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自评报告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发布时间:2020-03-02 17:41: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2016年9月)

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36号的要求,学院于2016年7月已完成评估数据表的填写和上报工作。为了做好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工作,学院专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评估组织机构,认真组织学习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3号)文件,并根据其评估指标内容,对照已完成的评估数据报表,结合学院实际,主要从学院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方面组织开展了自查自评工作。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学基础能力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是一所实行省市共建、以市管理为主、以培养船舶工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的国家骨干高职学院。

葫芦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在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同期投资新建了渤海船院新校园,该校园占地606亩,建筑面积20万平米,生均23.7平米。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交通便利,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符合现代高职教育发展要求。

通过国家骨干校校项目等16个国家、省财政拨款项目的建设,学院的基础办学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学院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和“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通过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化水平。

总之,学院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采取强化基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等一系列得力举措,使得办学条件更上一层楼,基础办学条件更加深厚,实现了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协调发展,目前,学院正向着把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学院努力奋进。

(一)年生均财政拨款

2013年、2014年、2015年我院每年生均财政拨款分别是3.07万元、3.85万元、1.70万元。2013年和2014年生均财政拨款比2015年高的原因是2013年和2014年都有新校区建设的基本建设拨款和骨干校建设专项拨款,而2015

1 年无基本建设拨款和骨干校建设专项拨款。

(二)教学仪器设备

全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实训设备8281台(套),设备总值9284.35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1万元。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总数已达4974个,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0.59个。实验实训场地面积达65000 m2。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

(三)校舍情况

学院规划用地728亩,实际使用面积606亩,分为教学区、实训区、活动区和生活区四大部分,共25座单体楼。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区7.7万平方米,实训区3.5万平方米,生活区8.1万平方米,体育馆0.8万平方米。

(四)信息化教学

学院完成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按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完善了信息化基础设施,丰富了数字教学资源,加强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了管理、教学及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全面信息化。

1.信息化硬件建设现状

(1)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采用综合布线,有线网络采用三层架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核心层采用两台RJS12010-ISeriesg组成双链路,汇聚层采用三台RJS8606-Bseries,三个汇聚中心通过单模光纤以万兆速率接入到核心交换机并通过环网结构将3个汇聚的交换机光纤互联,接入层根据情况采用RJS2928G和RJS2952G。校园网络主干带宽10000Mbps,网络出口带宽1000Mbps,网络信息点数超过4000个。

建成了遍布学院室内外的无线网络,宿舍区、图书馆、教学楼采用室内分布系统合路方式,学校园区和操场等室外场所采用室外基站式AP覆盖方式。校园无线网络部署了用户管理系统,实现了用户认证和管理。

(2)校园一卡通 校园一卡通系统主要为校内小额结算交易和具有身份认证需求的系统提供认证支持,主要功能包括:餐饮、超市、洗浴等消费结算以及门禁、考勤、图书借阅等管理。

(3)数字化视频监控 学院建成了360个监控点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

(4)数字化广播 学院建成了覆盖全院的数字化广播系统。

2 (5)信息发布 学院建成了依赖校园网的LED信息发布系统。

(6)虚拟仿真环境和多媒体教室 学院建有42个计算机实验室,11个虚拟仿真实训室和234个多媒体教室,教学用计算机数量2309台。

2.信息化软件建设现状

(1)管理软件 建设了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统一信息标准、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数据交换,基本消除“信息孤岛”。形成了业务信息化、资源网络化、数据共享化的数字校园环境,创新了教学、管理和服务模式,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在管理应用服务方面,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科技网络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网络管理系统、资产设备网络管理系统、招生工作网络管理系统、数字迎新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团委工作网络管理系统、就业指导网络管理系统、校友联络网络管理系统、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在公共应用服务方面,建设了数字图书馆,提供查询、浏览、借阅等流通功能以及图书订购计划管理和读者信息管理等功能。

(2)应用软件 学院建成了数字化学习中心,学院数字化学习中心将学院数字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应用统一的入口,方便学生和教师的使用。中心由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视频点播系统、英语在线视听说系统、专业信息平台、电子图书馆和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七个部分组成。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为教师用户提供了强大的在线备课工具和施教环境,及充分的师生互动功能,极大的拓宽了课程教学空间。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网络课程目前涵盖11个系部的26个专业,共计90门。

专业教学资源库不仅涵盖教学资源,还包括专业扩展及专业群数字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涵盖37个学科,总量为5000GB。

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院自主开发,拥有知识产权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包括普通机加工车间、机电设备维修车间、焊接车间等;另一部分是购买的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包括船舶CAD/CAM仿真实训软件、船舶管系放样仿真实训软件、船舶电气仿真实训软件、数控技术仿真实训软件等。

3.信息化建设不足之处

(1)虚拟仿真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学院现有教室301个,已建 3 成多媒体教室234个,还需要建设67个多媒体教室。学院现在仿真实训室11个,还需建设18个才能满足教学需要。

