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生法律意识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01 18:04: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生法律意识调查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在我国教育文化取得很大成就的今天,法治社会里,我们的初中生到底对我国法律认识到哪个程度?为此,我利用初中生刚开学的九月初,进行法律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是肇庆怀集县马宁中学的学生,有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

一 调查结果

共100个初中生中,对我国宪法有所了解的只有1%,该生的父母是法律工作者,经常把宪法挂在嘴边;听说过这部法律的100%,因为初中一的学生学政治,刚学到法律的简单知识,而初三和初二的学生由于初一时学习过这些知识;会区分犯罪和犯法的差异的占60%,这60%的学生中全是初二初三的学生,但具体到如何区分犯罪和犯法的区别,还不是很清楚,不会区分的40%是初一的新生,还没学到这些内容;学生会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只有5%,因为这五个学生的亲人经常接触法律,其余的95%都表示不会选择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身边的亲人认为不必要用法律途径,以和为贵,觉得惹“官司”是不好的事,不光彩的事。一些特殊的法律,譬如国旗法,国徽法,听都不没过的占100%。对于检查院和法院的职能和区别,95%的人一点不清楚,2%的学生有点清楚,只有3%的学生清楚它们的职能和区别。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80%的学生认为法律的范围最广,20%的学生道德的范围最广。

另外很多初二初三的学生都表示,除了初一时接触过这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后来没接触过,所以忘得七七八八。记得最清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因为老师和家长经常提,但事实上学生对这法律不清楚,只是知道有这么一部法律。 二 调查分析

1、学生法律基础知识缺乏。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初中生法律基础知识知道很少,特别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法律知识基本上没有。 如,老师体罚的,家长打孩子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女孩不能上课,缀学了,也不懂得用法律捍卫自己的读书权利。

2、学生不能正确区分法律遇到的这两个规范。混淆法律与道德二者的关系,比如在本次调查问卷中,父母私自偷看学生的日记本,对这一行为,学生认为不违法,但违反道德的占65%;认为这是一种违法行为,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占15%;认为是出于对子女的关心,父母的做法可以 1

理解的占20%。以上表明,法律和道德这两个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还很模糊,不能正确界定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3、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不高。在一次调查中问到,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你怎么办?选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占45%,其中女生偏多;选息事宁人,双方私了的占35%;选以牙还牙,进行打击报复的占18%,其中男生偏多;选运用法律手段,选择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占2%。这些都充分地表明必须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4、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区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从调查结果所示,表明学生的法律知识缺乏,不能正确地认识分析社会中的违法犯罪现象。

综上所调查,经过分析,我认为当地初中生法律素质大多数是似懂非懂型。即他们对法律往往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们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别人说和评论或初一时学政治。他们往往不轻易犯法,但不能更好的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三 当地初中学生法律意识不强的制约因素

虽然通过初一的思想教育活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我国的法律知识的认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多数初中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不高,依法维权的意识有待提高。

1、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升学形式,初中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科目的学习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升学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初中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极少初中学生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他们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缺乏远见性。没有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3)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书本上怎么说就怎么样,放在政治科上,到考试了,背就是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何况他们学习政治时没有详

细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只是简单的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而最终流于形式。

2、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政治书上有法律知识以外,其他学科的没有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法律读物。只要保持政治考试拿高分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老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然也不够用心。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缩水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老师一般按政治教学大纲死板授课,极少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信仰起到关键的作用。所谓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只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增加对法律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

四 增强当地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对策

1、立足课堂教学,打下扎实基础

法律时的培养首先是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课堂教学则是掌握法律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应牢牢抓住这一主阵地,使学生能够掌握大纲规定的初中学生应掌握的法律知识,并且培养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当前学生能够接受的社会信息量日趋增大,教师如果依旧使用原来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状况。首要的是,教师应当转换思维,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进行法律教育。以前我们发现教师在进行法律教育的时候,比较偏重于讲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其实这些内容仅仅是处于一个使学生明辨是非的层面,实事求是地讲,在基本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初中学生还是能够区分清楚的,这如在调查中反映的那样,对某一事件是否为违法行为,大多数学生都能区分。因而,现在教师应转换思想,更新观念,更着重于为什么该作和不该做,应该如何做这些问题上,这样就使学生的掌握更深了一个层次。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可以做或者不可以做,做到登高望远,一览无疑。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不断更新,以往总是教师介绍一个原理,然后辅助一个例子来证实这个原理的正确性,或者教师提出一个实例,然后总结出某一条法律原理。不管是原理还是实例,始终不离书本的左右。

