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识字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1 20:58: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目标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独立识字等。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我根据十多年在农村小学一线教学的实践,做过以下尝试,现就一些做法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一、确定识字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要做好一件事,首先必须得有明确清晰的目标。教师引导一年级学生识字,也不例外。第一学段识字教学我除了完成课标上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外。还根据课标要求:“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自己归纳了学生乐于接受的一些必须完成的识字目标,主要为:人名——班上同学的姓名,学校老师的姓名、兄弟姐妹的名字、亲属的称谓;地名——自己所在的国家、省、市、县、乡、村庄、学校、班级、学校各活动区域、功能室的名称;节日名——春节、国庆、六一„„ ;生活必需品的名称等等。我对这些目标尤为重视,也落实的相当好,学生在写话时也能灵活运用。

二、利用课堂抓落实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以下方法教学生识字。

(一)由已知到未知

进入识字教学后,我会问一个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等问题。然后在黑板上上示范如:“我叫李小明,来自小康村,为光明小学一年级学生,我爱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爱我。”然后让其他同学换上自己的名字读一读,最后板示:爸、妈、我等需要学生会认的字。

(二)、利用汉字特点巧识字

1、音形义结合,字谜识字,感悟汉字之理

汉字是音、形、义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编字谜、实物演示等形式识字,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字谜识字,往往蕴含着字的形与义。如:比——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告——一口咬掉牛尾巴。 字谜既体现了比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上下两部分笔画的不同,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中既识记了汉字,又领会了汉字之构字原理。

2、引导学生轻松识记合体字

针对汉字中合体字尤其是形声字多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在掌握汉字偏旁部 首的基础上,学会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合体字。如“爸、巴、把、吧”的教学:课本最早出现的是“爸”,学生大多早已认识,联系字义教学 生认识“父”字头,后来《比尾巴》一课出现了“巴”和“把”,让学生通过比 较,从感性上认识独体字和合体字之间的联系,懂得“爸”去掉“父”字头就是 “巴”,“巴”加提手旁组成“把”;再后来《自己去吧》中出现了“吧”,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学生有的说“巴”加口字变成“吧”,有的说“爸”换口字旁变成“吧”,有的说“把”换成口字旁变成“吧”。通过分解合体字、运用偏旁、部件加减、替换的方法识记新字已经成的学生最常用的方法。

(三)、探究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1、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之前,我就告诫孩子们:老师要请最遵守纪律的、学习最认真的孩子做游戏。这样就规范了孩子们的行为,维持好课堂纪律。我参考一些有经验的老师,结合互联网介绍的一些好方法,设计了游戏:找朋友、动物找食等。

1)、找朋友。课堂上,我把生字卡发到同学的手中,一个学生拿着“非”字 说:“我是‘非’,谁和我做朋友?”另一个拿着“常”的学生马上出来和“非” 合在一起,说:“我是‘常’,我和‘非’组成‘非常’。”全班读“非常”。

2)、动物找食。老师在黑板上贴上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虫子、竹叶、青 草,萝卜,又在另一处贴上几种带有汉字的动物画,如青蛙、熊猫、小兔、山羊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食物和动物的名称,然后帮助动物找出它们各自己喜欢的食物,相对应地A就贴在一起。

2、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第一学段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

“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四)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作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多媒体可以将信息迅捷直观地传输,汉字虽然是信息的载体,但网络、多媒体引入课堂也对识字教学进行了革新。屏幕上蹦蹦跳跳方块字可以让小朋友兴奋无比,像流水一样的笔顺演示更是给学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如在教学:两、雨字时,我用了动画演示:下雨了、两个人在雨中行走,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雨和两的区别,接着用笔顺演示课件演示了雨和两的写法,同学们个个眼睛顿时亮起来了!

三、利用课余活动拓展识字空间

1、开展“认同学姓名”的活动,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识字

学生姓名中的汉字十分丰富,开学初我们就给每个学生发了全班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帮助孩子尽快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还请家长给孩子做了一张精致的名字卡挂在胸前,便于学生互读互认。一个月后,班上举行“认同学姓名”活动,我发现每个学生都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名字。

2、开展“读报”活动,引导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周—7周左右,便基本上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能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如能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字的意义。我校订阅了《学生天地》、《小学生学习报》,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课外自主阅读,每周举行一次“我会读”读报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读喜欢的语句、片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又增长了学生见识,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四、活学活用抓巩固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当我们记住已学过的知识后,起初遗忘的特别快,遗忘率为55.8%,然后逐渐缓慢下来,一个月后遗忘率为71.2%。根据这一遗忘理论基础,我把识字的巩固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时巩固和活学活用。

1、即时巩固 当学生对所学汉字还没发生遗忘时,采取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将所识汉字与学生多次见面,使汉字得以牢记。在教学中我最常用的形式有:

⑴多认读

为了巩固识字成果,采用多种形式的认读,如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自由读、同桌互读等。但在课堂上最能激发学生认读兴趣的,我觉得要数赛读了。低年级的孩子好胜极强,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百试不厌。

⑵猜一猜 在教学中我经常出一些字谜给学生猜,学生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也经常自编字谜,互相猜。这样的猜字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记牢汉字的结构,加深字意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认字的兴趣。如学生编的字谜“王大妈和白大妈坐在一块石头上,她们说这块石头好绿哟”(碧)。

⑶找朋友

把字和读音分别写在卡片上,让学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把字和读音匹配,这样既复习了拼音,又识记了汉字;把合体字分成几个部分写在卡片上,让孩子把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组成字。这样的活动,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巩固了字形的识记。

⑷识字卡 在上新课教学前布置学生将生字做成卡片,课堂上开展“读字找字”的游戏,可以由老师说出一个生字,学生一边跟读一边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该字;还可以由老师出示一个生字的读音让学生认读,并在字卡中找出该字。在识记了生字之后,让学生丰富字卡内容,给生字扩词,用所组的词写一句话,使汉字的识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得以巩固,同时学生在用字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份学习的成就感。

2、活学活用

学过的字要力求在阅读和写话中经常运用,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重要途径。

⑴在“口语交际”“说话写话”中巩固识字

课堂教学中结合单元的“口语交际”的有关话题,创设轻松和谐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每节语文课前,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已识记的生词,让学生抄在积累本上,然后以展示的形式,学生自由地用所抄的词说话,并鼓励学生课下把说的话写下来。这样通过说、写的运用,达到了巩固识字,训练语言的效果。

⑵以写代说见奇效

在班级内同学平时交流中,我倡导一种“哑巴交流”——既同学之间相互用小纸条写上自己要说的话(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对方也可以教他汉字怎么写),交给对方,对方辨认理解后用纸条回答(我给每位同学每天准备了5个小纸条)。每天必须完成5张纸条的任务,我会随机抽查,小组长每天检查。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写话语句通顺了,识的字也会写会用了。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生字时归纳的一些方法,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第一学段

第一学段

小学语文新课标第一学段(最 新)

语文新课程第一学段教学实施建议

第一学段为什么要进行识字方法的教学

农村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第一学段朗读教学初探

解读新课标中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教学

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识字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