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十一册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3:22: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课 同一首歌

一、教学内容:

1、欣赏《我的祖国》、《大中国》。

2、表演《同一首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2、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3、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4、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5、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三、重点:学习秧歌知识。

难点:学习有关合唱知识。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演唱《同一首歌》

1、充分利用歌曲范唱录音。一般学生平时曾经听过这首歌曲,对这首歌曲比较熟悉。

2、在学习歌曲前,先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以便确定教学方法。如果多数学生比较熟悉,可以采用听范唱录音、让学生直接轻声随着歌唱的方法。

3、用“先哼唱、后唱词 ”的方法。发现学生在随唱中有错误或困难的地方,提出来专门订正、练习,然后再听录音或随伴奏唱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也要在适当时候让学生唱歌谱(即:不要从始至终用听唱法唱歌词,而完全不唱歌谱)。对于那些识谱能力比较低的学生,这种练习可以逐步提高识谱能力。

4、在歌曲艺术处理时,也可引导学生倾听录音,采用轻声、抒情、连贯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感情。

5、尽量学好歌曲的二部合唱。这首歌曲二部合唱比较浅易,第一段的第

二、三句和第四句的前半句为二部合唱,第二段只有第四句结尾部分为二部合唱。只要条件允许,要把二部合唱部分学会、唱好。如果确实有困难,也要把第二段的第四句结尾部的合唱学会、唱好。

6、在辨认歌曲结构的基础上,处理歌曲和变换演唱形式。这首歌曲的乐段和乐句十分规整,容易辨认。

7、让学生自己进行乐段和乐句的区分,用彩色笔或铅笔标画出来。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来分析歌曲情感的处理,或者启发学生自己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

8、在设计歌曲处理时,要注意力度变化,注意突出高潮。可以向学生设问:歌曲使你最激动的乐句在哪里?用什么样的力度来演唱、表达歌曲的感情?

9、用独唱、齐唱、合唱等不同演唱形式,还可以加上动作表演。

二、小结。 第二课时

一、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

1、熟悉并背唱歌曲主题。要让学生学会并背唱《我的祖国》和《大中国》的音乐主题。

让学生随录音唱歌词,或辅以听唱法教唱。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并注意第二乐段(合唱部分)的三段歌词的速度和力度变化。

在聆听《我的祖国》和《大中国》时,要求学生随着音乐模仿指挥,或者随着音乐划拍,帮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

利用卡拉OK形式,请个别同学演唱歌曲。或随卡拉OK,请个别同学担任领唱,全体学生伴唱或合唱。

二、编创与活动

1、给《大中国》编配秧歌舞动作,尝试表演“歌伴舞”。

2、同时使用录音带或卡拉OK伴奏。在“歌伴舞”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在引导积极参与,表达歌唱祖国的热情。并不要求达到某种表演技巧。

三、小结。

第二课 草原牧歌

一、教学内容: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万马奔腾》.

2、表演《银杯》、《小黄鹂鸟》

二、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能够根据《小黄鹂鸟》及《银杯》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还能用齐唱、轮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

3、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达亚波尔》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短调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女中音、男高音及马头琴的音色;知道本单元歌曲中所使用的音阶。

4、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三、重点:学习五声音阶。 难点: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唱歌曲《银杯》 1.完整地聆听范唱。

2.注意控制歌曲的节奏、速度及旋律中的大跳。

3.在感受、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两首歌曲的调式特点。 4.模拟蒙古族同胞唱酒歌时,要注意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如:敬酒、唱酒歌时,要把酒杯举至头顶;客人要恭敬地接过酒杯并把酒喝干。

二、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初听时要完整地聆听作品,并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歌手的音色。

2.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3.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材料。

4.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德德玛及腾格尔的音色,认识他们不同的演唱风格。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演唱《小黄鹂鸟》



1、学唱歌曲,完整地聆听范唱、观看录像。

2、注意控制歌曲的节奏、速度及旋律中的大跳。

3、练习二部合唱,要注意两个声部间力度上的均衡及层次感。

4、在感受、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两首歌曲的调式特点

二、聆听《万马奔腾》

1.初听时要完整地聆听作品,并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乐器的音色。

2.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3.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材料。

4、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鼓励学生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聆听的印象。

二、小结。 第三课时

一、演奏《筷子舞》

1、初学时可放慢速度,但要注意乐曲的句法。

2、熟练后,要表现乐曲应有的情绪。

3、要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奏《筷子舞》。

4、演奏中做到节奏准确、速度稳定、声部间和谐均衡。

二、编创活动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如:模拟表演活动、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学生课余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加深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认识,拓宽其文化视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小结。

第三课 多彩的美洲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平原,我的心》、《化装舞会》。

2、表演《拉库卡拉查》、《红河谷》。

二、教学目标:

1、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能够演唱歌曲《红河谷》和《拉库卡拉查》,能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

