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近年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

发布时间:2020-03-03 18:28: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近年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

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三年中国的经济出现了过热,投资急剧膨胀,价格迅猛上涨。从一九九三年七月起中国政府实行经济的“治理整顿”,也即紧缩政策。在实行这种政策的过程中,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减慢,价格逐渐走低。至一九九七年,紧缩的目标已经实现,但同时也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市场清淡,商品积压,企业开工不足,从该年的的四季度起,价格出现负增长。从一九九八年起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作了大的调整,转而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本文对各项政策措施作了分析,对其效果作了评价。在实行这种政策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与实行扩张政策相配合,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改革,本文对一些改革作了简要的叙述和分析。

一本文将谈一谈一九九八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

从一九九八年起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作了巨大的调整,要了解这种调整,要从一九九三年七月以后的宏观经济政策谈起。

一九八八年,中国发生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与上一年相比,这一年零售商品价格上升了百分之十八点五,居民消费价格上升了百分之十八点八。这是中国改革以来,除一九九四年外,价格上升最快的一年,各地发生了抢购商品潮。中国政府从一九八八年的第四季度起实行严厉的“治理整顿”,利用各种手段紧缩投资和货币投放。“治理整顿”的结果使得价格的上升速度迅速下降,一九九○年零售商品价格降到只比上年上升百分之二点一,居民消费价格上升百分之三点一。严厉的紧缩也引起了经济增长速度的迅速下滑,****和一九九○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只增长了百分之四点一和百分之三点八。这是改革以来最慢的增长率。为了扭转经济的进一步下滑,宏观经济政策随即放松。从一九九一年开始经济又加快增长,一九九二年经济又逐渐走向过热。到一九九三年上半年,由於投资急剧膨胀,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迅猛增加,各地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又发生了比一九八八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一九九三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百分之六十一点八,商品零售价格上升百分之十三点二,居民消费价格上升百分之十四点七)。从一九九三年七月起政府又一次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称为“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投资,基建项目要经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审批;提高利率,实行保值储蓄;不仅控制资金的供给总量,而且控制资金的流动,严禁资金流向房地产,实行由中央直接将资金贷给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甚至连银行间的正常拆借也一度停止。经过四年多的紧缩,从一九九五年起价格逐年回落,与一九九六年相比,一九九七年商品零售价格只上升百分之零点八,居民消费价格只上升百分之二点八,与此同时,经济增长速度也逐年下降,一九九七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由一九九三年的百分之十三点五降到百分之八点八。总的看来,经济的状况仍然良好,但已经潜伏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出现了通货紧缩,有些现象已经渐渐显露出来。一九九七年七月泰国发生金融风暴并扩大到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又加剧了这些困难和问题。

通货紧缩是较长时间实行紧缩政策的结果。从一九九七年十月起,零售商品价格出现了负增长(在那之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等已经出现负增长),并一直延续至今;大量企业开工不足,企业大面积亏损,一九九七年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占百分之二十五点六,亏损企业数比上年增加百分之五点六八,国有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更占百分之三十九点二,企业亏损额增加,一九九七年全国工业的税后利润总额为一千六百二十六点七一亿元,亏损额为一千三百四十一点三六亿元(比上年增加百分之十一点○六),二者相减后,仅有利润二百八十五点三五亿元(全国工业总产值为七万一千○二十七点六亿元),而国有工业亏损企业的亏损额更比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多二百九十三点五一亿元,即发生了净亏损;市场销售不旺,产品库存增加,一九九七年工业产品的销售率下降,国内生产总值中存货增加额为二千八百六十六亿元,占百分之三点七五;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放慢,一九九七年仅增长百分之十点一(一九九六年为百分之十四点八);货币供给的增长放慢,M0、M1和M2的增长率一九九六年为百分之十一点

