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邻里关系范文里拉之死(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15 12:07:2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邻里关系和为贵

邻里关系和为贵

一个个独立的家庭由于共同的生活在同一地域内,相互之间守望相助,互动频繁,构成了一个内在联系的生活生活群体——邻里。邻里之间在琐碎而平凡的交往中,可以体会到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得到比较稳定、及时的生活支援和安全感。正像俗话说的:远亲不如近邻。因此人人都希望有一个正常的邻里关系。

有些人在和邻里相处中常常表现为光占便宜不吃亏,好事都是自己的,坏事都归别人的头上 。如把脏水泼到别人的家门口;在公共的位置堆放自己家大量的杂物,而把不方便的或较小的位置留给邻居。这种自私的人难以合别人搞好关系。有些人相互之间井水不犯河水,你有好事我不沾光,你有难事我也不帮忙,这都是自私的一种表现。

但有一些人对邻里发生的困难总是热情相助,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常常能够得到邻里是爱戴,在邻里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当然一个人能不能始终如一把好事做到底,并不完全依他一个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环境与对方的为人处事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例如:如果一个经常得到她帮助的人在获得他帮助时连一句感谢的话对没有,这就可能影响他相助的热情。如果他与遇到的已发生困难的一家邻居是那种喜欢损人利己、与周围邻居都出理不好感谢的人家,也会抑制他前去相助的热情。可见,在我们抨击那种损人利己或直接顾直接的错误的时候,不能片面认为邻居有难不相助就是错误的。我们还是要强调亮了之间的互敬、互助、互爱的风气,只有在相互的基础上产生的助人,才能够持久。

推荐第2篇:邻里关系调查表

邻里关系调查表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的浓情融洽往往胜过远方亲戚的问候。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腾飞,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居住方式的多样化变更,我们传统的邻里互助关系,团结和睦的相处之道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们生活的时代在飞速发展,您与邻居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因此发生变化,您跟您的邻居相处的是否融洽,或者您对如何处好邻里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填写《邻里关系问卷调查表》告诉我们。

问卷说明: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的浓情融洽往往胜过远方亲戚的问候。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腾飞,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居住方式的多样化变更,我们传统的邻里互助关系,团结和睦的相处之道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您与邻居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发生变化,您跟您的邻居相处的是否融洽,请填写《邻里关系问卷调查表》告诉我们

1.(必答题)你认识几位邻居

0-5 6-15

16-25

26位以上

2.(必答题)您是否了解自己的邻居?

非常了解 比较清楚

不太过问

一无所知

3.(必答题)你知道邻居家有几位成员吗?

很清楚 不太了解

根本不关心

4.(必答题)邻里之间经常接触吗?

经常往来 偶尔走动

几乎不接触

从不碰面

5.(必答题)你知道邻居的电话号码吗?

知道 不知道

6.(必答题)遇到困难,你会向邻居求助吗?

一有困难就求助

拿不定主意时才会求助

从不求助 7.(必答题)你曾经帮助过你的邻居吗?

有过 没有

如果邻居求助,会帮忙

如果邻居求助,也不会帮忙

8.(必答题)一般情况下,你遇到自己的邻居会怎么相处?

聊会儿天 随意寒暄几句

点头微笑不说话

视而不见

9.(必答题)是否希望能通过一些活动,多了解自己的邻居,极大可能地改善邻里关系?

十分渴望 希望

不希望

无所谓

10.(必答题)您对于当今邻里间的关系有何看法、意见或建议?

超六成市民不熟悉邻居

在本次调查中的重要指标“邻居的交往程度”上,在回收的100份调查问卷中,邻里间“不太过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5.1%,“一无所知”的占总人数的30%,相互“非常了解”与“比较清楚”的比例分别为5.9%和29%。

也就是说,超过六成的西安居民对自己的邻居并不熟悉,只有不到四成的西安市民熟悉邻居。其中,不少受访市民表示会和左邻右舍打招呼,但和楼上楼下的邻居相对较少。互相串门的市民,以老人和孩子居多。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你有邻居的电话”这一问题中,选择“有”的占到总人数的35.3%,这些人多数为50岁以上的人,这一类在人们的感觉与印象中,应该是最擅长和人交往,最热情的人。

在红专南路社区接受访问的钱女士说,之所以存邻居的电话,主要是邻居间的小孩都一起上学,大家熟悉一点。17.6%的市民手机里都不会存邻居的电话,记者调查发现,他们中有相当比例的市民并不是不擅长邻里间的交往,而是希望与邻居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并非人人愿意打得火热。

遇突发情况多数不向邻居求助

对于“遇到突发情况,你会向邻居求助吗”这一问题,三秦网调查中,75%的网友选择“不会”,仅有少数人认为如果向邻居求助,应该会得到帮助。

调查问卷显示,如果家人突发疾病或遇紧急情况,向邻居求助的占17%,向亲戚朋友求助的占32%,拨打

110、120的约占29%,还有22%的受访者选择向小区物管求助。看来,多数人都不太愿意第一时间向邻居求助。

请你来支招怎样处理邻里关系 活动一:征集你和邻居的故事

你了解你的邻居吗?您愿意了解他们吗?你和邻居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故事?欢迎你和我们联系,讲述你们邻里间的故事。 活动二:处理和谐邻里关系,请你支招

你渴望什么样的邻里关系,你觉得大家应该怎样相处才更和谐?对于处理和谐的邻里关系,如果你有啥妙招,请你拨打本报热线029-82243110快快联系我们。

推荐第3篇:里拉的解释及造句

【注音】: li la

里拉解释

【意思】:意大利的本位货币。[意lira]

里拉造句:

1、至于罗德里戈-里拉其人,我已经解释过他是何许人也。

2、随着欧元取代里拉,这种优势开始消失时,低成本的竞争对手刚好又出现了,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开始崛起。

3、如果你往里面放进三百里拉——二十五分钱——靠近天棚的聚光灯便短暂地闪亮起来,将马赛克制作的瓷砖沐浴在鲜明的灯光里。

4、与巴西相似,为了限制资金流入,同时缓解货币(里拉)增值的压力,土耳其去年年末也实行一系列非常规性措施,。

5、如对通货膨胀的担忧,通货膨胀的比率已上涨到7.7%,部分是因为货币力量的减弱,为此银行最近已经取消引资,并且售出一些外汇储备,用以支撑里拉的增值。

6、由于埃及市场周五和周六休市,投资人抛售谢克尔和里拉,买入美元来规避动荡时期的风险.7、它是继科威特第纳尔,马耳他里拉,巴林第纳尔之后世界第四位的价值最高的货币。

8、土耳其中央银行为了稳住里拉的利率,也对货币市场进行了调节。

9、欧元区东部邻国遭受的打击可能尤为严重:比如土耳其里拉在过去一周都处在压力之下,这是资金流出的迹象。

10、对鲜花生意和旅游业的担忧令肯尼亚先令和土耳其里拉仍将面临压力。

11、他能够激发出人们在圣歌中表达的各种情感;他手拿金里拉,用悦耳的声音指挥着缪斯女神的合唱队。

12、在1980年代-1990年代,许多意大利制造商在国外扩张,利用意大利里拉反复贬值的优势降低价格,削弱外国竞争对手。

13、小学生们(其中有战争孤儿)在北部城市里拉一所公立学校开晨会。

14、里拉是阿拉伯语中磅的翻译。

15、令人奇怪的是信贷紧缩没有打击到饥渴投资者对于两种货币的信心:巴西的雷亚尔和土耳其的里拉。

16、此外,由于土耳其里拉是合法的货币,其弱小而敏感的经济很容易受到影响。

17、土耳其央行下调基准贷款利率半个百分点,至5.75%,受此影响,里拉对美元下跌了2%。

推荐第4篇:新型社区邻里关系调查报告

新 型 社 区 邻 里 关 系 调 查

小组成员:

信管

赵云鹏、赵政亦、朱博俊,蒋程佳

经管

成可立

小组分工:

调查意义:成可立

调查目的、方法、过程:朱博俊 概率统计:蒋程佳 调查情况综述:赵政亦 调查分析、结论:赵云鹏

小组组长:赵云鹏

目录

选题意义„„„„„„„„„„„„„„„„„„„„„„„1 调查目的、过程„„„„„„„„„„„„„„„„„„„„3 调查方法„„„„„„„„„„„„„„„„„„„„„„„4 调查情况综述„„„„„„„„„„„„„„„„„„„„„4 分析„„„„„„„„„„„„„„„„„„„„„„„„„10 结论„„„„„„„„„„„„„„„„„„„„„„„„„12 建议„„„„„„„„„„„„„„„„„„„„„„„„„13

新型社区邻里关系调查

选题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口不断增加。人民都逐渐从平房搬到了新兴的小区内,然而伴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居民邻居之间也会发生新的问题。

现在,人们总是怀念从前的大院生活,说那充分体现了“远亲不如近邻”。但这种密切和热闹是建立在住房窘困逼窄的基础上。说到底,是一种无奈——七十二家房客的拥挤造就了亲密,空间窄小,人的气魄也小了。相互之间了解得太多,彼此都熟悉彼此的性格和脾气,任何事都可以不胫而走,根本谈不上隐私权。新邻里关系实际上是居住条件改变下的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条件改变了,人的思维随之而改变,一味强调某种氛围显然有点不合实际。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很深奥的社会哲学。

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具有的意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比如从生产互助的角度看,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邻里之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互通有无、相互支援、共同发展生产、共同走上致富道路。这一点在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或者经营单位,各个家庭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对有限的农村邻里间表现的尤为明显。就目前的城市现状而言,由于许多家庭中的成员面临着下岗再就业的问题,因此良好的邻里关系也有利于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走上再就业之路。许多家庭事

实上在这方面已尝到了甜头。

再比如,从生活互助的角度看,一个家庭在生活上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甚至是不幸,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其处在邻里关系较好的环境里,这个家庭往往能及时得到邻里们的安慰和同情,照顾和救济,由此能及时地克服困难,摆脱不幸。这些得到过邻里帮助的家庭,当他的邻居发生困难时,相信他们也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因此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邻里之间在生活上相互扶助。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许多传统的美德,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远亲不如近邻”、“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就是这种传统美德在邻里关系中的写照。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应该大大地倡导、发扬这些传统的美德。

另外,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分析,良好的邻里关系还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这也正是今天我们为何要选择“邻里之间”这一话题进行交流的主要原因。

同时社区的安全问题也存在,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治安问题,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邻里关系对促进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具有的意义,至少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助于邻里之间矛盾的化解,能够直接避免或者减少邻里间因矛盾激化而引发的治安和刑事案件。在一个邻里关系良好的环境里,邻里之间往往能够自觉地采取互谅互让的方法,求得他们之间矛盾的化解,和和气气地解决好他们之间形成的纠纷。相反在一个邻里关系不良的环境里,邻里之间常会为一些丁点小事一

触即发产生矛盾,轻者唇枪舌剑互不相让,重者大打出手,酿成流血事件,进而引发治安甚至是刑事案件。在社会发生的治安和刑事案件中,因不良的邻里关系酿成的占有相当的比例。

邻居对于我们,是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重要纽带。“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话足以说明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邻里关系是社会中的重要公共关系,如果运转良好,将对人群素质、道德水平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住房条件的日益改善,我们也许不再为争过道而面红耳赤了,不必担心隔墙有耳了,可我们又都被水泥壁垒裹住了。与此同时,邻里关系由从前的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隔阂的不断加大,人们总是喜欢躲在自己家的的那一块小地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人们那种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已经渐渐的感受不到了,总体体现为“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理他人瓦上霜”的情况。 为此我们展开调查。

调查目的:

当人们悄悄从单位大院迁出,当人么逐渐从城郊大队搬出,搬进水泥钢筋建造的楼房时,亲密的邻里关系逐渐被冷漠替代。可是喧闹的都市之中,邻居依然还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人。针对逐渐冷淡的社区邻里关系,我们小组对我们学校附近的蚕花巷小区和运河一代的小区进行了抽样问卷通过对社区业主的问卷调查,了解和整合邻里关系的各种问题,对此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调查过程:

我们沿着湖州街去了拱北小区的公园找了不同年纪的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有些很乐意帮助我们填问卷,也有一些对这些问卷有抵触心理,使我们调查进行的不是很顺利,接着我们沿着湖州街走到了运河边上,对一些店主进行了问卷调查。有的店主很乐意的接受了我们的调查,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大学生毕业生对我们的问卷很理解,但是有些中年的妇女不是很理解我们的方法,以为我们是搞传销的,把我们轰出店里,在巨大的压力下我们坚持发出很多的问卷。我们抱着不怕苦不怕晒的念头,长途跋涉十几公里,问了几十家店铺,和几百人.最后为了找到不同年龄段的人,我们又到各自居住的宿舍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方法:派发问卷。

调查情况综述

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每个人难免都会有自己的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邻里关系总是个话题。邻里关系的好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了生活、工作和学习,和邻居相处的关系侧面反映了社会风气的发展变化及人文历史的变迁,那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人的邻居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和以前有不同吗?

本次调查,我们发出200张传单,收回152张。 以下是本次调查的情况: 1.你的性别?

你的性别?40%男女60%

2.你所在的年龄段?

