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效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20-03-02 20:40: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效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技术规范

高效茶园要求达到亩平产茶100kg,产值5000元,产品达到无公害质量要求,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一、园地建设

(一)茶园建设

高效茶园要求保留自然植被和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应达到80%以上。配套完善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基础设施建设,营造适宜茶树生长的优越环境。

园地范围内的沟、渠等水利系统设置,应与道路网紧密配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做到小雨不出园,中雨、大雨时能蓄能排。有条件的应建立茶园喷灌系统,保证茶树生长具有适宜的水肥条件。

茶树种植前应施足底肥,按常规双条植种植,大行距1.5米,列距33厘米,株距30厘米,坡地茶园应等高条植,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二)低产茶园改造

1、树冠改造。通过不同程度的修剪和培养进行更新。修剪时间(包括深修剪、重修剪与台刈等),以茶树养分积累多和经济效益为主要依据,一般在春茶后进行。并同时进行茶园深耕施肥,促进根系的更新与新梢生长,培养“优化型”树冠。

2、园地改造。主要采用补植缺丛,整修梯坎、挑培客土或深耕、铺草、施肥等措施改良土壤,要求亩施土杂肥2—3吨或饼肥200—250公斤;因地制宜地修建园道、排蓄水沟(池)和植树造林,改善茶树的生态环境。部分树势衰老、品种混杂的低产茶园,则宜“改植换种”,重新规划种植无性系良种茶树。

(三)茶园生物多样性

1、茶园规划、园地开垦或老茶场改造时,在山顶、山坡梯田之间应保留一定数量的自然植被。并有计划地在基地周边的上风口营造防护林带,在道路、沟渠、工厂、房舍等周边空地种草植树,保持茶园基地较高水平的生物多样性。

2、在茶园(幼龄和台刈改造园)及周边空地内适当种植一些绿肥或矮杆经济作物,如花生、豆类、生姜等。

3、在低山基地茶园中应适当栽植遮荫树,以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与风蚀,改善小气候,促进益虫生存,提高茶叶质量。

4、茶农开展畜禽(如猪、羊、鸡等)养殖,养殖的种类与数量应从实际出发,并尽量按有机农业方式饲养,以此积蓄栏粪肥,为茶园提供有机肥源。

二、茶园管理

(一)土壤改良

1、幼龄茶园和改造茶园茶树行间,应种植豆科绿肥作物,在开花结果(荚)初始期,结合茶园深耕翻埋入土,培肥土壤。

2、茶树行间铺草覆盖,可以保蓄土壤水份,稳定土温,减少杂草生长,增强土壤生物活性。覆盖材料以山野杂草、修剪枝叶、作物秸杆(不含农药残留及病虫害)等有机物料为主,覆盖厚度5—10cm,1—2年一次,并翻埋入土,提高土壤肥力。

3、土壤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高、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应实行少耕或免耕,提倡放养蚯蚓等生物,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二)茶园施肥

1、茶场中有机肥应尽量就地生产,就地使用。有机肥必须经过高温发酵,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2、茶园每年必须施基肥和追肥,保持有足够数量的有机肥返回土壤,不断补充茶树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以保证生产的可持续性。

基肥:每亩施农家有机肥(畜栏粪、厩肥等)1.5—2.5吨,或用商品有机肥或饼肥150—250公斤,并配合部分无机(矿质)肥料或微生物肥料,每年10月中旬左右,在茶树行间开沟深施、盖土。

追肥:采用腐熟的有机液肥,在根际浇施,或用商品有机肥或饼肥每亩100—200公斤,经堆腐后分别在春茶前、夏茶前茶树行间开沟施入,及时盖土,或亩施尿素50—100公斤。

叶面肥:可及时补充部分茶树所需矿质营养元素。分无机(矿质)叶面肥和有机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状况进行喷施。但在茶季喷施无机叶面肥,需10天后才能采茶;喷施有机叶面肥,需20天后才能采茶。