六、百分之十八点九和百分之二十五点三,一九九七年为百分之十五点

六、百分之十六点五和百分之十七点一。经济数据表明,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

二针对这种情况,政府从一九九八年起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由以往的紧缩政策转变为扩张的政策。但由於对当时的经济形势的认识有不同,一九九八年上半年政策的调整力度不足。根据年初制定的计划,一九九八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仅为百分之十。一九九八年第一季度贷款净额仅三百五十亿元,而一九九六年第一季度为九百八十亿元(因一九九七年的统计口径不同,故与一九九六年比),即比一九九六年减少大约三分之二。一九九八年计划出口增加百分之十,这表明对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预计不足。与一九九七年同期相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一九九八年元月为百分之七点二,二月降到百分之六点八。出口形势更为严峻,第一季度增长百分之十三点二,第二季度增长率降到百分之三点三,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力明显减弱。夏季又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鉴於经济加速下滑,到一九九八年下半年政府加强了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一九九八年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

第一、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一九九八年初确定的中央预算仍不是扩张性的,预算赤字减少一百亿元。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为了制止并扭转经济的进一步下滑,政府实施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调整了预算,以扩大国内需求。一九九八年八月向商业银行增加发行一千零八十亿元特种国债,将大量沉淀於银行的存款转化为投资,投资於基础设施建设,并增发八十亿元人民币的外债。中央财政赤字达到九百六十亿元,比年初预算赤字四百六十亿元增加五百亿元(增发的一千零八十亿元国债中,当年只使用五百亿元,故预算赤字只增加了五百亿元,另有五百八十亿元一九九九转贷给地方政府用於基础设施建设,未计入中央财政预算赤字)。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起了一些作用,对调整经济结构也有作用。经济增长的速度开始加快,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之七点六,比第二季度快零点八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之九。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之七点八,接近百分之八的预定目标。但是,由於是在下半年才加强实施这项政策的力度,所以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在一九九九年才能充分显露出来。

一九九八年投资的增长,主要是靠政府财政投入实现的,一九九八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百分之十四点一,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增长百分之十九点五,表现民间的投资增长很慢。为了使经济开始加快增长的势头得以保持下去,在民间投资和消费还未启动的情况下,一九九九年必须继续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且还要靠政府的投资。一九九九年预期经济的增长率为百分之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百分之十二左右。中央财政支出将增加九百四十六亿元,中央财政赤字将达一千五百零三亿元。这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可能也不应该长期实行下去,否则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为了减轻财政负担,防止今后通货膨胀再起,需要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民间增加投资。

在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中,除了增加出口退税外,政府没有在减少税收方面采取更多措施。但为了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政府正在取消一些不合理的政府性的基金和收费。

第二、实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方面,采用了下面一些政策和措施:

(一)增加贷款和货币供应量。一九九八年为配合财政增发一千亿元特种国债,银行相应地增加一千亿元贷款与其配套。各项贷款馀额增长百分之十六点七。一九九九年第一季度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馀额增加百分之十五点七,增幅比去年底高零点二个百分点,各项存款馀额增加百分之十八,比去年底高一点九个百分点。中央银行运用再贷款等手段,增加货币供给。一九九八年末MO比上年末增长百分之十点一,M1和M2则分别增长百分之十一点九和百分之十五点三,仍比一九九七年慢,但比六月末加快,M1快三点二个百分点,M2快零点七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下半年货币供给的增长加快。到一九九九年三月末,与去年同期相比,M0、M

1、M2分别增长百分之十一点

二、百分之十四点九和百分之十七点八,都比去年同期快。预期一九九九年货币发行量一千五百亿元,M1和M2分别增长百分之十四和百分之十四至十五。国家银行将新增贷款一万亿元,增长百分之十四点六。

(二)降低利率。一九九八年三次降低利率,金融机构法定一年期存款年利率由一九九七年的百分之五点七六降至百分之三点七八,但实际利率仅由一九九七年的百分之七点二降至百分之五点七,一九九八年第二季度为百分之七点四,仍高於一九九七年,之后实际利率才低於一九九七年,由於实际利率仍高,利率下降对刺激投资和消费的作用不明显,不过对减轻企业利息负担、降低成本还是有作用的。

(三)推广消费信贷,增加消费需求。一九九八年在住房和汽车等方面开展了消费信贷。一九九九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对扩大消费信贷提出了意见。消费信贷将有助於增加消费需求。中国的商业银行推出消费信贷只是近几年的事。受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影响,许多居民尚不愿意用向银行借钱的办法消费,因此推广消费对增加消费需求的作用短期内还有限,对此不应指望太高。

