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识字教学课题研究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4:21: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识字教学课题研究资料

一、课题的提出

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是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课标提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课标还提出1-2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识字量是大大地增加了。虽然新课标教材识字部分编排特点鲜明,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结构复杂多变,识字量与以往相比又大大增加,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仍然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低年级课时紧,识字量大,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如何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等等。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还必须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他们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1、让孩子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感受阅读的乐趣。

2、拓宽识字渠道,提高识字效率。

3、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实现独立阅读,基本无障碍阅读。

4、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习惯。

四、研究的对象:一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和识字教学改革实验,探究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

(2)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具体行动中进行。

(3)实践法: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断完善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提供成功的教学案例。 (4)经验总结法:总结前人的识字方法及课题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

六、研究手段: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被动识字,识字效率肯定差,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束缚他们思维的发展。所以,在儿童识字的起步阶段,我们就要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营造识字的良好氛围,调动他们识字的兴趣,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1、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趣味识字。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他们喜欢模仿、重复,表现。因此,课堂上可采取他们喜欢的形式来识字。如:编儿歌、猜谜语、找朋友、摘苹果、当小老师、变魔术(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些形式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感受到识字游戏的乐趣,在愉悦的情景中轻松识字。从而对识字学习也兴趣盎然。

2、课堂外——校园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生活就是很好的识字教材,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不断变换的识字乐园。 学校校名、校训、班级牌、功能室标志和名称、宣传标语、宣传橱窗、宣传栏、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名人名言、课程表、学习园地、同学名等等,都是学生丰富的识字的素材。。教师应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并开展一些识字竞赛的活动,激励学生也做个有心人,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

3、学校外——生活是最好的识字课本,社会是最好的识字课堂。 生活中处处都有识字的环境。上学途中道路名、各个村的村牌名、河上的桥名、公路边的公交车牌,大街上的广告牌、店名、报纸、电视等,都是识字的好教材。教师可让学生将从这些地方认识的生字写或剪贴在一个专门的采集本上,并取名采蜜集,或者让学生专门拿个盒子作为生字盒,把这些字装入。教师提供让学生适时展示识字成果的平台,让他们在自我的成就和彼此的激励中增加识字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去识字。

4、在阅读中识字,多识字促阅读。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读书,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又巩固和扩大了识字量。而且,低年级学生需要在阅读中不断巩固、重复所认识的字,理解字义和认识新字。这可充分发挥图书室效益,教师可帮助推荐或借阅一些有趣的注音读物,并在班上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如故事会、朗读比赛等。这样既让学生认了字,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又培养了他们的语感,激发了学习兴趣,真可谓一举多得。

七、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确定研究内容,制定实施方案。

2、具体研究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6月 ① 构建新教材识字教学的新途径;

② 探索研究落实有效识字教学策略和操作方法。 ③ 进行有效识字的课外辅导与实践等活动;

④ 及时记录与整理教学的体会与经验并撰写案例、论文。

3、研讨总结阶段:2012年6月。 ① 整理分析与处理有关数据、材料; ② 整理相关的教学论文、案例、课件等; ③ 撰写结题报告。

八、组织形式:

以年级教研组为课题研究小组。

九、预期成果

我们希望经过这样的实践研究,最终让孩子们对识字充满了兴趣,让他们的识字量越来越大,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喜欢读书。这样我们识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十、参考书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年级语文》及《一年级语文教师用书》

一年级情趣化识字教学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一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95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因此,我以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进行了识字的研究。

课题立项以来我积极学习有关理论著作,学习他人成功的做法经验,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素养,探索出一些一年级情趣化识字的方法,并且在实验班里进行具体操作试验。首先调查学生的识字情况,水平的发展状况,做好调查报告表。其次在课堂实践中认真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切实开展好情趣化识字教学课堂实验,以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上好每一节实验课,使研究不断深化。

二、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从效果看,是令人满意的。实验达到了预期目标:

1、学生识字兴趣浓厚,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学生乐于识字,学习兴趣浓烈

在教学实验中,我把点点画画组成的字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改变了机械识字给学生带来的负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与学生谈话及问卷调查来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浓厚。

(2)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

在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识字认字;在生活中,同学们乐学好问,注重积累,阅读水平也逐步提高。

(3)情趣化识字,创新实践,主动发展。

在学习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但能用上在课堂上所学的识字方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2、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 在实验过程中,我边实践边总结,撰写的《让一年级孩子爱上识字》获县三等奖。

三、存在的问题

1、识字主体千差万别,初入学的孩子识字量从十几到数百,相差很大。究其原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培植了“识字”的土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经常得到满足,愈来愈强,萌生了早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家长有意识地教,慢慢变成孩子主动地学(认字)。不具备以上家庭环境的孩子其实也有识字愿望,只是总得不到满足。总而言之,一个个生活经历不同、学前识字储备不同的复杂个体汇聚到一个语文教师这里。如果仅靠一份教案上课,以“一”挡“数 十”,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又“消化不了”的症状。

2、教师对识字教学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我将努力真正使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重要目标。低年级语文的学习相当大一部分就是对汉字的学习。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识字教学也是如此。以往那种机械的抄写方法,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又让学生对识字失去了兴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效率不高。汉字是一种活泛而优美的艺术形式,学习中应充分利用它的特点进行教学。对于如何进行识字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其识字。低年级学生正是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未知欲强烈、想象力丰富。对于刚开始接触生字的小学生,培养浓厚的兴趣是立足点。这是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或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一个字宝宝背后的故事、景色。学生听了之后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把生字记住了。如,学习“春”字时,编出了谜语“三人看日落”。教学“尖”字时,就拿学生手头的铅笔,先让他们观察铅笔的形状,然后一步步引导到生字上来。效果相当不错,但在教学时应适时点拨,引导,避免学生为了编谜语、讲故事硬拆汉字部件的做法,影响学生识记规范汉字。

二、经常温故知新。在识字过程中,小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他们的识记特点,在教学尝试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傍”与“榜”、“茵”与“烟”、“抱”与“饱”等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就能较快掌握新字,又能复习旧字,一举两得。另外,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学。如学“青”字的时候,我就把“清”“情”“晴”“睛”这几个字放在一起学,让学生学会对比观察,能自己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在我的启发下,小朋友会比较出“清”字是三点水,与水有关,清水。“情”字是竖心旁,与心情有关,心情。“晴”字日字旁,与太阳有关,晴天。“睛”字,与眼睛有关,眼睛。通过比较观察,引导学生用部首分析法区分出字与字的区别,并把各自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顺口溜识字法。顺口溜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这种方法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顺口溜识字法确实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 可以依据字形进行分析性编写。这种编法是:先分析汉字的形体由哪些部件构成,然后将这些部件编进顺口溜。例如: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在分析编写的基础上,对组成汉字的个别笔画或部件进行联想后编进顺口溜。如:匹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在当中。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

识字教学课题研究计划

识字教学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论文识字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课题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课题研究小结

低年级识字教学课题研究小结

“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子课题研究

低年级趣味识字课题研究

快乐识字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识字教学课题教学研究

识字教学课题研究材料
《识字教学课题研究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