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0:23: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

一、选择题

1.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晚明出现“公安派”诗歌,提倡( BC )。

A. 程朱理学 B.真实情感和个性 C.反对复古 D.复古 2.( CD )倡导了诗界革命。

A.龚自珍 B.李贽 C.梁启超 D.黄遵宪 3.在下列各句中,“见”字可译为“被”的有( ACD )。

A.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B.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4.宗臣《报刘一丈书》的写作缘起是( AD )。

A.有感于普遍存在的官场腐败

B.有感于刘一丈与父亲的亲情 C.有感于自己“常不见悦于长吏”

D.有感于刘一丈信中的“上下相孚” 5.梁启超《论毅力》“成败之数,视此而已”一句中“数”的意思是( CD )。

A.数目 B.次数

C.天数 D.规律

6.为了阐明“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道理,梁启超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里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BC )。

A.比喻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D.反证法 7.下列各句中“为”做动词的有( ABC )。

A. 门者怒曰:“为谁?” B.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C.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D.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8.京剧的前身有( BD )。

A.南剧 B.皮簧戏 C.花部 D.徽剧 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景的基本手法是( D )。

A.大小相形 B.动静相衬

C.浓淡相间

D.景物并置

10.下列作品位列四大谴责小说的有( ACD )。

A.《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B.《秋海棠》 C.《孽海花》 D.《官场现形记》 11.中国当代文学指的是( A )。

A.1949年至今的文学 B.辛亥革命至今的文学 C.1919年至1949年的文学 D.和中国现代史同期的文学 12.五四时期在新式学堂内开设的“乐歌”课,著名的歌词有( BC )。 A.梁启超的《爱国歌》 B.沈心工的《勉学》

- 1

4.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译: 天下成功或失败的人或事是如此繁多,它们成功和失败的道路也是如此地不一致。 5.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译:若不是毅力最坚定的,就不能坚持到最后。

6.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译:(做事情)好像在堆山,差一筐土就要堆完了,不堆了,我就停下了堆山的举动;(做事情)好像在平整土地,虽然刚倒下一筐土,有不懈的毅力,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三.简答题

1.概述明朝中晚期自由思潮及在文学上的表现。

答: 明中期,出现反对程朱理学、要求维护正常人性、追求新的精神支点的社会思潮。文学理论摆脱官方束缚,寻求独立性,要求文学表达自然之情;提出复古的口号,达到摆脱程朱理学、官方制约的目的(标榜古文,反对时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以及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以复古相号召,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但其末流完全陷入拟古主义的歧途。

“唐宋派”反对“前后七子”复古倾向,主要成员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他们着重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创作具有自己特色的散文。

晚明思想家李贽鲜明代表了社会变革的要求,是第一个对封建思想提出全面批判的人。主张创作必须抒发己见,提出了“童心说” (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以公安人袁宗道、宏道、中道三兄弟为首的公安派倡导“性灵说”,反对拟古,强调将真实情感和个性作为文学的重要原则,使公安派成为晚明诗歌影响最大的流派。

2.简述论据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答:论据分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有书摘、名人名言,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如《论毅力》中引用孔子、孟子的话即为理论论据中的名人名言。

事实论据有概括事实、具体事例、统计数字等。如《谏逐客书》中列举嬴政喜欢的宝物即为事实论据中的概括事实。 3.归纳《报刘一丈书》中“幸”的含义。 答:《报刘一丈书》中“幸”的用法如下:

①高兴: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 3

觉醒,才会有自由的思考,才会有如此美好的感受。这一形象本身,就是对新生活、新时代的准确感应,这个形象的出现标志着思想的解放和意识的觉醒。 7.查阅资料,概述朦胧诗的发展。

答:“前朦胧诗”时期:60年代-70年代中期的地下诗歌。

“朦胧诗”时期:1979-1983从边缘进入公开。

“后朦胧诗”时期:1983年后。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所谓新诗潮,是指我国当代人本主义文学中的一次英雄主义诗歌思潮,这一思潮始发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以后,它在诗坛乃至整个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最终给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北岛、舒婷、顾诚、海子、江河、杨炼和于坚等。

8.《再别康桥》首段,徐志摩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尾段徐志摩说“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谈谈你感受到“轻轻的”、“悄悄的”这两者的区别。 答:“轻轻的”、“悄悄的”在写作上形成呼应,在感觉上“悄悄的”是带着主观意识的“轻轻”,显示了别离的决绝。

9.谈谈你对《回答》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理解。 答:“卑鄙是通行证”和“高尚是墓志铭”是隐喻,“卑鄙”与“高尚”是言行的两个极端,对比明显十分强烈。“通行证”与“墓志铭”,前者是畅通无阻的根据,后者则是死亡的标志,也有著无法继续前进的意味;所以两个之间明显有著对比的关系,再加上“卑鄙者”与“高尚者”的强烈对比,使这两诗行形成比喻的横向关系,以及对比的纵向关系。只是这两句就能将《回答》一诗的主题:社会黑白不分,道德沦丧的现象表露无遗。 10.小说《苦恼》哪些地方显示了人与马的对比和类比。

