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对大学生就业难及用工荒现象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0-03-03 10:42: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对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认识

班号:06111001 学号:1120101522 姓名:钱昱

[摘要]当我国很多用人单位都说“用工荒”的时候,却有一大部分毕业大学生在为“就业难”而诉苦。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 用工荒 现状 原因 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从2003年至2008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增加量超50万,而每年毕业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在70%到75%之间,未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从2006年开始,未就业人数已经超过100万。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1万,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似乎已很难避免。而2010年尤甚,达到了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却在抱怨无人可用而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

二、大学生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原因分析

1.由于高校扩招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就业高峰相遇,需要就业的人数急剧增长。 而我国高校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造成了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的局面,仅2010年就有630万大学毕业生参加就业,比2009年多出了19万人。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现象,致使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造成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与此同时大规模的扩招情况下,教育质量的整体水平却没有如此快速的随之增长。 2.在世界大环境方面,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效益下滑,由于企业破产或者停产而产生的失业劳动者连续增加而多达800万。同时随着农村城镇化加速发展所产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高中、技校、中专这类院校毕业后选择不再继续深造而选择参加就业而新增的劳动者,使得务工人员大大增加,他们也都将会与毕业大学生争夺就业机会。 3.在高校方面,目前有的高校追逐热门专业,但是配套的师资,教学设施等重要教学资源没有同步增长,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专业设置不合理,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毕业生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对毕业生的指导缺乏针对性,没有给予毕业生足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以适应现在的市场环境,因此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同时也出现了用人单位“招人难”的现象,因为根本原因是用人单位招的是其需要的对口人才。

4.大学毕业生就业过分注重薪酬、待遇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大学毕业生选择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造成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显著增加而西部城市求贤若渴。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更加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

5.观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希望在政府、国企等所谓“铁饭碗”的部门工作。但这些部门吸纳的劳动力毕竟有限,如果大家都把目标索定在这些范围较小的行业或者地区,必然加大毕业生的竞争压力和就业难度,同时也造成了部分地区用人单位选择机会过剩而有些地方的却不足。 6.而在社会方面,很多用人单位常常要求求职者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工作经验而很难寻找到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还有一些限制户籍等一些现象,在造成“用工荒”的同时也造成了“就业难”的现象也使得许多大学生与许多合适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三、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1.首先,要对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进行一定的改变。所以在不影响教学科研风气的情况下以市场导向为方向标适当改变教育体制,进一步加快高校专业的调整以及对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校毕业生水平的提升,增强毕业大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从本质上提升高素质大学生人才的就业和社会上的用工难问题。

2.再而,大学生自己应当转变就业观念,目前大学毕业生们的就业观念还滞后于时代发展。面对就业形势的变化,就业观念也要更新,按照社会就业现状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同时因为基层岗位和动手操作性岗位将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背景,搜寻专业比较对口的工作岗位选择就业。

3.用人单位适当改变其用人取向。由于大学毕业生只是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实习期最多也就是半年,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结合工作学习的东西还很多。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因为自身利益的需要动辄要求员工具有两三年的工作经验,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就业经验,如此硬性条件吧大部分的大学生拒之门外。而同时有部分企事业单位在目前毕业生数量庞大的情况下,把录用人才的门槛抬得过高,本来是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却要聘用硕士生,甚至博士生。用人标准虚高,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难找到工作,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4.我们的国家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到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就业,消除就业歧视,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尽量弱化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就业失衡现象避免正面和用工难问题正面交锋。

5.同时毕业大学生自己也应当深入各行各业努力寻找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多方争取外援,积极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例如可以通过大学生组织或各种招聘会寻找就业岗位。机会不仅仅需要一双会发现的慧眼也要勇于敢于给自己创造机会。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最适合自己的舞台。

1邵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 2 寇杨,浅谈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技术监督教育学刊 3穆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思考.择业与就业 4陈永昌,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路和对策,北方经贸 5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东北大学学报

6姚裕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人口学刊

浅谈“就业难”和“用工荒”现象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

用工荒和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

大学生用工荒与就业难论文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与“用工荒”

浅析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我说“就业难”和“用工荒”

我对大学生就业难及用工荒现象的认识
《我对大学生就业难及用工荒现象的认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