(四)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增加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於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作用。为增加外汇储备,除实行鼓励出口和吸引外资等政策外,还开展了严厉打击走私和骗汇、逃汇、套汇的斗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五)商业银行开展对小企业的贷款。

从一九九八年全年的情况看,扩张的货币政策从第二季度后才逐渐有所到位,但增加货币供给的渠道仍不大畅通。因为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占其资金来源总量的比重下降,它们已很少依靠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因此中央银行难以利用再贷款扩大货币供给;由於出口下降,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大量减少;由於各商业银行资金充裕,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投放资金也遇到了困难。此外,商业银行增加贷款也有困难,因为企业和居民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和实际利率仍高,降低利率并未使贷款有明显增加,而存款却继续快速增长;由於中央银行加强了对风险的防范,各商业银行对贷款也更加谨慎;为防范流动性风险,各商业银行提高了备付金率,从而又降低了货币派生能力。

第三、增加出口。亚洲金融风暴以及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中国的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一九九八年出口仅增加百分之○点五。中国的出口依存度(出口额/国民生产总值×100%)已超过百分之二十(一九九五年为百分之二十一点七),一九九七年净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百分之三点六。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不小的作用。为了增加出口,加强了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的力度,一九九八年扩大了实行出口退税的商品种类,提高了退税率。中国的增值税率为百分之十七,出口退税率不低於此。一九九九年将继续提高二十类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综合退税率将平均提高二点五六个百分点。

第四、增加就业,安置失业者。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企业亏损和倒闭增加、国有企业加快改革,都使得失业人数大量增加。一九九八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百分之三点一,一九九九年预计为百分之三点五。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和公众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政府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行了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在企业中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一九九八年有六百多万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第五、在供给方面,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刺激经济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和措施。例如采取了一些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等。一些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有些银行设立了中小企业贷款部门。此外,对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产业如纺织、煤炭、钢铁等进行调整,压缩其生产能力。

总之,从一九九八年开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由紧缩转向扩张,政策的目标也由抑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转向刺激经济增长、增加有效需求特别是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就业以及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同时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政策调整的结果已开始显现。一九九八年第四季度,经济的增长有所加快。与去年同期相比,一九九九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约增长百分之八点三,即快一点一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百分之十点一,即快一点九个百分点,一至四月增加百分之九点七,情况似乎还不错。但如果按月来看,则不容乐观。一至二月工业增加值增长百分之十点六,三月增长百分之九,四月增长百分之九点一,也就是说,从三月起速度在减慢。一至四月国家和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额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八点一,比一季度回落四点六个百分点;一至四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七,比一季度降低零点四个百分点;一至四月进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一点二,其中出口下降百分之七点八,进口增加百分之十三点六;价格仍继续下降,三月份商品零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三点二,比上月下降百分之零点九,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下降百分之一点八和百分之零点八,四月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比上月下降百分之一,比去年同期二者分别下降百分之三点五和百分之二点二,一至四月二者分别下降百分之三点一和百分之一点六。这就是说,价格仍在继续下降。四月末,M0、M1和M2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点

四、百分之十四点一和百分之十七点九,M1和M2比去年底分别高二点二个百分点和二点六个百分点;一至三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百分之八,比去年同期提高二点八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百分之五点二,比去年同期提高三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表明,经济情况尚未好转,通货紧缩仍在继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投资的增长速度三月以来也下降了。须知目前主要靠增加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政府已经在增加投资方面作了巨大努力,原来预期在大量投资后经济的增长会加快,但只在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一至二月增长加快了,三月起又开始放慢,而且投资大幅度放慢,这不能不令人担心,由於民间投资没有启动,单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是不能保持长久的,今后将如何发展有待观察。