你所在的年龄段?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10-1920-295.30%30-395.30%40-491.90%50以上27.60%系列159.90%

3.你什么时候去邻居家里走动或做客? 5

你什么时候去邻居家里走动或做客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经常去有事不得不去经常去逢年过节简单拜访尽量不去系列1有事不得不去

4.你认识你的邻居吗?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空间正在逐渐发生变化,现代人的隐私观念和独立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许多人不愿意多管别人的闲事,对于邻居的事情大多不会过问,对于自己的邻居可能只是了解到邻居的姓氏,而具体的情况不是非常了解,而主动和别人搭讪可能会被视误会,所以很多人即使居住了好几年也并不知道邻居的名字。

11.80%32.90%认识并有过交往认识,见面偶尔打的招呼不认识55.30%

5.你知道邻居家有几位成员吗? 6

7.90%47.40%很清楚不太了解根本不关心44.70%

6.你对现在的邻居满意吗?

7%24%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69%

7.你和邻居互相来往吗? 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现在的居住环境已由原来的弄堂胡同式的大多变成了高楼大厦,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使得人们没有更多机会接触,而不似以前的老式住宅,一开门就可以见到邻居。加上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流动性也大,选择租借房子的人也很多,现代人已经不太可能像他们的祖辈那样一辈子居住在一个地方,故而也不可能会有很多的机会和邻居来往。甚至有一些人和他们的邻居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因此经常来往的人数非常少。

31.60%经常往来从不往来偶尔往来15.10%53.30%

8.遇到困难,你会向邻居求助吗?

9.90%36.20%一有困难就求助遇到重大问题又拿不定主意时才会求助从不求助53.90%

9.邻里之间有矛盾吗?

19.70%有没有80.30%

10.你认为引起邻里之间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0.00%40.00%30.00%噪音和环境的污染, 35.50%其他, 48%系列120.00%10.00%0.00%噪音和环境的污染占领空间, 8.60%宠物, 7.90%宠物

11.邻居之间发生矛盾后,你一般会采取怎样的方式解决? 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48.70%22.50%27.60%1.20%系列1争吵两句就适可而止主动调和互不理睬,任其发展武力解决

12.你曾经帮助过你的邻居吗? 由于对于自己的邻居的了解程度较低,平时又缺乏沟通和往来,许多人都认为自己的邻居比较冷漠。

50.00%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40.70%44.10%13.20%1.90%系列1有过没有如果邻居求助,会帮忙如果邻居求助,也不会帮忙

在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正在日益变的淡薄,对于那种久违了的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邻里情变的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及,不可否认,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着被关心被了解,但是在一种害怕别人误会的心态的驱使下,谁又能主动去关心接近别人?明略公司认为对于这种人情不断变薄的现象,整个社会都有义务提倡对他人的关心。不管是谁,生活在这世上就会和别人接触,每个人都需要关心和了解,在希望别人能关心了解的同时也应该对别人做出关心和了解。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形成这种良好的风气,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

分析

总结本次调查,可以分析出:

从性别方面来看,女性占到60.5%,男性占到39.5%。开始我们走进社区,女性更愿意接受我们的调查,而男性相对排斥我们,这从某些方面说明女性更远与人为善。

从年龄段来看,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加配合我们调查,而老年人则表现出不愿意配合我们的调查,从调查结果老看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了近九成。

从与邻居的关系来看。当问及是否认识你的邻居时,超过半数的人表示只是偶尔打个招呼,认识并交往过的只占到了3成。对于邻居家有几口人,有47.4%的人表示是很清楚的,而44.7%的人不太了解,7.9%的表示完全不关心邻居家有几口人。只有31.6%的人表示会和邻居经常往来。而当问到会遇到问题时是否向邻居求助时,只有9.9%的人表示一有问题就像邻居求助,而36.2%的人从不想邻居求助,53.9的人遇到重大问题才向邻居求助。而40.75的人曾经帮助过邻居,更有44.1%的人表示如果邻居求助原意伸出援助之手。80.3%的人与邻居没有矛盾,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19.7的人与邻居存在着矛盾,而噪音和环境的污染时一个很大的原因。当邻居之间发生矛盾时,48.7%的原意主动调和来化解邻居间的矛盾,27.6%的人表示不愿然事情闹大吵两句就适可而止,22.5%的人选择互不理睬、任其发展,极少的约1.2%的人选择武力解决。

大家没有真正的交流,最多也只是表示面上的相互打招呼.以前人民的生活节奏较慢,居家时间比较安多,和和街坊邻居的交往时日常交际的主要方式。现在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居家时间少了,和邻居相邻不相识的情景随之增多。同时,现在人对邻居的依赖越来越小。随着通讯技术的不但发展,和远方的朋友在网上聊天比敲开邻居的们要容易的多,和邻居的交往不在不必可少。在人们对邻居感情上的依

赖减少的同时,实际生活中队邻居的需要也逐渐减少。真是这些原因,造成了都是邻里关系趋于冷漠。

结论

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我们的调查我们得知现在的邻里关系体现出几种特征。

一:由动态积极到静态消极

过去的邻里之间关系表现为:邻里之间相互接触频繁、关系密切,邻里之间相互走动的较多。现在的邻里关系表现为:邻里之间基本没有太多的走动人与人之间相对冷漠。 二:由直接联系变为间接联系

过去的邻里关系之间都有相互接触,但现在的邻里关系中更多的时间接接触,对于邻居的了解很少。 三:有背景简单到背景复杂

过去大家都住在单位分的房子里或者家里传下来的房子里。下载乃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单位甚至不同城市、国家的人成为邻里。 四:由宣传共性到张扬个性;

过去大家以共性的方式生活在一起,生活相对平稳固定。现在打击生活的空间相对私密,接触不多,因此就更个性一些 五:由靠社会公德维系变为靠法律维系

旧的邻里关系更体现道德的力量,在新型邻里关系中,大家更多

的依靠对规章制度和法律的遵守来维持。

建议

创建文明、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对现代人来说更合适,社区居民和居民委员会都应该为此而努力。社区居民委员会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居民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趣味社区运动会、家庭厨艺大赛、邻里互助等活动,吸引居民参与,消除邻里之间的陌生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感,逐步加深了解,形成文明、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对居民来说,要转变观念,从过去的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不要人为制造一个个鼓捣,把邻居当成陌生人,应该逐渐消除心里封闭性,融入社区大家庭。社区的一切活动和倡导都只是个媒介,它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在的问题,它只是为大家在这个钢筋混凝土的世界里提供一个可以暖心的港湾,只有大家把心放开才可以真正的回到当初大家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大家庭。和谐的邻里关系不仅仅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更是一种坚持的美丽。只有大家能够为爱而坚持,我们就能让生活充满阳光。

让我们每个人来说,融洽的邻里关系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愉快、顺心、舒适的生活条件,使我们在积极、健康的状态中。做个好邻居并不难,坚信比心。善待他人,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成员的良好品质风貌的特征。

推荐第5篇:国际市场营销香客里拉饭店市场调研

香客里拉饭店市场调研

序言

福州大学城位于福州闽侯县上街镇,乌龙江西岸,距离福州市中心鼓楼区、台江区九公里,西邻京福高速公路,东邻316国道,是福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是集教育、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园区现已驻扎的大学有: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福建江夏学院、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教育学院上街镇校区、福州教育学院、福州一中福建华南女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州第一技工学校\ 福建机械工业学校、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整个大学城的师生总人数现已超过二十万。

关于我们此次做这项市场调研的目的是挖掘潜在的消费人群、提高饭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我们此次调研锁定的目标主要以师大、工程、华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这三所院校。近一个星期的时间,主要在这三所院校里面了解本行业的现状、动态和发放我们的问卷。

一、周边环境的总体概况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现有有国际商学系、管理学系、信息技术系、经济与法学系、文化产业系、外语系六个系,共开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金融学、广告学等涵盖文、理、工、经、法、管等学科门类25个本科专业,差不多有一万多人左右。而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本部学生大约有两万人,也就是整个师大总共约有三万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现有的学生人数大约有三千人。大学城福建工程学院现有约一万五千的学生人数。所以说,在我们学校的周边覆盖着大约五万的潜在消费人群。

上图所显示的便是我们饭店的具体位置,以及与周边院校的联系,可以看到我们所处的位置具有相当的地理优势。

二、对于回收的问卷的分析

(1)、关于问卷的内容:

1、您今天的心情:

A、开心75%

B、郁闷4%

C、无聊11% D、蛋疼

10%

2、

您对您今天的饮食的评价:

A、非常满15%

B、满意26%

C、一般50%

D、不满意9%

3、您外出饭店就餐的频率是:

A、每月1-2次 22%

B、每月3-5次 38% C、每月6-10次

30%

D、每月10次以上 10% 从外出饭店就餐频率上来讲,

4、您通常外出就餐的原因是:

A、放松心情20%

B、朋友聚会 68% C、工作应酬12%

D、其他原因 0%

5、您每月在外用餐的费用为: A、50-100

17%

B、101-200 33% C、201-300 40%

D、300以上 10%

6、您外出就餐是选择的餐厅的地点是处于哪方面的原因: A、距离学校近52%

B、距离娱乐场所近30% C、交通比较方便 10%

D、其他 8%

7、您喜欢什么样的饭店环境:

A、热闹的 67%

B、安静的 20% C、新鲜刺激的 8%

D、其他 5%

8、您喜欢什么样的特设餐饮(可多选): A、小炒类 60%

B、烧烤类 22% C、蒸煮类 8%

D、其他 10%

9、平时饭菜中您喜欢那种类型的口味:

A、酸 13%

B、甜20%

C、苦3%

D、辣55%

E、清淡9%

10、您通常选择什么时间外出就餐:

A、午餐6%

B、晚餐62%

C、夜宵 4%

D、周末28%

11、您能接收的人均消费价格是:

A、50-100

68%

B、100-200 17% C、201-300

6%

D、300以上 9%

12、您最喜欢餐厅的那种促销手段:

A、打折优惠券70%

B、会员卡积分优惠 22% C、纪念小礼品赠送6%

D、其他 2%

13、您认为在用餐是最不能接收的事情是什么(可多选): A、饭菜中出现异物和异味 87% B、用餐时有人打扫卫生 87% C、服务人员的怠慢

85% D、服务员着装不整洁 49%

14、您知道香客里拉吗:

A、知道

40%

B、不知道 45%

C、其他15%

15、您有去过香客里拉吗:

A、去过

14%

B、没去过

86%

C、其他 0%

16、您对在香客里拉用餐的满意度:

A、非常满15%

B、满意26%

C、一般50%

D、不满意9%

17、您喜欢香客里拉吗:

A、非常喜欢

18%%

B、很喜欢 44% C、一般

28%

D、其他 10%

18、您觉得香客里拉目前需改进的地方

A、增加菜系的多样性及口感 28%

B、提高服务质量 25% C、餐厅整体环境的改善

35%

D、其他 12%

19、您的性别:

A、男士 45% B、女士 54% C、其他 1%

三、我们的优势

1、服务优势,不同于食堂的冷漠服务。

2、地理优势,处于高校连接点,路途均等。

3、场地优势,相较于食堂和店面小的餐点,有足够大的场地,不会造成人员拥挤或流失。

4、价格优势,店面租金较低,从而降低了相关费用

5、环境设施优势,在保证足够用餐空间的下,充分利用空间。除了用餐区,另设有小型KTV区,台球区,桌游区,品茶区,钓鱼区等饭前饭后休息娱乐设施。

6、人员优势,只做学生群体的生意,不会有鱼龙混杂的社会纠纷问题。

7、时间优势,营业时间比同业更长,满足顾客24小时服务需求

四、我们的劣势

1、宣传力度不够,只有部分人了解。

2、没有固定的消费情况,上菜速度偏慢,用餐需要等候时间。

3、一些既定印象,饭店消费高或者一个人时不愿意单独上饭店。

4、与学生街有一定距离,交通略有不便,部分人不愿单纯为吃饭走那么远。

5、门店的专修还不够尽善尽美。

6、菜系略欠多样性。

五、改进措施

1、加大宣传,主动积极赞助学校所组织的活动,从而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要消费人群。

3、改善厨房的设施,进而提高厨房效率,加快上菜的速度。

4、有主有次,增加菜系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消费人群。

5、进一步改善门店的专修,使得用餐环境更加优美。

6、升级我们的基础娱乐设施,让消费者玩的更嗨更开心。

7、打造一个小型酒吧,以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

8、严格把控饭店的卫生,坚决杜绝出现各种不卫生的情况出现,让消费者能吃得开心吃得放心。

9、提高餐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热情。

五、总体的发展方向

我们的总体发展方向是打造一个服务多样性的综合性餐馆,成为一家具有品牌性的餐馆,争取成为附近几所学校众所周知的学生聚餐固定场所,为学生提供最欢乐的聚餐环境。

推荐第6篇:武大郎之死

武大郎之死

武大死了,死在恶霸的脚下?死在女人的手上?书上是这么写的,其实是死在自己的手中。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山东阳谷县武大生的矮小,皮肤粗糙,头脸窄狭,人称三寸丁谷树皮,为人特别老实,常受人欺负。武大从小失去双亲,带着个弟弟生活,这个弟弟又不是个省油的灯,让老实木讷的武大操碎了心。不想一日这个弟弟跟人打架,把人家打得要死,自己也吓的一跑了之。这武大就带着老婆孩子过日子也怪好的。武大长得就那个样子,没有几两力气,也没有什么其他手艺,就是做得一手好炊饼,这也足以维持一家三口的温饱问题。于是武大就整天终日挑担子出去街上卖炊饼度日,但不幸的是老婆又生病了,武大哪有钱送她去医院呀,就这么在家里拖着,死了,丢下个小女儿,年方十二岁,名唤迎儿,爷儿两个过活相依为命。那晓得屋漏偏逢连夜雨,过了半年光景,武大卖烧饼又消折了本钱,没法子想,就把家里的破房子卖了,自己就移在大街坊张大户家租一间临街房居住。张家下人见他本分,常看顾他,照顾他依旧卖些炊饼。闲时在铺中坐坐、呱呱淡。这武大在张家对所有的人都无不奉承,因此张家下人个个都欢喜,都在张大户面前一力与他说方便,因此张大户连房钱也不问武大要。这武大也就差不多捡了一个大皮夹子。

