走向犯罪,首先是由于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外来侵害,没有也不知道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而是采取报复方式,使自己也陷入了违法犯罪的泥潭。所以,在教育青少年依法自律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更主要的是青少年要自觉地学法、知法、用法、守法,不断修炼和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会保护他人,也学会保护自己,不断地增强自觉抵制犯罪的法律意识。

(七)重视心理品质的培养,增强自控能力。现代科学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因素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起决定的作用,拥有豁达、乐观、执着的性格和愉快、高涨的情绪能提高个人的活动能力,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成为人们前进的动力。而那些生性自私、狭隘、性格暴躁、极易冲动、任性、蛮横的不良心理不但不利于成功,而且会形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种性格,对未成年人来说更是危险、可怕的,往往会导致犯罪。所以在初一思想品德课中,加入心理要素的培养和锻炼,其它年级在班会、团日也应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可以开展军训,小发明创造的评比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以增强其自控能力。

推荐第10篇: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教案

范桂花 韵家口小学 一年级

自我保护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知识性活动,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

2、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办法,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3、使学生了解交通、活动、意外事故中必备的安全知识,懂得安全的重要,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周围的人们。二|教学重难点:

树立安全意识,提升安全观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安全连着你我他,只有了解并认真遵守各种公共场所的安全规则,我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在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吧!

2、学校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学校安全是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讲解:上下楼自觉靠右行走,不急行、不拥挤。严谨在楼道上、教室内追逐打闹和奔跑,以免滑到和摔伤。上下楼梯时有序缓慢右行,严谨拥挤,特别是发现有人摔倒时,应立即停止上下,迅速将摔倒者扶起。严谨攀爬学校的围墙、门窗、围栏、阳台及树木、球架,不在教室打跳、翻越门窗等。

3、社会公共场所是给公众提供服务的地方,下面请欣赏小品《看电影》大家说说小品里的任务表现怎样?

提示:同学们拥挤买电影票,然后跑进电影院大声嚷着,吃着瓜子,并随手把瓜子皮扔在地上。

讲解:在电影院,图书馆等其他公共场所,后票时要有序排队,不在安静的场所大声喧哗,不乱扔果皮纸屑,爱护公园的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

4、我们要讲究卫生,要想不得病,我们平时要注意养成卫生习惯:①饭前便后要洗手 ②煮熟后放置两个小时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70度以上食用 ③瓜果洗净后再食用 ④不购食来路不明的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5、俗话说,水火无情,那么当我们遇到突发的火灾时,应该怎么办呢》 当火灾发生的一瞬间,我们不能惊慌,要沉着冷静,才去一些自救的办法,保护自己,让自己获得第二次生命。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小诗《火灾逃生十三决》,让它为我们的生命保驾护航吧。 第一诀:逃生预演,临危不乱。 第二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第三诀: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第四诀: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第五诀: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第六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第七诀: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第八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第九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第十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第十一诀:缓晃轻抛,寻求援助。 第十二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第十三诀: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一、小结:

安全常识,常记在心。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第四讲认识特殊的电话号码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记住几个常用的特殊电话:1

19、

110、120、114;

2、知道特殊电话号码的作用;

3、学会正确使用特殊电话号码。

4、学会文明拨打特殊电话。教学重点

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熟记生活中常用的特殊电话,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在危急情况下机智地使用特殊电话号码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儿歌。

导语:同学们, 在这节课一开始,余老师想请大家听一首儿歌,请同学们边听儿歌边回忆上两节课学的内容。(播放《打电话》)。

同学们,刚才那首儿歌叫什么名字啊?(生:《打电话》)对了!同学们,听完这么好听的儿歌,你想起来上两节课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吗?好!下面,就让余老师来看看大家的记性好不好。(问:)打电话要注意些什么?

同学们的记性真好!都没被余老师的问题难倒。那同学们记得自己爸爸、妈妈,以及其他家人的电话号码吗?我相信,同学们的记性这么好,这几个电话号码一定能倒背如流的!同学们,你们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的电话号码是他们专用的电话号码,但是有些电话号码是所有人都可以拨打使用的,这些电话号码被大家称为特殊电话号码。这些特殊电话号码不仅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其中的一些特殊电话号码能在危急情况下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和困难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到底哪些号码是特殊电话号码吧。(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

二、特殊电话号码的认识。

1、同学们,这几个特殊电话号码都有相应的设备和特定的环境,下面,余老师出示图片,请大家说说这个设备或者是这个特定的环境属于哪一个特殊电话号码?(哎呀,同学们,你们真棒!证明你们平时都很细心,都非常留意这方面的知识。

2、问: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特殊电话号码的用处吗?(生举手回答。

师:是的,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有些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的,比如114;但有些可以在危急情况下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他们!

3、问:除了以上说的这些特殊电话号码,你还知道其他的特殊电话号码吗?上周,余老师发了一份《特殊电话号码调查表》给大家,大家完成了吗?好,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开火车的方式,每人到投影仪这里展示一个他自己查找的特殊电话号码,以及这个号码的用处,并请说说你是在哪里看到这个特殊电话号码的!(生举手回答,出示课件。

4、同学们,你们真能干、真细心,找出这么多的特殊电话号码,给大家增添了这么多知识!为了让同学们更容易记住一些非常重要、非常方便我们生活的特殊电话号码,余老师专门写了一首《特殊电话号码拍手歌》送给大家。

同学们,你们好,特殊电话号码很重要:

遇到火灾拨119,遇到匪徒拨110,

需要急救拨120,需要查号拨114,

需问天气拨121,需问时间拨117,

交通事故拨122,电话故障拨112。

同学们,要记牢,特殊电话号码用处大, 生活、急救真需要,真需要!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吧。余老师把这首《特殊电话号码拍手歌》作为一个小礼物送给大家,请大家把这首拍手歌贴在综合实践课本48页的左下方。希望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并在需要的时候使用。

三、分享

同学们,上周余老师还布置了一项作业给大家,请同学们回家后试着拨打1

14、121这两个特殊电话号码。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试着去拨打呢?有!下面,请同学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拨打1

14、121特殊电话号码的小故事。

四、情景演练

1、举例分析。

师:同学们,1

14、121这些方便我们生活的特殊电话号码,你们都会使用了。假如发生了突发紧急事件,或者是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要如何正确拨打特殊电话号码呢?下面,先请看一段视频。

师问:同学们,你觉得正确的拨打电话和错误的拨打电话之间的不同有哪些?(师生共同总结正确拨打119火警电话的步骤。)

2、小组演练。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遇到突发紧急事件、或者是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如何正确拨打特殊电话号码。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演练一下吧。同学们你们每人都演练过了吗?余老师这里有一台真的电话,我想请认为自己说的最正确的同学上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谁来?

五、不能随意拨打

110、1

19、120。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解了特殊电话号码,并学会了怎样使用特殊电话号码。老师想问问大家,为什么余老师只让同学们回家试着拨打1

14、121电话,没有让同学们打

110、1

19、120电话呢?是的,

110、1

19、120这些特殊电话号码是用来社会救助的,不是随便就可以拨打的,一定是要在真正出现危急情况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可以拨打的。假如,同学们因为一时贪玩而随便拨打了

110、119等特殊电话号码,会受到严重的处罚:

《消防法》第五章第四十九条规定,阻拦报火警或者谎报火警的,处警告、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依法处10日以下拘留。

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因为贪玩而随便乱打特殊电话号码哦!

