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哈姆雷特之死原因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8: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哈姆雷特之死的原因

摘要:戏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它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的性格缺陷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哈姆雷特致死的原因。

关键词:优柔寡断怀疑猜忌忧郁社会原因

引言: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之父。《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悲剧,他所塑造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艺术形象代表了莎士比亚喜剧的最高成就。哈姆雷特代表了莎士比亚自己的社会观,反映作者的愿望。剧本以哈姆雷特为父报仇为线索,展开了悲剧。

古往今来,众多学者都认为哈姆雷特性格上的软弱反映在行为上的延缓性是导致他悲剧的唯一原因,事实上,导致哈姆雷特之死的原因不仅仅只有其性格上的缺陷,还有社会环境方面,也是导致哈姆雷特之死的原因。

一、哈姆雷特性格弱点与缺陷

正所谓是性格决定命运,哈姆雷特的死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个性造成的。

1、优柔寡断.

面对着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仇国恨,哈姆雷特有着强烈的复仇愿望:“我的运命在高声呼喊,使我全身每一根微细的血管都变得像怒狮的筋骨一样坚硬。”“安息吧,安息吧,受难的灵魂!好,朋友们,我以满怀的热情,信赖着你们两位;要是在哈姆莱特的微弱的能力以内,能够有可以向你们表示他的友情之处,上帝在上,我一定不会有负你们。让我们一同进去;请你们记着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守口如瓶。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来,我们一块儿去吧。”怒吼,宣誓,哈姆雷特用这种毅然绝然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复仇的坚定信念。然而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疑虑情结,他本来有好几次杀死仇人的绝佳机会,但在这种情结的作祟下,复仇计划一次次功亏一篑。当他偶遇到仇人在为自己的罪孽祈祷时,复仇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接着他就转入了时机价值的思考:“现在我正好动手,他正在祷告。我现在就干,他就一命归天,我也就报了仇了。这需要算一算。一个恶汉杀死了我的父亲,我这个独生子把这个恶汉却送上天堂”于是,哈姆雷特复仇首先变成了一场思想斗争。一面是杀父之仇的切齿之痛,父亲亡灵的声声追讨,另一面是对生命价值严肃思考,与生俱来的忧郁秉性.哈姆雷特在这二者之间苦苦的徘徊。“要不是怕一死就去了没有人回来的那个从未发现的国土,怕那边还不知会怎样,因此意志动摇了,因此便宁愿忍受目前的灾殃,而不愿投奔另一些未知的苦难?这样子,顾虑使我们都成了懦夫,也就这样子,决断决行的本色上了惨白的一层思虑的病容;本可以轰轰烈烈的大作大为,由于这一点想不通,就出了别扭,失去了行动的名分。

一个复仇计划就这样演绎成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围。在这个突围的过程中,哈姆雷特不断的看到社会的黑暗,力图让自己容入这种灰暗的世界中去,用敌人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敌人;但是人道与正义的信仰却做着本能的抵抗.在这种针锋

相对的思想冲突中,哈姆雷特进行着艰难的蜕变和抉择。“我心情如此沉重,直觉得大地这一幅大好的框架是伸到茫茫大海里的一座荒凉的山岬,天空这一顶极好的帐幕,你们看,这一片罩在头顶上的豪华的苍穹,这一层镶嵌了金黄色火点子的房顶,啊,我觉得也无非是一大堆结聚在一起的乌烟瘅气。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整,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之华!万物之灵!可是,对于我,这点泥土里提炼出来的玩意儿算得了什么呢?”注意,这里“哈姆雷特是以一种讥讽的口气讲的这段话,”这既是哈姆雷特对人的地位的怀疑,同时更是哈姆雷特的一种时代秩序观念的反映。于是,他开始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一切:人性的虚伪,世态的炎凉,天道的不公......最后,终于到达了这种怀疑状态的顶点:生存还是毁灭?”而他的当务之急是复仇,有重振国家.这种对于生命意义的超负荷的思考,无疑对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性格决定命运.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在这种性格之下,他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复仇成了他的全部。而这一切,导致他对懦弱的母亲冷语相向,对心爱女子的视而不见,导致他亲手杀死爱人的父亲,导致他最终落入仇人的布下的圈套。最后,复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都破碎了:哈姆雷特的雄心壮志,爱人如花的生命,母亲脆弱的生存。

