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河南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走势

发布时间:2020-03-03 13:11: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河南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走势

--兼谈《纲要》

引题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陶行知

教学改革要干什么?

教学改革还是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结合,知行要统一。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温家宝

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基础”本位是什么? 幼儿养性

童蒙养正 少年养志

成人养德

一、河南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现状

(一)首先谈谈河南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教育实现了“六大跨越” ,即:

义务教育实现了由“人民办”到“政府办”的跨越;(从集资办学到政府埋单 )

职业教育实现了由薄弱徘徊到集团化快速发展的跨越;(从1949年的8所职业学校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所 )

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高校从1949年的2所到现在的107所,在校生从不足万人到今天的150万人 )

办学主体实现了由单一的政府办学到多元化办学的跨越;(8000多所民办学校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无限活力 )

教育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的普通教育体系到比较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跨越;

教育发展推进河南实现了由文盲、半文盲大省到教育大省的跨越,由人口大省迈向了人力资源大省的跨越。

(二)河南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现状

先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现状说起:似乎举步维艰 1. 制约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因素(1) 环境:国情、校情(2) 观念:政府、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识和态度(十大阻力)

要营造有利于创造的社会环境:

就全社会而论,要尊重创造,为创造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如经济上的自由竞争、学术上的自由讨论、思想上的自由争鸣等。

(1)确立创造的价值观。(2)建立有效的知识观。(3)树立积极的文化观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十大阻力

阻力之一: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前、加大。

“就业”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应当是学生完成学业之后的任务。目前,大部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一个主要的目标是参加高考,争取考上一所满意的高校,以便将来在社会竞争中能取得较大的优势,能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而捷径就是从现在起给自己施加“就业”压力,通过各种形式的题海大战,确保自己能应付各种形式题目的考验,这也成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所谓的“素质教育”也大打折扣,惟有应考能力得以发展。

阻力之二:教师非专业化发展客观存在。

首先,职业道德状况不尽人意。有相当数量教师有离职倾向,也有的对教师工作不感兴趣;

其次,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相当一部分地区,教师学历只能用“勉强”来表述,特别是一些教育落后的地区,有一部分教师是由民办教师转制而来的,或由中师函授获得的学历,甚至还有代课教师现象存在等都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

第三,教师的业务状况堪忧。根据一项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职业基本技能,如多媒体教学能力、组织指导课外活动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欠缺,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不佳,12.6%的教师经常因为身体情况而影响工作;

第四,教师的知识补充不及时,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使得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然而有的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业务素质学习,特别是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创新思想观念和心理辅导能力的培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欠佳。

阻力之三:教育管理缺少创新

首先,教育管理思想滞后。教育管理思想未能彻底“革命”,仍沿袭重复过去对管理的认识观念,盲从经验、沉迷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其次,形式主义。一些基层学校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玩花拳秀腿,时下一些管理者认为自己是在“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实实在在搞应试教育” 。

再次,教育管理系统开放不够。教育管理系统注重自上而下的管理,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缺乏从外到内的管理,这种管理系统缺乏开放性。

第四,管理目标不明确,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对于整个教育管理系统来说,缺乏一种清晰的思路、长远的规划、明确的目标,以至于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规章制度朝令夕改等不正常的管理现象。

第五,管理缺乏探索、创新,已造成教育体制过于死板。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校长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必然带来许多弊端。

阻力之四:国内的教育市场排斥教育国际化趋势

开放的教育使得西方的教育文化进入到我国的教育领域,特别是一些带有明显意识形态目的的教育机构会乘机进入,教育领域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反对西化、分化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阻力之五: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并反作用于教育实践,教育理论必须服务于教育实践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理论无论怎么先进,如果不被消化应用,则可能导致这些先进的教育成果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其应用价值。

阻力之六:教育投入的不均衡。 在现阶段,中国基础资源配置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基础教育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上。教育资源的差异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自身的教育环境和外界刺激的作用,出现了种种教师择校现象,相当一部分教师向东线沿海地区和南线开发地区寻求发展,有的基层学校教师则向更高层次的学校寻求发展。还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机构改革,有的行政人员分流至学校教师队伍,这样使得教师群体显得参差不齐。这给中国的基础教育管理带来了阻力。

阻力之十:课程改革急功近利。

首先,政府投入不够。在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保证地方的升学率,往往也只在表面上做文章,对课程的实质内涵的分析和改革力度不够,缺少必要的机制保障,使得课程不能起到应有推动作用。

其次,管理力度不够。由于新课程管理形成了三级管理模式,国家对课程的管理完全依赖于地方的教育实践报告和教育试验区的个性化实施经验。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的课程改革尽管有一定的主动权,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惯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想的教育效果。为了确保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校本课程的推行已成为一种课改时尚,但由于课程的管理层次性差异,使得新课程在管理环节上缺少一种统一性。

