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2:25: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调研报告

随着文化大县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县文体体制改革也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最近,我们对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县文化体制改革进行调研。

一、我县文化企事业单位概况

我县现有文化事业单位9家,其中执法型事业单位1家,公益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5家(文化馆、文保所、图书馆、博物馆、少体校),准公益型差额拨款事业单位3家(广播电视台、小百花越剧团、艺校)。除以上9家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外,我县有社会办的文化生产经营企业699家,分别为歌舞厅41家,书刊120家,音像制品106家,网吧53家,各类印刷企业253家,其他还有游戏机房、乒球、游泳馆等。这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存在和发展,为推进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二、我县文化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

应该说,近几年来,我县在大力推进文化大县建设的同时,注重借鉴经济领域改革和兄弟县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培育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大胆的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下一步深化我县文化体制改革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具体地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盘活资产,理顺政企、政事关系

从2001年开始,我县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对绍兴书场、绍兴县录音录像制品发行站、县电影公司等6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了改革,主要是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撤销,二是转制。撤销了青藤书画社、曲艺团、演出公司、录音录像制品发行站、绍兴书场等5家单位,对其人员全部分流,对其国有资产进行公开拍卖,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电影公司实行转制,吸收职工入股,增加内部活力。

2、整合资源,改善内部运作机制

2001年底,县广播电台和县电视台成功合并,成立绍兴县广播电视台。成立后的绍兴县广播电视台通过二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工作机制,营造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良好运作氛围。

县网络公司和全县各广电站网络资产与中广有线公司实行合作重组,共剥离、转移债务4500余万元,引进资金设备计4000万元,重组资产1.1亿元。重组后的网络公司依托中广有线的雄厚实力,加快了全县广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小百花越剧团实施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在此基础上,县文化馆、县文保所等单位也相继进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探索工作,公益型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机制得到了完善。

3、吸引“民资”,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是绍兴县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条短腿。近几年来,我县在探索文化系统下属企事业单位改革的同时,也在吸引“民资”,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上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一是以“公、民共建”、“资源共享”、“所有权、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二是以“冠名权”、“广告权”等形式,吸引民间资本资助群众性文化活动;三是鼓励发展生产经营性文化企业,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如这几年,我县印刷业发展势头良好,总资产达5亿多元,其中产值近亿元的印刷企业有2家,超千万元的有4家,社会办文化生产经营性单位的气候正在形成。

三、当前我县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经过前几年的改革实践,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已经破题,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转制后的电影公司企业活力大大增强,企业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实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小百花越剧团、县文保所、县文化馆、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打破了分配上的大锅饭,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但由于各种内部、外部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县文化企事业单位还存在不少问题。

1、文化事业发展缓慢

与我县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文化事业发展滞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对文化事业的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十分明显,体制创新不足,各公益性事业单位基本上还是沿用了十年前的工作运作模式。

一是经费不足。近几年,我县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达4个亿,其中县级文化设施投入达2.5亿元,新建了一大批先进文化设施。但文化事业费的投入相对较少,财政拨款增长幅度跟不上文化事业发展要求,各文化事业单位工作运作中经费捉襟见肘。如2004年,县财政下拨文化系统事业单位经费1121万元,而维持日常工作的支出就达2557万元,其它需要靠“创收”解决,承担“计划外”工作任务的自我供血能力差,创新成本严重不足。

二是设施落后。由于资金紧张、来源少,目前我县文化馆、小百花等单位设备老化,设施落后,技术装备达不到现代化演出舞台要求,改善条件缺乏必要资金。如小百花越剧团近几年基本没有添置新的设备,设备的先进程度远不及周边的余姚等兄弟县市,与经济强县、小百花知名度形成了反差。

三是人才缺乏。从我县文化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构成情况看,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全县253名文化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35周岁以下的占47.8%,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6.1%,中级以上职称的占31.2%,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9名,只占7.5%。会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匮乏,文化原创人才不足。此外,由于我县引进文化人才工作相对于引进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专门人才要滞后,导致我县专业文化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制约着我县文化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四是观念落后。从文化事业单位内部讲,文化从业人员缺乏经营文化的理念,依靠政府扶持、财政拨款的等靠要思想和盼改革又怕改革的矛盾心理等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我县文化体制上的改革与创新。

2、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缓慢

尽管我县在近几年进行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尚未形成,所以我县文化体制改革的气氛不浓、思路不宽、步伐不大、成效不足。

从宏观层面讲,政府在文化体制改革上缺少规划引导和政策推动。全县文化体制改革缺少相关的经验借鉴,缺少政策法规体系的配套,缺少政府的引导和推动,缺少整体方案的研究和部署。

从微观层面讲,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尚欠深入,某种程度讲,文化事业单位分配机制上的“大锅饭”现象尚未彻底打破,如用人机制、内部岗位设置和用人用工结构不合理,改革创新意识不浓等依然存在。