我们认为,现在的教材编写的通俗易懂,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看懂,再通过教师详细讲解似乎有点画蛇添足;另外学生也会因为太简单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鼓励学生提出不懂或者异议;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对书本提供材料多问一些为什么?多问些怎么办?多鼓励学生变换角色(如可以是被告、原告、当事人、司法人员)去考虑问题,应该怎么做?另外教师应补充一些案例由学生进行分析,这一些案例应该是属于不同类别的,这样一方面开阔学生视野,另一方面运用书本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诚然,课堂教学仅仅是掌握法律知识的一个途径,目前根据课程标准,初中法律课程每周设置2课时,只能勉强完成书本教学任务,显然单纯通过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开展各种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比如,可以设置法律兴趣小组,由对法律较为感兴趣的学生组成。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法律兴趣小组可以着眼于对专门法的学习和探讨,使用专门的一段时间来研讨某一项法律。比如教材上学到了刑法的一些基础知识,但事实上刑法的知识远远超过书本上介绍的。那么,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知识,然后辅以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有用武之地。这样一段时间以后,兴趣小组的学生对某一项法律可以有系统的掌握,然后逐渐推开,有些知识由学生教给学生显然要快地多。一两年下来,一方面兴趣小组可以增多,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学到更多的比书本上多的法律知识。

另外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与法律有关的电视片、专题片、专栏节目等,有助于学生理解法律。法律的学习应该是活生生的,而不是就知识对知识的。在一些电视节目的潜移默化中,可以使学生学到很多法律知识。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电视栏目对法律的传播起来很大的作用,如“东方110”、“案件聚焦”、“法眼世界”、“今日说法”等,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中有些节目对公民如何维权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这一些栏目可以要求学生回家看,也可以学校电教中心统一整理以后在专门的时间给学生看。现在一些反贪题材的电视电影也很多,这些也可以充实学生的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在休闲中、在不经意中学习。

3、模拟各种案例,加速知识内化

古人云:学以致用。如果只是学习一些不会使用的死知识,跟不学没

有两样。法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关键在于用而不在于学。因而,在学习中应该开设中学生法庭,通过模拟各种案件的审理从而使学生掌握学到的各种知识。在课本上学习了诉讼的程序以后,完全可以就各类案件开设几次模拟法庭,由学生扮演案件的各当事人,由教师担任辅导。在充分的准备基础上,学生应该可以做的比较成功,而不管是参与审理的还是案件的旁听者,都会对学到的知识做到心领神会。而且在有了一些身临其境的感受后,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行动可能会更明确,法律意识会更强。

4、走向社会大课堂,加快知识升华

课堂的学习和第二课堂的教育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尽管也对一些案例进行分析,但这始终是纸上谈兵的。只有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才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比如,可以到法院参观,听法官们介绍他们工作的情况,在法院旁听审讯过程,身临其境,了解不同诉讼的庭审程序。甚至可以担任助理人民陪审员。可以到律师事务所进行参观,听律师们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更进一步的是,可以协助律师工作,为律师查找一些资料,帮助他们完成某一项辩护词等,甚至可以担任辩护律师的助手上法庭参加庭审。到公安机关、看守所参观访问,通过采访不同的对象从而了解公检机关的工作情况,在陪同下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采访,了解他们的心态以及对自己自身所犯错误的认识。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学生初步接触到法律工作者、触法者,使自己也能够融入其中,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知识,也受到了教育。

五 总结

初中生是中国未来社会的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有很大的影响。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文化积淀的过程,是一项系统的培育工程,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初中生的法律常识教育,才能建设祖国更美好的法治社会。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

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农民法律意识调查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 nana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初中生法律意识调查
《初中生法律意识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