答:小说开头,“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不动……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

老车夫接到生意后,“车夫嘬起嘴唇,对那匹马发出啧的一响,跟天鹅那样伸出脖子,在车座上微微挺起身子……那小母马也伸出脖子,弯一弯像棍子一样笔直的腿……”

这些人与马的类比显示了老车夫姚纳与牲口等同的地位。

小说结尾处,在向所有人的诉说都被忽略后,老车夫向小母马诉说了心中的苦恼,小母马对他有了回应。人和马对老车夫的态度截然不同,这样的对比描写有力地控诉了社会的

- 5

B.归纳这段文字中“即”的用法。 答:本段“即”的用法如下:

1即使:即门者持刺入…… ○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2到: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 ○3就:闻鸡鸣,即起盥栉… ○C.试分析拜谒者和权要者两个人物。

答:谒者奴颜卑色、寡廉鲜耻,权者贪婪虚伪、冷酷无情。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A.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

答:只有有毅力者才能成功。

B. 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比喻、对比、层递。 C. 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类比法、对比法。

D. 你对文中“彼”和“我”的行为有何看法?

答:“彼”与“我”的关系:对比。这一对比彰显出: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我”的三种情况之间构成了层递关系,但都以失败告终,这就反托出: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尘土和纸烟的雾气中出现了旱烟叶发出的辣味,象是在给气管和肺作针炙。梅花针大概扎在肺叶上了。汗味就柔和得多了。方言的浓度在旱烟与汗味之间,既刺激,又亲切。还有南瓜的香味哩!谁在吃南瓜?X城火车站前的广场上,没有见卖熟南瓜的呀。别的小吃和土特产倒是都有。花生、核桃、葵花籽、柿饼、醉枣、绿豆糕、山药、蕨麻……全有卖的。就象变戏法,举起一块红布,向左指上两指,这些东西就全没了,连火柴、电池、肥皂都跟着短缺。现在呢,一下子又都变了出来,也许伸手再抓两抓,还能抓出更多的财富。柿饼和枣朴质无华,却叫人甜到心里。岳之峰咬了一口上火车前买的柿饼,细细地咀嚼着儿时的甜香。辣味总是

- 7

B.文中说老车夫姚纳“听着骂他的话,看着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你怎么看待这种感觉?

答:姚纳极度渴望与人沟通,但一直遭到轻视,他的内心已麻木,连别人骂他的话都能让他感到释然。这种感觉充分体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孤立无援以及由人心冷漠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C.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答:反映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心态 强烈地渲染出沙皇俄国的世态炎凉,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 5.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现在又该怎么办呢?”格里高尔自言自语地说,向四周围的黑暗扫了一眼。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不能动弹了。这并没有使他吃惊,相反,他依靠这些又细又弱的腿爬了这么多路,这倒真是不可思议。其它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了。的确,他整个身子都觉得酸疼,不过也好像正在减轻,以后一定会完全不疼的。他背上的烂苹果和周围发炎的地方都蒙上了柔软的尘土,早就不太难过了。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只要这件事真能办得到。他陷在这样空虚而安谧的沉思中,一直到钟楼上打响了半夜三点。从窗外的世界透进来的第一道光线又一次地唤醒了他的知觉。接着他的头无力地颓然垂下,他的鼻孔里也呼出了最后一丝摇曳不定的气息。

A. 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又细又弱的腿”有何寓意?

答:“又细又弱的腿”寓意着生活的压力和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 B. 找出能反映格里高尔对家人爱的句子。

答:“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只要这件事真能办得到。”

C.谈谈你对格里高尔之死的感受。

答:格里高尔死于家人的冷漠之中,他虽变成甲虫,心里挂念的依然是父母和妹妹,他甚至宁愿自己忍受痛苦,也不愿意打扰和吓唬家人,但是,他所面对的是无奈的母亲、愤怒的父亲和厌弃他的妹妹。在临死前,他被赶回房间,“他刚进入房间,房门就被急速关上,闩上门闩,锁了起来,听到身后这突如其来的嘈杂声,格里高尔大吃一惊,他的细腿顿时都发软了。”正是这一关门把格里高尔送上了不归路,推上了绝境,“腿顿时发软了”让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极度痛苦,看到了他精神的崩溃。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绝情更令人绝望呢,摆在他面前的还能有活路吗?

第八至十四讲作业参考答案剖析

大学语文第一至第三讲作业

大学语文答案 第一至三讲作业参考答案

财大大学语文作业答案

大学语文作业2答案

大学语文作业一答案

大学语文作业1答案

大学语文第一至三讲作业 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六至九讲作业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作业

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