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光明新区模拟语文卷0320

发布时间:2020-03-02 10:34: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光明新区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

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4题,共12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倔强jué脑髓宁 wù忍俊不禁..suí毋..jīn

B.告罄 qìn脊椎 jǐ挑衅 xìn硕果累累lěi ....

C.禀告 bǐng招徕 lái汲取 jí长吁短叹 xū ....

D.惩戒 céng犷野 guáng宿愿 sù强聒不舍qiǎng ....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A.刘备在弥留之际,托付诸葛亮辅佐刘禅光复汉室大业。 ....

B.他的魔术表演很是一般,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对于品位高的观众来说那就是味同嚼蜡。 ....

C.结婚选吉日这一民间习俗经过千百年的婚姻实践检验,其影响早已在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

D.这个人最善于玩弄权术,看风使舵,左右逢源。 ....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据科学工作者研究,雏鸟的消化能力比成鸟更强烈。

B.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

C.水生植物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中不腐烂,是因为它们能在水中呼吸,有抗腐烂的能力才不腐烂。 D.乌克兰克里米亚电视台17日报道,根据公投全部选票的统计结果,96.6%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4.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作者施耐庵,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

B.“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来说明道理;还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爱莲说》、《马说》。

C.“目前,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这句话的主干是“问题引起关注”。

D.“只要有时间,我们就去旅行。”这是条件复句。

二、本大题共1题,共15分

5.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5分)

(1)___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3)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5)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6)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7)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8)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9)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0)__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1)共看明月应垂泪,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

(12)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3)晏殊很惜花,面对花的凋谢觉得无能为力,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龚自珍则翻出新意,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赞落花的自我牺牲精神。

三、本大题共3题,共33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8题。(10分)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简拔以遗陛下:(2)裨补阙漏: ..

(3)性行淑均:(4)叹息痛恨: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2)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8.《出师表》和《隆中对》两文中都写到了诸葛亮,两文中的这一人物形象各有什么不同?(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9分)

眼界与读书

赵 畅

(1)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3)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

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4)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5) 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选自201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9.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2)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4)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17题(14分)

落红

曾绍炉

⑴我对红色,有着十分的喜爱。在我生命的后来岁月里,红依然是我情感寄托的力量,诗意常新的泉源。

⑵我喜欢的不是令人恐怖的血红,而是另一种温和明艳的红,想起它就让人想起生活的美丽;它是质朴而骄矜的颜色,是生命对于自身赞颂的一种语言; 它又具有美的本质,借着开花的世界,借着果实成熟的契机,把那份热情喷发出来。

⑶然而,落红更令我称颂和敬佩。

⑷A飒飒的东风裹挟那满树满坡的游丝花片,春日里卷来一场铺天盖地的“红雪”;B果实蒂落的世界,你会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景观的魔幻般“烟消云散”而惊诧得目瞪口呆;秋风像大地母亲的手臂召唤那些奉献了一生的使者回到自己的怀抱,你会欣赏到红叶那惊世一绝的翩翩舞姿„„红的飘落,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⑸虽然落红不像初放成长时那样的无忧,爱却不因花的凋零、叶的飘逝、果的蒂落而丧失。那份爱是牢固而长久的,就像虹,在空中短暂的划过,却留下了永不消逝的痕迹,永远芬芳灿烂的痕迹;就像一个故事的高潮,以充满悲壮的英雄般的举动,赢得了永世的颂扬和惊叹。

⑹一个秋天,我捡拾了许许多多的红叶,夹满了书架上的每一本书,像珍藏一个无人知晓的红叶梦。过了许久,当我重温那些故旧的梦时,才发现那些固执的精魂们,早已在我情感疏忽的瞬间,翩然化蝶而飞了,空留下一些毫无色泽的枯败的树叶。这是我无意间犯下的一桩错误,既使我伤透了一颗爱红的心,更使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启发——落红并不是生命颓败的结果,而是生命的复归与起点,在这诚挚的复归自然的途中,谁也阻挡不了它的脚步。而只有在这不断的开落中,红,才有着它的延续,才有着它的重生,才有着它的永恒,才能看到那一份不灭的精神与顽强的生命力。

⑺于是,我学会了在红将飘落的时刻去看花,去森林里散步,见玫瑰花毫无怨悔地告别枝头,便忍不住把它捧在手里,轻轻地印上我的唇吻,再潇潇地散落泥土中;或者拾起地上的一枚红叶,对着夕阳去窥探那脉筋间的秘密,从那纵横交错的艳红中,读生命对太阳的赞歌;而当我面对一树通红的鲜果时,又沉浸在生命奋斗与慷慨奉献的自豪中!

⑻在捧掬、拾捡、探读的过程中,我想到了与落红同处一个世界的另类:人当艳红吐翠时自也慷慨大度,一旦凋残飘零却又悲凉不堪;人当兼收并蓄之时面对风雨也不屈不挠,而一旦实满果红回报滋育时常不免患得患失。在落红面前,我不禁热泪盈眶„„

⑼由此,我的梦变得离奇而瑰丽:我化作了一页花瓣、一片红叶、一颗绚丽馨香的果实。

13.文章的题目是“落红”,为什么前两段要写“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作者说“落红更令我称颂和敬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⑹⑺⑼段都写了“我”与“落红”的关系,这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试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第⑷段画线句子(A、B两句任选一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以写“落红”为主,但又写到“同处一个世界的另类”,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本大题共40分

湖南台的“爸爸去哪儿了”,唤起了多少孩子美好的记忆;春晚歌曲“时间去哪儿了”,打动了多少儿女对父母感恩的心„„生活中有许多往事值得大家去回忆,许多情感值得大家去抒写。

请以“ ____________ ,你去哪儿了”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700字。

中考模拟卷语文卷

中考语文卷

三年级语文卷

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无锡新区初三二模语文卷(有答案)

光明新区模拟语文卷0320
《光明新区模拟语文卷032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