美好的东西由一个本来近乎完美的人亲手撕碎了,这就是悲剧。而这种悲剧的根源就在与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所以这是性格的悲剧。

2、怀疑猜忌

要知道哈姆雷特自幼生活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身份尊贵,家庭和睦美满,国家强盛,感情上有了情投意合的女朋友,思想亦接受了新一代的人文主义教育。他所经历过处境无一不是平顺的。可是忽然间,甚至可以说是一夕之间,哈姆雷特原本所拥有的一切都遭到了全盘颠覆。父王猝死,母后改嫁,王权旁落,国外大军压境。对于一个尚对世界充满了美好理想与愿望的年轻人,一个从来不曾遭遇过什么重大挫折与坎坷境遇的年轻王子来说,没有什么比这突如其来的巨变更打击的事了。也正因为如此,哈姆雷特的忧郁本性愈发得明显了,而他性格中多疑的一面也被激发了出来,甚至愈演愈烈。如他甫一登场时,便以连讽带刺的口吻来面对新国王与王后的问候:

“王:得,哈姆雷特,我的侄儿,我的儿——

哈:亲上加亲,越亲越不相亲!

王:你怎么还是让愁云惨雾笼罩着你?

哈:陛下,太阳大,受不了这个热劲儿。

后:好哈姆雷特,摆脱你黑夜的阴沉气,

和颜悦色,来面对丹麦王上吧。

你不要老是这样子垂下了眼睑,

想在黄土中寻找你高贵的父亲。

你知道这是很普通的;有生必有死,

谁都得通过人世,跨进永恒的。

哈:唔,母亲,很普通。

后:既然是很普通,

为什么你又这样子好像很在乎?

哈:好像?不。我不懂得什么叫‘好像’。

好母亲,尽管我披一件墨黑的外套,

按礼从俗,满身都穿起丧服,

好容易从肺腑吐出来长吁短叹,

眼泪像江流滚滚,一泻千里,

再加上垂头丧气,形容憔悴,

再加上千种表情,万种姿态,

都不能真正表现我。这真是‘好像’,

像如此,像这般,是人人会耍的把戏;

我的心事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这一套都只是哀痛的衣服和装饰。”

又因为王后的火速改嫁新国王,使得哈姆雷特对女人产生了莫大的厌恶与反感,连带的对自己曾一度倾心的奥菲丽娅说话时也夹枪带棒的:

“奥:殿下,难道美丽,除了跟贞洁以外,还能有什么更好的交往吗? 哈:嗯,真的;因为美丽的力量倒容易把贞洁点化成淫荡,贞洁的力量可难于把美丽改成像它自己的样子。这本来是一种怪论,可是现在时势却让它得到了证明。我从前的确爱过你。

奥:真的,殿下曾经使我相信是这样的。

哈:你不应该相信我;因为贞洁不可能在我们的老干上接新枝而使我们不发出陈旧的气味。我从前不曾爱过你。

奥:那么我就更加是受骗了。”

由于环境的剧变,哈姆雷特变得十分多疑,特别是对女人的猜忌之心更为严重。这样的情形不仅伤害了哈姆雷特身边的人,也伤害了他自己。即使是一心帮助他的霍拉旭等人,他也无法全心信任。这使得他的复仇之路愈加崎岖,也让他在悲剧命运的路途上愈走愈远。

他的猜疑与毫不留情、极尽挖苦之能事的讽刺,不仅深深伤害了奥菲丽娅的心,也间接促使了奥菲丽娅的落水而亡。可以这么说。奥菲丽娅的死不仅是她个人的爱情悲剧,也同样是哈姆雷特复仇悲剧中的一环。他在造成奥菲丽娅悲剧命运的同时,也在加速着自己的悲剧命运。