3、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4、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

三、重点: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难点:模仿墨西哥舞蹈参与。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演唱《拉库卡拉查》

1、用富有感情的范唱或录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歌曲留有完整的印象。

2、引导学生用视唱法学唱。

3、用歌词带动学唱歌谱。

4、学生用指挥划拍的方法辅助学唱。

5、教唱的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注意情感表现问题。为了表现好歌曲的感情,引导学生解决呼吸、句法及圆润而自然的歌唱声音问题。

6、尽量学唱英语歌词。利用课余时间请英语老师协助教唱。

二、欣赏《平原,我的心》

1、完整地聆听音乐。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乐曲鲜明的民族风格,尤其是它们的节奏特点。

2、为导入本课课题,让学生听几个拉丁美洲音乐片段,让学生来听辨、判断,进而深入课题。

3、为使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拉丁美洲民族民间音乐的特殊风格,除了认真聆听、演唱作品外,还给学生讲解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如:地理、历史、文化、习俗等。

三、完成编创活动。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演唱《红河谷》

1、用富有感情的范唱或录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歌曲留有完整的印象。

2、《红河谷》这首歌的音域不宽、节奏平稳、旋律简洁朴实,学起来比较容易。引导学生用视唱法学唱。

3、要学生注意准确起唱,不抢拍。通过指挥手势引导学生。

4、教唱的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注意情感表现问题。

二、聆听《化装舞会》

1、完整地聆听音乐。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乐曲鲜明的民族风格,尤其是它们的节奏特点。如:

 霍罗波舞节奏,可用稍快的三拍子节奏感受、体验、表现;  摇滚节奏,可用课本“实践与创造”的第三题来感受、体验、表现;  探戈节奏,可用下面的提示来感受、体验、表现。

2、为使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拉丁美洲民族民间音乐的特殊风格,除了认真聆听、演唱作品外,要适当地讲解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如:地理、历史、文化、习俗等。鼓励学生搜集资料并参与课堂讨论。

三、完成编创活动。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继续学习歌曲《红河谷》

1、为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鼓励学生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如:领唱、合唱、用哼鸣伴唱等。

2、这首歌曲的二部和声十分规整简洁,对表现歌曲的情绪来说很有效果。因此,要尽量唱好二声部合唱。

二、结合本课的拉丁美洲歌曲、乐曲,进行“编创活动”。

三、小结。

第四课 芬芳茉莉

一、教学内容:

1、表演《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

2、聆听《可爱的家》、《天黑黑》、《回家》。

二、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三、重点: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

难点:歌曲《茉莉花》旋律起伏大,音域较宽,学生演唱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三首民歌《茉莉花》



1、讲解:《茉莉花》(鲜花调)小调类民歌,在全国流传甚广。因流传地域、语言不同,各地的《茉莉花》在风格色彩上有明显的差异,它体现了民歌的变异性。在各地流传的《茉莉花》中,以江苏的《茉莉花》最为著名。

2、完整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

3、完整欣赏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

4、完整欣赏辽宁海城民歌《茉莉花》

5、让学生将它们进行对照比较,感受它们在风格上的差异,并初步了解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和认识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的混融性。

6、介绍:除了上面介绍的几首《茉莉花》外,还有山西、陕西、四川等许多地方都有以茉莉花为题的民歌,所表现的内容、歌词大体相近,但旋律都有各自的地方风格特点。

二、欣赏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

1、给学生讲解剧情。

2、介绍作曲家的创作背景。

3、完整欣赏作品。

4、通过欣赏对比,使学生感受民歌与歌剧音乐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合唱歌曲《茉莉花》



1、将与歌曲相关的人文地理等知识引入到教学中来,使学生能自然地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中去体验歌曲的风格特征。 

2、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唱好这首歌曲。



3、让学生在歌唱学习活动中充分感受歌曲旋律的流畅、歌词表达的含蓄与细腻等风格特点。



4、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对歌曲规定的调高作适当的调整。 

5、让会唱这首歌的同学为大家演唱,其目的都是使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尽快地熟悉旋律和歌词。

6、提示学生(尤其是在高音区)不要大声喊叫,要讲究声音的自然、和谐。

7、合唱歌曲。

8、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要求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表演,在参与表演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歌曲风格和情感的体验。

二、完成综合实践活动。

三、小结。 第五课 神奇的童话

一、教学内容:

1、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

2、表演《洛列莱》。

3、音乐剧《三个小和尚》的创作表演。

二、教学目标:

1、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洛列莱》、《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知道法国作曲家迪卡斯。

2、能以叙述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列莱》。能运用不完全小节的知识划分乐句,标记换气记号。(可用英文演唱)。

3、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能听辨《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的主题及主奏乐器的音色与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

4、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创编并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三、重点:欣赏《魔法师的弟子》。 难点:创作音乐剧故事。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唱歌曲《洛列莱》



