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20:03: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必须在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行为、改变学习方式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教育变革,它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必须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方式等方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完成,最终取决于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的转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学生的发展,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性教学观念,主要是教学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等。在教学价值观上,表现为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学生观上,表现为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在教学观上,强调教学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在质量观上,明确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是反映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

为了学生的发展,必须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给予每个学生以

1 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最好的课堂教学不是看教师讲得多少,而是看教师对学生启发和引导了什么,给学生提供多少创造性活动的时空,使学生在课堂里进行多少有效的学习活动,既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正确指导,又注重引导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发展自我。研究与实践表明,学生主动选择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要善于在多样性的教育中,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为了学生的发展,必须开展学生发展性评价,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学科发展性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它较以前的评价体系,更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及课程不断发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新课程还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评价,以及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面对新教材,有些教师总是过分强调知识体系和结构,忽视学生健康情感和方法的培养,往往不自觉地穿新鞋走老路。在新教材逐年推广的一段过渡时间内,新旧教材又将同时并存,这是因为,课程改革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过程,而教材内容的更新总是滞后于教育理念的更新。针对这种情况,应当抓典型推动和评课导向,以典型课例为载体开展校本教学研究。通过一些能够充

2 分体现课改精神的示范课、研讨课和主题活动课等示范与教育作用,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理念不只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而且落实在操作的层面上。

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优化教学目标对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有助于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检验学生“学得怎么样”,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课堂教学既要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又要符合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还要体现目标的层次性。比如,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个目标领域,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目标领域,它们分别由“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四个学习进展水平和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三个情感层次构成。这四个目标中,“情感与态度”为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供动力保障;“知识与技能”是“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会“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在确立教学目标时,除了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应关注情感与态度和数学思考这些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界定应在于它的基础性和发展性,要防止片面认识导致教学上的失误。

教学目标的阐述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角

3 度出发,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以教师作为目标的行为主体;(2)教学目标应该围绕“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干些什么”,或者“学生将是什么样的”来阐述;(3)必须阐述所期望的现行的教学效果,即学生要达到的行为,这个行为是可以预测的。

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轻视和误解是一个普遍现象。再以数学教学为例,一方面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标,而较少关注情感目标和数学思考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由于对教学目标的不理解而流于形式,表现为:一是陈述主体往往指向教师,如在目标设置中出现“使学生……”、“培养学生……”等行为表述。二是对“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这四个层次的把握不够准确,或者目标层次错乱。三是目标陈述与实际教学不符。四是教学目标的陈述过于简单化,很难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要依据教学内容,而且要符合学生实际,力戒大而空,过于笼统和含糊。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应体现出不同的学科教学特点。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分解为具体的几项子目标来完成,这样便于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达成目标,并能及时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

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行为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必须转变教学行为。教学行为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整合以及教学反思,进而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教学关系。

4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修正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学策略是引发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组教学材料和程序,是解决教(学)什么、怎么教(学)、为什么这样教和这样教(学)的结果的问题,是对完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步骤、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是教学目标落实的保证,也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前提。

从宏观上,教学策略中首先要创设适合于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使用适合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提供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措施来完成学生的认知建构,并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

从微观上,教学策略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所用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征以及教师自身的条件与素质等进行选择。还应该学会对教学策略进行整合,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流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并且需要依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把握契机,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交叉运用教学策略。

5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且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教学反思包括反思教育观念、教学实践、教学结果。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具有监控性,促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进行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学后的反思更为重要,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它可以涵盖前两个阶段的教学反思内容和功能。它以教学结果为起点,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重新地审视和分析,能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形成自我监控的能力与自我超越的意识。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尤其需要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及时记录教学状态,写下自己的片思偶得,或是成功的体会,或是失败的遗憾,特别是及时记录下从中得到的启迪和由此引发的教学设想。这些来自教学实践的亲身体验和思考就是一篇篇教学案例。通过教学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实践证明,教学

6 反思是实现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实现教师自我评价、自我成长的有效手段。

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点。改变不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习方式,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和任务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要改变“教师主讲、学生主学”“在听中学”的单一学习方式为“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等多种学习方式。二要改变被动接受式学习和机械模仿式学习的习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

7 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学习共同体”。三是改变只注重书本知识学习,轻视动手、参与、观察和调查研究能力的不良倾向,创造、设计更多的向生活学习的机会,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主动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负责地赞扬学生,又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勤于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对于学生其它的学习活动,教师也应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练习、作业上一丝不苟、清楚整洁,阅读上认真细致、积极思考,观察上细致入微,动手操作上符合规范。使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增长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只要在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行为、改变学习方式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课堂教学质量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就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0 0四年二月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浅议如何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推荐)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教学的升华

改革课堂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推荐)

以人为本,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管理模式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