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日邦交正常化

发布时间:2020-03-03 09:28: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

日方:

1.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2月访华,这使长期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佐藤内阁十分被动,它的对华政策走进了死胡同。在这种形势下,有政治远见并勇于行动的田中角荣取代佐藤出任首相。他明确地说,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时机正在成熟”。田中上台后开始有意向中国沟通,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交。

2.日本田中首相认为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中方:

1.中苏关系的破裂、在中苏边界产生的武装冲突、中苏紧张局势的急剧升级、美国从进入越南战争到希望摆脱越南战争、相应收缩在亚洲力量的“尼克松主义”,中美之间寻求对话到直接接触和对话;中国的外交思路明确了“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的判断。1973年2月毛泽东会见基辛格,说:在尼克松访华短短一年间,随着中美在反霸权问题上意见趋于之一,以及中日关系正常化逐步实现,中国方面对日本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中国实际上已经把日本视为反霸(即反苏)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很显然,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美关系解冻的结果,同时毛泽东策划着由这些国家组成的联合抗苏国际统一战线。

2.中国的对日邦交正常化,除了出于对苏联的战略考虑,另一方面还是力图利落地一刀斩断日本与台湾的关系,谋求日本确认政权的合法性,并为良好的解决台湾问题做出铺垫。这种战略确实提高了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地位,但是也使得在中国在谈判过程中对日本作出了诸多让步。

根据某上市公司2012年年度报告

分析:1.资本结构。2.负债结构。3.股东权益结构。4.股权结构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与台湾问题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轨迹和历史评价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座谈会上讲话

中日对比

中日对照

中日感想

中日企业文化

中日钓鱼岛纷争

国庆致辞(中日)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