(2)数字教学资源不足。目前教学资源库数据总量为5TB,还有大量资源需要整理入库,教学平台中网络课程和微课程只有90门,未来需要把所有课程建设成网络课程和微课程。专业虚拟仿真实训资源不足,未来需要建设所有专业的虚拟仿真实训软件。

(3)校园一卡通使用范围需进一步扩大,覆盖宿舍、实训等场所。

二、“双师”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96人(生师比17:1),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61人,副高级职称205人,高级职称在我院教师队伍所占比例超过50%,具有省级教学名师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1人,5个专业教学团队获辽宁省教学优秀团队。为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针对学院教师的实际情况,学院启动了《专任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工程》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通过专任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工程的实施,6个系155名专任教师通过半年的刻苦练习全部通过考核。《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经过严格选拔,产生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28名,青年实验实训教师培养人选3名,青年辅导员培养人选6名,现在已进入实施培养阶段。

学院现有279名专业教师具备了双师素质,全院专业课教师双师比例超过92%,同时,建立了由304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库,由24名企业专家组成的特聘教授队伍,由专业教师和外聘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专兼结合双师团队。一支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已经形成。

三、专业人才培养

(一)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院“三结合、六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引领,依托学院骨干校建设成果,实行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实施了弹性、灵活的顶岗实习教学组织模式。

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构建并实施了灵活多样、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紧跟船舶行业企业的发展和造船模式的演变,以企业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技能考核体系,把

4 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形成并实施了“一个依托、三个对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船舶动力装置技术专业与合作企业与合作院校技术人员及专家共同研究,创新了“校企互动、能力递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船舶电气技术专业探索并实施“以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中心为平台、产学交叉、校企对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数控技术专业创新实施了“引产入教、双证融通、四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焊接技术专业以典型焊接结构装焊等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形成“三方联动、引产入教、四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依托“三结合、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人才质量为核心,建立了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国家骨干校建设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为引领,以校企深度融合为途径,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与论证工作,出台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度规范》等文件。各专业都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体系。建立了54门行业特色为主的优质核心课程(含课程标准),开发了与岗位核心能力配套的54个教学学习软件包(课件、课程仿真软件、网络课程、习题系统、考试考核系统、课程评价系统);带动支撑课程建设34门,出版项目导向教材55部,开发了网络课程82门。构建并形成了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加快推进省级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日臻完善。学院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中航黎明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深度合作,建成了船舶工程技术、船舶动力装置技术、船舶电气技术等重点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至2015年,全院现有各类实训室141个,实践教学工位总数已达4974个。实验实训场地面积达65000 m2。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

1.为了进一步拓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我院成功申报辽宁省“2014年度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投入专项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信息工程系、管理科学系、师范教育系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图书资料配置建设等方面。该项目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我院现有校内生产性实

5 训基地8个。

2.充分发挥教学性校外实训基地作用,提升了专业生产实习质量和效果。继续巩固现有的11个校外教学性实习基地,不断扩大与企业的合作内容及合作深度,校企多次共同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长期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了学生校内实训、校外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的指导任务,将企业文化理念和最新生产工艺和产品与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相融合,切实增强了实习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实施学生“统保示范项目”,切实保障实习学生权益。学院建立长期稳定顶岗实习基地总数已达到205家,并与合作企业均签定了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为有效防范和妥善化解学生实习的责任风险,切实保障学生实习安全和合法权益,消除学校、企业、家长的后顾之忧,学院出资,从2013级学生开始统一参加“统保示范项目”。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我院弹性安排顶岗实习时间,为有创新创业意愿及能力的学生提供有利条件。

(四)校企合作 1.基本情况

近年来,先后成立了葫芦岛市职业教育集团、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董事会、葫芦岛区域政校企校企合作理事会和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环渤海船舶行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形成了我院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同时,为保障平台的顺利运行,制定并下发了《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环渤海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葫芦岛区域政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产学研基地管理办法》等19项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推动我院校企合作工作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2.主要成效

(1)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又添新会员

学院积极拓展校企合作企业,为各专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2015年3月23日,我院与臻鼎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隆重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此次合作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平等自愿、共赢发展”的原则,双方

