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课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03:47: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培计划(2011)-云南省农村小学语文

骨干教师短期培训班 行

威信县回龙小学

何学兵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报告

(第二稿)

一、课题的提出

识字是学生提早阅读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而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因此为了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目标,真正落实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我便根据本校的情况,结合学生特点进行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专题研究的实验”,尝试在“趣味识字”的层面上开展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采用多种形式把学生识字的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识字真正喜欢识字,主动的参与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二、研究的目的

1、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能力,为学生自主能识字,尽早进入阅读奠定基础,从而实现识字教学的目标。

2、通过创新课堂识字教学指导策略,创设多种识字形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3、针对《课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求,以扩大学生识字量,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为目标,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识字,从而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4、在个人实践,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校本教研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和研究能力,发挥团队合作优势,促进专业发展的自觉意义。

三、课题界定

1、由于交通和信息的闭塞,孩子们的识字渠道单一,缺少识字经验,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

2、学生家长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对教育重视不够,不能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识字指导,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识字阅读环境。

“低年级学生”:是指年龄在6-8岁的小学

一、二年级学生。

“该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基本知识,优化识字学习方法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学生识字的最佳方法,着重于识字的学法指导。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要密切联系生活,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基础,在识字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汉字的音、形、义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各自独有的生活经验识记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已学汉字、主动认识新字,巩固已认识的字并扩大识字量,为提前读写奠定好基础识。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对象

(一)研究内容

1、教师转变观念,让学生做生活和学习的主人。用开放的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做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2、探索改革识字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力求识字、用字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策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进行识字。

3、探索适合低年级识字教学设计的有效方法,灵活运用于识字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主动促进学生识字能力。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小学1——2年级学生

五、研究小组

为确保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及认真落实,特成立课题的研究小组如下:

组 长:袁茂华(校长)

副组长:胡 杰(教导主任)、何学兵(语文教研组长)

成 员:黄 勇 熊 娟 肖正义 胡纯富 陈付均 毛从军 王兴华

六、研究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2)文献法:搜集、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和识字教学改革实验,探究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

(3)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具体行动中进行。

(4)实践法: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断完善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提供成功的教学案例。

(5)经验总结法:总结前人的识字方法及课题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

七、研究中可以利用的识字法举隅

(一)利用基本字识记生字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独体字,把这些简单易记的字作为基本字,通过“加一加“方法帮助记忆。例如给“贝”字加一个“口”字就是“队员的员”字。

(二)辨认双胞胎或是多胞胎

这种识字法适用于形近字的识记和区分。可以通过强化不同点来记忆。如:双胞胎“拆与折”。学生不但发现它们只差一点,而且是想出了区别的方法是“要想拆东西就得有东西可拆,那一个点就是要拆的东西,没有东西可拆便是折(she)或是折(zhe)了。这样来解读两个字的区别谁还会混淆他们哥俩呢?

(三)说文解字

对于什么是会意字,低年级的学生并不懂,但是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字的构成部件,结合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推想它的意思,从而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如“歪”字,经过观察和讨论,他们得出一个结论:不正不就是歪吗?再如“晚”字,他们想到的是“把日免去,就是夜晚的晚啊!”,而且避免了再把“晚”字的右半部分写成了“兔”字。如此诠释会意字,他们识记的效果还用怀疑吗?

(四)编一编,猜一猜

对于字型较复杂,或是有特点的字,教师则是引导学生可用拆分部件编一个顺口溜或是儿歌,字谜,请同学们来猜,来记。如看到“金”字,有的同学则编出:有个姓王的小人兜里装着两块糖。看到“窟”字,竟然想出:屈原在很大很大的洞穴里看书。我们知道这样编想,与字本意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我们知道“金”字是会意字。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它的意义很广泛。而“窟”字是形声字。从穴,屈声。本义:土穴。后来又演变出很多意思。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自己这样形象生动充满了童真童趣的,不乏睿智之光的说法也许更适合字形的记忆。对于字义的理解,可以通过组词和说句子可以弥补的。

(五)利用肢体语言识记生字

有些动词,很适合通过肢体动作体验来识记。如“睡”字,就可以做“双手合十,放于头侧,闭上双眼,小憩一两秒”的动作。此时动静结合,爱玩爱动的孩子们,怎么会拒绝在自身体验中让“睡”字钻进自己的记忆宝库呢?这个字同样适合观察,想象:目垂下,也就意味着处于什么状态?(当然是睡觉觉啊!)

