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0-03-03 18:42: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107020012)

本科所有专业(除生基)

一、课程说明

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本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is one of the compulso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or all undergraduat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is course are to help the students: a) to know abou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 the historical proce and its internal regularity of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ation; b) to be awar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 c) to deeply understand history and people how to choose Marxism,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socialist road, reform and opening-up.2.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Basic content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course)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内容主要涉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8)这三部分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自觉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和优良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 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to defend foreign aggreion, fight for national independence, overthrow reactionary ruling and realize the liberation of people.Contents mainly concern: a) form the First Opium War to the eve of May 4th Movement (1840-1919); b) from the May 4th Movement to the founding of the new china (1919-1949); c) from the founding of the new china to the new period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1949-2008).By learn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a) inherit consciously the good traditions of patriotism and revolution; b) carry forward Chinese national spirits, enhance Chinese national pride and confidence; c) strengthen the conviction of Marxism, uphold Communist Party leadership and take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3.学分:2.5 4.学时:42(课内学时34,实践教学8) 5.性质:必修课

6.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

教 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参考书: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生辅导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4)《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5)《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胡绳著,人民出版社1981版 (6)《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版

(7)《中国近代史》,(美)徐中约著,计秋枫、郑会欣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版

(8)《中国现代史》,陈廷湘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版

(9)《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版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学时) [基本内容] 本综述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概要掌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教学重点是中国社会如何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四、基本历史线索 [基本要求] 通过本综述的学习:

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2.熟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3.掌握近现代中国的基本历史线索。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学时)

[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近代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以及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重点是①了解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基本历史过程,认识清朝廷是如何在外来侵略的打击下,不断丧权辱国,使中国的领土与主权不断受到破坏和丧失。②了解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斗争精神及其失败的原因。难点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第二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节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1.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

2.熟悉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历程;

3.掌握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原因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6学时)

[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太平天国农民斗争、地主阶级“自救”活动的兴衰以及维新运动的进行与夭折。教学重点:①了解洋务运动的起因、洋务派的思想、洋务运动的影响;②了解维新变法的主张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教学难点是 ①中国社会各派势力对于改变中国命运的认识与行动,认识洋务派、维新派、顽固派和革命派的思想主张与政治行动的意义,了解中国社会是如何艰难地转变与进步的。②各种反动势力是如何阻挠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 地主阶级“自救”活动的兴衰

一、洋务新政

二、洋务新政失败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与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二、思想启蒙及其意义

三、戊戌维新运动夭折的教训。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1.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熟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史实

3.掌握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4学时)

[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以及辛亥革命的失败。教学重点:①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原因;②袁世凯及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反动统治。教学难点:①对辛亥革命的评价;②民主共和制度难以落籍的原因。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1.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民主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多次反袁斗争。

2.熟悉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意义、失败原因。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4学时) [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先进分子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历史呼唤新型革命政党的诞生以及中国革命的新面貌。教学重点:①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各种社会思潮与三次思想论争,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③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教学难点:①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②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1.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

2.熟悉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

3.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4学时)

[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教学重点:①中国共产党的武装革命、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和长征。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教学难点:①宁汉合流后国民党政权及其性质。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及其性质和意义。③长征精神及历史意义。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第三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1.了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如何建立专制统治; 2.熟悉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 3.掌握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学时)

[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全面抗战、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重点:①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作战情况;②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③中国人民遭受深重伤害与英勇的斗争精神,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难点:①正面战场的作战及其作用;②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第三节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1.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如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了解日军惨无人道的野蛮罪行;

2.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做出的巨大牺牲与奋斗; 3.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深远历史意义。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2学时)

[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最终破产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教学重点:①内战爆发的原因,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到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战略大决战;②广大人民与民主党派的民主运动和反内战运动;③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倒行逆施,政治经济的大崩溃,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④新中国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教学难点:①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协会议的重要意义;②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及其原因。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第三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2.熟悉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 3.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2学时)

[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以及走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教学重点:①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②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教学难点:①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②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第一节 《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 第二节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第三节 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1.了解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2.了解和认识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

3.熟悉毛泽东与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4.掌握三大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学时)

[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同时也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以及在探索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举世瞩目的成就。教学重点:①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②中共在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教学难点:①如何正确看待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失误;②“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教训。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第三节 探索的成果,建设的成就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1. 了解中共在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 2. 熟悉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 3.掌握十年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学时)

[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发端、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巨大成就以及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教学重点: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及其意义; ②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教学难点:①如何正确看待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失误;②“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教训。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认识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熟悉邓小平与二十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要认识思想上政治上拨乱反正和经济上调整整顿的必要性;

3.掌握中共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