6 在人才培养、特别是订单班的建立、校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设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基本达成了共识,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务实高效合作,构建和探索校企之间长期稳定、深度融合的新合作模式,促进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2015年6月9日,我院与葫芦岛神鹰通用航空公司就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特别是开展订单培养等方面合作进行了深入、务实洽谈,并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书,开启了我院为民用航空公司开展联合培养民用航空驾驶、维修和地勤服务等高技能人才的合作模式。同时,依据校企合作协议书要求,该葫芦岛神鹰通用航空公司于2015年10月入住学院管理信息楼,设立了教学培训工作站,为在校学生提供民用航空专业知识的普及和企业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目前,与该公司签订就业协议的32名不同专业的学生正在校内严格按照公司教程要求参加系统培训。校企双方将在校内共建民用航空驾驶、维修和地勤服务等实习实训基地,筹备设立“神鹰航空订单班”,实现校企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合作,开创校企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2)校企合作共商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诚挚邀请部分合作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于2014年10月24日共同举办了主题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座谈会。会上,学院与天津新港重工、武昌重工集团、广船国际、青岛武船重工、天津航天、大连中远川崎、山东魏桥铝电、沈阳有色泵业、青岛海西重工、南通太平洋、武汉重工铸锻、烟台华健检测等12家企业代表共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企业代表逐一发言,对学院多年来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与学院保持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多数企业提出下一步将针对顶岗实习、专业设置、就业、培训、订单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与研讨,使校企合作工作走向更广阔的合作领域,以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现校企双方的互惠共赢。

(3)产教深度融合结硕果

学院在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的指导下,2015年学期初,与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洽谈在我院共办培训班。培训班共设两个班,共计32人,分别

7 为“中海油机械班”14人和“中海油电气班”18人,学员均来自公司旗下10余个分公司班组长和业务骨干。经双方多次协商,共同确定总计11门课603课时的教学任务,每门课程均由专业负责人或骨干教师担任,学习理论的同时,企业员工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形成教师与企业员工、企业员工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此次培训,不仅为公司员工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理论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我院师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进了校企间融合,提高了学院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增强了学院的办学活力。

(4)提升服务行业企业能力

在环渤海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下,在辽宁省船舶工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为充分发挥“辽宁省船舶建造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基地”的作用,学院组织相关部门与委员会内企业对接开展人才需求、岗位能力分析、顶岗实习落实、毕业生跟踪调查、职工培训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工作。2015年11月19日,在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的会议上明确提出2016年八大任务之一,即“结合德国职业教育考察,调研“大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师桌作互动式培训等工作提供依据。这对我院未来五年人才培养预测分析、专业调整和优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以及全方位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学院已经与渤船集团就船舶设计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达成了共识。

四、学生发展

(一)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率100% 三年来,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相关规定要求,结合学院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组织相关专业实施了双证书制度,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鉴定的专业毕业生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100%。其中,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中、高级) 2103年,毕业生获证数为1700人;2014年,毕业生获证数为2099人;2015年,毕业生获证数为2227人。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2014年,毕业生获证数为,266人;2015年,毕业生获证数为248人。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有完善的就业机制,毕业生主要就业于船舶行业,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2015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到97.07%,专业对口率达到87.34%,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3.52%。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08%。

五、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非常注重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近三年来,特别是在国家骨干高职院项目建设中,学院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完善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平台,打造学院科研团队,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专业设置情况

学院不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学院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升级,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全力打造特色专业。目前,建成了国家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5个,中央财政专项支持专业服务能力专业2个,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重点支持专业5个;辽宁省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6个,院级重点支持专业12个,业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和院校三级特色专业建设体系。

学院紧紧围绕葫芦岛区域经济产业升级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趋势,积极争办新专业。根据葫芦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求和状况适时调整专业布局,学院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艺术设计》等5个专业定为停招专业,同时学院在2015年申报了《船舶检验》、《工业机器人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市场开发与营销(汽车销售)》等四个新专业及方向。

目前学院现共设置专业及专业方向共计53个,2015年学院实际招生专业及专业方向为43个。

(二)学校向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情况

为了加强与船舶行业对接,更好服务社会,学院依托船海工程技术应用研发中心、船舶工程技术中心、船舶动力技术中心、船舶电气技术中心,从事面向船舶行业和海洋工程的科研及技术服务工作,对外承揽项目的技术服务,发挥船海

9 中心的引领作用和三个工程中心的支撑作用,变部门协作关系为团队合作关系,激发了内部活力,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企业的团队优势。

学院积极打造科技研发团队,提供技术服务支撑,投入专项资金引进相关专业博士3人,硕士2人,外聘博士1人,聘请校外专家3人,负责研究方向、项目方案确定以及研究进度的指导工作。

学院积极组织30名教师参加了科研项目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培养了船舶轴系校中设计、海底管线防腐、海洋工程现场施工监理、船舶节能装置设计等能力。

学院以“四个中心”为支撑,大力推进“五位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为开展再就业和在岗人员提升素质、更新知识提供培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院依托央财支持的国家级“电工电子自动化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培训基地、辽宁海事局辽西船员培训中心、中国船级社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基地以及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大力开展各类社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

(三)技术服务到款

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近三年共实现各类技术服务到款2050.4万元。

但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政府购买服务方面尚需突破、技术交易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没有实质性的进展,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2016年9月

渤海镇中心小学教学自评报告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产生办法

某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自评报告渤海船舶职业学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