3、文化产业发展缓慢

我县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着投入不大,规模偏小的状况,文化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要形成以大众传媒、印刷制作、文艺演出和文化娱乐、文化旅游为重点的产业群体任重道远。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县文化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文化旅游、文化娱乐等文化消费这块市场刚刚兴起,虽前景看好,但“挣钱效应”尚不明显。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在产业导向上没有明确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民营资本投资习惯有待进一步引导。

四、对深化我县文化体制改革的构想

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有效措施,是推动我县文化大县建设,实现我县经济、文化、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根据我县的文化企事业单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深化我县文化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构想:

1、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我县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使我县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不断提高发展先进文化的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县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确保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是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改革体制机制和推动事业

产业发展相一致,坚持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与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相协调;三是做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大胆探索,稳步推进。

我县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政府办文化向政府管文化的转变,做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实行整合资源、转换机制、绩效挂钩、增强活力,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共同发展,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具有绍兴县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2、改革宏观管理体制

改革财政、税收、人事制度。稳步推进宏观管理体制,营造有序的文化发展环境,逐步建立鼓励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一是制订规划。制订出台《绍兴县建设文化名县五年规划(2005-2010年)》(暂名)和《绍兴县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政策、制度等形式明确我县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重点、目标任务和发展文化产业的产业导向和具体激励措施,为深化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宏观指导和政策依据。

二是改革财政投入机制。一要加大投入。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和准公益型文化事业单位中公益性项目的财政投入力度,区分财政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的不同情况,做到财政投入公益文化与财政收入增长同步。二要改变拨款方式。政府财政拨款方式由“养人”向“养事”转变。财政对文化的扶持逐步从对文化单位人头费的支持改为对文化项目的资助,对文艺创作、文化精品工程和文化下乡活动实行“以奖代拨”的方式。三要改革财政预算外超收分成政策。应根据文化事业单位预算外收入来源少的实际,取消预算外收入分层政策,对超收部分实行全额返回,以利于壮大事业基础。四要设立文化产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改革中的人员分流和以税收减免、贴息、补助等方式扶持产业发展。

三是改革人事管理方式。一要加大文化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力度,重奖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功臣。二要完善公益型文化事业单位职工职称的评聘体系,放开文化高级人才聘用指标。三要完善公益型文化事业单位用工制度,建立和健全文化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机制,对文化事业单位逐步实行人才聘用、人才派遣和职工聘用制等用工形式。

3、转换微观运行机制

根据我县文化企事业单位实际,现阶段深化我县文化企事业单位微观机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成立小百花艺术中心。对小百花越剧团、艺校进行合并,组建事业性质的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和企业性质的绍兴小百花演艺有限公司,实行二块牌子,一套班子。绍兴县小百花艺术中心为县文广局所属准事业差额拨款单位,保持国有性质事业单位,财政扶持不变。同时保留剧团、艺校的牌子。其人员编制由县编委根据剧团、艺校两个单位原有编制进行重新核定。绍兴小百花演艺有限公司是一个面向市场,实现企业化管理的教育培训、艺术生产和演出主体。通过两个单位的合并和整合,进一步改善内部运行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实现资源整合,实现小百花二次创业,努力在“出人出戏出效益”上有新的突破,着力打造绍兴县的“文化名片”。

二是组建绍兴县文化发展中心。依托新建成的“三馆一广场”,组建绍兴县文化发展中心和绍兴县文化发展投资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绍兴县文化发展中心为不定编的文化事业单位,在保持“三馆”(即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独立建制、法人地位、业务专业的公益型事业单位不变的情况下,统筹协调和管理“三馆”工作。绍兴县文化发展公司为企业性质的文化经营主体,以负责演艺、电影放映、舞台、科技等文化经营活动为主,加快我县国有文化资产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步伐,使之成为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成为活跃城区文化、广场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龙头。

三是深化县广播电视台内部改革。县广播电视台已完成内部人事、分配机制改革,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对其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分开,分离其经营创收部分并实行市场化运作,做到既抓好宣传,又搞活经营。

四是转换公益型文化事业单位工作运行机制。要加快以劳动、人事、分配为重点的公益型事业单位工作运行机制转换。一要转换用人用工机制。建立领导聘任制,职工聘用制。用人用工上由调配任用制向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用转变;管理方式由人员身份分类向职位分类转变;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实行评聘分开,允许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聘用机制。二要完善分配机制。实行成绩实效工资制。收入分配上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强度、责任风险、劳动复杂程度等情况,将管理、技术、责任等要素纳入分配,做到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体现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加快社会化运作

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吸引民营资本、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事业的社会化运作力度,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投融资体系,逐步壮大我县以特色文化为主、文艺演出、大众传媒、印刷制作等相互呼应的文化产业。

5、建立文化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自律的监管机制

搞活文化企业微观主体,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条件,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同时建立门类齐全的文化中介组织体系。鼓励代理公司、演出经纪公司、艺术人才经纪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建立、发展,使之成为活跃文化市场、加快文化要素流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组建和发挥文化行业协会(如印刷业协会)的作用,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职能,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调研

关于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试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意见》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