三对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一些问题需要讨论。

第一、目前经济的不景气究竟是什麽原因引起的?有各种不同意见。主要有两种分歧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目前经济的不景气主要是长期实行紧缩政策,没有及时调整政策的结果。亚洲金融风暴只不过加剧了经济的下滑。一九九三年七月实行紧缩政策是必要的。但长期实行紧缩政策,虽然使得通货膨胀抑制了,价格的上升率降到了零以下,但也使得经济过冷了,产生了有效需求不足,商品销售困难,几乎所有产业的生产能力过剩,大量企业亏损。因此必须实现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既然是有效需求不足,自然应主要从增加有效需求方面拉动经济的增长。我从一九九三年七月起就指出,宏观经济政策不能一直紧,也不能一直松,而应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紧一紧,松一松,再紧一紧,再松一松,把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作为长期的政策是不恰当的,那必定会导致经济的衰退。一九九五年我就提出货币政策应有所放松,应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使企业的生产能继续进行。从一九九六年起我又进一步建议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防止经济的下滑和衰退。当时,这种意见不被人们赞同。

另一种意见认为,目前经济的不景气不是长期紧缩的结果,不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而是供给过剩造成的,是实行紧缩政策前大量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能力过剩的结果。例如,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六日《中国经济时报》第五版有一篇题为《断言“中国当前已经陷入通货紧缩的困境”没有根据》的文章说:“近来,经济学界和经济界普遍认为,我国当前已经陷入了通货紧缩的困境,„„出路在於放弃『适度从紧』的政策,放松银根,刺激需求。这种观点对我国当前经济状况的判断是不正确的,提出的对策是不适当的。”又说:“大量企业生产能力闲置和失业增加,并非由於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紧缩银根所致。而是由於重复建设,企业改制减员。这是绝对生产过剩,而非相对生产过剩”。按照这种意见,当前的经济不景气是经济结构问题造成的。解决的办法不是增加有效需求,而是调整经济结构,压缩和淘汰过剩的生产能力,减少供给,使供求平衡,这样,商品滞销、价格下降、企业亏损、失业增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种意见直到一九九八年初占了主导地位,妨碍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及时调整。至今仍有一些人持这种意见。

在我看来,中国的经济结构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造成的商品供给短缺给企业以发展的巨大机遇,许多产业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而当短缺问题基本过去以后,有些部门的生产能力出现了过剩,需要调整,这是不错的。但商品普遍过剩,那就主要不是经济结构的问题,供给过剩的问题了,而是长期紧缩导致的需求不足的问题了。其实,经济结构问题也只能在增加有效需求中结合着解决,不增加需求而一味压缩供给只能使经济更加萧条。这是易明的道理。

为摆脱目前的经济困境,除主要应增加有效需求外,自然也要在供给方面努力,那就是,企业应加强技术改造,加强创新,开发能适应并刺激需求的商品,降低成本。目前,企业在这方面的努力很不够,财政和金融给予企业的支持也不够。

第二、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应从宏观经济方面入手还是应从微观经济方面入手?这也是有争论的问题。有些人认为,当前的问题是微观经济的问题,靠从宏观经济方面实行扩张的政策来解决是无效的。理由是:国有企业仍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企仍然不分,企业负债率高,管理混乱,亏损严重,在微观经济的这种状况下,实行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例如,财政增加投资,银行降低利率,增加贷款),对刺激经济,增加需求,是无效的。因为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信用不好,拖欠银行的贷款,不愿归还,或无力归还。在此情况下,即使中央银行实行松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也不愿意增加贷款或难以增加贷款,贷款后企业不能有效使用,不仅对拉动经济无补於事,还会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又如,财政增加投资,由於实施投资的主体对投资缺少责任,常常发生投资失误,胡乱花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投资很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很有限,还会给今后的财政造成困难。因此,这些人认为,为解决当前的经济困难,不应实行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而应该从微观上改革国有企业入手,国有企业的效益好了,国民经济也就好了。

这种意见有其道理,但那是要在中长期去做的。当前的经济问题既有中长期的问题,更有短期的问题。解决中长期的问题是必要的,但远水不救近火。如果不及时对着重从宏观经济入手,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消费不旺、市场清淡、销售困难、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失业增加等问题,经济就会进一步走向衰退。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企业无法生存,哪里谈得上改革?这些问题又怎能解决?虽然国有企业的问题严重,但在财政和金融紧缩、市场不振的情况下,其困难就更大。实行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增加了有效需求,市场状况好转,经济加快增长,国有企业的问题虽然不会自然解决,但它们的状况会有所好转,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可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创造有利条件。这当然不是说当前可以不顾国有企业的改革,而是应该在实施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时结合微观基础的改革,改革国有企业、发展非国有企业,并为此创造宽松的环境。