3、茶园土壤经过改良肥培后,土壤肥力至少要达到二级肥力水平,即有机质>10g/kg,全氮>0.8g/kg,有效氮>80mg/kg,有效磷>10mg/kg,有效钾>80mg/kg。

4、茶园种植绿肥具有保坎护梯,遮荫降温、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和作物多样性等作用。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与种植方式,在1—2年生茶园宜种植矮生匍匐型的豆科绿肥;3—4年生或台刈改造茶园应种早熟、矮生型绿肥;为保护梯坎可选种紫穗槐等多年生绿肥。种植技术要求做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根瘤结种、增施磷肥、及时刈青与综合利用。

(三)病虫草害防治

1、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内。

2、农业防治措施:加强茶园科学管理,增强树势,提高茶树对病虫害的抗性;采用相应农艺措施直接杀灭病虫,如清除田间杂草、分批、多次、及时采摘、修剪、冬耕、清除根际落叶等。

3、生物防治措施: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加强对寄生性、捕食性天敌的保护,以虫治虫,利用有益的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

4、物理防治措施:允许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光和热等)、人工或器械防治病虫草害,如杀虫灯、粘虫板诱杀等。

5、化学防治

严格按照制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时期施药。宜一药多治或农药的合理混用。采用宜低容量喷雾,一般蓬面害虫实行蓬面扫喷;茶丛中下部害虫应侧位低容量喷雾。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禁止使用滴滴涕、六六

六、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氯酸钠、杀虫脒、克百威、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毒农药。

非生产季节宜选用矿物源农药。秋季用1度石硫合剂进行封园。

(四)茶树修剪

1、茶树合理修剪,因园制宜地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幼龄茶园实行三次定型修剪,剪口高度18cm;轻修剪以剪平蓬面为准,深修剪主要是剪除细弱的生产枝,重修剪为剪去衰弱的骨干枝,台刈为离地10—15cm剪去树冠部分,培养与复壮树势,使茶树持续优质高产。

2、茶园重修剪和台刈改造后应清理树冠,使用波尔多液冲洗枝干,以防治苔藓和剪口病菌感染等。要将剪后枝叶就地留在园内,将粗干枝及病虫枝条清除出园。

3、茶园进行茶行边缘修剪,茶行间经常保持20cm左右的空隙,以利于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三、鲜叶采摘、集运与管理

(一) 鲜叶采摘

1、鲜叶采摘应根据茶树的生长特性和各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等采摘原则,抓好留叶采、标准采和适时采等合理采摘技术环节,使茶树持续健壮生长。

2、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保持茶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蒂头,鳞片、茶果与枝叶,禁止捋采和抓采。

3、应用各种修剪机械和采茶机械作业时,操作人员要求技术熟练,保证质量,同时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

(二)鲜叶集运与管理

1、盛装鲜叶的器具,应采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器竹蓝,盛装量以不影响鲜叶品质为度,不得使用塑料袋等软包装不透气材料。

2、采下的鲜叶应及时运抵茶叶加工厂,防止鲜叶质量劣变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在盛装、集运、贮存过程中,应注意轻放、轻压、薄摊、勤翻等,切忌重压、日晒、雨淋,减少机械损伤和变质。

3、鲜叶原料的质量和等级划分,执行国家行业或地方企业茶叶标准,坚持按质量标准验收分级,分别摊放管理。

进厂后的鲜叶,按照无公害茶叶加工标准,市场需要的茶类及其加工工艺技术要求,精心加工制作,生产出高品质的适销对路的无公害茶叶产品。

夷陵区特产技术推广中心

二〇〇八年一月

核桃示范基地建设

花卉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安化县茶叶种苗繁育、茶园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关于申请茶园基地建设专项扶助资金报告

核桃示范基地建设指南——文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

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金银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无公害胡萝卜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核桃基地建设示范项目简介

高效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技术规范
《高效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技术规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