武大郎要就这么平平淡淡的再张大户的房子里住着,小日子过的也怪好的,但好景不长。一日张大户趁老婆不在家,把家里一个歌女收到床上了。这歌女一十八岁,出落的脸衬桃花,眉弯新月,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说话如百灵轻唱,移步如春风拂柳。这就是潘裁缝家的小六子潘金莲。身边有这样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子,把个张大户馋的鼻涕哈喇子直往下流,但凡人好色也要有“本钱”,这 “张大户自从收用金莲之后,不觉身上添了四五件病症:第一腰便添疼,第二眼便添泪,第三耳便添聋,第四鼻便添涕,第五尿便添滴。自有了这几件病后,母老虎主家婆就知其一二,在家里大吵大闹几天,将金莲百般苦打。大户知道不容,却赌气倒赔了房奁,要寻嫁得一个相应的人家。大户家下人都说武大忠厚,见无妻小,又住着宅内房儿,堪可与他。这大户早晚还要看觑此女,因此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为妻。”这武大郎千不该万不该就不该要这个老婆,一娶这个老婆,武大也就黄土埋到腰边了。

这武大自从娶了金莲,大户甚是看顾他。若武大没本钱做炊饼,大户私与他银两,目的就是稳住他。武大若挑担儿出去,大户候无人,便踅入房中与金莲厮会。武大虽一时撞见,原是他的行货,不敢声言。朝来暮往,也有多时。忽一日大户得患阴寒病症,呜呼死了。主家婆察知其事,怒令家僮将金莲、武大即时赶出。武大故此遂寻了紫石街西王皇亲

房子,赁内外两间居住,依旧卖炊饼。武大每日自挑担儿出去卖炊饼,到晚方归。那妇人每日打发武大出门,只在帘子下嗑瓜子儿,一径把那一对小金莲故露出来。

街上总归有几个“鬼货篓子”,那几个小黄毛看到潘金莲那么一个美人胚子,整天在门前胡弹博词,打浑谜,说浑话,感叹“一块好羊肉,如何落在狗嘴里?”油似滑的言语,无般不说出来。因此武大在紫石街又住不牢,要往别处搬移。老婆这时候还没有勾到意中人,就叫武大干脆在别处买个房子,“……没有银子,把我的钗梳凑办了去,有何难处!过后有了再治不迟。”武大听老婆这般说,当下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两层四间房屋居住。第二层是楼,两个小小院落,甚是干净。确实怪好的,相当于现在市中心的小别墅。这个房子一卖,武大也就黄土埋到脖子边了。

且说潘金莲正值二十郎当的年纪,这武大是个三寸丁能有多大能耐。所以总想勾个意中人,也来个什么一夜情,做个什么露水夫妻也是好的。正好武二(武松)回家了,潘金莲就厚着脸皮,百般勾引,不曾想 “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伤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羞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风吹草动,我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这潘金莲没有在武二面前讨到好处,按理说武二这几句话也能吓到嫂嫂,但自古色胆能包天。也是该应要出事,一日,“三月春光明媚时

分,金莲打扮光鲜,单等武大出门,就在门前帘下站立。约莫将及他归来时分,便拉下了帘子,自去房内坐的。也是合当有事,却有一个人从帘子下走过来。自古没巧不成话,姻缘合当凑着。妇人正手里拿着叉竿放二楼落地阳台的竹帘子,忽被一阵风将叉竿刮倒,妇人手擎不牢,不端不正却打在那人头上。妇人便慌忙陪笑,把眼看那人,也有二十五六年纪,生得十分浮浪。头上戴着缨子帽儿,金铃珑簪儿,金井玉栏杆圈儿;长腰才,身穿绿罗褶儿;脚下细结底陈桥鞋儿,清水布袜儿;手里摇着洒金川扇儿,越显出张生般庞儿,潘安的貌儿。金莲一看,好一个可意的人儿,便风风流流从帘子下丢与个眼色儿。这人就是西门庆。这西门庆被叉竿打在头上,便立住了脚,待要发作时,回过脸来看,“却不想是个美貌妖娆的妇人。但见他黑鬒鬒赛鸦鸰的鬓儿,翠弯弯的新月的眉儿,香喷喷樱桃口儿,直隆隆琼瑶鼻儿,粉浓浓红艳腮儿,娇滴滴银盆脸儿,轻袅袅花朵身儿,玉纤纤葱枝手儿,一捻捻杨柳腰儿,软浓浓粉白肚儿,窄星星尖翘脚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观不尽这妇人容貌。”

自此,西门庆与潘金莲勾搭成奸。武大的死期也就不远了。

其实,武二临去京城前夜,卖了酒菜到哥哥家跟哥哥嫂嫂吃酒告别,说了一番话,一是提醒武大,二是警告潘金莲。但这两个人都把武二的话忘了,要不武大也不会死。武二对

武大说:“大哥在上,武二今日蒙知县相公差往东京干事,明日便要起程,多是两三个月,少是一月便回,有句话特来和你说。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外人来欺负。……若是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武松再斟第二盏酒,对那潘金莲说道:“嫂嫂是个精细的人,不必要武松多说。我的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常言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岂不闻古人云:篱牢犬不入。”但潘金莲见到西门庆就色胆包了天。武大听到郓哥说西门庆跟潘金莲在茶楼里偷情时,也一时血冲顶心,竟忘了武二“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的话,碓撑长的个子也去捉奸,结果被潘金莲唆使西门庆一脚踹出门外。后又被茶楼的王婆唆使西门庆回家在药铺里拿来砒霜,让潘金莲哄武大是治疗胸口疼的药,直接把武大送到阎王老爷那里去做炊饼去了。

假如这潘金莲被叔叔的几句话吓着了,她就不是潘金莲,也就没有后面的许多事了。也许平平淡淡过到老,武大的女儿会好好服侍她,让她晚年享享福。

假如武大不娶潘金莲,或许武二回来后会给他张罗一个普通女人,武大的日子会很安宁的。他的女儿也会过得还好的,不会被后娘打得不敢见人,连老爸被后娘谋害都不敢告人的地步。

假如武大不去捉奸,待武二回来再对武二说,那么西门庆肯定是个死,潘金莲一顿打是跑不掉的,要改了就肯定不会死。

假如武大个头高一些,西门庆一脚也不会踹到他胸口,可能只踹到他小腹部,(千万不能踹到小老二上),那么武大也不会死。武大不死,武二回来报仇是不用说的了。金莲可能不会死,但受罪是小不了的。西门庆就不说做官,生意可能都做不成,能不能留住小命都靠不住

假如武大既不捉奸也不对武二说,武二可能就不会杀人,也就不会去充军,更不会后来落草。可能还在县衙里当个小干部,或许还能升个正科副科的,甚至搞个正县副县的。当个科长局长的。

假如潘金莲是个贤妻良母,与西门庆没有那么一腿的话,武二在县里当个干部,后来可能与西门庆会是好哥们。可能会经常到西门庆家喝酒。

假如,没有那么多假如,假如有那么多假如,那么故事就要改写了。

不假如了,睡觉去了。

闲来无事,纯粹扯淡。

2013-10-2夜

推荐第7篇: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汉寿二中 王斌 教学目的: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训练理清行文思路、概括层次大意的技能。

3、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来把握作者的观点。

4、结合写作指导,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品味文章优美语言。

3、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对人物评价的观点。

4、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联系实际写作。教学难点:

1、品味散文优美语言。

2、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态度,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教学时授: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

大家对时下的流行歌曲很熟悉,不知道有没有听过一首“老歌”——“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项羽。

我知道大家对项羽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因为去年我们学了司马迁的《鸿门宴》,为了能让大家对项羽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项羽的一篇文章《项羽之死》。

二、相关知识介绍。

1、编纂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司马迁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这为他后来编写《史记》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他是太史令。司马迁后来继承其父太史令之职。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介绍《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因为“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

专名。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

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共一

百三十篇,五十多万字。 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

来显示历史的发展。

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 列传:记叙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使得他们传名于后世。

表:按朝代的顺序,把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简历的大事记。 书:是对当时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专门论述,与后世的专门学科发展史有相近之处。

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3、史书体例介绍:

A、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B、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C、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

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D、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E、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F、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照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

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等。而《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历史中的项羽:

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史上最强武将!号西楚霸王。楚亡后,项氏一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项羽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项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大怒!项羽说:“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我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便教授他兵法。但项羽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项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后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杀刺秦朝的太守了殷通,而这场战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三、串讲第

一、二段。

1、指定学生诵读这两段,疏通生字新词。

2、学生参看注解疏通文意。

3、检验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

4、教师强调重要文言知识。

5、学生自我梳理消化。

第二节

一、复习《史记》有关知识。

二、复习

一、二段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

三、串讲

三、四自然段。

1、指定学生诵读这两段,疏通生字新词。

2、学生参看注解疏通文意。

3、检验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

4、教师强调重要文言知识。

5、学生自我梳理消化。卒买鱼烹食 吾为若德

卒 鲁肃闻刘表卒 若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然今卒困于此 五万兵难卒合

平明,汉军乃觉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乃 至东城,乃又二十八骑 被 闻妻言,如被冰霜 家祭无忘告乃翁 将军身被坚执锐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忠而被谤

为诸君溃围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赤泉侯为骑将 以故汉追及之

为 我何渡为 以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至,无以渡 吾为若德 不忍杀之,以赐公

第三节

一、复习前两课时所学内容。

二、理清文章思路。

1、本文多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给我们刻画项羽的性格。文中项羽活动的主要地点有哪些?

垓下 东城 乌江

2、请同学概括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

垓下之围 被困东城 东城溃围 乌江自刎

3、所以根据主要事件的地点不同,全文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垓下之围

垓下突围成功到再次被困东城的过程

东城快战

东城溃围

乌江自刎

三、研习课文。

1、研习第一部分。A、学生诵读该段。 B、垓下之围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事件?

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

C、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设计的,它的目的是让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军的士气,有没有收到预定的效果?

有,项羽听到楚歌后,“大惊”在感叹楚人何其多的时候,他已经预感到败亡的结局。于是项羽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

D、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宝马、美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不仅只有宝马、美人,还有和他一起过江站死疆场的八千子弟。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的话语表明,他心疼那些追随自己征战如今无一生还的江东子弟,他觉得有愧于江东父老,他才放弃活下去的机会,最终不肯过江东。 E、慷慨悲歌充满了什么情绪?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悲凉和无奈的情绪。 多情善感。【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 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宝马美人,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慷慨悲歌”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 F、大家思考:本段为了表现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正面描写【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宝马美人,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和侧面描写【“左右”的表现,从侧面衬托当时的气氛】烘托项羽的形象。

2、研习第二段。

A、这一段包含了几个情节片段? 阴陵失道 被困东城

B、项羽从垓下突围成功后,怎么又会被困东城?

项羽垓下突围成功后,一路逃亡,过了淮水,在阴陵被农夫欺骗,误入沼泽中,结果被汉军追上,项羽只好带兵逃到东城县。此时只剩二十八人,而追兵数千。 C、农夫为什么要欺骗他?从中说明了什么? 农夫把项羽引向绝路,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这是他过去所过无残灭,丧失人心的结果。

从中说明项羽丧失人心;他从来不习惯骗人,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骗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

D、项羽轻信别人,直率粗犷的性格在《鸿门宴》中有显现吗? 先轻信曹无伤,后轻信项伯。 E、分析两个“左”字的妙处? 独字成句,节奏短促,纸上如闻其声,显示出当时形势严峻紧张。 F、项羽被陷东城后,自知不能逃脱,会必死无疑,他有没有客观的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这反映他怎样的性格? 没有客观的分析用兵的过失,而是一味的归咎天命,表现了项羽极端地自负。

G、面对死亡,项羽有没有退缩,这又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明知必死,项羽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反映了他勇武豪爽的大丈夫气概。

H、项羽愿意与汉军拼死决战,其目的是什么?这又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仅仅是想再次证明自己的作战本领。

这又充分暴露了他的匹夫之勇。

I、这里能不能将“愿为诸君快战”改为“愿为诸君决战”并说明理由。

“快战”是痛快的战斗,而“决战”是双方一决胜负的大战。而此时双方悬殊太大,项羽只图个痛快。

J、这一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语言描写。

3、研习第三段。

A、这一段一共写了几次行动?