第三、当前为增加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应以运用财政政策为主还是运用货币政策为主?这个问题虽然没有进行多的讨论,但却是必须解决的。从去年和今年的情况看,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更容易,运用松的货币政策则不容易,因为,中国的银行制度很不完善,金融市场很不发达和完善,企业和居民对货币政策的变化不敏感,银行可以运用的调节金融的手段不多,运用的效果也有限。一九九八年三次降低利率,市场没有明显反应就说明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更多地运用财政政策。当然运用财政政策必须有货币政策与其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一九九八年为与财政增发的一千亿元国债相配套,曾决定银行增发一千亿元贷款,但实际上没有完成,全年货币发行比年初计划少了近五百亿元。在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之初,为尽快扭转经济的下滑,主要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这是必要的,但扩张的财政政策的运用是有限度的,要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实行的时间长了会产生严重后果。今后应更多地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第四、为拉动经济增长,在增加需求中应主要增加投资需求还是增加消费需求?从一九九八年的情况看,增加投资需求比增加消费需求容易。增加投资需求可以直接地拉动投资品的生产,进而间接地拉动与投资品生产有关的产品的生产,同时增加投资需求也可以增加消费需求,因为投资中大约有百分之四十会转化为对消费的需求。但是也应看到,增加投资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的大小,取决於投资项目的选择。目前投资主要用於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必要的,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小,因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链短,其所能带动的工业大约只占制造业的百分之十五。此外,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如何最终要看消费能否启动,如果消费没有启动,其拉动经济的作用就有限,其拉动经济的链条在消费启动前就中断了。消费需求不启动,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最终也不能扭转。因此,目前增加需求的重点应转移到增加消费需求上。增加消费需求不容易,除扩大消费信贷等办法外,增加消费需求的实际可行的办法还不多。增加消费需求主要是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近年来,由於经济增长放慢,企业亏损增加,下岗失业者增多,农产品价格下降,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放慢,同时城市居民要为社会保险、购买住房、支付子女学费而积蓄,使得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不佳,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要刺激消费还应采取更多的措施。

第五、当前,在增加有效需求中,增加出口与扩大内需何者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很快,一九九七年,净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百分之三点七,一九九七年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百分之八点八)中出口的贡献约占二点二个百分点。增加出口曾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但一九九八年以来,出口遇到巨大困难,一九九九年不能指望出口增加。因此要靠增加出口来拉动经济已不大可能。同时,中国作为大国,出口依存度已相当高,今后不大可能大幅度提高。虽然增加出口仍是重要的,但当前以至今后为促进经济的增长应以扩大国内需求为主。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内面临的是计划经济遗留的严重短缺市场,几乎没有什麽产品不是短缺的,对企业来说,不必为产品销不出去而发愁,因此人们并不重视扩大国内市场问题。同时,那时正值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是其转移的国家之一。那时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在国际上有广大的市场,这给中国出口创造了极好的机会。当前国内外的市场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外市场,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商品、较低档次的商品遇到了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同类商品的激烈竞争,中国商品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已经不可能主要依靠这类商品大幅度地增加出口。中国需要调整出口商品的结构,更多地出口质量更高的、科技含量更多的、附加值更大的商品。这就要求中国的产业结构有大的调整,企业的技术有大的提高。为了使中国的经济保持高的增长率,除继续努力扩大出口外,必须以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为主。这是中国经济的一次大的调整。扩大国内需求,不仅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更是今后的重要课题。由於中国国内市场对商品的需求的档次已经大大提高,必须生产适应国内市场需求这种变化的商品,而这也有利於增加出口。

