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美学是什么》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2 03:55: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德国鲍姆加通“美学之父”1750年出版了《美学》,为美学第一次明确定义:“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与理性类似的思维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关于美学的明确定义。

2.1美学定名之初就是放在哲学门下,属于哲学一部分,这个定位决定了美学的学科性质和所属门类2美学的定名把艺术和美作为核心,美学是研究艺术中作为感性认识完善的美。

3.康德的三大评判:1自然秩序的论证2道德秩序的论证3前两者协调关系的论证。 4.三大批判:1纯粹理性批判 2 实践理性批判 3 判断力批判

5.[逻辑学—纯粹理性—思想—真 哲学[伦理学—实践理性—意志—善[美 学---判 断 力—情感—美

6.中国美学特征:1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2强调情与理的统一3强调认知和直觉的统一4强调自然和人的统一5富于古代人道主义的精神6以审美境界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7.芙蓉出水与错彩镂金,魏晋时期开创了初发芙蓉为上,体现为自然平淡。

8.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英国学者阿诺德看来,两种文明的基本精神尽管有相同之处,但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是彼此对立互补的。1希腊精神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完满”,而希伯来精神的最终目的是“人被拯救”2希腊精神的最高观念是“按实物本来面目看待事物”,希伯来人认为“训诫和服从”高于一切3希腊人的支配性观念是“人的意识的自发性”,希伯来人强调“良知的严格性”。双希精神为西方文明的源头。

9.优美与崇高:美是引起人们愉快的感性形式,具有普遍性;崇高体现为数量的崇高和力量的崇高,数量的崇高包括体积无限大的对象,力量的崇高是那些拥有巨大威力和支配力的对象,如疾风暴雨,山崩地裂等。康德发现,美的对象所引起的是快感,崇高的对象所引起的是一种由痛感转化而来的快感—数量或力量巨大的对象先是对人产生一种威胁而构成了“恐惧的对象”,但它同时又唤起了人的理性和尊严,使人战胜了恐惧而升华了自我。

10.优美的特征:1优美是对象的完美,和谐与统一,带有静态的特征2优美的对象具有特征性的形式和外观,如小巧,柔顺,完善,圆润等,凸显为一种令人喜爱的感性形式3优美的对象的令人愉悦的,它招致一种主体向往,流连和被吸引的心理状态,使得主体趋向于接近的过程4美感是单纯的快感5优美的对象吸引主体,在欣赏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渐趋同一,最终达到主客交融。

11.崇高的特征:1崇高的对象充满了内在冲突和张力,具有不断运动激荡的特性2崇高的对象体现出巨大,无限,晦暗,粗犷等,体现出某种反形式特性3崇高的对象由于内在的矛盾和冲突,由于其反形式,造成一种开始拒斥主体,尔后升华主体的转变过程4在崇高对象的欣赏中,有一个从痛感向快感的转化5崇高的对象首先对主体造成恐惧,因而产生拒斥和威胁,进而唤起了主体自身的理性观念和勇气后,主体便超越了对象达到新的精神境界。 12.西方的优美与崇高源于双希精神,与日神—酒神精神有关;中国的阴柔阳刚之美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13.什么是艺术品:1艺术从来被看做是一种手工劳作,与机械化流水线的成批生产的工业品截然不同2艺术品是独具个性和风采的,艺术家的个性及其他所属的文化已经融入了特定艺术表现之中3艺术品应是美的,应有足以打动人的美的形式和外观,而且这种美的外观只是为了人们的欣赏而存在4艺术品应该表达出作者的某种思想或意图,这是我们据以评判艺术品是否成功的一个要素5艺术是记忆的结晶。

14.古代“六艺”—礼乐 书 数 射 御。巴托认为美的艺术:绘画 音乐 诗歌 雕塑 舞蹈

15.艺术的历史的变化:1艺术的概念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概念2从艺术概念历史看,有一个不断被提高的过程3艺术概念的历史演变呈现一个逐步自足独立的趋势,这个过程可视为慢慢孤立的过程。

16.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艺术品是中心。

17.什么是艺术品:1是经过人的加工或赋予特定意义或意味的物品2是人造物,包括纯粹的审美对象,也包括兼具审美的实用功能的物品3是特定时期和文化中作为社会制度的艺术界所授予的特定事物的一种资格和属性4艺术品的概念是历史的,发展的,不断变化的,并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文化的普遍的艺术品概念。

18.艺术品具有人工性,审美对象性,社会文化属性,自身开放性。

19.艺术的发展经历了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个阶段。象征型艺术的特征是外在的物质形式压倒精神内容,古典型艺术的特征是物质形式和精神内容的和谐统一,浪漫型是精神内容溢出物质形式。