第一次: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一将”。【渲染了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特别是“遂”写出了项羽斩将轻而易举。】

第二次:项羽自己没有动手,而是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通过对比,项羽慑人魂魄的虎虎生威跃然纸上。】

第三次:项羽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楚军近损失了两个骑兵。【通过这一对比,渲染了项王的勇猛无敌。】 B、这三次行动,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在如此情况下,项羽每次战斗都能给敌军有效的打击,没有丝毫兵败的绝望,确实表现了他的骁勇善战,难怪他充满自信的问下属战果如何。 C、他充满自信的问下属战果如何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极端地自负。

D、这段为了表现项羽的骁勇善战和自负这一性格特征,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些?

动作 语言 场面 对比

4、研习第四段。

A、乌江自刎这段包含了几个场面?

乌江拒渡 赠马亭长 赐头故人

B、项羽本想东渡乌江,但他真正来到乌江岸边,看到拢船等待的亭长,他又否定自己的决定,项羽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知耻重义。

C、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心地仁善。

D、故人追之,想杀项羽邀功取赏,而项羽却慷慨赐头,这一对比又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E、本段作者又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项羽的知耻重义、心地仁善、视死如归性格?

动作、语言、对比。

三、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写一人。请从这一角度分析《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在写法上的不同。

《鸿门宴》是一场写多人,如宴会上写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等,主要通过项羽对刘邦、樊哙的态度表现项羽的思想性格。而《项羽之死》是连续集中地写项羽,写他对失败和死亡时的言行,刻画他的悲剧形象,表现他的英雄末路之悲。

四、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都有评价,大家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哪个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

1、杜牧对项羽的评价: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

2、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劳师哀兵,败势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

3、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杰,死为鬼雄。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因为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沽名学霸王,不知勇追穷寇,放虎归山啊!

5、司马迁:好战喜功、穷兵黩武,以武得势又以武失势。

五、我们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六、我们对项羽的认识【板书设计】

项 垓下之围: 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多情善感 动作 正面 侧面】

垓下突围成功到再次被困东城的过程:阴陵失道和被困东城。

羽 东城快战: 【直率 粗犷 勇武豪爽 极端地自负 语言】

东城溃围:三次行动。【骁勇善战 极端地自负 动作 语言 场面 对比】

之 乌江自刎: 乌江拒渡 赠马亭长 赐头故人

【知耻重义 心地仁善 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神态、动作、语言、对比】

七、写作训练。

要求:

1、10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

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

4、点评事例;

5、联系现实;

6、时间:10分钟。A、(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 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 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B、(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 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C、(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把人的尊严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种超脱于物质的高尚情操。

推荐第8篇: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看图片)此二者刘邦项羽也。他们是楚汉双雄。一个是将门之虎,一个是寒门之子;一个是所向披靡的大将军,一个是望风而逃的小亭长;他们都有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野心和魄力,而结局,一个乌江自刎,落得个悲情收场,一个威加海内,开启了大汉辉煌。这一样的事业,不一样的结局,正因一样的雄心,不一样的性格。鸿门一宴,楚汉相争的帷幕缓缓开启,项王坐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子,而今一切即将落幕,项王又会如何演绎他的人生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项羽之死》。

二、具体赏析。

第一场景:表演(朗读)再现项王的形象、分析人物 第二场景:

(一)讨论:加入描摹项王神态、动作的词,为什么?

(二)侧面描写,细节,对比。(第三段)

1、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2、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3、第三次:项羽——弛, 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

第三场景:乌江自刎 分角色朗读揣摩项王心理变化

三、总结

垓下之围,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这就是项羽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唱出了一曲英雄末路的血性柔肠和豪侠意气。 在整部《史记》中,司马迁写得最为动情的,大概就是这一段。从四面楚歌,到乌江渡口,中间经过了霸王别姬的柔肠百转,误入大泽的挣挫不前,斩将夺旗的叱咤生风,而终归于无面目见江东父老的羞容惭颜。英雄一死,千秋改容。

四、用一副对联结束我们这节课。

力挽狂澜破釜沉舟枕天下之安危 霸王别姬楚河汉界失江山亦英豪

推荐第9篇:项羽之死

课题:《项羽之死》 时间:2013年11月21日 班级: 高二(6)班 执教:钟敏(白泽湖中学)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学会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解决问题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知,鉴赏人物形象并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通过对比,了解诗文有别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解读项羽的艺术形象

2、体悟诗文创造形象的区别 [教学难点]

评价人物,得出启示 [教学过程]

1、导入

生通过高一的《鸿门宴》和自己掌握的课外知识,畅谈自己眼中的项羽形象。 (师补充) 在《史记》这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中,西楚霸王项羽是最为悲壮的英雄,他“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却最终自刎乌江,结束了自己短暂而灿烂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悲凉。今天,我们一同走进《项羽之死》,走进他人生的最后阶段,走进项羽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丰富项羽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2、整体感知

(1)作者及《史记》简介

(2)检查预习,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师补充文中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知识

(3)指定生诵读课文,其他同学加以评价

3、文本研读

《垓下歌》是项羽死前的绝唱,是他走在人生尽头时情感的真挚表达,仔细研读,揣摩其中所传达的情感。

(1)生读《垓下歌》,自评,师评

(2)思考:通过《垓下歌》的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性格特征) “力、气”——勇猛,“时不利”——刚愎自用,“乌骓马、虞姬”——重情重义

(3)项羽的这些性格在文中是怎样得到体现的?(深入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4)深入项羽的内心之后,再读《垓下歌》,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4、文本探究

(1)诗文有别,比较阅读

或问:“诗与文之辨?”答曰:“二者意岂有异,唯是体裁词语不同耳。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俱变。” ——清·吴乔《围炉诗话》

阅读李清照《咏项羽》,思考她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项羽形象,与本文的项羽形象有什么区别?

明确:诗歌《咏项羽》语言高度凝练,有很多跳跃和省略,侧重写的是项羽的精神,他的英雄豪气,较少对项羽的具体形象的刻画。而散文《项羽之死》把项羽刻画的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音容笑貌,如在眼前,更能给我们具体逼真的感受。

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诗:简洁凝练 - 淡妆

文:生动形象 - 浓抹

(2)学生讨论:从项羽在《鸿门宴》中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刚愎自用,为悲剧埋下种子,到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勇冠三军,成就一代霸业,到四面楚歌,乌江自刎。项羽留给我们的思索太多太多,项羽到底算不算英雄?

明确:项羽是英雄,是一个有缺憾的英雄,是本色英雄。 补充材料:易中天论项羽

项羽原本是可以不死的„„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韩信是英雄,张良、陈平、萧何、樊哙、这些人也都是英雄。„„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5、尾声:齐背《垓下歌》,祭奠这位悲情英雄的完美落幕。

6、作业:英雄谢幕了,然而后人的评论却永不落幕。尤其是对于项羽该不该拒渡江东选择自刎而死这个问题更是争论不休。杜牧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项羽不该拒渡自刎,而李清照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们认为他该不该过江东呢?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短文。

7、板书设计(略)

《项羽之死》教学反思

《项羽之死》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的一篇史传性散文。在讲解本课时,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其他途径对项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高一学过的《鸿门宴》,所以我在设计这篇教学设计时,结合文言文要重视诵读的要求,从诵读始,以诵读终,通过诵读《垓下歌》,结合课文,品析文字,让学生在诵读中把握项羽形象,体味情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足的方面体现在:

1、对于文言文教学,文字的教学始终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 面,虽然本文在阅读上文字障碍不大,但文中仍有不少比较典型的文言字词的活用和特殊句式,由于时间有限,对这部分内容的评析不够细致,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遗憾之处。

2、在讨论如何看待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时,学生大多能积极发言,但大家的讨论大同小异,看问题仍停留在表面,无法做到思考的深刻,教师虽有引导,但与其说是引导,不如说是灌输,今后在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上,值得我去深思。

总之,这节课给我的收获很多,遗憾更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讲继续努力,扬长避短,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

推荐第10篇:宜宾之死

宜宾之死

四川宜宾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地理优势赋予了这座千年古城无数的奇秀美景与风物:比如中国最大的竹林景区蜀南竹海、曾云集中国学术精英的古镇李庄、中国白酒的代表之一五粮液……可如今,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上天恩赐正在遭到破坏与毁灭……

宜宾古城大劫

堕落的“万里长江第一城”

文∣本刊特派记者姚於

一条新闻将四川宜宾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宜宾副市长谢杰表示,宜宾机场将迁址重修,并命名为“宜宾五粮液机场”。此则新闻一出,网友各种戏说层出不穷:“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自宜宾机场改为五粮液机场后,首都机场需改为二锅头机场,天津应改名狗不理机场,陕西和武汉则可分别改为羊肉泡馍机场和热干面机场……”

更多的人也在发问:宜宾到底怎么了?

实际上,从去年年初开始,本刊编辑部就多次接到读者热线,谴责这座古城的堕落,甚至有网友在网上愤怒留言称“破坏蜀南竹海旅游环线的采石场就是一堆屎”——愤怒的语言让编辑部所有人震惊。

2012年7月,本刊特派记者飞赴宜宾,对当地旅游业进行了实地调查。

李庄之死

“万里长江第一镇”怎成傀儡?

记者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李庄。李庄曾经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镇,也是中国最为出名的古

镇,百年前就已经有了“东周西李”一说(东周指周庄,西李就是李庄)。

它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是僰人的聚居地,而真正成名是在抗战时期。1939年,一张“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的十六字电文,让这座小镇瞬间云集了全中国的文化精英: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十多所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迁驻李庄,李庄的名字也与李济、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劳干等名字联系在了一起。在当时,甚至国际邮件的地址只用注明“中国李庄”即可送达。

不过,当本刊记者来到李庄时,才发现当年那座辉煌的小镇只剩下记忆。或者说,李庄早已死于历史长河之中,现不过是一具傀儡而已。

李庄的死是在建筑上的。梁思成在李庄时写成了他为之骄傲一生的《中国建筑史》,他认为是李庄的“建筑四绝”给了他无上的灵感——四绝分别是:号称“上海到宜宾二千多公里长江江边建造得最好的亭阁”奎星阁;堪比故宫太和殿前九龙石的禹王宫九龙石碑;张家祠百鹤祥云窗;建于明万历年代,“傲于当世”的旋螺殿。

而今,四绝的现状足以让所有建筑人捶胸顿足:李庄人用无知的大火和铁锤毁掉了奎星阁,现仅存1998年才重建的复制品;九龙石碑与张家祠冷落于古镇中,少有人问津;而旋螺殿则隐于李庄镇镇北2.5公里外的石牛山上,记者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它,因为当地人只知道“山上有座庙”,早已遗忘了它的本名与高贵的出生……

不仅如此,李庄的精神也慢慢消亡了。李庄最让人心痛的败笔,是板栗坳的破落:这里的梁林故居已被猪粪味包围,栗峰山庄则已是有山无庄,没落在荒草之中,当地人似乎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偶尔有一头牛穿梭在屋旁吃草,视垮掉的围墙为无物——如果不是历史书记载了它的曾经,谁又知道当年故宫博物院的数千箱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运抵李庄,正是在此举办了那次震惊中国乃至世界的文物展览?

祖师殿是当年同济医学院所在地,当年同济师生曾在乒乓台上解剖尸体,被一位老乡撞见,顿时吓得屁滚尿流,然后便传开同济师生吃人的谣言,闹了大笑话。看到记者在拍照,一位在祖师殿闲逛的老者抱怨道:“你们这些游客呀,这些破屋有什么拍头。”在得知记者的身份后,这位老者的话火药味更浓了:“那希望你多曝光一下,古镇现在物价越来越高,本来来的人就少,还敲游客棒棒(指„敲竹杠‟),早晚要做垮掉……”

蜀南竹海

不负责任的“宜宾名片”

蜀南竹海应该是现今宜宾所有景点之中名气最大的:2005年10月23日,它被评为“中

国最美的十大森林”。2009年,蜀南竹海当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竹林景区。

但毫无疑问,这样的评选成功与否并不能作为衡量一座景区成败的唯一标准。因为不可争议的事实是,号称翠甲天下的蜀南竹海,正在不断的商业化中丢失了自己的历史,并正在丧失特色和个性,走向平庸与浮躁。

四川的7月骄阳似火。进入江安大井镇后,人们渐感空气清新,凉爽清风扑面而来。不过正当人们陶醉之际,国家AAAA级蜀南竹海却给了记者一个下马威——只见这里的大门引道靠边停了不少车辆,在烈日下站了不少游客,大群“摩的”师傅正在与游客交谈,“前面公路塌陷不通,你们只能把车停下,乘我们的车进去;要不就经虹桥到竹海镇从西大门进入景区,比走东大门进去要多跑60多公里,考虑好哦。”

记者从游客口中了解到,7月1日由于受连续大雨的影响,位于蜀南竹海东大门的江安县大井镇漏风丫的县道公路涵洞垮塌,导致蜀南竹海景区东大门公路交通中断——泸州、贵州方向游客多数从这里进入景区。由于交通不畅,游客只能在蜀南竹海东大门外望“海”兴叹。许多游客们表示,以后再不会来这里,作为国家级景区,居然不及时把地质灾害状况和景区交通状况向社会公告,导致游客白跑一趟,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

蜀南竹海占地面积大约120平方公里,号称是亚洲最大的竹海。可这个面积对于来到这里的游客来说,没有什么实质意义,风景的优美程度和设施的完备才是最关键的。有游客对记者说:“现在看来整个景区很歧视我们这些乘坐公共交通来的游客,里面没有便捷的交通服务,广大的面积实际是负面因素。”

而关于竹海最严重的威胁,则来自于采石场破坏——不仅是竹海,竹海乃至宜宾石林旅游环线的美丽风景都被采石造成很大的破坏。

据《四川科技报》报道,宜宾长宁县龙头镇龙头村五组采石场,已放炮将蜀南竹海旅游环线上的大小山峦炸得千疮百孔。原本绿色葱郁的青山,如今都白秃秃,像癞痢头一样难看。附近村民怨声载道,因为居住房屋距离采石场不足400米,最近的甚至只有80至100米,采石场每天的作业让村民遭到飞石威胁,目前采石场已造成一人死亡,多人不同程度受伤,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旅游环线可视范围禁止开采石场,此地为何公然违反法规?龙头镇政府官员认为,采石是乡村道路建设的需要,不然就不能解决内需,就会向外地高成本购买,而长宁县安监局分管副局长则表示,按规定在300米内就符合规定采石——针对这样的官方说法,相关专家表示坚决反对,因为建设用材都能找到替代品或者通过不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方式取得,如果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开采,这是漠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况且蜀南竹海旅游环线的重要性不容破坏,这是严重不负责任的表现……

天池遭殃、五粮液窖池破坏……

宜宾“古城浩劫”何时止?