六、作业

同学们,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动手做做电话,所以请同学们准备好材料。同时,请你参考一下别的电话,或者和你的小伙伴商量一下,要怎么制作电话。

第二讲少先队小干部的产生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小干部的岗位

2、正确理解小干部的产生方式,是学生积极参与小干部工作

3、帮助学生树立当小干部的正确目的,珍视自己的权利,拒绝利益诱惑等不良风气,抵制各种功利性做法

4、指导队员遵守小干部产生的规则,明确是非界限。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识小干部的产生方式,是学生积极参与小干部工作。

2、使学生树立当小干部的正确目的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少先队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是班主任的耳朵、眼镜和双手,是一个班的顶梁柱,是沟通班主任与同学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由此可见,班干部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部团队呢?

2、正确认识小干部的岗位

少先队小干部包括大队长、副大队长、大队旗手、大队组织委员、学习委员、宣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劳动委员等职位。

3、正确树立小干部的正确目的

作为小干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既然是小干部,对班里的各项工作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班主任要对班干部有明确的分工,要各尽其责。

4、大家知道嘛?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都享有选举权。现在老师就为你们搭建一个舞台: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相信在这里胆小的同学会变得更勇敢。

5、遵守小干部产生的规则

在小干部的产生过程中,要做到“三个不准,一个杜绝。”不准直接制定小干部,不准对小干部提名、选举等施加不公正的影响,不准违反小干部选任的相关程序,特别要坚决杜绝以物质利益干扰选举等违规行为。 第三讲与小学生有关的交通规则和交通标志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和小学生有关的交通规则

2、认识有关的交通标志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和小学生有关的交通规则

2、认识有关交通规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每天上学父母最担心什么?嘱咐最多的是什么呢?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嘱咐我们上学路上注意安全,小心汽车,最担心我们发生交通事故,是不是啊?

2、欣赏视频: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警示录

3、了解交通规则

① 出示图片,我们看一看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说一说

② 大家从图片中,能知道哪些交通规则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③ 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要按照交通指示灯活警察叔叔的指挥过马路,过马路应该走人行横道,没有人行横道,走过街天桥,我们应该通过过街天桥过马路穿越马路。大家还知道哪些交通规则呢?

④ 小结:现在大家是不是了解一些交通规则呢?是不是该明白怎么做了呢?

4、认识交通标志

① 出示图片,我们看一看图上都有哪些交通标志,你认识吗?

图上画了禁止行人通行、步行,人行横道等交通标志。在生活中,这些交通标志可以辅助我们遵守交通规则,大家还知道哪些交通标志呢?给大家说说吧! ② 欣赏图片:禁止人穿行、禁止自行车驶入、停车场、直行、自行车存放处等,让同学们认识这些标志。

5、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认识了一些交通标志,知道了一些交通规则,明白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激发了同学们自觉遵守交通规。

学习交通法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通过学习,知道了要想做到交通安全,一要听从交通警察的指挥,一要遵守交通法规,我们的生命财产才能得到保证。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

为了保证交通安全,除了上边这些必要交通技术措施外,国家还用 法律的形式,制定了一些强制性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全称叫做《中 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简称“交通法规”。

二、学习“交通法规”一段文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是哪一年实施的。

2、边读边议。

(1)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法律条款?

(2)制定这些条款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3、利用电脑展示插图,启发学生说出每幅图的内容,使他们懂得哪些行为是应该学习和遵守的。

三、总结:交通安全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情。为了他人和自已的安全,我们一刻也不能忽视。 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

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第11篇:法制教育教案

兴义市丰都办迅浩小学2014年

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础知识宣传

(一) 教学时间:2014年12月4日 教学地点:学校操场 教学教师:王忠昌 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教学内容:

宪法是国家的要本大法,在我国,它以法律的形式的形式确认了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的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些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1、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何特点?

(1)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性;(2)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3)权利和自由的真实性;(4)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2、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议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等。(2)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3)社会经济权利和文化教育权利。(4)保障妇女的权利,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正当权利等。

3、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实行计划生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础知识宣传

(二)

1、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

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健儿人格尊严、住宅、通信自

由和秘密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人民法院决定,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公民的人身自由是什么?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是公民人身权的组成部分,公民的人身和行动受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

逮捕是对公民人身自由予以羁押的强制措施。它必须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否则即为违法。

拘禁是对公民拘留、管制以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拘禁必须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逮捕拘留条例》和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否则即为非法拘禁。

搜查:公民身体只有侦查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才可进行。搜查也必须食职权和法定程序进行。

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住宅是公民居信、生活以及保存私人财产的场所,住宅不侵犯有以下含义:

1、公民的住宅不得随意侵入

2、公民的住宅不得随意搜查

3、公民的住宅不得随意查封

4、公民的住宅不是随意毁坏。

兴义市丰都办迅浩小学 2014年12月4日

第12篇: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2.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3.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课间操我们都做什么?(升国旗) 2.为什么我们要升国旗呢?

3.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本课,并对答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事物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国旗、国歌

1. 屏幕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为什么有五颗星?五颗星象征什么?\"

板书:国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3.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

学生汇报收集资料。(内容大致包括:五星红旗的来历,关于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尊敬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五星红旗的升挂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收集资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多方面的了解国旗,做到自觉尊重国旗。

4.出示《义勇军进行曲》图片,教师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它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板书:国歌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6.提出问题:想一想什么场合应当升国旗、奏唱国歌,升国旗、奏唱国歌时应当注意什么?

7.分组讨论:升国旗、唱国歌时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8.学生汇报结果,适当予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小结:

(1)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时肃立、声音哄亮。国歌也代表我们国家, 表现出我们对国旗国歌的尊敬和无比热爱。

(2)军人行军礼,庄严而神圣。

(3)奥运会领奖台上升国旗时,运动员立正行注目礼,有些运动员习惯把右手放在心上,表示心和祖国连在一起,这说明运动员在胜利的时刻最先想到的是祖国的荣誉,为祖国争光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知道从我做起自觉尊敬国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0.同学们,升国旗唱国歌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忠诚,让我们重温这庄严的时刻吧!