3、忧郁气质

正所谓是性格决定命运,哈姆雷特的死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个性造成的。哈姆雷特虽然是接受了人文思想教育的新一代,但他毕竟身为丹麦王子,无可避免地熏染上了宫廷贵族固有的一种悲观忧郁的气质。而他的这种忧郁气质又屡屡于他的内心独白中显现出来。

哈姆雷特哀叹“丹麦是一所监狱。”全世界也是“了不起的一大所,里面有许多禁闭室、监狱、暗牢;丹麦是里面最坏的一间。”这句台词,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整个中世纪欧洲封建神学对人的可怕禁锢。当时的欧洲,罗马教廷和封建统治者剥削、奴役和镇压人民,这中间,宗教裁判所一再囚禁和烧死科学的殉道者,当时的那些新兴的资产阶级巨人,和哈姆雷特一样,受着死亡的威胁。他们渴望和陶醉于正义和自由,就像曾经不经世事的哈姆雷特一样,眼见的却是遍地的专制、压迫、腐化和欺诈。于是,哈姆雷特有了他自己独特的忧郁。他沉痛地说:“我的心情如此的沉重,直觉得大地这一幅好大的框架是延伸到茫茫大海的一座荒凉的山狎;天空,这一顶极好的帐幕„„啊,我觉得也无非是一大堆结聚在一起的乌烟瘴气。„„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对于我,这点泥土里提

炼出来的玩意儿又算得了什么呢?”莎翁借哈姆雷特的忧郁,倾吐了人文主义者的失望和压抑。

哈姆雷特在得知了自己叔父的卑劣行径之后,在独白中这样对自己强调:“记着你!是的,我要从我的记忆的碑版上,拭去一切琐碎愚蠢的记录、一切书本上的格言、一切陈词套语、一切过去的现象、我的少年的阅历所留下的痕迹!”这段独白,不仅反映了他的愤懑情绪和性格特征,而且而初步展现了他一心关注的,或者感触最深的问题。哈姆雷特本来是一个爱好书本的书生和理想主义者,他对于人和人世幻想得过于美好,此时,他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对于周遭世界的不满,对于不义行为(特别是践踏爱情和不贞)的愤慨和憎恶,其实就是人文主义者对于过去、也就是对于封建的否定和批判。“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哈姆雷特的重整乾坤不仅仅是丹麦,而且一个充满黑暗和阴霾的整个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

在决定用演戏来证实鬼魂之后,哈姆雷特在第二段长长的独白里谴责自己拖延复仇的行为,“一天到晚像是在做梦似的,忘记了杀父的大仇,虽然一个国王给人家用万恶的手段掠夺了他的权位,杀害了他最宝贵的生命,我却始终哼不出一句话来。我是一个懦夫吗?谁骂我是恶人?谁掉破我的脑袋?谁拔去我的胡子,把他吹在我的脸上?谁扭我的鼻子?谁当面指斥我胡说?谁对我做这种事?嘿!我应该忍受这样的污辱,因为我是一个逆来顺受的,没有心肝的怯汉!”可以看出,他的愤懑近乎歇斯底里。这是一种尖锐的矛盾:既不能迅速报仇,又不能解释自己为何拖延。哈姆雷特并不怀疑为父王报仇的正义性,但它对于父王的爱更激起了怜悯。他答应鬼魂要迅速取报仇的时候,它的态度是完全诚挚的,然而这并没有消除他的不自觉的、本能上或是思想意识上的对于流血复仇这种封建传统任务的抵触。而这种心态,是整个人文主义者矛盾和新兴资产阶级软弱性的反映。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过:“人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思想型的,一类是行动型的。”前者是哈姆雷特式的忧郁,后者是堂吉诃德式的癫狂。

