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5: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2.教学过程:教师把知识技能等以有效地方式传递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

3.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互相作用获得手段。有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之分。

22.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23.认知结构:人们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编码系统,是人们对环境中的信息加以分组和组合的方式,并且不断变化和重组。 的本质属性。

43.过度学习: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

44.学习定势: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

45.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规则的活动方式。 46.心智技能:通过学习而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63.元认知调节: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64.程序化训练: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学生按此程序进行活动并83.全纳教育:将障碍学生安置在普通教育环境中接受教学,并给他们提供支持性的服务。

84.态度: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性。

85.品德: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4.实验性研究方法: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主要有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

5.描述性研究法:描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特定情境中的事实和关系。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和个案法。

6.行动研究:是由教育者在自己的课堂中或学校里开展的一种描述性研究。

7.相关研究:根据一个变量的信息预测另一个变量信息的研究方法。

8.自我中心:儿童倾向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二不能从客体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9.守恒:儿童认识到物体外形行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属性不变。

10.自我同一性: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11.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言语表达的集合,他反应了亲子互动的性质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3.场独立: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内在参照或内部感知线索作指导。 14.场依存: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在环境和参照物作指导。

15.自我意识:意识的一种,也是人的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16.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

17.智慧技能:运用掌握的概念、规则去解决问题,并经过联系、作业等所形成的运用符号进行头脑内部操作的能力。 18.认知策略:调控自己的主义、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

19.态度: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事件的选择倾向。

20.无条件反射: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21.强化:增强反应概率的一种 24.学科结构: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态度和方法。 25.有意义学习: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能够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6.动机:引起和维持并使行为指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力量。 27.学习动机: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8.诱因:能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29.自我实现: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和实现。

30.归因:人们对他们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找出其性质,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31.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2.耶激死-多德森: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的难度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33.成就动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34.知识: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35.图示:关于一类事物的有组织的知识单元或称为信息模块。

36.表征:知识在头脑中的贮存方式,即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时如何编码的。

37.概念学习:获得概念的一般意义,亦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38.知识直观:主体通过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有关事物具体、特殊的、感性认识的加工过程。

39.记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40.遗忘:对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重现。

41.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42.变式:用不同的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

形成的合乎规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47.练习曲线:表示练习的过程中练习次数与练习成绩之间关系的图示。

48.高原期:练习进程中的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

49.心理练习:练习者在头脑中对动作进行反复操作来练习技能的心理活动。 50.内化:外部动作向内部动作的转化,是内部动作映像的形成过程。

51.算子:把一种问题状态改变为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方法。

52.过度练习:达到掌握程度后继续进行学习。 53.原型内化: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潜在的、简缩的形成过程。

54.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55.认知策略: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为更好的获得、存储、提取、运用信息等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56.复述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或外部言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各种方法。

57.画线技术: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一边看书一边在书上勾勾画画,画线是一种信息选择技术,也是复述策略。

58.精加工策略: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加工策略。 59.记忆术:当学习材料本身的意义性不强时,通过应用精细加工的策略,可以人为的赋予它某种意义,以促进记忆。

60.关键词法: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 61.元认知: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62.元认知监视: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

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65.完型训练: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渐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66.SQ4R学习法:由包括预览、提问、阅读、反思、背诵、复习六个步骤或程序构成的,一个一般的阅读基本程序。

67.问题: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68.问题解决:有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引导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过程。

69.表征: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或记载。

70.算法式策略:对一个问题的解决的所有可能途径都加以尝试的策略。 71.启发式策略:凭经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72.定势: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

73.功能固着:人们总是倾向将某一物体的常见功能看成是该物体的特定功能,从而妨碍了发现物体其他功能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 74.创造:一种最终产生独特而有价值产品的活动或过程。