11、全体起立,齐唱国歌。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认识国徽

1.课件出示国徽。教师介绍国徽的构成,学生说出象征的意义。 板书:国徽

2.让我们看一看法博士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法律法规)

3.课件出示交流苑,讨论:有一家公司在自己的商品包装上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并且以小广告的形式四处散发宣传。这家公司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4.小结:同学们,**城楼上有国徽、人民在会堂有国徽、***上有国徽。国徽和国旗一样代表着国家,爱国徽同样是爱祖国的表现。

四、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国旗、国歌、国徽,它们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要自觉尊重和爱护,我们要为生在这个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祖国的象征

骄傲

自豪 让我们齐唱《红旗飘飘》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五、课外活动: 1.手抄小报比赛。 2.开展唱国歌比赛。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小事做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标: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着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

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 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未成年保护法》是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懂得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等环节,增强未成年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情景讨论、调查交流等,初步学习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掌握一定的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3、通过学习,努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义务教育法吗?它是有关什么的法律?谁来说一说你的认识。

二、教师讲解法律知识

1、颁布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2006年12月29日

2、法律所涵盖的范围: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3、法律内容简单讲座:本法共七章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第四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五条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的规律和特点;

(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第六条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第三十条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三、讨论交流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中学生自我保护 教学目标:

1、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2、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指出:“教育孩子们从小学法、守法、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要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依靠法律,必须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其中有的街道,区县还专门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加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由于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治安和人员活动等情况熟悉,这些组织就会依据法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及时妥善地处理解决未成年人受侵害的问题。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前不久,某市一小学生一人在家做功课,忽听有人撬家门,立即悄悄拨通了公安局的电话,几分钟后,警察迅速赶来,当场抓住正在撬门企图入室盗窃的坏人。可见,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坏人,不仅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勇敢加机智才能保平安。

第13篇: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教案

----------------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试马镇初级中学

七年级(2)班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

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新授:

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

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 生:、、、、、

(一)提高警惕

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

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

老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板书:警惕)

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 a.活动:小组讨论 b.指名汇报

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

过渡: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 1.小组活动 2.指名汇报

3.(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板书:智慧) 4.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根据环境和情况不同,办法也不同。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断录像。(出示录像) 5.师:老师这里有一份材料,你们觉得他做法可取吗?(出示:一个生命随风而去) 生:、、、、、

师: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力量悬殊大的,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及脱身。两害相权取其轻,保住最大利益。

师:我们是否就这样宽恕、姑息他们?那该怎么办?(板书:法律)

6.介绍《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拓展

1、你有遭遇过不法侵害的经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该怎么做?

2、师总结:(出示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大家懂得,在不法侵害发生前,我们要提高警惕,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在不法侵害发生后,要用法律保护自己。只有我们多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本领,积极地去保卫自己的平安,大家才能平安地学习,平安地生活,平安地成长! 3.播放音乐,齐读儿诗 四.作业:

课外找相关法制教育书籍或从网上搜索法制教育方面的内容,下周班会课一人讲一个关于“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事例。

第14篇:法制教育教案

第十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人:王钰 内容:

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 教学要点

1.学习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从遵守纪律做起。 2.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教学过程

一、导题:

同学们,讲课之前,老师向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马路上行走,有人欺侮了你,你会怎么办?回答得很好,我们当中有些人表现出了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遇到拦路抢劫的事,我们最好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 -- 《知法守法》。板书课题:《知法守法》一课向我们介绍了用法律保护自己,不违犯法律的好少年 -- 张小强,那么,张小强是怎样做的呢?请听故事。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问题: ①当别人对小强强行搜身时,小强是怎样做的?

②小强为什么不让哥哥去报复?如果去报复后会造成什么后果? ③小强为什么能受到别人的称赞?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4.师生共议,明确道理。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小结:①小强在被别人拦住,遭受恐吓的时候,并没有被吓倒,他勇敢地站在那里,冷静地劝说那几个人;当那几个青年强行对他搜身时,小强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了自己,指出了他们的行为触成了犯罪。假如你是小强,你这时会怎样做?说的很好,我们要用法律保护自己,首先必须知法、懂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多学法律知识,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才能在自己受到伤害时保护自己。

②是的,小强清楚地知道:如果哥哥去找他们,一定会用暴力报复他们,而使用暴力去报复人是违法的,因此小强不让哥哥去找他们。小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二是使哥哥免于违法。当然这一切都是与小强知法守法分不开的。假设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亲人要去报复别人,你会怎样做?假如那几个青年是你的亲人,你又会怎样做?

小结:以后,我们一定要多学些法律知识,不做违法的事。假如我们的亲人要做违法的事,一定要劝阻。如果已经做了违法的事,一定要劝说他们到公安机关自首。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好吗?

③小结:小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称赞,是因为他平时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用法律去劝阻别人不违法,模范地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

三、拓宽知识,深化明理:列举事例,强化明理。小强是我们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的典范。有谁知道我们身边知法守法的事迹吗?小结:你们说的这些事迹,有很多老师也知道,他们一方面自己遵纪守法,另一方面用法律终止别人违法,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维护了社会的安宁,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四、对比讨论,辨析明理:

① \"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小公民,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 小结: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有权利和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定,因此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② \"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不应该受法律的约束。 \" 小结:天真活泼并不是无拘无束,少年儿童的天真活泼是在以纪律和法律为前提条件下的天真活泼,所以也应以遵纪守法为先决条件。

③ \"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 小结:从小学法、知法、守法,同时要运用法律知识劝阻别人的违法行为,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做出贡献。

五、简单总结,激情导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张小强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同时,终止了个别人的违法行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希望你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从小遵守纪律,长大遵守法律,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第十三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人:王钰 内容:

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二、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

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小结: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第十四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人:王钰 内容:

禁毒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禁毒知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 ,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情感觉悟目标:

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

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能力目标:

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2、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

3、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三、教学方法

观看VCD谈观后感 上网查找资料及讨论 总结

四、教具

禁毒教育宣传片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生的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

自伤、自杀、自残

加速死亡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

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A毒品的种类;B 毒品的危害;

C 吸毒成瘾的途径;D 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在上网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 (四)、教师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这东西一碰都不能碰。 (五)、作业:

1、课后学生搜集身边的有关毒品危害人类的案例。

2、

3、

第十五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人:王钰 内容:

禁毒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禁毒知识 班会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它有什么危害,教育他们怎样自觉防范,远离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班会内容设计

1.什么是毒品?常见的和最主要的毒品有哪些?

毒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鸦片、吗啡、海洛因、摇头丸、可卡因、大麻。

2.毒品的危害是什么?

(1)毒品毁人毁健康。

(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3.班主任介绍案例“吸毒者的自述”

4.防毒的五种措施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

(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5.介绍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

6.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为什么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教师总结: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安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中小学生从小要有防范毒品的意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教学方法

一、展示有关毒品和吸毒者的悲惨图片,帮助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毒品的危害,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自觉地树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2.利用多媒体和网上查询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多渠道了解毒品的危害,积极呼吁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你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你们的生命灿烂,前途广阔,但是你们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却有一种东西令许多人痛不欲生,它令许多人丢掉了宝贵的生命,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令人谈之色变,现如今,它也成为人类最严重的公害,它就是毒品,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许在座的有些同学会不以为然,认为此事与我无关,殊不知,近几年来,毒品已进入到了中小学生中间,并且每年都有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为了增强你们抵御毒品的自制能力,今天,老师特意开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主题班会。

二、了解毒品,认清危害

(一)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二) 认识毒品

常见的毒品有: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摇头丸、止咳水,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容易感染疾病,服用过量,还会导致夭折。

.

(二)认清毒品的危害

1、毒品会毁人健康。

2、毒品会让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3、毒品会导致堕落、犯罪。

三、远离毒品

既然毒品这么害人,那作为学生的你们怎样才能远离毒品呢?