第三,“成绩”左右课程改革进程。由于在实际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不少的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领导以及地方政府,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总是想方设法只报成绩,对于课改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基本不谈,使得课程在改革的进程中,往往见到的只是一些大而空的成绩,对新课程的实施没有实质的指导意义。

2、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1)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应然状态) ——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是什么?) ——以“学”为中心;(变以教为中心) ——凸显道德教育的价值;(相对于知识教育) ——学科的横向联系(整合);

——与学习者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的联系加强; 在新的形势下,基础教育必须: 科学发展; 协调发展; 均衡发展; 内涵发展; 专业发展; 规范发展; 安全发展; 生态发展。 政府和总理的关注

温总理的三个面向:改革创新精神、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立足国情。 五个关注:关注公平、关注结构、关注教师、关注素质教育、关注校舍安全。

二、河南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走势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未来趋势: (1)“以人为本”;(2)把知识还原为它本来的状态;(3)评价方式多元化;(4)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与教的辅助工具;(5)教育是对人脑的培养:放松性警惕的状态;编排浸润的学习经验;提供积极加工的机会——凯恩夫妇

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在试图冲破传统藩篱的同时,也可能在造就另一个新的“传统”。

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巩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

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逐步推行标准化教学。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鼓励学校通过富有吸引力和特色的课程、教学及各类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切实提高学习质量。

要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公办学校教师不得从事有偿的课外教学活动。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护学生视力。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真正使教师成为最崇高、最受人尊重的职业。

加强教师教育,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懂教育、会管理的教育工作者队伍。

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 建立职前职后贯通、校本培训和集中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岗位设置管理,全面实行教师聘用制。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走势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对我国传统教育的批判与反思

(1)传统教育对人的过于控制与压迫;

(2)传统教育把教育扭曲为制造社会不平等的工具; (3)传统教育使学校沦为一个为很多人所厌恶的地方。

(4) 传统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严重脱节,俨然一个空中花园。 教育已经不再是什么工具,而是现代人追寻人生意义与追求人生幸福的生活方式。我一直幻想着,什么时候,我们的学校能成为孩子们感受人类文明幸福的场所,而不是承受“文明” 重压的牢笼!什么时候,我们的教师能真正以教书育人为幸福,而不是无奈地“挣扎”;什么时候,我们的家长能毫无功利地尊重孩子的人生选择,而再不受面子文化的“折磨”。

一句话,教育在于让人享受幸福!

基础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燃起追求幸福的渴望之火、充满追求幸福的自信之心!

——北京一个小学教师的自白

2. 社会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1) 知识观的改变(能力观和人才观) (2) 对人才要求的改变: 学会生存; 学会做事; 学会认知; 学会共同生活。

3、关于河南基础教育发展无法回避的几个问题求解 对策和建议:稳中求发展.这里必须有几个假定。 (1)必须假定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2)必须假定这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以及财力; (3)必须假定这可能要面对许多失败的打击; (4) 必须假定这需要有关专业人士的相助;

(5)必须假定对全体老师、管理人员以及学校领导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是有必要的;(绩效提升途径:学习共同体)

(6)必须假定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7)必须假定用相关的制度与法规来约束或促进是很有必要的;

(8)必须假定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中的其他机构的建议是很有价值的。

(2)对几个具体问题的尝试求解: 关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随着国家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必须适应人口流动性增加的新趋势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格局,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的内涵可以从下面几个层次来理解:

从教育资源的配置看,教育的“硬件”设施包括生均教育经费投人、校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的配置均衡,教育的“软件”包括教师、学校内部管理等的配置均衡;

从教育的目标看,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 从教育的功能看,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

因此,教育均衡的目标是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基础和前提。

从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出发,我们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大致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基础教育入学权利和入学机会实现均等发展,即适龄儿童受教育机会的均衡,其中包括有能力就读的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都享有均衡的受教育机会,这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

二是基础教育在区域间实现均衡发展,即在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乡域之间统筹规划,这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三是基础教育在城乡间实现均衡发展,这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四是基础教育在学校间实现均衡发展,包括学校布局和规模均衡合理,学校教育经费投入、设备设施、师资配备、生均教育资源、学生生源均衡等多方面,这是实现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五是基础教育在学生间实现均衡发展,包括校内各班级在设施、师资、生源、管理等方面的均衡,这是实现群体间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六是基础教育在不同类别、不同级别教育间实现均衡发展,这里包括基础教育内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也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七是基础教育在教育质量上实现均衡发展,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均衡;

八是基础教育结果在学校教育中和受教育者间实现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均衡发展。因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学校均衡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2》

教育改革和发展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

《加快茶陵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河南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走势
《河南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走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