20.再现的美学意义:1是一种艺术表现,不等于被再现事物本身,艺术的再现营造的是一个审美的想象世界2再现唤起欣赏者的真实感觉,这种感觉与面对真实事物时的体验是一致的。 21.艺术的分类:模仿的艺术,自由的艺术

22.情感具有特定的质和形态,呈现为三个不同维向:1愉快--不愉快2紧张--松弛3兴奋--抑制 23.艺术活动中的情感:是一种形式化的,有距离的审美情感或幻觉情感,不再是个体切身的, 24.功利的情感。一方面主体把它当做真实的情感来体验,另一方面是有距离的,是欣赏性的。 25.情感在艺术活动中属于表现类,称之为艺术表现或审美表现。 26.表现强调的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

27.艺术是一个构形的过程,是无形到有形,从混乱到秩序,从杂多到统一的构造过程。艺术家也就是形式的发现者和构造者。

28.形式:从美学角度看,形式主要是指艺术作品的结构,要素关系和外在形态。《美学百科辞 29.典》解释是:形式作为美学的一个术语,意指一个艺术品的直觉要素,意指要素间的诸关系 30.形式的内涵:1形式与内容相对,形式是外在的形态,内容是意义的构成2形式经常和要素或因素等概念相关3形式不仅是指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品或其他事物的外在或内在形态结构,而且是一个主题范畴。

31.表现性作品直接表露出情感,把形式作为情感的直接媒介。

32.形式主义:指一种美学思潮,特别强调形式在艺术表现中的核心作用。

33.美学家布洛克:形式主义者所说的形式含义:1形式是美学意义的根源2只有抽象形式才是纯粹的形式。真正的审美理解指向这种纯粹形式。

34.理论立场三原则:1是艺术的自律性原则2是艺术品结构独立性原则3抽象形式是艺术本质所在的原则。

35.艺术里创新的含义:1创新是打碎日常生活的陈腐和平庸,以别样的方式为人们提供新的视野和体验2创新意味着不断超越前人,创造出新的形式和新的风格。前者是艺术创新对外的启迪功能,后者是创新对内的变革功能。

36.康德认为,美的艺术是自由的无功利性,手工艺则是不自由的雇佣性,前者是出于游戏的

37.目的而追求愉悦,后者是为了报酬而劳动。

38.艺术家现代观念是进步的产物:1艺术家的创造才能不再是神的拥有,而是人的拥有,这是第一个进步2艺术家不再是工匠式的有技艺者,他们的技艺和劳作带有工匠活动所没有的自由和游戏的性质,这是第二个进步。

39.黑格尔: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40.创造性作家最突出的5项人格特征:1具有高度的智能2真诚的珍视智力和认知问题3重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4语言流畅,可以很好的表达理想5津津乐道于审美印象,具有审美的敏感性。

41.创造性作家较为突出的8项人格特征:6多产,完成创作7关注哲学问题8最自我有高度的志向9兴趣广泛10用与众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和组合观念,具有不同凡俗的思维过程11是有趣而又引人注目的人物12坦诚率真的与他人相处13用一种理论上一贯的方式来行动,恪守各项准则。 42.艺术的历史不只是伟大艺术家及其艺术品的历史,更是这些大师被受众接受的历史。

43.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即欣赏者,审美对象即欣赏对象。两者是相对的概念,彼此相辅相成。在审美意境中,只有当一个主体以一种特殊的审美态度去观照一个对象时,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特殊关系才形成。

44.审美态度是人对审美对象产生的一种必然如此的心理倾向。 45.审美的三个阶段:1直接共鸣的阶段2深入到作品的内部,进入了更富想象和体验的世界3升华的过程,欣赏者由具体作品进入了更加带有哲学意味的境界。

46.审美趣味:1趣味是一种鉴赏力,是审美活动中主体对对象的鉴赏判断2趣味是一个主体范畴,标志着个体对特定对象所呈现出来的审美偏爱。

47.日常生活与艺术的不同:哲学家赫勒认为:1日常生活常常是拜物的,它把事物和惯例作为给定的,按其既成的形式加以接受,从不追究它们的起源;艺术追究事物的起源,并提升到更高的类的水平艺术的这种探索和批判性超越了日常生活的局限性和偏狭性2日常生活往往缺乏激情,因为它是日常的,刻板的和重复的,但艺术却常常充满了变化和激情3日常生活受制于直接需要,而艺术虽然从日常需要重产生,但逐渐脱离的这种需要,不再与人们的直接利益联系,因此艺术史超越功利和实用主义,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4将艺术引入生活,可以改变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培育出有教养的欣赏者。

48.美学精神:1游戏精神2超越精神3和谐精神4独立精神

美学读书笔记

美学读书笔记

《华夏美学》读书笔记

美学的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美学引论》读书笔记

佛教美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

《美学是什么》读书笔记
《《美学是什么》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