我认为:1认识必须到位。2正确面对挫折。3学会拒绝诱惑。4对毒品的好奇心要不得。

第十六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人:王钰 内容:

反邪教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反邪教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邪教及邪教组织,邪教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的邪教的主要种类及主要危害。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重点难点:1、分辨什么是邪教。2、认识邪教的危害。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述2001年1月23日**自焚事件中才女陈果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憎之情。(19岁女大学生陈果鲜花般娇艳的容颜转瞬间形同焦炭了;12岁的小思影在升腾的火焰中痛楚地呼喊:“妈妈--,妈妈--”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可能在这骇人听闻的惨剧面前无动于衷。开学后的第一次班会,全班同学对此展开了讨论,同时也进行了对法轮功这一邪教的本质的批判。)

二、设疑

(一)何为“法轮功”

李洪志利用传统宗教的某些理念,断章取义,加上自己的一些歪理斜说,编造了其所谓的“法轮大法”。许多事实证明法轮功不是“真善忍”,而是“真残忍”。

(二)法轮功与国外邪教有区别吗?“法轮功”与国外许多邪教没什么两样,其本质都是制造和渲染邪教的神秘性,借助宣扬“末日论”来欺骗练功者,对练功人员进行精神控制,借机敛财或被反动政治势力利用。

(三)李洪志是何种人

李洪志大搞教条主义崇拜,以“神佛”或“先知”自居,鼓吹“法轮功”的修炼者有病不用治疗,不用吃药,他自己病了却跑到医院就诊。他不惜牺牲练习功者的生命,诱导练功者“舍生忘死”,煽动了**自焚事件。因此,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骗子。

法轮功制造**广场自焚事件是赖不掉的铁的罪证,为千夫所指,罪责难逃,这正是“法轮功”邪教本质的一次大暴露。纵观李洪志近期的“经文”,篇篇都充满了令人难忍的血腥味。他需要痴迷者无条件听命于他,上他的贼船的时候就鼓吹“真、忍”;需要痴迷者为他卖命的时候,就叫嚣“忍无可忍”,他那些所谓“支掉执著”、“走向圆满”、“真正将整个生命溶于法中”才能“圆满”等等,就是让法轮功疾迷者抛弃家庭、工作、学业,不顾年迈父母,不顾幼小孩子,远离一切正常生活,去犯法去自杀,去充当邪教的牺牲品。这是何等残忍的邪说!

讨论:

1、什么是邪教和邪教组织?2、其基本特征有哪些?3、我们的身边有哪些邪教组织?4、邪教有哪些危害?

(可能危害性): 攻击党和政府,危害国家安全统一;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危害社会;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摧残人身,危害家庭;煸动、蒙骗群众,毒害人们的思想。

三、介绍邪教及邪教组织的特征。

1、邪教是吸收正统宗教的某些成份形成的,不服从正统宗教并在正统宗教神职系统之外运作的,在思想上、行动上具有反正统性、反社会倾向的极端主义异端教派。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刑法第300条

2、特征:教主崇拜、精神控制、编造邪说、敛财渔色、秘密结社、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

四、介绍我国的邪教的主要种类:门徒会、法轮功、被立王等。

五、总结危害

邪教会让我们精神颓废,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反对邪教组织的斗争是科学与伪科学、文明与封建愚昧、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也是长期复杂艰巨的政治任务。为了我们及家人美好的明天,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邪教的危害,努力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杜绝盲目从众;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远离邪教。

第十七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人:王钰 内容:

反邪教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反邪教班会教案

一、班会目的:

讲述邪教的危害,要求同学们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号召同学们在自己反对邪教的同时,

不要让邪教危害到自己身边的同学。

二、班会过程:

1、什么是邪教?

2、邪教普遍具有哪些特征?

3、邪教是怎样骗人的?

①利用天堂地狱、鬼神邪说进行欺骗;

②制造教主是神来进行欺骗;

③编造前世债孽来进行欺骗;

④以强身健体,治病救命进行欺骗;

⑤利用信仰需要,以传播福音骗人;

⑥制造新迷信。

4、邪教的本质是什么?

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5、邪教有什么危害?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事实来看一看邪教带来的危害。

6、各国重拳出击邪教组织(观看两幅图片)

7、为什么要警惕邪教?

一、邪教使人贫穷。它们用各种名义欺骗农民群众捐出钱财,让群众不事生产。 第

二、邪教破坏家庭。它们诱使群众离家不归去“传教,许多家庭因此妻离子散。 第

三、邪教残害生命。它们欺骗群众只要信“教”就可以有病不医,有药不吃,上当的人小病被耽误成大病,甚至被搞得家破人亡。

第四、邪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多数邪教组织都有绑架、勒索甚至杀人的行为。

8、如何远离邪教?

第一,相信科学,决不相信迷信和依靠邪教。

第二,预防疾病,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三,科学健身,积极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第四,精神充实,靠科学致富。

三、小结

我们应该恪守下列四条法则:一是从我做起,不信邪教,抵制邪教;二是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不信邪教,拒绝邪教;三是发挥我们的知识优势、智力优势,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第15篇: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史惟龙 2017年9月

第16篇: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课教案(1)

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中学生应当了解的法律常识,应当具备的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质,应当自觉抵制的不良行为,通过结合真实的案例,来帮助大家认识一些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的人生观和学会自我保护。

一、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学生学习法制是现实社会形势的需要,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犯罪的,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适用法制地对待和处理自己周围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懂法知法守法护法,其次,学好了法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受保护权,受教育权,继承权等权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例如:有的父母让自己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辍学,儿童遇到这事怎么办?你学了《义务教育法》,就知道你的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可以向学校或有关单位报告,求得解决,再如养狗咬伤了行路的学生怎么办?你学习《民法通则》第127条就知道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总之,只有学好法律,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好法律才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法律体现人民利益,违法就是违背了人民利益,损害了人民利益,人民国家的法律要靠全体人民来维护,对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学习了法律,就知道哪些是违法犯罪行为,从而自学遵守法律,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因此,中小学生学习法律非常必要。

二、应当学习哪些法律?

作为初中生,我们的年龄基本上都介于12至16周岁之间,这个年龄正是心理成长、变化最大,也是逆反心理最重的阶段,用一颗平衡的,宽阔的心态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走下去,便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相反,“一失足便成千古恨”,走错了路也许会怡误终身。我们应当了解一下在哪些法律中的什么样的年龄段应负什么责任,从而来了解我们中学生应当掌握的哪几种法律知识。

一)18周岁以下均为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首先应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从而知道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应寻求哪些保护。举例:

二)14至16周岁限制行为能力人。16周岁:完全行为能力人。《刑法》规定16周岁为刑事责任年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14周岁为治安责任年龄。也即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因此我们应当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学习了这些法律就知道自己如果违法犯罪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或刑罚。法律不因你不知自己的行为犯了哪条法律而不追究责任。

举例:

三)10周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下或不能辩别是非的精神病人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自己的过错对它人造成侵害的由其监护人负民事责任。因此我们应当学习〈民法〉,〈民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人身、财产、婚姻、经济等方方面面,学好了民法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课教案(2)

在道路上我们基本上都属于骑自行车或行人一族,当然也有少数家庭条件好的还骑摩托车、开车等。〈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12周岁以上方能骑自行车上路,18周岁至60周岁允许驾驶机动车辆(小客可至70周岁)。《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4年5月1日起施行,本月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月。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第六条第四款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因此要在道路上保障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当然生活中我们涉及的法律法规很多,在此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仅就我们中学校园里容易发生的案事例来简要介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刑法〉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们简要介绍一下道路上的一些知识。

