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设回应型政府的绩效体系

发布时间:2020-03-02 09:48: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回应型政府的绩效体系建设与确立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行政1502

学 号:1520100430

学生姓名:章志涵

授课教师:胡凤乔

二零一七年 五月

摘要:以公共治理为理念,以解决公共问题、社会问题为责任,体现以民为本、服务导向、合作共治、及时反应、依法治理特征的,具有稳定、可靠、可持续发展的回应性和回应机制,以及有效回应社会所需回应力的政府被称为回应型政府。新公共管理理论就认为,政府回应性越大,善治程度也越高。因此不少学者认为想进一步提升我国政府管理水平,回应型政府当是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完成回应型政府的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就成为了政府绩效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建设一个具有回应型政府特点的政府绩效体系正是本文将要试图解决给出观点的关键问题。

引言:目前,我国对回应型政府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拥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不少国内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对回应型政府进行了定义和解读。周学锋和徐凌联系党的群众路线以及构建小康和谐社会,从社会建设的角度提出政府回应性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社会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契合,回应型政府是唯一契合小康社会的选择。卢坤建从内涵和特征对回应型政府进行了定义并且对回应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进行了重要的理论区别和现实联系。汤玉权则从行政决策的角度,认为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公民参与到行政决策中,以此建立回应型政府。然而,目前对于回应型政府绩效体系的研究却非常少见。在学界对于回应型政府的研究基础还不十分完备的前提下从事绩效的研究比较困难。然而长期以来,政府运作的绩效考核不够科学,政府对于社会的回应,缺乏一套体制与制度化的保障与刚性约束,难以体现回应型政府的特征性要求,回应低效,回应力弱化,回应性缺乏。绩效是政府的指挥棒,只有对现行绩效体系进行回应型建设才能促进回应型政府的最终建立。因此本文将对如何建设一个具有回应型政府特点的政府绩效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政府绩效体系的内容及研究现状

198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治理理论,其目的都是试图克服传统公共行政官僚,低效的的缺陷。为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与评估也就应运而生。引入了绩效理论的政府,在履行行政职责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积极的回应社会、公众的要求,追求社会、公众的满意,尽量以最小的公共资源投入取得尽量的产出最大化。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建立绩效评估体系的国家,其公共部门政府绩效管理评估体系在经历了强调效率、预算、管理、民意化和政府再造五个阶段后得到确立。英国在1979年在撒切尔政府主导下经由“蕾娜评审”项目开始对公共部门生产效率进行了评估工作并且推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经过之后数届政府的不断探索,最终于1991年“公民宪章运动”完成了绩效管理方法的广泛运用以及技术方法的成熟。除美国与英国之外,在其他的西方国家公共部门中绩效评估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将政府绩效评估定义为运用科

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

绩效是政府实现其功能,体现其意志的重要工具,因此如何完成回应型政府的绩效指标体系构建,是对回应型政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区别一般政府绩效指标从而构建能反映回应特点的政府绩效指标体系是本文将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建立回应型政府的关键绩效观念分析

(一)建立回应型政府绩效观念.树立回应型政府绩效观。要从以经济指标为主转向以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并重。当前我国主流的政府绩效观,是把经济增长看作考评政府绩效首要、甚至唯一指标的一种经济绩效观。这种绩效观是我国前一阶段的实际国情所决定的,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急于摆脱贫困的一种心态,并且在实践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这种传统绩效观念也有很大的不足。首先,它忽视了生态问题,以对自然不加保护的粗犷式利用来换取经济发展,造成环境恶化,很大程度影响了公众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它也过度利用了人的逐利心理,助长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等的不良风气,忽视了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影响了公众的满意程度。而且还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滋生腐败的思想土壤。总而言之这种绩效观降低了政府对社会的回应性。而回应型的绩效管理制度则要求采用经济和社会并重的全面绩效指标来取代单一注重经济的绩效指标。政府的职能职责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领域,因此政府绩效评估标准也不应当局限于经济而应该涵盖社会、政治、文化以及自然领域。

