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试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措施

发布时间:2020-03-03 04:58: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试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措施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快,不少土地被征用,致使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样本中就有97.6%的农民失地超过五年。总体来说,以北苑社区为样本, 失地农民的现状堪忧。他们大多步入老年,并且没有什么文化。他们要同时面临失去家人陪伴、收入不足以维持生计等包括心理上、经济上及一系列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独居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独居老人是指与子女分开居住生活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人。(马静、席淑华、朱丽妹,2009)而他们对人身安全、护理照料、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将对政府、社会、家庭提出巨大挑战。高龄独居老人面临在家养老的意愿与自理能力日渐变差 的现实的冲突,从而陷入养老方式选择的困境。调查中我们发现,所有老人都有孩子,且73.2%有至少一个孩子。但是现实是,有34.1%的老人是在没有孩子陪伴的情况下居住的,这其中不乏失去老伴的独居老人。

从这些种种现象表明,失地农民的问题已对当今社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长期以来,土地征收是政府的强制性行为。被征地农户的土地权益意识还比较淡薄,可持续生计保障制度缺失,地方政府与被征地农户之间的利益矛盾较为普遍。工业化、城市化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如果长期积累的征地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到区域性的社会稳定。

在经过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研究和实践活动的经验分析我们对现今社会的失地农民保障措施有了如下看法:

(一)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

土地在农民手中主要是作为生产资料发挥作用,而被国家征用后却成了价值不菲的商品,但是目前国家征地仅仅是把农民手中的土地当成了产出微薄的生产资 料,使得目前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存在方式单

一、标准偏低的问题。土地是农民的生活之源,失去土地,他们就断了生活来源,征用土地时给予农民的补偿,不仅要 能使失地农民维持基本生活,还要让他们在失地后较长时间内能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并有所提高。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1.提高一次性现金补偿标准,切实保护失地农民利益

农民失地后大多成为居民生活在城市中,因此应当按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来补偿,使其不至于因失去土地而沦为城市贫民。

2.采取多样化的补偿方式

一次性现金补偿是“输血式”的补偿,但如果没有自生能力,再多的钱也经不起长久的消费。因此,在补偿方式上,应以一次性现金补偿为基础,以安排就业 为重点,在征地搞建设的同时,要考虑如何安置失地农民的问题,要增强失地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其能够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如官渡区关上街道办事处双 风社区将集体资产出租,要求受租方就地安置一部分失地农民就业的经验就值得借鉴。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础

失地农民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失去了生活的保障。如果他们贫困没人问,生病治不起,年老无人管,他们就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因此,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础,更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1.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完善低保制度

低保并非城里人才能享受的“特权”。不包括失地农民,这是不合理的。农民与居民的区别仅仅是一纸户口。农民也是公民,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 们应当享有政府为社会成员维持基本生活提供的必要的资助和保障。建议一视同仁地将失地农民纳入低保范围,对生活极其困难者给予低保补助,使其能维持基本生 活。特别应当关注失地年份较早的那部分失地农民,他们得到的征地补偿比较低,如1991-1995年间失地的农民得到的人均补偿不到1万元,不到后期征地 补偿标准的一半。因征地年份不同而造成的贫富差距呈扩大之势,应当予以关注。

2.大力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基础医疗设施

针对失地农民“小病无处医,大病治不起”的情况,应当大力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社区医疗体系,让失地农民“小病不出门,大病治得起”。在调查 中红云社区的居民就反映,他们周边除昆明卷烟厂的职工

医院外就没有一个正规的医院,看病要到市中心的大医院,十分不方便,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社区医疗 设施的建设,以确保失地农民方便就医。

3.健全养老保险,创新养老方式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规律。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 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的实施,失地农民家庭向小型化 发展,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应当健全养老保险体系,个人、社区、街道共同出资,为失地农民构建衣食无忧,精神愉快的老年生活。 同时,集思广益,创新养老方式,在实行社会化养老方式时,引入市场机制,有效利用各种资金。政府应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调查中居民就反映他们个人和集体 都很想共同出资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社保局也无法解决。

(三)加强教育,提高素质是提高失地农民生活质量的推动力

现代社会是知识和人才竞争的社会,加强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国家坚定不移的政策。转变失地农民的意识,提升其素质,提高其就业能力,进而改善其生活状况也应该从教育着手,这是因为:

1.教育是提高失地农民思想意识水平的主要途径

失地农民思想意识水平较低,难于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使他们产生被社会遗忘的思想,对此,应当从各方面多角度对他们进行教育,要让他们的思想从日出而 作,日落而息,自由闲散的农民意识转变成守时守信,追求效率的现代城市人思想,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融入现代都市。

2.教育是提高失地农民劳动技能的关键

职业教育是解决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更是解决失地农民出路的好办法。政府要对失地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进行各类职业技能教育,变输血为造血,使之能 够就业,从而融入城市。首先政府要提高重视程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其次是实行职业学校与企业联营,根据企业需要设置专业,培养企业急 需的专门职业技术人才;第三是调整学校布局,增强培训能力;第四是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参训者的积极性。盘龙区北辰街道办事处对失地农民进行培训时采取了以 下措施,一是以电脑游戏带动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对电脑的兴趣,消除其畏惧感;二是针对岗位需求进行培训,提高学员的就业率;三是在培训费用上采取“三三 制”,即街道、社区和个人各承担三分之一的培训费,让学员觉得自己花了钱,使他们珍惜学习机会。北辰街道的这种方法很有借鉴价值。

(四)狠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相当一部分人无事可做,生活自由闲散,精神空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应结合各地实际,针对不同对 象,因地制宜,坚持把社区硬环境建设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上,从建设社区基础文化 娱乐场所入手,配套建设各种综合文体娱乐活动室,让有充足时间的失地农民休闲有场所,活动有氛围,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于休闲活动中,不断充实和丰富失 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失地不失落,失地不被社会遗忘。

城市化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卷调查表5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的调查报告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调研方案

有关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我市部署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试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措施
《试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