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众传媒

发布时间:2020-03-03 15:49: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信息时代下大众传媒的发展及儿童易受心理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这就需要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播手段应运而生,这就是大众传媒。简单地说,大众传媒就是向大众传播信息的传播媒介。大众传媒大只包含三种:第一类传媒,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主要指人类的口语,也包括表情,动作,眼神等身体语言。口语与体语实现了人与人之间最早的信息交流。第二类传媒,

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纸类的)等。在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中,信息的接受者人绕要靠感官接受信息,信息的发出者则开始使用一定的传播设施。第三类传媒,无论是信息的发出者还是接受者,都必须借助传播设施。这类传媒包括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讯,等等。大众传媒视之为普通大众所使用的传媒。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也日益发达并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加深了人们对大众媒体的依赖,人们以生活在一个媒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且高度依赖媒体的社会。传统上的大众传媒指的是传播范围广大的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六种媒体,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信息社会下的大众传媒又增加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媒介——网络。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媒介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网络、手机等新兴传播媒介的异军突起更是当代大众传媒的又一个重要变化,新兴媒介的产生更是加快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大众传媒是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势必能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让成人们在更好的了解世界动态、了解社会的同时,也对认知能力并不十分强的儿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大众媒体的发展丰富了儿童的发展环境。广大儿童由于日常接触面狭窄,从周边的老师、家长、同学接触来的直接经验较少,因而他们可经由大众媒体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现实,帮助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大众传媒是一个知识的海洋,它充斥着各方面的求解与探索,不仅可以锻炼儿童运用科技的能力,偶尔的娱乐消遣也能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大量的资料,对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提供更多详细信息,开阔他们的视野。当今的儿童们是在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大众传媒丰富了儿童的发展环境,促进儿童的发展,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电视、网络等正是一种以生动的画面,辅以语言、音乐的视听媒体。其画面、动作与声音同时刺激孩子的感官而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开阔了儿童的视野,丰富了知识、经验,提高了他们形象思维的能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儿童思考,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过程。

但大众传媒对儿童的消极影响也是同时存在的。信息的内容纷繁复杂,其中不乏适应成人、但儿童不能很好理解并容易产生不良影响的内容,如战争暴力、性爱、与主流社会相悖或与本土文化不符的价值观念等或是儿童广告中存在的违反广告法的问题等。例如:

1、大众传媒加深儿童性别角色定型,影响着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1) 影响儿童性格、人格的发展。传统的角色定型要求女孩是安静、服从、努力的, 男孩子则是要生气勃勃、有创造性的;

(2) 影响儿童对人生理想的选择。男孩偏向于肯定自己的勇敢、进取和创造性活动的品质, 女孩则偏向于肯定自己的关怀、努力和遵守规则等品质。儿童更容易关注自己是否能成为媒介中的典型的男性或女性, 而忽略发展自己的潜质、才能和个性。被类型化了的儿童实质上是失去自我。

2、传媒中的暴力内容与儿童反社会行为的发展

(1)大众传媒中的暴力会增加儿童的暴力行为, 并使他们对暴力变得麻木。增强了儿童对暴力行为的忍受能力, 影响着儿童对现实社会的态度。经常观看暴力电视节目的儿童比其他孩子更为相信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暴力和危险, 而暴力行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可取的手段;

(2)大众传媒中的暴力内容引起儿童恐惧的情绪反应。能提醒儿童恐怖经历的电视或电影中的情境,如黑暗和孤独、雷雨的夜晚、神秘的影子等;儿童幼小, 难以区分电视情境和现实情境,过多的恐惧反应可能造成儿童适应社会的心理障碍,甚至可能导致儿童的意外伤害。

3、某些广告误导儿童的消费, 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我国的一些儿童广告中存在以下消极不良的儿童形象:嫉妒、霸道、任性、贪吃、贪财、逃避现实、成人化等,这些情绪对儿童的发展有极为不利的影响。

4、大众传媒改变了儿童的生活方式,“电视孤独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儿童在收看电视两年以后表现出了阅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衰退,而其性别意识以及游戏中语言和身体上的攻击现象则有所上升。过量地观看电视也占用了儿童从事其他一些要求高度注意力和积极思维的活动的时间,比如阅读、游戏以及与成年人和同龄人的交流。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吸引力转移了儿童对其他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活动的注意力。使用网络的时间越多, 被试与家庭成员的交流时间以及参与社区活动的时间就越少削弱了家庭的互动关系,增加了儿童自我封闭的趋势,淡化了儿童与父母、与学校老师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以及人格力量的直接感染和模范行为的直接影响的效果,这突出地表现在儿童“电视孤独症”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这些儿童有更强烈的孤独感和压抑感,过度上网会损害儿童的情绪和社会调适,造成儿童社会卷入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

电视画面、电脑视频、智能手机各种功能,更多地给儿童视觉和听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儿童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由于儿童在接受这些信息时,身体处于静止状态,不但会使儿童身高等身体发育滞后,还会因长时间用眼会创造眼睛疲劳,视力下降,在画面的快速变化中,由于光感刺激儿童的眼睛还会创造散光等眼疾,不利于儿童心智的发展。

由于没有文字阅读的困难,儿童畅通无阻地进入了成人的信息世界,在不成熟的时候提前进入成人世界,以至于淡化了童年,出现早熟。特别是很多儿童因看电视上瘾而不愿参加别的活动,严重地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化的发展。尤其是受到挫折时,更会逃到电视机、电脑前,从中获得解脱和满足。看电视、上网上瘾会极大地妨碍儿童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阻止与现实的联系,妨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弊大于利

大众传媒论述题

大众传媒文化

大众传媒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总结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领先传媒 大众传媒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