75.创造性:个体产生新奇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76.发散思维: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77.聚合思维: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78.真创造与类创造: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后者产生的成品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创造性。 79.特殊学生:在身体上、心理或行为上与正常人不同,需要其他帮助或服务来满足其需要的个体。 80.障碍:总体的精神、身体或心理过程障碍。 81缺陷:功能性的限制或在某一具体行为上没有能力。 82.特殊教育:对有各种特殊需要的人进行专门教育。

理特征和倾向性。

86.替代强化:人们的学习是在观察别人的反应以及这种反应所产生的结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替代性经验。

87.间接经验:通过模仿榜样进行观察学习而获得的知识经验。

88.从众:人们对于某种行为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和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89.服从: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依据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 90.认同: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

91.内化: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地价值体系。 92.态度定势:在个体在形成新的态度时收到了以往态度的影响。

93.伦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94.心理健康: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况,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

95.青春期:由儿童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 96.偏差行为:偏畸,不正常的行为及行为与正常学生有显著差异并存在负面影响。

97心理评估:依据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个体的相关资料对其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98.学校心理辅导:将心理健康理念与心理咨询的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学校教育情境中,帮助学生提高自我、适应环境,达到心理健康并促进其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99.代币制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当个体表现出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给予其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个体可以用代币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从而强化其良好行为。

100.系统脱敏法:诱导个体缓慢的暴露出导致其焦虑、恐惧情绪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的放松训练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101.理性情绪疗法:个体出现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不是他所经历的某一件事之间引发的,而是对这一事件的不正确认知导致的。引导个体领悟其不合理信念并加以改进,就会解决其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

102.教学设计: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为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系统的计划,前者叫课程决策后者教教学决策。

103.教学目标: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04.行为目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学生具体行为来陈述的教学目标。

105.教学事项:建立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构成教学的每一事项其作用都在于帮助或支持学习内容的获得和保持,都应与学生内部活动有一种相当明确的关系。 106.直接教学:适用于依程序性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的教学。

107.发现教学:教师不将学习的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发现有关概念和原理。 108.情境教学: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

109.合作学习: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

110.掌握教学:由布鲁纳等人提出,其基本理念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要掌握的程度。

111.程序教学:一种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用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教学材料个别化教学形式。

112.教师中心教学:在教师的系统讲授和直接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进行教学的策略。

113.个别化教学:从学生的个体需要和能力出发,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形式,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 114.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

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115.社会助长:群体对个体所起的促进作用。

116.社会抑制:群体对个体所起的阻碍作用。

117.正式群体: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118.非正式群体: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缺乏结构的稳定性。

119.群体凝聚力: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间的友谊感和志趣来说明。 120.群体规范: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

121.课堂心理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相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应了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分以及教室中的环境因素所构成的一种心理学状态。

122.课堂纪律: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123.教学评价:有系统的收集有关学生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价值判断的过程。

124.标准化成就测验:由专家或学者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人学

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125.信度:测验的可靠性。 126.效度:测量的正确性。 127.区分度: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128.访谈法:通过与被测者通过交谈而获得有关信息的方法。

129.案卷分析法:对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进行考察和分析,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过程。

130.观察法:评价者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特定行为进行观察、考察、分析,而获得第一手事实资料的方法。

131.教师评价:根据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学校培养目标、要求、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的价值判断活动。 132.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将教学视为一种生产过程,而学生则是一种产品。

133.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按照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价值判断,并把判断的结果反馈于教育实践。 134.胜任特征:一个人所拥有的导致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业绩的潜在特征。

135.口头表达能力:以语言

的形式清楚地、明晰的讲解教材内容的能力。

136.组织监控能力: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策划、控制、调节、检查、评价、反馈能力。

137.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

138教师期望:教师在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会对每个学生为了发展的能力有所推测。

139.皮革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人们基于对某种情绪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140.专家型教师: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的知识能高效的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师。

141.职业动机:直接推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以满足教师某种心理需要的内部心理状态。

142.微格教学: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在进行分析。

143.反思性教学: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