不可否认,今天的宜宾马路宽阔,高楼林立,繁华已远超当年。然而,置身宜宾城的任意一个角落,你都感觉不到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因为今日宜宾,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城市格局,都不能给人以丝毫的诗意。对历史的背叛,已让宜宾成了一座缺乏人文情怀的冷漠城市。

宜宾天池破坏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宜宾天池位于宜宾城南约9公里处,又名凌波池,是宜宾市最古老的风景名胜之一,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据《蜀中名胜记》、《叙州府志》、《宜宾县志》等记载,天池唐代已成为闻名蜀中的风景名胜。唐、宋、元、明、清诸代均有诗人在此留下赞美的诗句。天池最大时,水域面积达五平方公里,是一片广阔浩淼的天然湖泊。湖中荷花飘香,渔舟往来,湖光山色令人陶醉。

环保者认为天池死于“大跃进”式的胡乱规划:天池水主要来源于其西面山上的溪流和夏季山水,在上世纪90年代,天池西面山脚下修建了一个发电厂,加上宜宾县铁北新区向山下延伸,天池来水全部中断,仅靠雨水蓄积。再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天池面积开始不断缩小,现已失去了自我净化能力,池水富营养化严重,池水发臭,危及鱼虾生存……

在本世纪初,天池也一度陷入“填湖建房”的舆论旋涡上,宜宾学院资源与环境科研所所长黄飞博士曾对此明确表示,拥有千年历史的天池已是一个具有地质历史的自然遗迹,是一种历史自然景观,毫无疑问应该予以保留,对于将天池水域填平拍卖,用于商业和住宅开发的规划,黄博士质问道:填平一个千年湖泊,得到百亩土地,到底能卖多少钱?

如果说天池的死亡是为了金钱,那接下来的五粮液600年老窖遭到破坏,就有些莫名其妙。这一切来源于一场有关酒窖所有权的官司——2010年,五粮液突然被宜宾尹氏后人告上法庭,宜宾尹氏后人称,五粮液引以为豪的“现存并一直在使用的最早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的16口明代古窖池,一直是从他们手中租来的。这场围绕酒窖的纷争,引起海内外媒体关注。随后,《检查日报》所属的正义网曝出猛料,称五粮液600年酒窖遭到破坏,作为省级文物的“五粮液古窖池长发升老窖”已经不完整了。消息一出,中国哗然,不少网友愤怒声讨:“这样的国宝窖池都不能保护,还算什么千年古城”……

记者手记:山坳上的宜宾

前往宜宾李庄采访之前,我与北京“发现中国”项目策划人曲向东先生多次聊过这里,他向我推荐采访杨西林女士。

杨女士的父亲杨志玖1941年由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3月应傅斯年之邀,到板栗坳的史语所协助傅斯年编写中国边疆史清代部分。而她的外公,就是当年的板栗坳庄主张府武,他当年敞开家的大门,接纳傅斯年、李济、董作宾等洋洋数百知识分子。

但李庄采访之后,我着实不敢告诉他们李庄现状。古镇千年皆能存,为何现今却如此蹉跎将死?

李庄当年为什么会闪耀世界?国民政府首批81位院士,在李庄呆过的就有9位。只看李庄板栗坳的一处,1946年竖立的《留别李庄栗峰碑铭》一块石碑上落款的53人名单,便可领略当时当地人文荟萃的盛况。

那李庄为什么快要被历史遗忘?正如那块《留别李庄栗峰碑铭》,它只存在了不过短短二十年就被毁了,只留下一句“我东日归,我情依迟”的感叹在李庄破烂的房屋间流传。

做完这次采访后,我们发现,已成为行尸走肉的李庄,仅仅是代表,与它一起走向堕落的,还有许许多多。在现在看来,古城宜宾的确正在经历一场黑色的梦——这样一座千年古城,就这样被折磨成“堕落天使”,这是不是中国古城文化的缩影?究竟谁应该对它的堕落负起责任?

的确,城市在发展,有些事物也必须跟它一起发展。前人有问:天堂和地狱的间隔有多远?我想,对站在山坳上的宜宾来说,这就是一条划分了楚河汉界的鸿沟,一但走错,就只能等待历史的淘汰与审判。

第11篇: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

2、培养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层次大意的能力。

3、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能全面正确评价人物。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优美语言。

2、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对人物评价的观点。

3、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全面正确地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项羽之死》选自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

2、字词解释:

(1)壁:_______(2)直夜:______(3)属:_______ (4)紿:______ (5)自度 :______(6)当:_____(7)辟易: _____ (8)亦足王也______(9)被十余创:_______ (10)顾:_____ (11)购:_______(12)吾为若德 :_________(13)刎:_______

3、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4、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通过这些题目的设置来检验学生对第一课时知识的掌握情况,加

深印象。只有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才能为分析课文提供保障。

二、品读项羽

司马迁写人物,不只把笔下的人物作为历史的人,也把他们作为人性的人来看,为了展示他们丰富性、复杂性,司马迁采用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人物精神风貌。“不虚美,不隐恶”,使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血肉俱全,丰满立体。项羽恰恰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

那么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呢?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品读项羽”!

1、第一自然段:垓下之围中的项羽 齐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英雄末路的悲凉气氛 (2)赏 析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a、配乐朗读,感悟其中情感。

b、学生各抒己见,分享感受。

c、教师总结:

项羽这个好爽勇猛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驹美人,为项羽的形象增添了一段柔情,展现了他多情善感的一面,也将他有心保护心爱之人和心爱之物却又无可奈何的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既有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叹息。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腔愁绪,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末路的悲鸣。

(3)“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如何理解这两个“泣”呢?

“泣”字极其传神地表现项羽内心难言的情感。“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唯一的一次落泪,也是最后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随从将士的“泣”,写尽了他们心中的不忍,也侧面烘托出了霸王的悲惨处境。

(4)如何理解“惊”“起”“饮”“歌”“泣”这五个动词的作用? 这五个动词,一气呵成,作者虽惜墨如金,但却使得这位英雄失意、感伤、无奈、悲愁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2、第二自然段:快战中的项羽

默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

(1)项羽所率骑者与汉军人数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汉军五千骑,项王所率骑者呢?开始是八百余人,渡淮之后,百

余人耳,至东城后,剩下了二十八骑,这样的对比突出势力相差甚远,进而显现快站中项羽的勇猛。

(2)这一场东城溃围的快战共写出了项羽的三次行动,哪三次?(原文)从中看出项羽怎样的性格?

(文中找出三次行动) 从中看出项羽的勇猛

(3)三次快战之后,项羽与部下有一 段对话,从中看出项羽什么性格?

这三次快站中,项羽每战都能给敌军以有效的打击,丝毫没有兵败的萎靡和绝望,确实展现了他骁勇善战,之后与部下的对话“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从中也看出了项羽自负的性格。他是想用快战来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他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没有醒悟。被田父欺骗,就可以看出项羽已经失民心了,而他却没有意识到,侧面我们也能窥视到司马迁对待项羽的态度,带有批评之意。

(4)“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从这几句中,我们看到了怎样的项羽呢?

临危不乱 杰出的军事才华

(5)“愿为诸君快战”,联系当时的军事形势和项羽的心理,此处用“快战”,为何不用“决战”呢?

项羽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愿为诸君快战”表明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地、尽情地展现他的勇猛无敌,

保住一世英明。他把杀出重围看作不重要,但要把斩掉对方的将领,拔了对方的战旗看作很重要,这是一种英雄式的抉择,彰显的是一种英雄的勇武精神,是他人生落幕前最后的演出。

3、第三自然段:乌江自刎中的项羽

读项羽和乌江亭长的对话

(1)项羽没有和亭长对话前想不想渡江?最终有没有渡江呢?

想 没有

(2)“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 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从中能看出项羽什么性格?

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面临一线生机,也不愿含羞忍耻地苟活于世,而选择可慨然赴死。表现了他知耻重义的性格。

(3)“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何理解项羽的这一“笑”?

泣下数行的血性汉子,临死反而笑了,不是矜持的凄苦的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详的笑。这一笑足以表明项羽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也只有将成败生死置之度外才能笑得出来。

(4)乌骓马是项羽精神的象征,此时赠与他人,看出项羽什么性格呢?

表现了他有情有义,心地仁善的一面。 (5)项羽自刎前最后的话刻画了他怎样的形象?

慷慨赠头,出人意料,表现项羽视死如归。古人吕马童追之、认之、欲杀之取赏,项羽却说“吾为若德”,这样的蝼蚁之微、泰山之高两相对比,何等鲜明!吕马童的追逐名利反衬项羽的重情重义。

板书设计:

项羽之死

多情善感 勇猛 临危不乱 杰出的军事才华

心地仁善 重情重义

第12篇:赤兔之死

高考作文题目: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作《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伯喜放声痛哭,曰:“物亦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第13篇:西门庆之死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上次讲到,《水浒传》里和《金瓶梅》都有一个共同的主要人物,有个角色,叫西门庆。那么在《水浒传》跟《金瓶梅》里面,都有这样一个西门庆的故事,也是算他人生的一大转折,就是他因为某种偶然的机遇,结识了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那么经过当中开茶坊的王婆,在这里面穿针引线,西门庆最后跟潘金莲发生通奸关系,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西门庆跟潘金莲有了这个关系以后,街坊邻居逐步逐步有所察觉,有关潘金莲不守妇道的传言开始逐步逐步流行起来,而且都知道跟西门庆,那么有一个街上的小无赖是卖水果的,郓哥儿,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后,有一天就跑到王婆茶坊里面,他们都知道西门庆跟潘金莲是在王婆的茶坊里面勾搭成奸。郓哥就去找武大郎,找了武大郎,就跟武大郎讲了这个事情,武大郎听说自己妻子跟西门庆有一通,立刻炊饼也不卖了,把饼担子一撩就要去抓,就要去捉奸,就要赶到王婆家去,郓哥儿原来就是挑唆他去的,那么就跟他定计,一起到王婆茶坊去捉奸。我们看这张图片,这张图片就是武大郎和郓哥儿到王婆茶坊,这个是武大郎,个子比较矮,三寸丁谷树皮,个子比较矮,正在往里跑,这个是茶坊,茶房两个字写着,这边是郓哥儿,郓哥儿知道王婆是给潘金莲跟西门庆看门的,所以他先设计,他定下的计划就是他先去惹恼那个王婆,惹恼王婆以后,一头把王婆顶在墙上,看到没有,把王婆顶在墙上不让她动,然后王婆一看武大郎,雄赳赳气昂昂冲进来了,王婆急得大叫,武大来也,叫了一声。这里面是她们家里面的房子,大家都知道,西门庆是清河县里第一大流氓,但是他听到武大来也这句话以后,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我们看这张画,他第一个反应是钻床底下去了,逃到床底下,躲到床底下去了。然后潘金莲上来把这个门顶住,不让武大进。所以武大冲到这里,门也进不去,武大在外面骂,干的好事,这个时候潘金莲就说话了,她就埋怨西门庆,她说平时夸耀自己有些好拳脚,说自己能干,有点武术,见个纸虎也吓得一跤,见了个纸老虎也吓成一跤,这个纸老虎就是指这个武大郎的,西门庆这个时候才想起来,从床底下钻出来说,多谢大姐提醒,正是一时间失了计较,把这个事情给忘记了。然后潘金莲把门打开,西门庆冲出去一脚踢倒了武大,然后就夺门而逃,逃走了。郓哥儿当然也不是西门庆的对手,西门庆就逃走了。下面我们就要问了,为什么西门庆听见武大来也以后,他的第一个反应是钻床底下,他为什么害怕?为什么害怕?这个就需要我们还原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在当时社会法律是这样规定的,如果武大郎冲进来,把西门庆跟潘金莲当场都杀死,武大郎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我们中国古代有句俗话叫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两句话被中国人认为是法律的最最简单的精神,就两件事情,杀人必须要偿命,欠债必须要还钱。这个是我们中国法律最最基本的两大原则。但是在《水浒传》跟《金瓶梅》这个故事,西门庆这个故事发生的这个时代里,法律却是有一个很大的漏洞,违背是两大原则当中的第一项,杀人偿命这个原则,他可以连杀两命不用偿命,武大郎跑进来,可以把西门庆跟潘金莲当场都打死,他一点法律都不负。当然武大比较可气,他没有成功,西门庆凭着自己有那么一点武艺,打倒武大郎逃走。武大郎是没有杀成,如果真的杀成了会怎么样?那我们可以作为比较,我们可以看另外一个故事。

