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近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12:56: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本书一个总论和五章内容,薄薄一小册,却贯穿了中国19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到20世纪抗日战争前的近百年的历史。总体思路是外患、内忧以及四个救国方案。之前从导师那得知这是一本好书,后来发现在近代史研究中它的确算是一本传世性的经典著作,尽管蒋是以“初步报告”写出的书。下面将笔者总结该著值得称道的几点记录下,暂且作为粗浅的读后感受就教于大家。

1.近代历史写作的主旨。

现在我们要研究我们的近代史,我们要注意帝国主义如何压迫我们。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内的抵抗方案。我们尤其要分析每一个方案成败的程度和原因。我们如果能找出我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了。

这是蒋廷黻先生在总论末尾的一段话。我很欣赏的原因是他强调对“每一个方案成败的程度和原因”的分析,这是一个做到容易做好很难的要求。从书中蒋对外国列强、中国顽固派、剿夷派、抚夷派、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维新、革命等等分析中,我能够感受到由客观和深刻带来的感动,具体可见下文的展开。

2.新异的人物评价

蒋对近代历史上“粉墨登场”的种种人物进行了评价,对诸如顽固派、义和团、太平天国虽然不乏正面的描述:认为\"他们(顽固派)也是爱国份子\",但重点揭示了他们的愚昧和无知。诸如以民心抵抗洋枪洋炮;义和团兴起的原因居然还有:\"说教士来中国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国人的心眼以炼丹药;又一说教士窃取婴孩脑髓,室女红九\"。还\"拿着他们的引魂幡、混天大旗、雷火扇、阴阳瓶、九连环、如意钩、火牌、飞剑及其他法宝,与洋人作战\"。对林则徐、琦善、丁汝昌和刘步蟾进行了颠覆性的评价。对了林则徐和琦善,我们心目中的他们形象正如当时士大夫和咸丰:一个百战百胜、忠君爱国,一个是奸臣,收受洋人贿赂。而蒋认为林则徐:\"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因为他当时觉悟到中国较之与西洋的落后而不敢公开提倡\"。而琦善:\"把中外强弱的悬殊看清楚了公开的宣传了,但是士大夫阶级不信他们。而且他们无自信心,对民族亦无信心,只听其自然,不固振作,不图改革。我们不责备他们,因为他们是不足责的\"。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丁汝昌和刘步蟾,我们一直将他们作为这次海战中的英勇烈士来看待。蒋用大量的篇幅对这次战争的前因后果进行了分析。\"我方原定舰队排\'人\'字阵势,由定远、镇远两铁甲船居先,称战斗之主力。……刘下令把\'人\'字阵完全倒置,定远、镇远两铁甲船居后,两翼的弱小船只反居先。刘实胆怯,倒置的原故想图自全。这样一来阵线乱了,小船的人员都心慌了,而且日本得乘机先攻我们的弱点了\"。当时的\"定远船上丁不懂英文,泰乐尔不懂中文,两人只好比手势交谈。不久炮手即开火,而第一炮就误中自己的望台, 丁受重伤,全战不再指挥,泰乐尔亦受轻伤\"。看来很多的以前所谓的史实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

3.理性叙说历史的方式

该书作为一历史研究著作在历史叙述上,充分闪烁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正如蒋廷黻先生自己认为的,历史不是材料的堆砌和史实的客观描述,而是要努力探求历史变迁的内在联系。而他的具体叙说历史的方式做法也值得称道。比如在叙述鸦片战争之后,蒋提出一个分析性很强的问题: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新呢?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中国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是蒋那时甚至我们现在的人眼中极渴望发生的状态。所以蒋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他就分析出一点一点的原因来,非常具有说服力。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在书中很多可以看见,对很复杂的事情娓娓道来。此外,蒋先生分析事

件和人物常能旁征博引,比如将曾国藩的军队建设与军阀割据相联系。因为曾国藩起头的中国私有武力是以后军阀割据的起源。

《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读后感 作者易劳逸也是剑桥民国史民国黄金十年和这段历史这两部分的撰写者,只是那里面浓缩至50页。 本书对云南军阀与国民党在抗日大节上异乎寻常的风格,以及势力冲突而发生的倾轧写的还算详尽,最为详尽的是国民党在抗日伊始就损失了精锐部队的60%,以及黄埔军官的三分之二,所以面临对地方军阀的威慑性减少了,其实在国民党入川之前,与四川的刘湘也有冲突,刘湘甚至与山东韩复渠一起密谋反对中央军入川,所以,老蒋能在那么混乱的局势下,制住这些军阀,也不容易。

?书最好的部分是对国民党军力的分析、战斗力的分析,以及抓壮丁和各军阀队伍军纪涣散的分析,以及蒋介石嫡系的偏重丧失山东和云南的一部分地区。 我一直很疑惑,为何抗战时期我国总兵力比日本高出那么多,为何出了800万之众的伪军,为何在河北当地农民使战败的5万国国民党缴械,还杀了其中的一部分,在抗日的关键时刻,国民党混乱的军纪和对百姓的滋扰,使得居然民心项背。

关玉章《回忆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转变》读后感

本书分为八节,大致从1911年讲到1949年,所截取的这段时间恰好是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时间。作者以亲身经历讲述了这段历史,读来不觉乏味。作者在民国政权落入袁世凯手中时开始流亡法国,接触社会主义思潮。在法国得知了讨袁的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运动,并较为理性的分析了失败与成功的缘由,认清了军阀统治的腐朽与罪恶。在一战爆发期间发生了一系列起义,但大多由于军阀的排挤以及陈炯明的背叛而以失败告终。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五四运动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至此,作者得出了以下结论: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工人和农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依靠工人阶级,依靠下层民众;粉碎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器;军阀统治下毫无民主可言,耍拯救中国,必须首先用武装的革命来推翻封建军阀统治。

此后,南方各省掀起的“自治运动”的潮流,给作者提供了初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机会,并于一九二一年四月一日成立了“全川自治联合会”,提出十二条纲领:“全民政治”、“男女平权”、“编练民军”、“保障人权”、“普及教育”、“公平负担”、“发展实业”、“组织协社(即合作社)”、“强迫劳动”、“制定保工法律”、“设立劳动机关”、“组织职业团体”等。

在作者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后,对学校进行了改革。经过一番整顿,学校面貌大大改观,师生员工团结得很紧密,树立了一种崭新的学风。同学们有秩序,有朝气,追求知识,孜孜不倦,议论政治,意气焕发,成都高师成了进步势力的大本营。还秘密组织了“中国青年共产党”,作为领导革命斗争的机构,并发行《赤心评论》,作为机关报。由于四川地处僻远,一直到这时候作者都还不知道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也不知道国共合作的新时期即将开始了。

在1925年,作者在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武器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立即发挥出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

作者以亲身经历讲述了这段历史,让我切实感受到革命时代的激情与血腥,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书中某些观点不免有些主观色彩,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主义,尽管加了引号,但不免过于绝对。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会犯一些方正方向上的错误吧。

读罢此书,我充满了对革命时代英雄们的崇敬,这些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后人深思。

法学院国际政治一班唐佳琦

中近史简答题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读后感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是部金融史》读后感

1.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毛概 马克思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读后感

中史复习题

科技史读后感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辽史读后感

中近史读后感
《中近史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