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行为的界线主要在于行为情节及后果的轻重,违法行为较轻的构成行政违法,适用行政法律法规,较重的构成犯罪适用刑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处罚和治安处罚的区别:行政处罚涉及许多行政法律法规,治安处罚只是行政处罚的一种,比如偷税,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适用〈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万元以下的适用〈税法〉由税务主管机关予以行政处罚,而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轻伤以上的适用〈刑法〉予以处罚,再比如盗伐林木,二立方以上的构上刑事犯罪,以下的构成行政违法由林业主管部门处罚。也就是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只是规定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种类及如何处理,也告诉大家并不是所有的违法行为均属于公安机关管辖。政府各部门各司其职,而不能跨越职权办案。“有事请打110”,“有困难找警察”这种说法也是相对的,警察也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在法律赋予他的权限内维护好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

一)原则: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罪行法定

3、罪刑相适应

4、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14---18周岁的人违犯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如小寨所去年办理的一起多人合伙盗窃废铁案件,主犯系成年人受到了刑事追究,被判了刑,而其中的从犯均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系未成年人,且系初犯,为了教育他们改过自新,我们仅仅给了他们警告处罚,这就体现了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也体现了我们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二)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法犯罪的以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定罪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三)醉酒的人犯罪的负刑事责任。从重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27条: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酒后骑自己行车或在路上行走即使什么错也不犯也是很危险的。中学生守则也规定学生不许抽烟,酗酒。

四)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 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五)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六)处罚的种类:《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于86年通过,94年修改已十年,里面有许多规定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治安处罚法》有望在今年予以通过。在条例中规定:

1、治安拘留(1日至15日)。

2、罚款(1元至200元,除涉赌、毒、卖淫嫖娼较高外)

3、警告

口头批评不属于治安处罚。行政处罚的各类还有很多不一一介绍

刑罚:

1、有期徒刑(六个月至十五年);

2、无期徒刑;

3、死刑;

4、拘役(1个月至六个月);

5、管制(三个月至2年)。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

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课教案(3)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通常为一年至五年,死刑无期的为终身),罚金,没收财产,可独立适用。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五)校园里容易发生的不良现象从而引发的犯罪或违法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 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校园里经常发生的一些不良现象,及如何处置

1) 不要烟喝酒、上网。

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勾结刚刚缀学的社会青年,经常抽烟喝酒上网,没有钱,就要想办法搞钱,利用对校园和校园周围环境比较熟悉,向那些低年级或身材矮小的学生要钱,要饭票,以言语相威胁,如果不给就拳脚相加,甚至用烟头烙,皮带抽。如果没有钱就限令什么什么时间带多少多少钱来,还让这些受到侵害的同学带着去抢其它同学的钱,这些同学出于害怕又成了别人的帮凶。近年来在中学校园里这种案件呈上升趋势,他们抢走的财物很少,多是三元两元,但对校园的危害却是很严重的,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导致部分学生因恐惧而不想上学,影响学习成绩,

甚至心灵上造成一定的阴影。2001年社会青年王帅(16周岁)等人多次勾结市工业中专学生到济源市高等工业中专采取上述形式利用周末校内师生少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抢拿硬要,威胁,殴打,最终被判刑。

这种现象在我们辖区及我们学校均有所发生。针对这种现象,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当自觉做到 2)不接触外面不良社会青年,俗话说的好“近株者赤,近墨者黑”,跟那些人接触的多了会扭曲我们对社会观的认识,从而走向犯罪道路。

3)不要上网打游戏赌博聊天等。经常上网打游戏对我们中学生的危害是特别多的,首先从健康方面来讲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大脑高度集中,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也会导致脑子的呆滞,、辐射电磁波对人体的八大伤害,

1、细胞癌化促进作用,

2、荷尔蒙不正常,

3、钙离子激烈流失,

4、痴呆症的引发,

5、异常妊娠异常生产,

6、高血压心脏病,

7、电磁波过敏症,

8、自杀者的增加

我们经常在电视中或在新闻中看到哪个哪个学生由于长时间上网死在网吧里,死在路上这样的消息这都是很好的见证。其次上网聊天打游戏会影响我们的智力,耽误学习时间,而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过去的时间总是不会回转的,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才会抓住机遇,试想我们上网聊天打游戏又有什么意义呢。再次经常上网聊天脑子会局限于网络这个空间中而认识不到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形形色色的现象,从而导致被骗。

当然现今是网络的时代信息的时代,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更快更多更方便的获取最新知识,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应当更好的利用网络来为我们的未来服务,而不要一味的沉湎于游戏、聊天、赌博。

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课教案(4)

4)不要观看、收听色情、淫秽,暴力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必竟我们都还是未成年人心理不够成熟,观看这些不健康的东西,会误导我们的思想,一些人看了后会产生一些追求刺激,不计后果的想法,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前年我市出现的链子帮、斧头帮就是这种现象,这些人均由象我们一样大的未成年人组成,学电视中暴力片的情节,多次到公园等抢劫正在谈恋爱的男女。这些帮中居然还有女同志,他们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没钱了就抢,然后就吃喝,鬼混自认为过的是最赶潮流最刺激的生活,最终他们都一个个的被判了有期徒刑,陪伴他们的是牢狱生活,他们给他人带来了伤害,自己的父母带来的伤害,毁了自己的前途。

5)具备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心态,我们这个年龄阶段易猜疑,走极端,任性,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容易作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前一段时间,思礼一个十五岁的女中学生因怀疑其父母偏心其哥哥,问其父母要电动自行车被拒绝后,竟然赌气出走,一气跑到新乡,害得家里人学校以及派出所到处寻找,如果我们在外面受到了侵害怎么办,受骗了怎么办,毕竟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呀,现在好多街头都出现一些不法分子控制一些未成年为沿街跪在地上为其讨要,如果要不来钱就采用暴力殴打,不给他们吃的,使这些未成年人的身心都受到极其深的伤害。还有女研究生被拐卖的案例,因此不要认为我们已经长大,已经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知。必竟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我们的身心还不够成熟,一定要用一颗平衡的心来对待自己和他人。学校如果发现学生有情绪不稳等现象要多和家长勾通多和学生勾通而不能置之不理。

6)不要打架斗殴,要善待他人,和同学和睦相处,不要用优越感去刺激他人。

校园里还有一类高发案件就是殴打他人、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这类案件的诱因有几种:一种是年青人讲义气,帮助哥们出气;再一种是报复,因为某件小事而自认为吃了亏,而找事打架。再一种是别人的优越感对那些性格内向具有某种弱势学生的内心伤害。心理素质教育也是我们中学生必须开展的一项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些条件好的家庭的孩子的优越感对条件差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很大的伤害,在我们校园里还有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的嘲笑也是对他们很大的伤害,这些心理因素也成为校园杀人案的高发原因,学生不仅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在这个时期,一旦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就不能够很好的去适应新环境,敏感、多疑成了是这个时期的典型症状。时常会把别人一些无意识的伤害看成了

对自己贬低,一些内向的学生也因此会将仇恨记在心里,而不是通过正面的沟通来消除矛盾。

中学生应该有自我教育的一面,不应该以强调自我尊严为原则,最终以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其实沟通,能让我们更快乐。尤其是那些来自农村、家庭条件艰苦的同学,对于这些人她们的优越感是不是一把尖利的刀呢?