另外一个故事也是跟《金瓶梅》几乎同时诞生的一部伟大的小说,叫《醒世姻缘传》。这个小说写的故事的场景,叫山东明水也在山东,明水跟清河这是相对,西门庆的故事是在清河县,《醒世姻缘传》的故事是在明水县。这个小说里面描写明水县有一个大恶霸地主,叫晁源,这个晁源在外面做了很多恶事,是个大阔少、大流氓,结果因为他爸爸做官,然后因为贪官被革职,革职了以后他爸爸死了,然后他回到家里去守丧,守丧的时候,守丧那是得批麻戴孝三年,但是他在守丧的时候他就跑到他们家山庄里面,结果在他们家山庄里面有一个小皮匠,一对皮匠夫妻租了他们家的房子,是他们家的房客,晁源就跟这个房客的妻子,就跟这个小皮匠的妻子发生关系,这个小皮匠的名字有个外号,叫小鸦儿,他老婆叫唐氏,晁源跟这个唐氏最后就发生了一点关系。发生了关系小鸦儿有点察觉,有点察觉了以后也不说,他就挑着担子跟老婆讲,今天我要上我姐姐那个地方去做皮匠生意,那个集是五天的,肯定生意很多,我今天晚上就不回来了,在姐姐那里住夜,在另外一个村庄,离开是几里地,今天晚上不回来了,然后白天挑着担子出门,晚上偷偷的回溜,摸进村庄,摸进自己家,躲在院子里面,这个晁源也真是该死,这天晚上听说小皮匠走了,真的又跑到唐氏那里,两个人睡着了,小皮匠才摸到家,摸进去,摸进去借着夜光看了一下,先要看清楚,看看是不是自己老婆,看清楚了一刀,皮匠那个圆刀,割皮子的那个圆刀非常快的,一刀把他老婆头割下,割下来以后,还怕晁源死的不明白,啪啪两个嘴巴子,把晁源摇摇醒,打打醒,晁源醒来,晁源醒过来一看吓一跳,看到小皮匠,好汉饶命,他说要银子的话,我一万两也有,这个小鸦儿对他讲,我哪里要你的银子,我才不要你的臭钱,我要你的命,我是要你知道,我取了你的命,说完也是一刀把脑袋砍下来了,把两个脑袋拎着,噔噔噔,上县城。半夜里走,大白天上了县城,到了县城,县衙门还没开门,还没上班,他就等在门口,四乡的百姓,进城的百姓都看到了小鸦儿,看到他拎着两个人头,都问他怎么回事,他就把这个事情讲了一下。

在这个法律下面,我们来听听这个舆论是怎么样的?那些乡里乡亲们都说,小鸦儿是个英雄好汉,连杀两个人,无缘无故杀去两个人,还是英雄好汉,然后都围在那里,看这个官怎么处置,官人升堂,一看到这个情况,居然也说,这个汉子是个好汉,不要亏待,也不要他跪在那里,给他弄到伙房里去给他吃饭,然后派人上他家去验尸。检验尸体人进了山庄,看了一下尸体的情况,回来报告确实是通奸两个人,四乡的邻里都证明,这个是通奸的情况,被小鸦儿砍了脑袋的,法官不做处罚的,法官当场判定,晁源咎由自取,唐氏咎由自取,都死得活该,小鸦儿杀妻,杀死奸妇奸夫,叫官府里面拿银子,给十两银子给小鸦儿,让他另外娶妻,然后打小鸦儿二十板,这个二十板子,是给他压惊的,中国古代相信,这个血红颜色是可以驱鬼的,你不是刚刚杀了人嘛,所以那个鬼魂可能会来缠你,所以给你身上打出点血来,那这个鬼魂就不来缠你,所以这个叫披红,给他披红出去,二十板给他披了红去,那么打了小鸦儿披了红,小鸦儿被打了以后也不说话,出衙门的时候把这十两银子往地上一扔,说这个脏钱哪里使去,走了。

从第二个故事我们就可以反证出,如果西门庆不是那么武艺高强,他的下场就应该是跟晁源一样。也应该被杀的,而且被杀的话,武大郎不仅不会受法律的处罚,而且还会得到舆论的追捧,大家都会夸他是好汉。为什么会这样?这个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这条法律的关系,这条法律从元朝开始的,在中国汉族传统里面,杀人偿命,叫杀人者死,伤人者行,百世之通道矣,就是杀人必须要偿命,伤人必须要受罚,这个任何朝代法律都必须这样,在这句话里面反映了什么呢?就是人身互相的侵犯,人身的侵犯行为,只能由国家的公权力来进行处罚,私人不能够处罚,私人不能够私和伤害案件,也不能死相私自报酬,都必须由国家,由国家法律来进行处罚。在唐朝法律里面是这样规定的。如果男女之间发生通奸情况的,他指是一般性的规定,判两年徒刑,丈夫发现妻子跟别人通奸的,报告官府那最多也是两年徒刑。没有规定可以杀奸的。因为这个情况,通奸这个情况,在当时的法律里面认为,并没有严重到要杀头这样的,但到了元朝这个法律不对了,元朝的法律规定,如果发生通奸行为,丈夫如果去告发的话,把奸妇奸夫抓来,作为通奸罪处罚的话,法律处罚最多只是杖77下,就男女两个人各打77下,完了。打77下完了,也就是判杖刑。但是如果本夫,就是丈夫与奸所,将奸妇奸夫登死杀死,无罪。这个丈夫自己把自己妻子跟与妻子通奸的这个奸夫,两个人同时都杀了,丈夫没有罪,这个法律规定非常奇怪,你这个通奸罪只是,原来这个刑法只是杖77下,这个杖刑是五刑在这个刑法体系里面是很轻的刑法,最轻的是笞刑,再重一点是杖刑,再上面是徒刑,徒刑上面是流刑,流刑上面才是死刑,隔了好几层,这边你如果不通过法律,你自己来执行的话,你都可以把人杀死,杀两个人你都没罪,这个明明就是在鼓励私刑,鼓励丈夫用最极端的方式来行使自己丈夫的所谓的权利,所以这个法律应该说是非常不合理,而且应该说非常残暴,也非常野蛮,他脱离了整个中国古代法律,就是把伤害行为视为一种必须国家公权利介入的进行规范,这伤害案件必须要有国家法律来处理这样一个公法的概念,它鼓励私刑。所以这个是元朝法律发生一个重大的转折,说来奇怪的是,明朝居然沿袭了这个法律,明朝跟清朝的法律都沿袭了元朝的这条法律。文字都不改,都是这样,只不过就是妻子通奸的话,如果是通奸罪,杖90,加号一个月,奸妇奸夫两个人,加号一个月,示众。但是如果本夫将这个奸妇奸夫杀死的,跟元朝一样无罪,同样也是非常的不合理,丈夫如果去请求法律保护的话,罪犯最多只判杖90,但是如果你自己来行使你的私权利的话,把这两个人杀死,你到法院没事。当然这个法律上面它有一个,它略微的有那么一点限制,这个限制就是强调的,必须要本夫自己,其他人不能代行,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必须是当场,登时,时间上要当场,地点上要当场,就在通奸的场所,在时间上要登时,就是要立即。如果这个奸夫逃走了,第二天你又把他杀了,这个就是为故意杀人罪来处理。

我们看同样的情况,他们我们后来知道,在《水浒传》里面,最后西门庆是死的比较惨,《水浒传》里面这个就是怒杀西门庆。最后武大郎被潘金莲跟王婆设计毒死,当然这个毒药还是西门庆提供的,反正三个人合谋把武大郎害死,害死以后,武二郎武松回来,武松回来知道这个事情以后,他起先也是寻求法律解决,他找了给他哥哥验尸的,负责他哥哥并葬的这个何九叔作证,何九叔偷了武大郎两块骨头,说那个中毒而死烧了以后骨头是发黑的,这个不是科学,那是一种迷信,没有这种说法的,我们现在没有这种,这完全不是科学,没有这种说法。另外一个,郓哥儿去捉奸,他有一个口供在那里,但是官员不同意的,他说我们中国古代规定,叫杀人见伤、捉贼见赃、捉奸见双。他说你也是,武二郎你自己也是在衙门里工作的,用现在说法也是做警察的,你这点法律还不懂,你现在尽管这两个人都是旁证,郓哥儿说是他们两个人通奸的,但是你没有其他证据啊,没有其他证据。那么后来武松就执行私刑,他也是执行私刑。这个是武松家里,他已经把潘金莲杀死在武大郎的牌位前,然后他提着潘金莲的脑袋,你看这是个无头尸体,提着潘金莲的脑袋冲到西门庆喝酒的地方,然后把这个脑袋抡过去,西门庆一吓,结果两个人打架的时候,被武松把西门庆扔到街上去了,看到没有,把西门庆扔在街上,然后武松再提着潘金莲的脑袋跳下来,再砍了西门庆的脑袋,砍了西门庆的脑袋以后,武松也是去自首,但是这个自首是不能原谅的,因为他是故意杀人,所以武松是要被判故意杀人罪,只是因为大家都帮武松,这个也是刚才那条法律在里面起作用,把两桩杀人案都变成了过失杀人案,所以这样一来,武大郎就没有死罪了。前面一个是过失杀人,后面一个是斗殴杀人,斗殴杀人在中国古代也是比故意杀人要稍微轻一点。

所以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下面,纵容丈夫对妻子行使私权利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面,在这样的法律的鼓励下,形成了这样的社会舆论,这样的社会舆论又保障这个法律又使这个法律大家都觉得深入人心。所以中国古代后来就出了很多杀奸的这种故事,这种故事有的甚至于是非常的荒唐,我们可以再讲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清朝人曾六如,他写的一个宁波的故事,曾六如他写了一个笔记,叫小豆棚,在小豆棚里面他记载了宁波发生的一件杀人案,这个杀人案也是荒唐的难以想象,他这里讲宁波当时有一个裁缝,叫吴慎修,这个裁缝他的妻子跟一个邻居马伟壮两个人通奸,这个裁缝自己有点感觉,但是不敢相信,街坊上都开始传了,说这个人他老婆跟人家乱七八糟什么什么,传得很难听但是一般人也不敢当面去对吴慎修讲,结果吴慎修有一个好朋友,所谓的好朋友,叫李湘,然后有一天就碰到吴胜秋就讲,拍拍吴胜秋肩膀,好几天不见,你的脖子怎么又短了一截,这句话骂人骂得很厉害,你不是缩头乌龟嘛,这个吴胜秋我什么时候缩头了,大家都知道了,你这缩头乌龟啊,如果我是你啊,早就把你老婆杀了,不是杀人要抵命的,为什么可以杀我老婆,他说你就不懂了吧,杀奸没有罪的。这个李湘的法律常识比吴慎修要好一点,但他那个法律也是够呛,你把他老婆杀了,你杀死奸妇奸夫不仅没有罪,政府还会给你鉴赏。吴慎修听了以后,这个人也真傻,听了以后真相信,买了一把快刀,然后也是用前面小鸦儿那个办法,跟老婆讲,我要去开夜工,今天晚上不回家了,白天出去,半夜溜回来,躲在院子里面,看到隔壁邻居马伟壮进了他家的门了,冲进去,举刀就砍,跟前面那个武大郎有点像,这个裁缝力气也不大,那个马伟壮倒是个大个子,拿了个灯台一顶,顶了以后就脱身而逃,逃走了,这吴胜秋也不知道怎么办?一刀把他老婆杀了,杀了以后把他老婆脑袋砍下来,拎着包一包去找李湘,他说好朋友,我把老婆杀了,这下可以领赏了,李湘说还有个头呢?还有哪个头啊,他说要把那个奸夫的头也放在一起,才能领赏,你现在只有一个头怎么领赏啊?吴胜秋那没办法,我只好杀你了,哪来第二个头啊,李湘说我教你我教你,你赶紧回去,你再到路上随便砍一个人,把他脑袋,把他拖进去,脑袋砍下来就可以了。这吴慎修也真傻,大概小说里面写,就是一个下半月的事情,到了下半月这个月亮反而出来了,下弦月高挂空中,有了那一点亮光,结果就看到有个和尚在路上走,经过他家门口,吴慎修就拿着刀,冲上去,站住,用刀逼着和尚,那和尚吓得浑身发抖,声音都没有,他把那个和尚拖进去,一刀把那个和尚砍了,砍了以后把那个光脑袋砍下来,用布和自己老婆的头搁在一起,也学着小鸦儿的样儿,到衙门去请赏了,结果那个县官一看,也是这样说,好汉,先表扬他,表扬以后,检验尸体,尸体还是要检验的。当时检验尸体的人员叫仵作,那个仵作检查了一下他妻子的尸体那是对的,确实是个死人,确实是被杀死的。是他妻子,左右邻居都讲,这个确实是他妻子,检查那个和尚,把那个和尚衣服一脱,这不是和尚,是个尼姑,结果这个荒唐案子,这个荒唐的杀奸案子造成四个人命丧黄泉。吴慎修的妻子被吴慎修杀死,那个小和尚也被吴慎修莫名其妙,这个不是小和尚,这个尼姑,半夜正好经过那个尼姑,被他杀死,当做和尚来杀死。吴慎修自己连杀两命,当然要抵命,李湘教唆别人杀人,教唆别人杀人不是死罪,但是因为情节太恶劣,所以最后被活活打死,原来那个起获的痞子那个马伟壮,那个奸夫反而一点事情都没有,最多抓来以后训斥一翻,行为不端,行为不端怎么样呢?最多也是打一顿,最多也是打90下完了。