正因为哈姆雷特的忧郁气质与优柔寡断、怀疑猜忌的性格,使他于对自身命运的痛苦与挣扎中,而没有时间精力与能力去应付克劳狄斯的迫害。不得不说,性格决定了命运,哈姆雷特悲剧的最大成因便是他的性格缺陷,如果他能够果断些,心狠些,也许他的命运便可以重新书写了。

二、社会原因

作者莎士比亚生活时期的伊丽莎白统治虽然盛及一时,但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中,社会不可避免的向两极分化。“圈地运动”使广大农民沦为赤贫,再加上工商业主对劳工的残酷压榨和剥削,使得绝大多数人民陷入绝境。连女王本人也哀叹“到处都是穷人”。这一时期与莎士比亚青年时代的社会相比,有着巨大的现实差距。与人文主义者所倡导的“爱”的精神也是相违背的。

这一历史的变异使莎士比亚的思想产生了激变,对一切事物的认识产生了根本变化,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个积极进取的青年已经沦为毫无斗志的“悲哀者”。这些社会变动带来的思想变化,也清清楚楚地反映在他的同期戏剧创作中。他在剧本中描述的“国家安定、朝野和谐、家庭和睦、夫唱妇随”的充满“爱”的世界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肃杀的饿严冬”,一个惨淡愁苦的世界。欢乐成了哀泣,朋友成了敌人,相亲相爱成了尔虞我诈,喜剧创作也就转向悲剧创作。《哈姆雷特》正是这一时期的现实反映,也是莎氏思想变化的深刻体现。

哈姆雷特生活在皇室,过着优异的王子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念,完全是一个高贵的王子。正像莎士比亚的早期生活,舒适自由而又充满理想。然而,父亲的意外死亡,母亲的匆忙改嫁,一次次打击了哈姆雷特,使这个原本充满人文主义美好理想的王子在面对现实的黑暗时,无力承受精神上的打击,一个欢乐的王子换上了悲哀的外衣。不仅哈姆雷特的社会生活环境是如此艰难,哈姆雷特的个人生活环境也是如此艰难。我们可以把他和剧中的另一个复仇人物雷欧提斯做一些比较。

哈姆雷特在第三幕第四场,刺杀了雷欧提斯的父亲波洛涅斯。于是雷欧提斯也就面临着与哈姆雷特相同的命运——复仇。雷欧提斯得知父亲的死讯,立即从国外回来,唯一的目的就是找出凶手,为父亲复仇。而相对的雷欧提斯的复仇环境就和平简单的多。他只是一个大臣的儿子,可以不必为国家的命运着想,他的复仇目的单纯到只是为家族夺回荣誉,因此雷欧提斯接受哈姆雷特的决斗时,就显的更加果断与无所顾忌。而且他的复仇也得到了国王克牢迪斯的暗中支持。哈姆雷特则不同,他不能单纯的为荣誉而战,他必须在克劳迪斯的监视下,在国家危难的责任感中,小心翼翼的复仇。

可以说,哈姆雷特生活在一个无可选择的时代,生活在一个无可选择的艰难环境中。但他又必须复仇,他的结局只能是悲剧性的毁灭。他的复仇必须耐心的等待时机,这个时机就是家族荣誉,个人荣誉得到恢复之时。

因此,总的来说,哈姆雷特的悲剧成因是由他个人的性格缺陷以及不可抗拒的客观环境因素所共同形成的。哈姆雷特本身忧郁、多疑、优柔寡断的性格是其酿成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哈姆雷特所身处的环境的剧变亦是不可忽略的客观因素。而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在客观上所拥有的斗争力量的悬殊,亦是形成他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可以这么说,如果说哈姆雷特的性格缺陷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那么环境原因则将他的悲剧命运推向了无法挽回的深渊。

参考资料:

1、《外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英国文学作品选读》,商务印书版,2003年版

3、《莎士比亚传》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4、《新编外国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鱼之死原因美文

3.1 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之死原因
《哈姆雷特之死原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