四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加快向市场经济转变,各种改革也在深入进行。在实行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中,以及在经济增长下滑中,市场的约束加强,使得还未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体制暴露出许多问题。为了扭转经济增长的下滑,除了从各方面增加需求和调整供给以外,还必须深化改革,而且只有改革的配合,实行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收到好的成效。这里只就当前需要改革并正在改革的几个方面谈一谈。

第一、金融制度的改革。经济紧缩和不景气,使得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增加,风险加大,同时也更加暴露出它们及其主要客户--国有企业存在的体制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改革金融制度,防范金融风险,已经成为迫切而又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近来进行的改革不少。主要有:

撤销了按各级行政设置的中央银行分支机构,设立了九个地区性分行,以加强中央银行对货币信贷的集中管理,防止地方政府对中央银行业务的干扰。

一九九八年取消了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指标的行政控制,实行限额管理下的资产负债比率管理,这不仅使商业银行在贷款方面更有自主权,而且增强其自我约束,使其更注意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加收益。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推进按经济区划和业务量设置分支机构,强化内部控制。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法,以便更准确地反映银行的风险状况,加强风险控制。正在建设银行试办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处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对不良信贷资产进行重组。从一九九六年起,正通过提取逐年增加的呆帐准备金用於冲销银行的坏帐。一九九八年财政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二千七百亿特别国债,并将所得资金注入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其资本金,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到《巴塞尔协议》要求的百分之八。

降低再贷款利率,取消对再贴现额度的行政控制,发展再贴现业务,改变再贴现馀额逐年减少的状况。增加证券交易品种,扩大公开市场业务。建立贷款担保基金,开展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促进其发展。开展存款的再保险。

在我看来,在改革金融制度中,不仅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而且要疏通资金流通的渠道,解决渠道堵塞的问题,否则中央银行想增加基础货币,商业银行想增加贷款也不大可能,实行松的货币政策的效果会打折扣。

第二、改革财政体制。主要是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推进税费改革,清理整顿和取消不合理收费,将合理的收费规范为法定税收和规费,取消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收取的管理费,将政府的经营性服务收费改为经营收费,其收入纳税,将政府设立的具有税收性质的基金改为税收等。税费改革可以减轻企业、居民的负担,也有助於增加其投资需求或消费需求。

第三、改革国有企业。紧缩政策和经济增长的放慢以及市场约束的加强,使国有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要改变这种困境,一方面必须扭转经济下滑的局面,使经济更快增长,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改革国有企业。中国政府提出在三年(一九九八至二○○○)内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也即扭亏为盈。这是很艰巨的任务。小国有企业的改革较为容易,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加快改革中。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关系到它们在市场经济中能否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地增长。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情况如不根本改变,国家财政就将遇到更大困难。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扩大,政府的大量投资将难以收回,大量的债务难以偿还。也就是说目前采取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拉动的作用不仅会减弱,而且会给今后的财政以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困难。同时,不通过改革改变国有企业效益不佳、亏损严重的状况,在实施的货币政策中,商业银行或者不愿意多贷款,或者其不良贷款难以减少甚至会增加,风险难以减小甚至会增大。所以在实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必须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如何改革,这里不讨论。

第四、增加就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近几年,由於向市场经济转变加快,为适应市场的竞争,国有企业不得不将多馀的职工精减下来,同时,经济增长的放慢和市场约束的加强又引起一些企业停业和倒闭,造成大量人员下岗、失业。增加就业和保障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就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正在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再就业工程,实行保障下岗、失业者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支持和鼓励发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以增加就业。从根本上说,要增加就业必须扭转经济的下滑,加快经济的增长。

第五、改革住房制度。当前,在许多商品难以销售的情况下,居民购买住房是启动消费、增加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房地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很强的。但是要使居民愿意并有能力购买住房,必须对住房制度、对银行的经营进行改革。目前正在对住房制度进行改革,各个部门、各个企业停止作为福利给职工分配住房、提高住房租金、建立住房基金、建立和发展住房的二级市场、去除住房建设和销售中的各种不合理收费以降低住房价格等,同时,商业银行也开展了住房信贷。在这些措施下,住房市场正开始启动,但还不快,还需进一步改革。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

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马哲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近十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得与失

宏观经济政策七大取向

关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及措施分析

实验3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近年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
《近年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