众所周知的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于今年2月份将4名大学生杀死一案,马加爵家庭条件十分艰苦,对于性格内向的他来讲本身就是自卑的,加上生活上和同学的一些磨擦他认为同学们瞧不起他,于是产生了报仇的心理就杀死了四个同学。信阳市358高中张静被告人马娟因嫉妒同班同学学习成绩好,欲用硫酸对其伤害,以达到影响其学习成绩的目的。2003年1月20日中午,被告人马娟午饭后到信阳市师河区化学试剂经营处购买硫酸一瓶。次日凌晨2时许,被告人马娟趁其他同学熟睡之机,进入409寝室,用事先准备好的硫酸泼向同学的头部后逃走,致与王晶石同学同床睡觉的张静面部、颈部、左耳等多处严重烧伤;王晶石左手烧伤。经法医鉴定:张静容貌毁损,构成重伤,属二级伤残,王晶石左手伤构成轻微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马娟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课教案(5)

校园里发生的这种案件还有很多,对于敏感期的学生我认为心理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要和老师家长多沟通,不要钻牛脚尖,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开设心理咨询医生来解决学生的心理疾病。

7)不要携带管制刀具,

一些学生为了逞威风,或威胁别人,身上经常装上一把匕首,刀具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第三项规定: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等其他管制刀具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携带管制刀具也是很危险的,前年梨林一所初三学生张某和李某因几句话而发生磨擦,李某嘻笑着打了张某一拳,张某随手掏出装在身上的弹簧刀捅了李某一刀,导致李某因抢救无效死亡,张某住进了监狱受到了法律的追究,原本是朋友的两个花朵,一个结束了生命,一个住进了监狱,这就是携带管制刀具引起的后果。

8)不要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一些学生没有钱了就偷,对别人恨了就损坏其财物这些现象都是要不得的,偷窃,故意损坏公私财物,数额大了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较小也会受到治安处罚。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一次两次的侥幸会助长我们犯罪的欲望,最终会毁了我们自己。

9)校园里还有一类高发案件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强奸案。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年级较大点的男学生蠢蠢欲动对女学生的不法侵害。再一种是老师对女学生的侵害。2001年,克井南庄学校教师原亮利用让女生帮助其洗碗,以女学生完不成作业等为名,让学生放学后迟回家之机多次奸淫本班学生,最终被判处死缓。五龙口贺坡小学教师贺德修以给女孩子学生补作业为名多次奸淫本班学生,最终被判处死刑。男生对女生强奸的案例也有很多。针对这些案件,作为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性知识教育,对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女孩子处于身体上的弱视地位,要对自己加强自身保护。比如遇到不法侵害,如果周围有人要大声呼救,如果周围没有人要巧妙地与犯罪分子周旋想法逃走,如已经受到了侵害要注意保存证据,及时告诉学校,家长及时报案。俗话说:做贼心虚。犯罪分子的作案时的心理会比受害者更恐惧,受害者的恐惧只会助长犯罪分子的胆量,帮助犯罪分子继续作案。

第17篇:法制教育教案

高中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的特点、评析、法律提示、刑法规定等四个方面,以案说法,帮助同学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律保护自己。

二、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犯罪所呈现的表现、特点、犯罪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开题:同学们大家好!十分高兴又和大家再次见面一起学习和交流法律知识。

一、首先介绍未成年犯罪的现状(是什么)

1)少年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严重问题,我国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4亿,占全国人口的30%以上,他们的身心发育正处于由不成熟的过渡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走错一步,就可能影响一生。特殊的群体、特殊的时期,国家必须有力地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这正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目的。青少年能否从小养成良好品行,预防犯罪。从小的方面来说,关系到他个人的一生和家庭的幸福;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兴衰。有效预防未成年犯罪,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目的。

如何预防?

2)未成年人犯罪的表现情况(是什么)

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有

团伙犯罪型、偷窃犯罪型 淫乱犯罪型、吸毒犯罪型 报复社会型、丧失志向型 贪图享乐型、网络信息型

二、引导同学们由是什么向为什么,转入未成年犯罪的原因: 1)

1、法制观念淡薄

2、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的影响

3、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好强逞能等心理

4、辩别是非能力较差

5、生活上的互相攀比、盲目追求

6、受江湖义气的影响,丧失个人的原则 和立场

三、对比犯罪和不良行为概念(口头),介绍不良行为的主要表现和类型: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类型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条、第15条规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主要有下列类型: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取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吸烟、酗酒

10、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危害

1、夜不归宿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的境地

2、旷课是孩子走下坡路的信号(重点解释,由好学生→一般→差生→不良青年)

3、强拿硬要是犯罪的开端

4、偷拿家中钱财也是不良行为

5、赌博易使未成年人产生贪欲

6、吸烟、酗酒损害身体健康

7、青春的萌动毁了美好的前程

四、未成年人对犯罪要进行自我防范(怎么做)

1、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方式

严加管教、训诫、送工读学校、收容教养、治安处罚等等

(接着引入法条灌耳音)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条规定:

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逐字逐句进行解释本法条。

引入家庭教育的观念,通过提问的方式说明父母的重要性: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家庭保护,强调父母或者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果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或者给予子女不良的影响,子女也势必盲目效仿,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这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义务中,“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继父母。“子女包括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 ①你能简述一下这幅漫画表达的内容吗? ②对于父母的教子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归纳:小宝的父母不孝敬老人,当着小宝的面把他的爷爷奶奶赶出了家门,这就为小宝做出了“榜样”,当小宝长大成人后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父母赶出了家门,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或是给予子女不良影响,子女势必盲目效仿,结果只能是自食恶果。

案例一:他叫小明(化名),现年17岁,他曾以550分的好成绩考取了中专,美好的人生已经向他扬起了出征的风帆,但他却因犯强奸罪被判6年徒刑,当记者问他为什么犯罪时,他低下了头。几乎用混沌与艰涩的语言回答:“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吵架,我感到很害怕,当我长大一点后,我就穿梭在父母之间劝架,不停地用谎言和解他们的矛盾但都无济于事。在我10岁那年父母终于离婚了,这是我预料之中的,我被判给了母亲,其实,无论父母离婚前后,他们对我的爱都是始终如一的,但精神上的教育几乎为零,我并不快乐。想着他们争吵的面孔,想着我是个离异父母的孩子,我感到很压抑,于是就到外面去结交朋友。跟他们一起吃喝、吸烟、上歌舞厅、看黄色录相,觉得很满足,而父母对这一切不闻不问,导致我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问:①小明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引导学生们思考)

②小明的父母离婚后,有没有得到有效的家庭教育?(引导学生们思考) 归纳: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孩子们都把家视作温暖的小巢,当他们在外面闯荡了一天回家时,最希望看到的是父母爱的眼神与亲密的话语;然而,对于一名常年生活在父母天天吵架,或者已经离异的家庭的孩子来说,缺乏必要的教育,他们的成长就很糟糕,样就是因为吵架离婚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得不到有效的家庭教育,在外结交一些不良朋友才逐渐走上犯罪道路的,如果其父母在其结交不良朋友期间或之前实施有效教育,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或者把不良习惯扼杀于萌芽之中,也不至于走上犯罪道路,可见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小结: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是从小抓起,二是从小事抓起,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法律词典(灌耳音)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