1、讲解歌曲的背景材料。

2、老师范唱歌曲。



3、学唱曲谱,先让学生边听边分析歌曲哪几句大致相同,哪句完全不同,找出

一、

二、四句旋律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4、让学生关注不完全小节与弱拍起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标出换气记号。



5、三段词应当在演唱的情感上有所不同,让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音色、速度、力度。由学生边讨论边试唱,最终由自己决策。

6、英文歌词与英语课配合学习。

二、聆听《黄鹤的故事》



1、用节选的方法组织学生听乐曲。如:乐曲开始的引子主题、呈示部主部和副部的主题——老马、黄鹤,展开部官老爷主题等。 

2、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完整地听乐曲。

三、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课时

一、聆听《魔法师的弟子》

1、借助于学生对故事梗概的了解、借助于课本中的图画、借助于电脑音乐课等使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

2、通过反复听和模唱谐谑曲拎水的主题:

达到能背唱的程度。

3、在每一遍听此曲时要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拎水的主题出现过多少次?它主要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在速度、力度、音色上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魔法师、魔法师弟子的形象、心态有什么关系等。

4、对于疑惑不解的问题靠聆听解决。

5、至于对作者迪卡斯的了解,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评论,并可提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如:你是否喜欢这首乐曲,为什么?为什么这部乐曲被认为是最具独创性的?

二、音乐剧《三个小和尚》的创作表演



1、用全班集体设计念经的节奏、挑水、抬水、没水吃的节奏,分组寻找适当的音源进行表演。

例如回旋曲的主部念经都用相同的节奏:

2、边念边敲出木鱼声。而插部可以为甲、乙、丙三个和尚 —— 一人挑水吃、二人抬水吃、三人 没水吃,设计不同的节奏,创作或选择不同的乐器音色进行伴奏。

3、请三位学生扮演。主部可以全班或全组伴奏,插部则可由少数人伴奏三位学生表演。

4、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评价别人、完善创作及表演的作用。

5、如果学生不喜欢《三个小和尚》的故事,可以用其它故事、诗歌来替代。但要符合通过创作感觉体验音乐回旋曲式结构的要求。

四、小结。

第六课 劳动的歌

一、教学内容:

1、表演《军民大生产》、《翁嘿呀》。

2、聆听《连连夯》、《船工号子》。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2、演唱《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能背唱其中一首。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3、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4、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编创活动。

三、重点: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难点:编创劳动号子。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



1、学唱歌曲前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范唱录音,以使学生对歌曲有整体性的感受,并激发其学唱歌曲的兴趣。

2、用听唱法学唱《军民大生产》歌词。

3、学唱中随时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表现歌曲的情感。

4、.演唱中鼓励学生设计演唱形式或参与表演。如: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5、唱会歌词后,返回来视唱曲谱。

6、指导学生正确地歌唱,防止大声唱歌及喊唱的现象发生。

二、聆听《连连夯》

1、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作品,使学生感受、体验、理解作品的艺术特征——特别是劳动号子的特征。

2、用录像、电影片段一类的媒介,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作品与现实生活的直接联系。

3、聆听过程中,伴随音乐做表演性或模仿性动作。

4、参与讨论、评价;搜集相关文字、图片、音响、录像资料等。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表演《翁嘿呀》 

1、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老师的范唱,以使学生对歌曲有整体性的感受,并激发其学唱歌曲的兴趣。

2、跟随录音先唱衬词、再唱全歌。学唱中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表现歌曲的情感。

3、演唱中鼓励学生参与表演。如:用表演唱的形式演唱《翁嘿呀》。

4、为《翁嘿呀》编配朝鲜长鼓舞节奏,在演唱歌曲时作为伴奏。

5、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唱歌谱。

6、唱会歌词后,返回来视唱曲谱。

7、演唱歌曲时指导学生正确地歌唱,防止大声唱歌及喊唱的现象发生。

二、聆听《船工号子》



1、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作品,使学生感受、体验、理解作品的艺术特征——劳动号子的特征。

2、用录像、电影片段一类的媒介,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作品与现实生活的直接联系。

3、聆听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伴随音乐做表演性或模仿性动作;参与讨论、评价;搜集相关文字、图片、音响、录像资料等。

4、对本单元的音乐作品做综合比较,进而认识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基本特征,认识其风格上的异同。

5、用《军民大生产》的曲调,创造性地即兴编配歌词和动作,并进行演唱。

三、小结。

对坪小学六年级上期

音 乐 教 案

教者:叶明香 2008.9.5

十一册教案

十一册短语

十一册国学试卷

语文十一册生字表

语文十一册教学计划

语文十一册复习资料

语文十一册期末试卷

十一册四单元教案

十一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十一册语文教案(新人教版)

十一册科学教案
《十一册科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