所以我们从这个里面就可以看到,这条法律确实非常凶恶,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里面,包含了一些这样非常蛮恨的法律,这个不仅违背我们整个中华法律文化的传统,而且也造成妇女地位及其低下。我们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14篇:天鹅之死

《天鹅之死》观后感

在舞蹈鉴赏的课堂上,我们观看了著名的芭蕾独舞《天鹅之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一片寂静的月夜,皎皎月光之下,一只雪白的天鹅静静地漂浮在湖面上。她忧伤地低着头,轻轻地抖动着翅膀。这只白天鹅显然是身负重伤,奄奄一息,她是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飞离湖面,却一次又一次无力地垂下翅膀。突然她奋力展开双翅,奇迹般的旋转飞翔起来,重新闪现出一丝生的希望。但是由于在和死神的搏斗中耗尽了全身的力气,白天鹅缓缓地屈伸倒地,渐渐合上了双眼。在生命的最后,白天鹅在颤抖中使出最后一丝力气抬起一只翅膀,指向她眷恋的天际。随后,无力地闭上双眼慢慢死去。

这场演出虽无华丽之态,但却光辉闪烁;没有千军万马,但却拨动心弦;更没有浮夸之形,有的只是展现了在生死边缘渴望生的力量。在短短的两分钟之内,表演者以其细腻的表演,到位的表情和优美的动作,刻画出了在生命结束前依然热爱生命并积极与死神斗争的天鹅的形象。这就是《天鹅之死》。这只独舞犹如一篇动人的诗篇,将天鹅面对死亡的姿态娓娓道来。站在生与死的边缘,天鹅完全没有放弃过一丝生的希望。

二十世纪初,俄国著名芭蕾舞演员安娜巴甫洛娃应彼得堡皇家歌剧院的邀请,在贵族会馆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表演独舞。舞蹈忠实地保持了古典芭蕾的传统,以诗一般的灵感使表演与技巧有机地结合。通过描绘濒死的天鹅渴求重新振翅,孤身只影在平静的湖面上艰难挣扎,最终默默死去时的神情,以象征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与死亡,命运进行不懈反抗的搏斗精神。《天鹅之死》表现了天鹅和命运,和死神搏斗,想要抓住自己的生命,对生命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天鹅对生的渴望,在整个过程当中,天鹅给予人们的一直是从里到外的一股顽强。也因此这部作品有着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编导者和舞者在这部作品里带给人们的太多了。作品中的天鹅形象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天鹅本身作为一个唯美的形象存在于天地之间,但作者偏偏把一份苦难降临在它身上,给人以一种美丽与痛苦并存交织的感受。

芭蕾舞《天鹅之死》用一只舞蹈演绎了关于“生与死”的哲学话

题,同时也引起了我对于生与死的思考。我不禁想到:当自己要面临死亡的时候,是会不安绝望,还是顺其自然,抑或像《天鹅之死》里的白天鹅一样顽强抗争呢?如果可以选择,也许我还是会选择顺其自然吧。可惜这不由得人来选择,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都不希望面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境地,因此,在青春年少时就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为自己的梦想不想拼搏进取,在遭遇挫折的时候能不放弃能像天鹅一样顽强不屈,而不是“白首方悔读书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有人说过人在死亡面前不过就是两种态度: 一是畏惧,二是坦然。而《天鹅之死》中的天鹅似乎已经超脱了这种境界,升华到了更高的层面。而正是因为这样,《天鹅之死》才更带给我们如此强烈的灵魂震撼吧。

第15篇:项羽之死

以《项羽之死》为例,探究 信息技术下集体备课的做法

一节好课,往往要经过教师的不断打磨,渗透思想,备出内容,备出创意。因为老师对备课太熟悉了,因而大家反思,探究的反而不多。在上高三第一轮复习课《项羽之死》的时候,我们实验了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首先,以传统的方式,将本科的知识点通过ppt的方式展示了出来,发到学科网上,让同仁们修改和评判。课件上传以后,发现跟帖的老师不少,并且都是好的建议。比如说没有复习课的厚重,像新课;只给学生练习,没有给学生方法;没有拓展,课堂容量不够等等。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功能不断地完善,不可抗拒地促进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我校的学科网站也为教师备课方式提供了有利契机。在internet这个广泛的海洋中,教师的备课也因丰富多彩的网络教学资源而变得更加容易或便捷,且形式更加多样化、更生动活泼。网络课件与白班课件使用已成为潮流,这就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极佳的备课环境。同时,网络资源中大量的、有益的、可借鉴的、甚至还可以直接应用的图片资料和教学课件,也可以下载与收藏,致使教师备课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如此的便利,也为修改课件创造了条件。于是根据大家的建议,又一次对《项羽之死》修改为总结归纳课内文言知识,延伸拓展课外阅读练习,以便巩固。传上再次让各位交流。这次大家一致认为内容充实了,也有了练习辅助,但是还是没有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总结;

第三次,以课本为例,具体明确文言文阅读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把课本文言知识以及文言文阅读之法以学案的形式印发给学生。把重心放在了阅读的思路和方法的探究上“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与高考接轨。分为以下几个点进行:1人物传记阅读材料的特点;

2、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3:、阅读方法①通读②圈画③跨“难”④回忆《项羽之死》的练习,想想要读懂一篇文言传记文章我们需要注意些哪些知识点? 注意何人何事 注意官职变动的词语

重点文言文词语及其句式的翻译 学会推测、跳读

4、走近高考:2013年大纲卷阅读试题让学生练笔

最后,大家都按照此思路上课,最后研讨感觉效果不错。上完课后在教研会上大家对集体备课的特点方法做了总结: 信息条件下备课方式的基本要求。

1、备课是开放而不是封闭的。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往往和教师拥有着同样的信息资源,有时甚至因为学生的视角独特而使问题的答案更接近本质,只不过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加以筛选,也缺乏教师的学识和阅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所以,我们也不能轻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我们应积极顺应网络时代的这种变化,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开放备课”。如果我们备课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借助网络等现代媒体参与备课,那么课堂的空间将会开掘延展得更加深广,教学效果将会更佳!

2、备课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传统的备课方式主要是教师独自一人或冥思苦想、或照抄参考资料,且必须把每个教学过程,每句话都要用备课本写出来,“备课”实际上成了“背课”,尤其是教师上优质课、示范课总是把教案记熟,然后按“台词”去“演戏”。这样的备课形式与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智能的发展之宗旨是相悖的,只能使教师吃力不讨好。如今,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习方式,都呈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很多因素事先无法预料。于是,传统的个人式备课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教师们发自内心地呼唤“集体合作备课”。

集体备课的意义在于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我们不否认要有共同的目标,但如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无疑会扼制教师的个性,抑制教师的创造性,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就无从谈起。现代信息技术为“合作集体备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

长岭中学每班都有电子白板、投影仪、中控台和电子展台,学校还建有使用平板电脑的一体机触摸屏教室。历过20年时间,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学校教学中已经全员化和常态化,所以利用校园学科网,构建备学校课平台已经不是一句空话,校园网是专门为教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和工具进行备课而设计。在校园学科网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制作工具做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一定的环境下利用校园学科网提供的资源写出一套完整的电子教案;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智能组卷,对学生进行摸底考试,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等。当然,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课件、教案上传到校园网中,作为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学校自身的资源。 像我们这次的文言文的集体备课探究就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而我们的校园学科网真是具有强大而丰富的功能,能实现各类广泛的应用,包括教案修改、评定、教案点击统计、教案下载、上传、维护、分类管理、学术交流、教师评审、学生答疑和意见箱等功能,是老师们的好帮手。愿我们以此为契机,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第16篇:项羽之死

我看项羽之死

贾宝林

在中国历史上,对于项羽,不同的人是有着不同的情结的,司马迁把这位唯一不是皇帝的人写入了史记中专门收录皇帝史料的“本纪”中;李清照为他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不朽诗篇;聊斋先生蒲松龄也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来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他们对项羽这个悲情英雄充满了同情,惋惜,与敬重;当然也有一些人对项羽有勇无谋,性情暴虐,残忍等作出批评。总之,这是一个人们很熟悉,也多次提及的人物。而最近刚刚看了百家讲坛中的英雄项羽部分,可以说对项羽有了点更深刻的认识,而项羽之死,历来为大家所提及,那么今天我就对项羽之死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项羽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家伙,打仗的时候,不太懂什么战术,只是一马当先,大喊大杀,甚至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以至最终养虎为患,自刎乌江。其实不然,项羽其实是一个懂军事的人,在小时候,他叔叔项梁要他学习时,他既不学文章,也不学武术,而是学“万人敌”也就是军事战略,而且在项梁死后,他遭受楚怀王冷落时,采取的沉默蛰伏策略来自保;以及在他的巨鹿之战中攻取敌人薄弱环节,先断了王离与章邯的联系,在打王离时又将部队分成几部分轮流进攻,疲敌劳敌;以及对章邯施行的“攻心为上”的策略来看,项羽并非不懂军事,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但是,他最终还是失败了,那么他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我就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首先,项羽不懂用人。刘邦在总结他战胜项羽的原因时,说:我之所以胜利,是因为我手下有萧何,张良,韩信这样的人才,而项羽呢,就一个范增还不知道珍惜,怎能不败。不论在什么时候,人才对于一个集团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论是天下太平还是混乱不堪,都需要有人才来治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不好的变好,使好的更好。而在战乱时代,人才其实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如果你没有人才不仅在自己内部出现问题,而且会很轻易地被对手消灭,纵观历史,没有哪个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不重视人才,比如曹操的唯才是举,刘备的三顾茅庐都是很好的例子,而项羽身逢乱世,却舍弃人才,不败才怪。

第二点,项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巨鹿之战的胜利,以及各路诸侯对他的吹捧,早已是他飘飘欲仙,忘乎所以,早已忘了自己是谁,所以他发现不了刘邦的野心,所以他要杀掉楚怀王,所以他看不起在道德上出了些问题的陈平,韩信,所以他会把范曾的话当做耳旁之风。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应该忘了自己是谁,在失败时不要轻易看轻自己,在取得成就时更不要忘乎所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才是一个英主的作为,就像管仲要齐桓公做的“尊王攘夷”一样:有一次齐桓公举行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来宣读旨意,说齐桓公功劳很大,可以不下跪,但管仲依然要齐桓公下跪,以表示对周天子的尊敬。结果齐桓公得到的诸侯的一致称赞。所以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应当理性的评价自己,既不自卑亦不自满。

第三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项羽没有一个人生的完整计划,他的理想是什么:“彼可取而代之”说确切点,就是推翻秦朝,报仇雪恨,因为他爷爷项燕就是被秦朝的大将王翦所杀,而随着楚国的破灭,爷爷的死亡,项羽也就有贵族公子沦落为亡国贱民了,所以他的志向就是报仇。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说推翻秦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贾谊在过秦论中讲“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又有“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所以说,就一个人而言,可能终其一生也不能完成这一目标,因此不能不说项羽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但是令几乎所有人都没有

想到的是,貌似强大的秦国,在农民起义的洪潮之中,很快便走向了覆灭,而真正灭掉秦朝的就是项羽的巨鹿之战。这一切都太突然了,让项羽不知所措了。因为原本在他的计划中,并没有灭秦之后到底该做什么,怎样做。而项羽的选择呢?我称之为“胡做”,或者说任性而为。而刘邦呢?却又比这更远大的目标,就是要想秦始皇一样威风。所以,可以说在立志这方面,项羽就已经输了。当然,如果项羽能在理想的实现过程中不断结合实际,发展自己的理想,有更高的目标,也许他也就不会败了。这一点,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就是既要有短期目标,更要有长远目标,而且这个长远目标必须是滚动的,是动态的,并且及时的去调整它,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可以说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吧,就是项羽的行为违背了历史的趋势与潮流。经过了春秋战国的多年混战之后,秦始皇终于将天下一统,使人们可以有一个安稳的生活;可没想到秦朝是个短命鬼,没几年就玩儿完了。而项羽推翻秦朝之后做了什么呢?大封诸侯,把原本一统的天下重新分裂,要知道这是违背了历史潮流的,所以说它必然会被历史淘汰。就像大家熟悉的三国一样,不论是曹操,孙权,还是诸葛亮和刘备,他们都企图建立一个非士族集团为主的政权,但是,当时这也是违背了历史潮流的,三国为什么会最终三家归晋,因为晋朝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氏族地主阶级政权,所以,当年的三国英雄也只能随水而逝了。当然,而这还有一点不同,就是项羽的做法是一种倒退,而曹操,孙权,还有诸葛亮和刘备是一种超前,因为在几百年后的隋朝便是他们所希望建立的社会了。这一点,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不乏借鉴之处,一个人,违背了历史潮流,可能会成为英雄,但最终会被历史淘汰,思想倒退固然不好,但太过超前也会让人无法接受的。

