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0:41: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六单元 面积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3)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4)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单元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单元课时安排:9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 1课时 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 1课时 面积计算 1课时 面积计算练习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课时 公顷和平方千米 1课时 练习二十 1课时

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71-74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单位面积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面积单位学具及课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 2.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来比划一下这些长度单位有多长。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指出:用它们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2.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基础上学习新的本领。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教师指名回答。 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

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

④数学书与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大?(重叠比较) ⑤比较不规则物体表面面积的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几组封闭的规则和不规则图形问: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 2.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

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

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纸剪一剪,建立表象)

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三、巩固概念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

1、2题。

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1.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2.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第75页的数学游戏)。

四、板书设计

面积平面封闭图形 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第二课时 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P74-7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2.通过比较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区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线和图形及课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比划一下。 2.说说你知道的面积单位?比划一下。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二、学习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之间的不同。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①比划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 ②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③哪里要用到厘米?哪里要用到平方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①学生同桌研究讨论。 ②汇报交流

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3.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①你能比划出1米吗?

②你能比划出1平方米吗? 4.小结

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疑惑?

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三、巩固练习1.P75做一做

2、3 2.P76—3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3.P76—4明确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面积单位?

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 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第三课时 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77-78 教学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经历获得新知的学习过程;

2.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正)方形面积,能较正确地估出给定的长(正)方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和并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正)方形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及课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复习引入

1.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吗?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能说一说并比画一下多大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吗? 2.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处?

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出示一张报纸)想办法测量长方形报纸的面积。 ①这张报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能估计一下吗? ②选哪个面积单位最合适?你有办法吗? ③同桌合作,动手测量。 ④展示交流

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1.测量课桌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

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三、巩固知新 1.P78做一做

学生练习后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解决实际问题

教室内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再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

3.帮老师解决问题

老师的办公桌长是14分米,宽是8分米,我想给办公桌配一块玻璃,需多大的玻璃呢?

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第四课时 面积计算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 教学目标

1.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正)方形面积,能较正确地估出给定的长(正)方形的面积;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计算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尺子、剪刀等。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练习P79—2 ①学生独立解决。

②说说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公式。 ③说说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要知道什么? 2.P 80—5 ①学生估计,说理由。 ②学生计算面积。 ③小结。 3.P80—8

学生先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动手画线后解答,交流。

二、解决问题 1.P79—3 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交流,解释“半场”。 2.P80—7 3.P80—6 体会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三、拓展练习1.P80—9 说说要算面积,应该知道什么?怎么来算边长? 2.发现规律: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3.剪一剪

四、课堂总结

第五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教材82—8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单位面积学具及课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猜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师: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分四人小组,猜测,然后反馈)

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师: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二、探究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师: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 „„ 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按照例题的要求提问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四、反馈练习:

(1)练习填空:(出示投影片)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83页做一做题目。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 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五、全课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第六课时 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教材84-85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地积单位的大小。

2.掌握公顷、平方千米和平方米间的进率。 3.能准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皮尺及课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常用的面积单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实际大小,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出示插图,想象要测量体育场或更大的场地面积用平方米做单位太小了,要引进更大的面积单位。

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指名回答。 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二、联系生活,体会感知

1.认识公顷

①在生活中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②你知道1公顷有多大吗?1公顷=10000平方米,你能算出是一个多大的正方形吗?

③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的1公顷吗?

④1公顷到底有多大?我们的操场就是一个边长约100米的正方形,这么大就是1公顷。

2.认识平方千米

①你能从字面上猜想1平方千米是多大的一个正方形吗? ②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③举例说说用平方千米作单位的地方。

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三、巩固练习

1.改写练习:书第85页第1题,

2.简单介绍北京和上海,再填空,(书第85页第2题) 3.混合练习:书第86页第4题。

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公顷和平方千米 1.认识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2.认识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第七课时 练习二十

教学内容:教材86-8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一、基础复习

1.什么是面积?我们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2.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判断

1.学生独立判断86—8 2.交流汇报。 3.小结。

三、解决问题 1.86—5 ①学生独立计算面积?

②说说四周围上花边的长度指什么? ③学生独立计算。

④小结: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2.86-6 粉刷的面积指哪部分?学生理解后独立解决。 3.86-7 说说要算6分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应该先算什么?

四、动手操作

1.学生动手操作87-9,可以同桌合作。 2.汇报交流。

3.小结 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新课标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