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语十二则》学案附带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7:30: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山泉镇中心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案

编写人:鲍金兰

审核人:李洪才

班级

姓名

《〈论语〉十二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论语》相关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背诵前六章。

3.结合关键词语理解句意、文意,提高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端正人生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

1.了解并掌握《论语》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重要的文言词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

3.理解《论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现实意义,体会其中的“为学之道”,学有所用,在今后的学习中端正态度,改进方法。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在实现政治理想的过程中屡屡受挫,最终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孔子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2.《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自主学习】

(一)积累词语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方法提示:圈画、积累文中的生词、难字,特别关注字词的读音与解释。)

A字音、字形:(看拼音写汉字)

不Yùn(愠) wǎng(罔) dài(殆) 不亦yuè(说)乎 三xǐng(省) 一dān(箪) huò(惑) yú(逾)矩 曲gōng(肱) dǔ(笃)志 Chuán(传)不习乎 hào(好)之者 zhòu(昼)夜 斯fú(夫)

第1页

2.结合注释,圈出各章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并写在下面。 明确:“乎”“矣”“哉”“也”“夫”均为语气词。

“乎”,一般在问句结尾,或反问、或疑问,根据上下文而定。

“矣”“哉”“也”不翻译,“也”的用法与《咏雪》一课中“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不同。 “焉”有时也可以作为语气词,它的用法则不同。

“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一样,都是代词,所代内容根据文本而定。 “学而时习之(代学习的内容)”, “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学问和事业)者”, “曲肱而枕之(代胳膊)”,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优点), 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点)”。

“而”“其”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含义而定。 圈出三类字:

a.通假字,如“说”“有”。

b.古今异义字,语义与用法与今天有所区别的字,如 “传”“故”“新”“乐”“饭” c.需要我们重点理解的字等。

2.将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及自己无法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并提出。

略。 【合作探究】

结合注释,疏通前六则文意,并记忆重点字词句的解释。 明确:

第一章:子曰:“学而⑥时习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③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⑦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学而》)

注释:

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②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 ,愉快。

③朋:古代以同师为朋,同志为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④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知”后省略“之”,译“我”。愠(yùn):生气,发怒。 ⑤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⑥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这里“然后”“之后”的意思。

⑦而:连词,表示转折。“却”

第2页

山泉镇中心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案

编写人:鲍金兰

审核人:李洪才

班级

姓名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理解: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

第二节:曾子曰:“吾日①三省②吾身:为③人谋而不忠④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⑥不习乎?”(《学而》) 注释:

①日:每天。

②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③为:替。

④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⑤信:诚信。

⑥传(chuán):动词用作名词,传授,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第三节: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注释:

①十有(yòu)五:指15岁。“有”通 “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⑥逾(yú):越过,超过。 ⑦矩(jǔ):法度。 翻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理解:

第3页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渐提高的过程。他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第四节: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②为师矣。”(《为政》) 注释: ①温故而知新: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用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②可以:可以凭借。 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 第五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②殆③。”(《为政》) 注释:

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②则:连词,表结果,相当于“就”。 ③殆(dài):疑惑。 翻译: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动脉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地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第六节:子曰:“贤哉① ,回也!②一箪③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④其⑤忧⑥,回也不改其⑦乐。贤哉,回也!”(《雍也》) 注释:

①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

②贤哉 ,回也:判断句与倒装句,主谓倒装。应为“回,贤哉”。 ③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④堪:能忍受。 ⑤其:代词,这种。 ⑥忧:忧患,忧虑的事情。 ⑦其:代词,代他自己。 翻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第4页

山泉镇中心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案

编写人:鲍金兰

审核人:李洪才

班级

姓名

【当堂训练】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线的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 (志同道合的人) (2)吾日三省吾身 (自我检查、反省。) (3)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5)四十而不惑 ( 迷惑,疑惑。) (6) 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7) 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8) 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背诵后六章。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句意、文意,提高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