给学生们讲解具体行为所产生的具体罪名: 窃盗罪

所谓窃盗罪,就是指『偷东西』。在没经过主人的同意下,随便取走他人的财物,包括钱和物品。

案例

二、(重点介绍年龄小,危害大)

2007年5月19日晚10时许,江苏省丹阳市一企业发生一起盗窃案,近20件、价值上千元的成品材料被人偷走。当地派出所很快就查获了犯罪嫌疑人,令办案民警感到痛心的是,犯罪嫌疑人竟然是6名小学生,12岁到14,而且均为外地借读的孩子。经查,这些孩子平时喜欢上网,却因没钱进网吧而只能“望网兴叹”。为了能进得起网吧,6人集体商量后决定到某厂里偷些“废品”换钱。当晚,6人窜至被盗企业外,钻洞进入该企业实施盗窃。得手之后,6人又将窃得的价值千元的材料低价卖给了收废品的人,每人分得16元钱后进网吧消费一空。 进行解释: 16周岁以下对盗窃不用负刑事责任。但不负刑事责任不代表不负任何责任,小孩的监护人要负民事责任,比如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情节恶劣的要负行政责任。 恐吓、勒索

就是用不当的手法,包括:恐吓、威胁、暴力等,向别的同学借钱不还或强索金钱。

8月4日凌晨1时,河南郑州一大型商场门上出现用水彩笔书写的恐吓敲诈信。恐吓者声称在商场内放置了150斤炸药,要求商场“准备1800万元”。郑州警方连夜紧急调动近200名警员,经过近4个小时的仔细侦查后竟发现:恐吓者是4名来郑州游玩的小学生,大的13岁,小的11岁。他们写恐吓信竟是在解手时突发“灵感”,觉得好玩。

1、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第八条规定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这就是说这样的恐吓这是构成犯罪的。 抢劫罪

拿著武器,如:刀械、棒棍或其他具有危险性的东西,威胁同学,使他不敢反抗,然后强行夺取身上的财物。

现年17岁的刘某、16岁的姜某、19岁的杨某、白某等5 人分别来自湖北省汉川市、贵州省贵阳市、湖北省黄石市等地, 今年7月16日下午1时许,刘某、姜某、杨某等人在东西湖区吴家山一家游戏机室发现小学生丁某、乔某、梁某等4人在内玩耍时,于是依次将小学生丁某、乔某、梁某等4人胁迫至附近的一家招待所二楼,采取持刀威胁、殴打方式将小学生丁某、乔某、梁某等人身上的80多元现金洗劫一空,其中姜某看中小学生丁某携带的一双崭新的木板拖鞋和2瓶纯净水后,将拖鞋及纯净水抢走据为己有。

武汉市东西湖区公安分局新村派出所接到受害群众报警后,迅速对刘某、姜某、白某、杨某等人布控守候,并将刘某、姜某、白某等人先后抓获归案。 伤害罪

因为打架造成别人身体上、健康上的伤害,依据受伤程度可细分为:『普通伤害罪』、『重伤罪』、『普通伤害罪之加重结果犯』。 被告人郑某准,1992年12月15日出生,因对同班同学李某堂心怀不满而发生过打架,为此对李某堂怀恨在心。2008年4月29日上午7时30分,被告人郑某准在上早读时,将李某堂从教室里叫到学校门外50米处的公路傍,并质问李某堂在前一日是否叫人打他。李否认,郑便趁李不备,用随身携带匕首刺伤李的左大腿后,将李踢倒在地,随后又刺伤李的肩部。法院判决被告人郑某准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由被告人郑某准的法定代理人郑某义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李某堂医疗等费合计人民币50924.16元。 吸用麻醉药品

所谓的『麻醉药品』就是指『毒品』,因为错误的使用麻醉药品,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除了在医院由医生合法使用外,私下吸用麻醉药品都是违法的行为。

案例:12月22日下午,西山公安分局马街派出所民警在东陆桥附近某私人旅社中,发现了4名吸食毒品的人员。经过审查,4人(两男两女)均系昆明市人,其中,两名还是在校小学生,4人年龄均在十三四岁。据几人称,一个月前他们向父母要了些钱后,便凑在一起租了这间小屋并在里面吸食毒品,海洛因是在路边跟一个毒贩买的。随后,民警们通过查找后,联系了4人的家长,并将4名吸毒者送往戒毒所戒毒。

毁坏公物罪

不论在学校或是公共场合,只要是不属於自己的东西,而是给大家共同使用的东西,就是公共物品。同学应该小心使用并爱惜公物,不可以随便破坏、毁损或丢掉公物。

图片解释。

市区内的绿地、健身器材、石椅损坏严重;街道两旁的公用电话亭、灯箱广告牌、雕塑、护栏、垃圾桶经常惨遭“毒手……

这种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在《刑法》里被归为“故意毁坏财物罪”,它是指故意非法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把公共设施偷走,则以盗窃罪论处。

结尾: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

第18篇: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我国宪法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本课让学生知道宪法与一般的法律是不同的。

2、宪法是其它法律的的母亲。其它法是子法。

3、让学生知道宪法是一部“爱”的法律,宪法会保护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人。

过程与方法:

情境引入,知识传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必须遵守宪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由多少个名族组成的?我国的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

二、教学新课:

1、同学们,我国的宪法全称是什么?

2、宪法与其它的法律是不同的,宪法是其它法律的的母亲。其它法是子法。

3、让学生知道宪法是一部“爱”的法律,宪法会保护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必须遵守宪法。

4、走进宪法,同学们你们知道宪法一共包括几章,多少条?基 本内容是什么?

5、我们都知道,在学校学习要遵守学校的纪律,要懂得在学校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可以不做,什么样的事情是我们必须做的。小组之间讨论,汇报。

6、如果我们不遵守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7、你知道吗?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

三、动动手动动脑。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因此,任何法律条文的制定是不得同宪法相互抵触,否则就是无效的。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2、通过本节的学习,请你来判断下面这些说法是对的还是错误的? (1)我国现在的宪法是1982年指定的。( )

(2)我国的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指定的。( )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的指定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

四、课后小结:

第19篇: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二年级(3)班 李丽芳

活动目标:

1、组织进行一次深刻的有意义的宣传法律的主题班会活动,进一步了解法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法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2、认识邪教的本质特征和危害性。

3、学习用科学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主要内容:

1、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踩挤、跳窗、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

形式:采用讨论、交流方式。

活动过程:

1、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

3、讨论怎样处理以下行为。

有人跳窗入室盗窃,一人看见后悄悄走开。

一毒品贩子正诱骗一群中学生吸烟。

有的同学向同学强行借钱,不借就找人打。

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群架。

4、班主任老师总结。

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

5、首先我们通过一段录像来了解什么是邪教。(看录像)

(1)、什么是邪教?

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它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封建迷信邪教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2)、邪教普遍具有哪些特征?

①所谓教主虽来自弱势群体,却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思想,有强烈的统治欲和政治野心。

②宣传世界末日来临也是邪教惯用的手法。

③所谓教徒大多来自于弱势人群,教内对教徒进行强制性的灌输和精神控制,大搞神秘主义,追求神秘的心灵体验。

④邪教教主采用各种欺骗的手段骗取教徒的信任,要求教徒放弃物质享受,俭朴禁欲,交出私有财产。

(3)、邪教是怎样骗人的?