(六)看口型猜字

有的字不用听看口型就能猜出是哪个字,小学生好奇心很强,这样的识记方式也很受他们欢迎。

(七)形声字归类,或是偏旁归类,进行集中识字

在教学中,教师们还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让学生有一个字相处一组字。如:由“青”字派生出“清,请、情、晴、精、静、靖、睛、菁、婧”等一组形声字。教师引导他们知道这一组字都有表音的“青”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构成了不同意义的这些字。然后根据不同的偏旁想一想,这些字的大致意思,再识记和使用这些字的时候就会避免混淆不清的尴尬事件发生了。再如对于有宝盖头的字,可以出示很多常见的字有“安,灾,宝,宠,实,害,宽,家,宴,容,富”这类字结合偏旁表意。这样集中识字,也称“一字开花”法,注重了汉字的生成性,也遵从了字理识字的策略,符合人们的记忆规律和主体建构性思想。

(八)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识字。在生活中识字 学生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到处都有识字的资源。我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识字欲望,鼓励学生留心生活中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汉字,并且主动去认识更多的汉字,这样不仅可以加快识字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认真观察生活的态度。例如,有的学生在学校门口的商店牌子上认识了“启蒙学习用品”; 从理发店的牌子上认识了“风影理发店”;到书店买书认识了 “新华书店”中的“书店”两个字“店”字是“广”下面放个“占格”的“占”;在街上认识了“民族饭店”“饭”字;“中国人民银行”里面“中”字是“口”加一竖;在“威信县人民医院”,认识了“医院”的“医”字。等等……

(九)文字回家

当学生识记了一些字后,如不及时练习巩固易遗忘。所以在实验中老师们很重视生字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如“弯”字,当学《弯弯的小船》后就引导学生用“弯弯的”说一句话或是几句话,将所识的字置换到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中练习理解和巩固,同时业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十)争当小老师

有的同学识字量很大,也很快,就动员他们自己动手做卡片,在课上或是课间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他认识的字。这样既可以满足识字量多的同学成就感,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十一)随文识字

识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顺利阅读,因此随文识字是一种非常有效值得推广的识字方法。它整体亮相于字里行间中,直接使所识的字与阅读,理解相结合,可以形成在阅读中巩固生字的良性循环。

(十二)创设情境法

有些字适合创设一些情景,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比如在教学《口耳目》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副小兔的图,让学生观察小兔的可爱姿态,继而讲述一个自编的故事:有一天,小兔皮皮一蹦一跳往前赶路,它跳着跳着,总感觉有什么东西跟着自己。它回头一看,真的有一种奇怪的东西跟着它(出示象形文字兔)。皮皮问它:”你是谁呀?怎么总是跟着我啊?”这个小东西说:“我是你呀!”皮皮不解地说:“你是我?怎么会呀!我妈妈只生了一个我。”小东西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古时候人们为了方便计算打猎时捕获了几只小兔,就照你的样子画了一个简单的我,我就成了像你形状的字--兔,人们管我们这样的字叫‘象形字’。”皮皮仔细一看,这个小东西确实像自己,不过没有完全相信。这时候现在我们常见到汉字“兔”也跳到它们面前,说“皮皮,他真的是人们根据咱们兔类创造出来的象形字‘兔’。你们还不知道吧,人们为了书写方便,又创造了现代人们常用的汉字我‘兔’。我还没它像你呢,可人们管我也叫‘兔’。像我们这样的字还有好多呢!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们吧!”“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小兔,听清楚它叫什么了吗?(象形字-兔),这个呢?(现代汉字-兔)它们要和我们一起认识《口耳目》这一课中其它的字,你们高兴吗?”学生异口同声:“高兴!”

像这样的形义结合的象形字,接下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的联系,根据汉字的发展变化,识记生字,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字,他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象形”这一特点了。

(十三)游戏法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参与最强的一种活动。把识字任务融入到游戏中一样可以寓教于乐。比如在学习二年级语文园地六的“我的发现”时,教师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游戏: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唐老鸭吗?他的妹妹唐小鸭也很可爱,风趣。她想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去啊?但是她有一个要求,要求你们去她家的路上把丢失在路旁的字卡上的字记住,到她家后,她家的魔术门才会自动打开。你们认为这个要求难解决吗?”然后把教室门当做唐小鸭家的门,字卡遗失在讲台边……这样的游戏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他们学得津津有味,效果可想而知。连班里对识字存在“惰性”的学生也兴趣盎然地抢着“捡,读,记”最终受到了唐小鸭欢迎。后来再增加了“这些字都是由什么样的字组成的呢?”这样的话题,熟字相加法也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们掌握了。

除了以上方法外,实验教师还利用“减一减,换一换”、组词、拼音、借助工具书、看图识字、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或是反义词等多种方法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八、研究计划与预期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9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介绍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的基本设想,明确各成员的分工,组织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开展申报。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8月。调查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现状,组织新课程背景下识字教学情境创设的教学特色课例观摩与研讨活动,搜集、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章,围绕学科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类型、原则与方法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

第三阶段(深化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广泛开设研究课,通过课堂教学的研讨交流,开展情境化识字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的研究。

第四阶段(成果提炼阶段):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集整理研究案例,对研究成果加工提炼。结集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与反思,撰写围绕主题的教学论文。在此基础上,撰写出比较实际完善的结题报告。

九、阶段成果

1、研究过程中撰写的开题报告,各种记录材料等。

2、情境化识字的课堂教学策略。

3、教师上研究课的课件,教具,照片,录像课等。

4、教师在实验研究中撰写的经验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

十、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下的识字教学研究》

杜佳平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3、《创新儿童识字教育凸现课改理念》

陈树民 《小学语文教师》

4、《课程改革中的识字写字教学》

崔峦

《小学语文教学》

低年级识字教学课题研究小结

低年级识字教学课题研究小结

低年级趣味识字课题研究

低年级识字效率小课题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课题小结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低年级创新识字教学课题研究方2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课题研究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课题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