2.理解《论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现实意义,体会其中的“为学之道”,使学生学有所用,在今后的学习中端正态度,改进方法。 【合作探究】

结合注释,疏通后六则文意,并记忆重点字词句的解释。 明确:

第七节:子曰:“知①之②者③不如好④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⑤之者。” (《雍也》) 注释:

①知:懂得、了解

②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③者:代词,“‥‥‥的人” ④好 (hào):喜欢,爱好。

⑤乐(l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翻译: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理解:

第5页

这里,孔子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第八节:子曰:“饭疏食,饮水①,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③而富且④贵,于⑤我如浮云。”(《述而》) 注释:

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

②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③义:正义,正当。 ④且:和,表并列关系。 ⑤于:介词,对,对于。 翻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理解: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

第九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择其②善者③而从④之⑤,其不善⑥者而⑦改之⑧⑨。”(《述而》)

注释:

①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②

②其:代词,他们的。

③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④

④ 从:跟从,学习。 ⑤之:指代“善者”。

⑥不善:不好的地方,缺点,不足。

⑦而:表承接关系。 ⑧之:指代自己的缺点。

⑨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省略“择”,发现。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学习态度)

第十节; 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子罕》)

注释:

第6页

山泉镇中心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案

编写人:鲍金兰

审核人:李洪才

班级

姓名

①川:河流。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舍,舍弃。 翻译: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理解:

讲时光易逝,一定要珍惜时间。

第十一节:子曰:“三军①可夺②帅也,匹夫③不可夺志也。”(《子罕》) 注释: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为一军。 ②夺:改变。

③匹夫: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翻译: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理解:

讲个人修养,强调要坚定自己的志向,并为之奋斗,矢志不渝。

第十二节:子夏曰:“博学而笃志① ,切问而近思②,仁③在其中矣。”(《子张》) 注释:

①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②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而,并且,表并列。切,恳切。 ③仁:仁德。 翻译: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并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理解:

讲儒家增进学业、提高个人修养的方法。

2.《论语》语言精警生动,充满智慧,格言警句,美不胜收。十二章中,哪几句是讲学习方法?哪几句是讲学习态度?又有哪些语句是讲个人修养?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第7页

学习态度: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十二章》中所蕴含了哪些深刻哲理和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够产生哪些影响? 明确:

人格修养:永不松懈,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治学态度:善学善思,时时温习旧知。

处世方法: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因暴力或穷困或改变。

• 成语归纳: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 三十而立 • 温故知新 • 不舍昼夜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择善而从 • 逝者如斯 •

匹夫不可夺其志

【当堂训练】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温故而知新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人不知而不愠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第8页

山泉镇中心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案

编写人:鲍金兰

审核人:李洪才

班级

姓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后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2.文言词语用法、意义及特殊文言句式总结; 3.《论语》的语言特点与文学色彩。

【合作探究】

(一)请将本文文言词语用法、意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特殊句式总结 1.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字: 不亦君子乎 古:指有才德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吾日三省吾身 古:泛指多次。 今:数词,三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3.词类活用:

明确: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第9页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快乐 4.一词多义: 明确:

为 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

温故而知新 顺承 博学而笃志 并列 其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5.特殊句式 ⑴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⑵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论语》有什么写作特点? 1.语录体散文

语录体散文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文字隽永,言近旨远,辞约意丰。《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散文以及后世《世说新语》之类的轶事小说,乃至禅宗和宋明理学的《语录》。 2.文学色彩

《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

【当堂训练】

完成语文书课后习题

一、三题。

第10页

山泉镇中心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案

编写人:鲍金兰

审核人:李洪才

班级

姓名

第11页

第12页

《天上的街市》教学学案附带答案

论语十册学案

大学语文模拟题(附带答案)

内科学选择题附带答案

多项选择题附带答案

公司法1附带答案

《论语十二章》教学案

《论语》十则练习学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论语四则导学案

《论语十二则》学案附带答案
《《论语十二则》学案附带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