①利用天堂地狱、鬼神;

②制造教主是神来进行欺骗;

③编造前世债孽来进行欺骗;

④以强身健体,治病救命进行欺骗;

⑤利用信仰需要,以传播福音骗人;

⑥制造新迷信。

(4)、邪教的本质是什么?

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5)、邪教有什么危害?

①剥夺信众人权;

②泯灭亲情人性;

③骗取群众血汗钱;

④破坏生产、生活秩序;

⑤煽动闹事,扰乱社会治安;

⑥危害国家政

7、邪教的危害

邪教骗人时,假装关心你,让你觉得很亲近,不知不觉上了当

案例:魏某因病做了手术,生活更加困难。一天,魏家来了两个神秘的人,对魏“安慰”一番,魏某很感激。这两人逐渐成了魏某的“知心朋友”。魏某受骗入了邪教,交了300元钱和600公斤小麦。魏某积极参加邪教活动,又欺骗他人,还跑到外地散发邪教传单。邪教被取缔后,魏某被绳之以法。他十分后悔。

8、如何预防邪教(学生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①良好行为健康保证

②思维清晰理性处事

③积极进取乐观处世

9、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希望同学们树立科学的“三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歪理邪说的侵蚀,自觉抵制邪教、传播科学、弘扬文明,对邪教的宣传活动不听、不信,发现邪教违法犯罪行为后,要勇于揭露、举报,不断用先进的文化充实自己,健康。

三、小结

“邪教”是精神的鸦片,万恶的化身。它对人们进行精神控制,无休止地折磨着无知的人们。邪教残害生命、摧残青少年,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犯罪,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不会漠然视之,都会坚决予以打击!邪教,也像一把犀利的剑,外表招摇而充满诱惑,一旦刺中人们的心,便无一生还。这把剑中带着诱骗的成份。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科学知识,不懂科学发展观,只知道企求上天和神佛的恩赐,贪图微薄的利益,那他就会很容易地被这把剑刺中心脏,在污浊中毁灭。还有的人头脑简单,轻信别人的话,那他也很容易被骗得神魂颠倒,晕头转向,迷失了方向后会一直朝着错误的方向往前走,不知悔改,他要把原本纯净的心灵染黑,也是如此的轻而易举。

同学们,铲除邪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就是破除迷信、反对邪教最有力的武器。科学知识有助于人们消除无知和愚昧,从根本上来制止迷信的形成。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们,我们应该恪守下列四条法则:一是从我做起,不信邪教,抵制邪教;二是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不信邪教,拒绝邪教;三是发挥我们的知识优势、智力优势,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四是带头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自觉抵制邪教的歪理邪说,让邪教无地容身!

(请同学谈谈自己上这节班会课的体会和认识。)

学会自我保护

二年级(3)班 李丽芳

教学目标: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

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教学方法:

例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保护未成年人虽然是全社会的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要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避免身心伤害,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过程:

1.出示案例:

案例一:某日晚10点,由山东省某县某村13岁女学生杨某从叔父家吃过晚饭后徒步回家。天色已黑,路途又远,她在途中碰到一个骑摩托车的男青年,男青年用骑车带她回家等花言巧语骗取了杨某对他的信任,上了他的摩托车。

半路上,他企图*污杨某,却被杨某狠狠地咬断一截舌头。歹徒惨叫着逃走了,但他因落下伤残,很快就被公安机关捕获。

案例二:某日晚,浙江省某县的一所中学,四个女学生被一手持菜刀的歹徒侮辱,其中两名被强*。案子破获后,公安人员既愤怒又惋惜。

案犯是个身高不足1米58,体重不足50公斤的瘦弱男子。明明自己房间的对面就住着人,只要呼喊就可得救,却不敢喊也不敢逃;明明是4比1,而面对这个比自己矮小的歹徒,姑娘们却惊恐万状,在长达三个小时里,任歹徒凌辱,实在令人痛心。

2.讨论案例: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小组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

前者不但勇敢而且机智,因为她不但保护了自己,而且打击了歹徒。而后者的胆小、恐惧不但助长了歹徒的气焰,还使自身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因此,面对不法侵害,特别是严重的不法侵害,首先要勇敢。因为勇气能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3.案例三:学生袁帅遭绑架后,机智与歹徒周旋,最后得以逃生。并协助公安机关将歹徒抓获。

4.讨论案例:

青少年年龄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犯罪分子,不仅要勇敢斗争,更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护自己。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硬拼硬干,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原则。

5.怎样预防侵害

学会自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尽量减少所受的损害,不要轻易付出生命的代价,不要错过任何逃生的机会,更不能放弃求生的信念。这就要求当事人应当按照环境的变化,沉着应对,设法周旋,冷静处理,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预防侵害的手段和方法: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6)心明眼亮,记劳特点。

(7)堂堂正正,不贪不沾。

(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教学反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案例分析,学生懂得了作为未成年人,当自己身心或生命受到威胁时,应该如何去面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歹徒周旋,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禁毒主题班会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一) 二年级(3)班 李丽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情感觉悟目标:

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

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能力目标:

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2、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

3、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三、教学方法

观看VCD谈观后感上网查找资料及讨论总结

四、教具

禁毒教育宣传片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生的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

自伤、自杀、自残

加速死亡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

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A毒品的种类;B 毒品的危害;

C 吸毒成瘾的途径;D 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在上网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

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

(四)、教师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这东西一碰都不能碰。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二) 二年级(3)班 李丽芳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组织观看禁毒教育电影及青少年禁毒宣传片,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青少年禁毒的问题

出示课题: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教师:毒品损害健康,残害生命,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判断是非能力差,容易成为毒品侵袭的人群。

据调查,在我国的吸毒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0%以上。而且,近年来中小学生群体吸毒现象有所增加。特别是随着“摇头丸”的出现,青少年吸毒人数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吸毒年龄也更加“年轻化”。如果把毒品比做猛兽,那么它最容易下口的对象就是青少年;如果把毒品比做瘟疫,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青少年一旦“染毒”,其身心健康受到的损害,远大于成人。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组织观看禁毒教育电影及青少年禁毒宣传片,问: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结合图片)

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当有人向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

2.防毒有五种措施:

一是直接拒绝;

二是找借口溜走;

三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

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

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七、总结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安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中小学生从小要又防毒意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第20篇: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教案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二、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三、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 导课

二、新授

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

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 生:、、、、、

(一)提高警惕

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

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板书:警惕) 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 (1).活动:小组讨论 (2).指名汇报

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 2 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

过渡: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 1.小组活动 2.指名汇报

3.(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板书:智慧) 4.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根据环境和情况不同,办法也不同。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断录像。(出示录像)

5.师:老师这里有一份材料,你们觉得他做法可取吗?(出示:一个生命随风而去) 生:、、、、、

师: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力量悬殊大的,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及脱身。两害相权取其轻,保住最大利益。

师:我们是否就这样宽恕、姑息他们?那该怎么办?(板书:法律)

6.介绍《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拓展

(一)、你有遭遇过不法侵害的经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该怎么做? (出示课件)

(二)、师总结:(出示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大家懂得,在不法侵害发生前,我们要提高警惕,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在不法侵害发生后,要用法律保护自己。只有我们多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本领,积极地去保卫自己的平安,大家才能平安地学习,平安地生活,平安地成长!

(三)、播放音乐,齐读儿诗

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