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声声慢》教学案例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4 01:36: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声声慢》教学案例及反思

授课设想:

《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唐诗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一剪梅·月满西楼》FLASH

二、学生课前演讲

李清照简介、背诵《一剪梅》、从整体情感、具体诗句、炼字三方面赏析《一剪梅》。

三、课件导入

1、评价李清照的对联:闺中苏辛 别是一家 史家称道传孤本

词里三瘦

堪叹婕妤 金石录中寄深情

2、展示李前期词两首:《如梦令》、《点绛唇》,使学生明确李前后期词作风格之异

四、整体感知

1、听《声声慢》音乐及朗读示范,用一个字概括自己内心的感受。(愁)

2、词人写愁从何而入?

生1:从“乍暖还寒时候”入,这是环境的渲染 生2: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入,联系词人身世,想要寻回失去的东西,“冷冷清清”是环境,“凄凄惨惨戚戚”是情绪。

生3:从酒而入,举杯销愁,愁更愁。

师:同意第二位同学的看法,但解释稍有不同。依次写及动作、结果、感受,词人尚未从梦中走出,含有双重的哀愁!(寻寻觅觅——词人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东张西望,要找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凄凄惨惨戚戚——是“寻寻觅觅”的感受。) 课件展示:

寻寻觅觅 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 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 沉痛凄厉

奠定下了全诗悲苦愁绝的基调

3、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情?请女同学一起来朗读全词。 (板书:情感在意象中的流动)

师:读得很好,有意识的去体现词中的“愁”情,那么词中描绘了哪些意象呢?

生:酒、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风

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句写的意象有哪些?

生:梧桐和细雨

师:“黄昏”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生:说明细雨一直下到黄昏 师:所以“黄昏”是形容细雨的,附属于细雨的意象,并不是单独的意象。

4、这些意象是怎么表现“愁”情的?(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讨论,把讨论落实到位,中间参与三组学生的讨论)

生:淡酒,并不是酒淡而是心情太低落才显得酒淡。

生:晚风,傍晚时分的风更凄冷,更符合词人的心情。

师:在我们听的歌曲中,这一句是“怎敌他晓来风急”,请同学们思考,“晓”、“晚”哪一个更符合词的意境?

生:“晚”更符合。晚风更冷一些。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词的下片,“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是说,词人独自坐在窗前,天总也黑不下来,时间过得太慢太慢了。那么,“晓风”和“晚风”哪个更合意境呢?

师:下一个意象“雁”,谁来说说?

生:“雁”代表的是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他们可能曾经一起欣赏风景,看到过雁,所以说“曾是旧时相识”。

师:这是一方面。词人新婚不久,丈夫就外出做官,他们曾用书信寄托相思,而雁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也往往象征着书信。另外,雁在秋天一般会有什么活动?

生:向南方飞

师:北雁南飞,联系词人的经历,从北方迁居南方,经历了北宋到南宋的转变。在这里词人的情感是不是那么简单呢?

生:还有思乡之情、对国家的伤感

师:理解很到位。下一个意象是“黄花”。

生:“黄花”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和对丈夫的思念。 师:“满地黄花堆积”,黄花“堆积”是凋谢后的堆积还是在枝头盛放的挤挤挨挨?(只有一位同学说是在枝头盛开)

师:词人还说“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花是在什么情况下“摘”?

生:憔悴是说词人自己憔悴。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品读了《声声慢》中的四个意象,体味了词中的“愁”绪。 师结:这句也算得上是此词的关键句、主旨句。这一“愁”字算得上此词的词眼。

(需要插入背景――了解词人满腹愁绪的原因)

幻灯片出示词人的遭遇:

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经历了一些什么境遇下写此词的?

(亡国之恨 丧夫之痛 孤独之苦)正是在此情形下,词人在《声声慢》中写下了自己的愁思。

5 此词开篇就见愁,结尾又点愁,可见愁绪满溢于全词的字里行间。除了我们刚才提及的词句外,还有哪些词句彰显了词人的愁绪? 生答:最难将息——难熬啊! 独自怎生得黑——痛苦愁绝如不能捱至天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愁之少来写愁之多,可谓别出心裁 总结:同学们,我们整天嘻嘻哈哈不识愁滋味,难得李清照把这愁情描述得如此刻骨铭心,让我们看到了一颗痛苦、绝望、寂寞、至愁的心,而这份愁又体现了多少人的苦痛。也许正是因为词人把深藏心底的那份愁情推向了极至,也才有了这千古绝唱! 五 作业习诵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拓展学习领域。 (幻灯片出示)

1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舴艋(zé mĕng):小船。

写愁名句集锦: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3)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5)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问题:以上五句均用夸张的________来形容愁。(填一修饰手法) 这些优美诗句运用夸张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董解元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驼在马背上,到了王实甫,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来,装在车子上。

自我评价: 开始能巧妙的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很快进入课堂。中间学生能就提出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回答,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完成的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声声慢》的教学反思

优点:

1、课前开始播《月满西楼》FLASH,营造诗词气氛,引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学习情境创设得较为成功。

2、课前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得学生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而且自己也阅读了大量关于李清照的事迹及诗词,了解她的经历,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让学生准确把握愁的诸多内涵。同时在阅读中知道作者前后期的经历不同,词作的风格也不同。

3、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课堂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质疑是主线。本节课可以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的充分的发挥,让学生自己品读意象,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到了让学生个体直接与文本对话。老师的点拨也十分到位。

4、课堂上讨论落到了实处,使学生明确具体任务,时间充分,老师在巡堂过程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给予指导,切实掌握学生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作业的处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作者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不足:

5、导入太长,意象品读拓展不足。也许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没有完全放开让学生去讨论,所以对意象的品读显得不十分到位,有点浅。

6、解决“如何入愁”问题时,我非常在意时间,显得过于急躁,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处理的不够从容,给学生时间不够充分,整个课堂感觉很“赶”。

7、课堂上老师的反应不够灵敏,应对学生的回答语言显贫乏,单一,对学生的个性品读,不能给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只泛泛而谈,做不到一针见血。同时对回答好的同学没能给予及时的表扬。

声声慢教学反思[材料]

《声声慢》的教学反思

《声声慢》的教学反思[推荐]

声声慢的教学反思(用)

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葡萄沟教学案例及反思

《草原》教学案例及反思

《长城》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声声慢》教学案例及反思
《《声声慢》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