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劳动法 就业难和用工荒

发布时间:2020-03-03 10:38: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原因和对策

摘要:新春伊始,各地频现“用工荒”,不仅珠三角、长三角缺工,连四川、重庆、安徽等传统的劳务输出地也频频告急,而且从技工蔓延到普工。与此同时,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一边是“就业难”,一边却是“用工荒”,这看似矛盾的两面纠结在一起,,确实是个很值得思考的话题。单纯地以传统的就业观念落后等来解释,已经过时,当大学毕业生起薪和农民工之间基本可以划上等号时,再苛求“天之骄子”的眼高手低,显然不太现实。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用工荒同时遇上了就业难?又该用什么来破解这对看上去相互冲突的矛盾?

关键字:就业难、用工荒、民工、大学生、企业、产业结构。

原因探析:表面上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是对悖论性存在,既然有用工荒,就不该有就业难。但剖析两者的背后成因,即可发现两者之间又是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其根本症结都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产业链条的不完善导致低端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既不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又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奇异的一边是用工荒、另一边是就业难的现象。另外也有具体的原因:

首先,企业没有储备人才的概念,以及学校与社会脱节,这是导致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第一个原因。企业大多需求的是熟练技工,而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工人不太愿意录用,这种现象在中小企业尤其明显,他们的用人理念是:希望招到的工人马上就能进入工作状态,为企业创造效益。这样一来,很多大学生以及农民工刚踏上社会,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就被挡在了门外。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反映了很多学校过度产业化而设置了许多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或市场无法消化的就业难专业。中国的人力资源并不短缺,却也出现了用工荒。

其次,现在国家颁布了许多惠及农民的农业政策,那些返乡的农民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所以不愿意再回到城里工作,这对企业招工影响很大。政策越来越好,工人找到了其余的致富之路,导致工人的流失,当然这不是一个坏现象,只是它意识用工荒的一个原因。从今年全国各地的招工形势来看,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其实也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矛盾,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再次,大学生就业难不仅与企业要求有工作经验相关,还与学生的心态有关。有的学生有单位工作,但是不想签约。可能他们开始选择了先就业,却在工作中发现专业不是很对口,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选择跳槽,这就造成了一种“就业难”的假象。对于一些大学生而言,绝大部分宁愿做文秘、行政、营销财会等白领性质的工作,但这一类需求却远小于市场需求,因而出现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调。其实大学生就业难,归根到底是就业的满意度低,他们认为企业给予的发展平台、薪资标准和就业环境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

最后,总结说来,“就业难”与“用工荒”主要是产业结构问题,工资待遇问题,福利保障问题,学校与社会脱节的问题,而最重要的实质是“工资待遇问题”。为什么从来不见“公务员荒”,却年年喊“技工荒”呢?就是因为“工资待遇”太低,人人都不想当工人,没熟练的工人,没工作经验的工人,何来的“技术工人”?

解决对策:尽管目前一时出现了所谓的“用工荒”,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待就业群体。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势头良好,但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基础仍比较脆弱,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如何有效化解“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在加快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上,保持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的同时,在谋求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产业链条,才能解决企业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

第二,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要改变就业心态。首先要进一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去、到部队去、到中小企业去、到中西部地区去;要进一步拓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鼓励一部分大学生走自主创业道路。其次要加强就业指导,除改变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外,还必须继续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并使之长效化。职业院校可以抓住契机,重视职业培训,提升教育质量。

第三,对于政府来说,政策制度应给予相应倾斜。各地政府加大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政府应参与职业培训体系质量保障和开发、课程设置、考试规则和核心教材认证、推动创新等,应针对不同的工种,制定统一的验收标准、财政补贴标准,引导职业培训以“质量”为主导。随着劳动力市场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培训应充分尊重农民工的自主权,以经济发展需要和农民工的需求为导向,实行订单、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人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政府可定期、定时组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四,对职业院校来说,可以调整教学方式。抓住契机,重视职业培训,提升教育质量。国家这几年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当前,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大量的农民工和企业低端岗位的工人需要接受培训以提升技能,职业院校应当抓住机遇,调整课程、设备与师资,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占领企业培训市场。

第五,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要摒弃“唯学历”论的用人制度,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实现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应提高酬待遇和福利保障,从而能够留得住

第六,职业院校应密切与企业进一步合作。让企业参与决定学校的教学和考试内容,让企业资深人力资源总监、职业规划师等参与学生的职业咨询、就业指导、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同时,企业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锦云.“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J].甘肃农业.2005,(10):49 [2]2007中国民工荒现状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07,(15) [3]《“民工荒”是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讽刺》.中国广播网

[4]凌关胜.“调结构”是化解“民工荒”与“就业难”悖论的治本之道.新华网 [5]《深层次解读全国“用工荒”》.中新社

用工荒和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

我说“就业难”和“用工荒”

浅谈“就业难”和“用工荒”现象

看“就业难”与“用工荒”

浅谈就业难与用工荒

谈用工荒与就业难

解析“用工荒”与“就业难”

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奇怪并存

劳动法 就业难和用工荒
《劳动法 就业难和用工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