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武夷山市兴田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1:21: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武夷山市兴田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德育首位,倡导全员育人。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以“德育导师制”为主要载体,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德育工作,充分整合德育资源,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整体推进的学生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实施时间、范围

自2007年9月开始,在全校各年级全面实施。

三、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

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

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和个性差异,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

德育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

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受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四、实施步骤

1、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吴则文(中小校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刘陈德(中小副校长)周熙明(中小副校长)饶小林(德育主任)

组员:全体老师

2、确定受导学生

(1)考虑到此项工作是初次进行,宜小步慢进,故要求各班按学生数10—15%选择受导学生。主要是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留守孩子等特殊学生群体应优先予以考虑。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提出受导要求。

(2)班主任与跟班科任老师一起商议,从班级中班主任和跟班科任老师各确定两名为辅导对象。最后剩下的几名学生由德育处统一安排。

3、确立帮导关系

班主任调查并填写被辅导学生的基本情况表。便于导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快也进入导师的角色。(班主任要向导师提供受导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学习优势、学习弱势、同伴关系、个性特点、等材料,作为导师开展工作的基础。)

学校可根据实际作选配、调整导师与被导学生名单。

4、明确导师工作职责

一、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二、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的辅导。

四、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五、及时与学生家长、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时常保持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个别谈心,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

六、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

七、指导学生做好新学期成长目标的制订实施。

八、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其他教师随机交流情况与工作经验。

九、指导学生做好成长档案的建设,在学生的有关材料(如试卷、作业本等)上面,留下激励的评语。

十、认真学习有关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导”的素养,利用谈心、班团活动、家访等形式履行好各项应尽职责。

5、建立德育导师制工作制度 (1)档案制度。

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和本人特长等方面,对学生每一周期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导师和学生的每一次谈心、汇报、家访或其它有意义的活动,力求简要地整理成文字,不拘形式,可以叙述经过,可以总结心得,填写在表格相应的栏内。以备日后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2)家访联络制度。

德育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留守的要作为重点)。建立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

(3)谈心与汇报制度

德育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二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求学生每两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德育导师定期与班主任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上一周期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如实讲出来,导师予以指导,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自己的见解,形成浓厚的师生之情,真心沟通的氛围。

德育导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将同类型成员(如同属于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被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4)建立小组活动制度

德育导师作为学生的良师和朋友,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开展活动,切磋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师生感情,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和学习态度。

(5)个案分析制度。

每期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学期结束时,导师对受导学生做出鉴定,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填写在表格里,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教训。期末,导师将有关材料上交,作为德育工作考核的一个项目。受导学生进步明显的,授予“进步生”的荣誉称号。

五、实施德育导师制应注意的事项

1、要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教书”与“育人”彼此脱离的现象,通过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因此,德育导师既要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状况,又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要正确处理好德育导师与班主任关系。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德育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德育导师取代班主任。德育导师重点放在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行的教育引导,学业和特长的培养与指导,心理与情感的培育与疏导,关注到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细微变化,并以学生的朋友、顾问身份作为其成长的指导者,架起师生间的“心灵桥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德育导师与班主任工作要各有侧重,形成合力。

3、要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德育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德育导师应尊重家长,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关注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家长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兴田中心小学 2007年9月15日

三座店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阶段总结

德育导师制

善南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方案

兴田中心小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兴田中心小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学年三级德育导师制活动实施方案

武夷山市兴田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武夷山市兴田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