(二)建立回应型政府绩效观念,要从注重近期绩效指标转向近期指标与长期指标并重。正所谓不能谋一世者不能谋一时。科学发展观也是这样,可持续发展是回应型政府不能绕过的一个概念。所谓政府对社会问题社会诉求的回应应当是长期的稳定的回应而非短暂的,突击性的回应。因此政府活动不仅仅要着眼于眼前更要在立足现在的基础上着眼未来。然后,在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实验中,对政府绩效的考评标准,往往集中于政府活动中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方面。从而导致不少公共部门追求近期目标而损害长远利益。在这样短视的绩效体系指导下的政府,难以在长期的公共服务中去回应社会的诉求。因此要想建立回应型政府,就要建立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相统一的绩效指标体系,来全面的考评公共部门政绩,维护社会的长远利益,保证政府对社会的回应。

(三)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观念,要从原来的以物质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绩效指标转变。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物为中心”的传统发展观。注重经济的增长,视人为促使经济增长的资源。而现在提出的“以人为本”则是把人的发展人的成长置于核心的发展观念。在回应型政府的绩效观念看来,传统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念是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的,经济增长不过是实现人价值,提供人物质基础的发展手段。经济增长实现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各种积极演进都是给人类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与氛围。因此,真正决定发展与否的关键问题在于人的发展而非物质的发展。因此,回应型政府绩效观念,是一种将人置于核心地位的绩效观念根本有别于传统绩效观念的以物质为核心地位。这两种不同的绩效观念,能导致政府产生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选择。只有在政府绩效这一面指挥旗上树立“以人为中心”观念,才能使得政府以以人为本的精神高质量根本性的回应社会

的诉求。

三、回应型政府绩效体系的关建绩效指标分析

(一)回应型政府强调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高效回应公众需求的特点,要使绩效体系符合这一要求就应当做好关键绩效指标的分析对政府的职能进行具体化。所谓职能具体化就是对政府的职能范围进行界定,并且对于职能范围之内的工作进行科学分工。如果不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工作被纳入了绩效体系,抑或是属于职能范围的工作没有被纳入,都会使的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失去意义。在目前我国政府倡导简政放权的背景下,对政府职能范围界定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另外,要建设回应型政府,科学分工是必要的,防止各个部门相互推诿政府职能范围内的工作而导致回应公共诉求的无效率

(二)建立政务信息的交流沟通渠道。这是建设回应型政府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回应型政府绩效体系的关键点。各基层部门作为政府的行政终端,直接与群众接触,其工作就是满足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因此,其行为方式会被社会理解所放大,会被群众直接理解为政府的态度,所以要想建立回应型政府就必须要建立交流沟通渠道。苏皑认为三个方面的问题将影响政务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渠道建设:政府信息下达、公众信息反馈和政府回应举措。政府信息下达的包括了政府向公众传达的各种信息,比如政府的职责范围、机构、行政程序、规则制度、法规政策、以及工作计划、决策、承诺、绩效评估等。公众信息的反馈则包括对服务满意程度、建议、抱怨.对服务种类和质量的要求及对服务资源的选择等:政府回应举措包括回应新闻事件、解答信件、电话、微博记录与统计、管理方法的改革创新等。这三类信息是回应型政府回应渠道的基本构架,也是构成回应型政府指标体系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臧乃康.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绩效评估价值重置.甘肃社会科学,2006(1)

周志忍.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我国的实践历程与前景 中国行政管理,2008(1) 黄小勇.行政的正义——兼对“回应性”概念的阐释.中国行政管理,2000(12) 卢坤建.回应型政府:责任观,绩效观与服务观,学术研究,2008(5)

李军鹏.完善政府公众诉求回应体系.打造回应型政府——以九江市政府“民声直通车”为例.行政论坛,2011(03) 汤玉权.回应公民参与:政治学视角下地方政府决策合法性探究,广西社会科学.2012(6) 苏皑.回应型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以基层部门为例,中国集体经济.2014(11) 张 波.美国政府绩效管理经验借鉴,特区实践与理论.特区实践与理论.2016(3)

我国基层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建设探讨

法治型政府建设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绩效

论政府采购绩效考评体系构建

我市建设“五型”政府

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薪酬绩效体系建设案例

推行办公自动化 建设效能型政府

提升司法公信力 迈向回应型司法

建设廉洁型政府(上)(77分考卷)

建设回应型政府的绩效体系
《建设回应型政府的绩效体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