以上就是我对项羽之死的一点看法,也许有偏颇,但„„

第17篇: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说课稿

一、说教材:

《项羽之死》是高二下学期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散文在艺术形象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在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获得审美感受。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学生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并不陌生,应该容易进入角色。

二、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从散文创造的艺术形象入手,欣赏散文。

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鉴赏,分析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合作学习:课堂交流之后,归纳总结司马迁的观点,并做一番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鉴赏。 教学难点:评价人物,得出启示。

三、说教法与学法

在“诵读”的感性认识——“讨论”的策略把握——“探究”的能力训练的教学思路下,我采用的教法有:导析法、问答法、诵读法和讨论法。学法: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方法,在讨论中学会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的、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对文学家笔下的历史人物的品读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先放一曲《霸王别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沉浸在一种激动、悲壮的气氛中,使其回顾对历史人物了解的知识。然后可以提问:

片中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情节?主人公是英雄还是莽夫? 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教师视学情适时引导,点名课题:

一曲《霸王别姬》,让你想到了喑呜叱咤的哪位英雄?(项羽)项羽号称西楚霸王, 史载这位西楚霸王曾火烧阿房宫,大火三月不灭,坑杀秦兵二十万,所到之处“城无遗类”。然而,这样一个凶残暴戾的失败诸侯,何以能得到秉笔直书的司马迁,倾注深情,将他列入帝王本纪之中?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项羽之死》,走近项羽,欣赏项羽形象。 (打出教学目标)

二、披文入情赏形象

通过预习,用四字短语概况出文中的三个主要场景

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他的性格。

【教师导引】

1、第一段:垓下之围

(1)这一段作者主要通过哪些方面表现项羽的性格特征? (2)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征?(多愁善感)

2、第

二、三段:东城快战

(1)“田父”为什么“绐”项王,这说明什么问题?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项羽的什么性格特点?

(2)由于“田父绐”,项王“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双方的力量非常悬殊,项羽何去何从?他为什么说“天亡我,非战之罪”,由此可以看出项羽的什么性格特点?

(3)这一部分,运用哪些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3、第四段:乌江自刎

(1)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

讨论:项羽的性格特征;运用哪些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人物)

(四)形象分析

1、结合三个场景中,试着总结项羽别的性格特点?

教师总结归纳:多愁善感、极度自负、知耻重义、心地仁善、勇武豪气、视死如归等。

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真是“天之亡我”吗?你认为是什么造成项羽失败?(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行,提高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随机抽点学生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师生交流沟通。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性格缺陷:优柔寡断,匹夫之勇;

军事失败:分封天下,养虎为患; 命运的捉弄:鸿门宴会,田父指路; 红颜祸水:儿女情长,沉迷女色。 (以上结论用多媒体展示)

【拓展延伸】 政治错误:不懂笼络人心,残暴凶狠;

司马迁满腔的血泪融注笔端,把一个多情善感、勇猛刚强、气概豪爽、极度自负、知耻重义、心地善良、视死如归的悲情形象永传后世。太史公对这个人物究竟是何态度?

司马迁:(项羽)“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1、(他的帝)位虽然没有最终的结论,(他也是)近古以来未曾有过的(人物)啊。

2、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难道不荒谬吗?

太史公秉笔直书,站在人性的角度塑造项羽,站在历史的角度评价人物,爱、怜、怨、恨,兼而有之。

评价人物不仅要把人物放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当中,还要“知人论世”,联系评价人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

(六)、作业布置:(创意练习,选做一题,300字左右) (1)假如项羽被拉上了乌江亭长的船,写一段项羽与乌江亭长的对话。 (2)假如项羽被活捉,写一段项羽在押解途中的心理活动。

(课后布置这样一个作业,有助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更好体会项 王的英雄气概,并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1、授课思路较为清晰。

①在设计课的时候,仔细揣摩了编者的意图:品评分析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形象分析的技能,且注意了内容上的前后勾连。

②立足文本,结合文言文的特征,我把课堂分成了五个环节:视频导入——知识检测——问题探讨——形象分析——个性品读,且每块都有自己的侧重点。这样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由浅入难地接受新知识, 同时学会品读历史人物。

2、新课程理念有所体现。

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老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且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

第18篇: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司马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重点训练学生合作探究解读人物形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品味语言解读项羽的艺术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品读课文,解读文学家笔下的历史人物。 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从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司马迁对项羽人物形象的刻画,进而正确评价项羽这个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句,解读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成功的悲剧英雄,他犹如一条巨龙,翻江倒海、叱咤风云;钜鹿之战,27岁的项羽破釜沉舟,勇冠三军,成为天下瞩目的英雄 ;鸿门宴上,项羽刚愎自用,坐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四面楚歌声中,31岁的西楚霸王,又将怎样演绎自己的人生呢?我们来学习《项羽之死》,一起来鉴赏一代史学家精湛的表达技巧,评析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梳理情节)

太史公叙写历史的细腻生动自不待说,但如果要求只用三个短语来记录垓下之战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怎么概括?

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三、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此时的项羽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们在初读文本时,一定对他有初步的认识。司马迁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景表现项羽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不同的场景着重刻画了项羽形象的不同侧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这三个场景,使心中的项羽血肉丰满起来。

讨论:任选一个场景结合文本原句,根据场景想象项羽的形象,评论其在此场景中凸显的性格特点,探讨此场景中塑造这一形象的手段方法,并尝试着感受项羽的心境。

四、教师补充

(一)场景一 四面楚歌——英雄之侠骨柔情

1.学习小组汇报讨论成果,选择同一场景的其他小组补充。2.全体齐读《垓下歌》,想象项羽的形象,感受项羽的心境。 3.教师明确要点:

A.项羽在‚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时,有哪些动作、行为?表现了项羽什么思想性格? (惊—起—饮—歌—泣)

正面刻画了项羽多愁善感的性格。【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宝马美人,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慷慨悲歌‛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

B.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垓下歌》,体味其中悲情。

(语调低沉,语速缓慢,‚可奈何‛‚奈若何‛两处运用颤音则极佳。充分利用男女性别优势,男生读前两句,读出侠骨豪情;女生读后两句,读出似水柔情。)

C.欣赏从‚声‛的角度--四面楚歌的背景音乐对人物心理的巨大冲击、‚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反复叹唱折射的无限苍凉、悲哀和疼惜,感受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序曲的悲怆氛围及音乐的无形感发作用。

司马迁不愧是伟大的传记文学家,他对音乐的感发作用有着深邃的理解,在《刺客列传》中,他曾用‚易水之歌‛写荆轲的壮士之别,令‚士皆垂泪涕泣‛;在《留侯世家》中,他用‚鸿鹄之歌‛写刘邦晚年不得立如意为太子的痛苦心态,使戚夫人‚嘘唏流涕‛;现在,他又用‚虞兮之歌‛作为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序曲,让悲怆的气氛笼罩全篇,把读者引进苍茫辽远、四顾寂寥的境界,噙着泪水一字一字地往下读,一读则欲罢不能。

D.欣赏‚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的侧面烘托效果,抓‚能‛字意味的理解。

《项羽本纪》‚巨鹿之战‛一节,写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本篇写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敢‛与‚能‛一字之别,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敢‛是对项羽的畏惧,写出了项羽获胜之后的声威和气势。‚能‛可见项羽左右虑及自身的命运,不禁悲哀哭泣,写出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从侧面烘托了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4、小结:本场景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了项羽多情善感的末路英雄形象。

(二)场景二 东城快战——英雄之勇猛豪壮

1.学习小组汇报讨论成果,选择同一场景的其他小组补充。2.全体男生齐读第

二、三节。3.教师明确要点:

A.农夫为什么要欺骗他?从中说明了什么? 农夫把项羽引向绝路,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这是他过去过度残灭,丧失人心的结果;项羽轻信别人,在《鸿门宴》中有显现,先轻信曹无伤,后轻信项伯,而且他从来不习惯骗人,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骗他,体现了项羽自负直率的性格特征。【并非天要亡他,而是其残暴贪婪,刚愎自用的性格害了自己。鸿门宴当断不断,造成鸿沟为界,楚汉对立的局面,杀秦降王子婴,火烧秦宫室,收奇货美女,其贪婪无耻的行为,必然导致大失民心,与刘邦的约法三章相比,可见其政治眼光的短浅。曾经追随过他的陈平略使小计,就让他失去了智囊团队的主要人员范增。破秦后,竟对手下们说,富贵不归故里,如衣绣夜行。小人得志,终不脱沐猴而冠的笑柄,种种失误为日后的全面溃败埋下了伏笔。自古如此,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项羽才会在逃走的时候,被一老农指路到沼泽中。终于‚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了卷土重来的机会,自刎而亡成全了王翳等人。一代霸王,竟被分成五块。这让我想起了李敖的那句话,凡人多不得好活,英雄多不得好死。】

B.欣赏通过语言刻画形象。‚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被陷东城后,自知不能逃脱,会必死无疑,他有没有客观的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这反映他怎样的性格? 反复言说‚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说明他没有客观的分析用兵的过失,而是一味的归咎天命,表现了项羽极端地自负。钱钟书说:‚信输而不服气,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管锥编》)‚不服气‛,正显示了他的平生意气,说明了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 C.是什么造成项羽失败?结合《史记•项羽本纪》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骁勇善战,军事天才——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好勇斗狠,大失民心——坑秦卒,屠咸阳,火烧阿房宫

冲动轻信,沽名钓誉——出卖曹无伤

多疑好忌,刚愎自用——疑范增,走韩信、陈平、英布 任人唯亲,是非不分——重用项伯

D.‚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能否将‚快战‛改为‚决战‛?反映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不能。明知必死,没有退缩,愿意痛快的打一场,这反映了他勇猛刚强的大丈夫气概;‚愿为诸君快战‛表明了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的、尽情的展现他的勇猛无敌,保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为结束。如果把‚快战‛改为‚决战‛,就带有了鱼死网破的味道,项羽的快意和满足感将荡然无存。)

E.欣赏动作神态的细节和敌方的再次烘托,感受项羽盖世的勇武神威。

于是项羽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渲染势不可挡的气势,凸显项羽的勇猛。‚遂斩汉一将‛ 的‚遂‛写出了项羽斩将的轻而易举,如囊中探物。)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神态描写 孰是追兵,孰是逃将,难以辨别。项羽摄人魂魄的虎虎声威跃然纸上。)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项羽——驰,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 (再次对比渲染项羽的勇猛无敌、骁勇善战。) 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这段描写成为后世写人文学的典范《三国演义》就深受其影响比较《三国演义》中的两段描写——长坂桥张飞大喝一声,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于马下;孙策‚大喝一声,声如巨雷‛,致使‚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

4.小结:本场景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对比渲染以及侧面描写等方法,刻画了项羽骄矜自负、勇猛豪壮的性格特征。

(三)场景三 乌江自刎——英雄之视死如归

1、学习小组汇报讨论成果,选择同一场景的其他小组补充。

2、分角色朗读。

3、教师明确要点。

A、从江边的慷慨陈词,语言的角度赏析。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文中‚我何渡为‛,‚为‛是句末反问语气,这里用感叹号,不用问号,有什么深意?

(这里已经无须设疑,他已坚定了自杀的决心 。) 后文两个问号又包含了什么感情? 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这是对江东父兄的愧疚和忏悔 知耻重义 ) 把这复杂的感情读出来 (学生朗读)

B.从‚项王笑曰‛的‚笑‛,神态的角度解读‚笑‛的丰富内心。 ‚项王笑曰‛中的‚笑‛,是怎样的笑?在笑字前可以加个什么词?为什么?

悲笑 此时,英雄满腔怨愤,无力回天,托身无所,是英雄失路的悲笑,与前文的‚泣‛有异曲同工之妙

狂笑 楚地多狂人项羽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自然自负,也自然无所畏惧,无视死亡。

轻蔑地笑 他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是天要亡他,他无憾于自己,面对死亡,他很镇定。

‚项王笑曰‛ 的‚笑‛,不是强自矜持,不是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详的笑。

C、故人追之,想杀项羽邀功取赏,而项羽却慷慨赐头,这一对比又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故人追之、认之,必欲杀之以邀功取赏;项羽却慷慨赐头,‚吾为若德‛;蝼蚁之微,泰山之高,两两对比,何等鲜明!

D、剖析项羽,不能不提到刘邦,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是刘邦面临这样的机会,他如何选择?

我们来看两段文字: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坠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项王)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同样是面临绝境,刘邦臵父亲与儿女于不顾,而项羽却为了江东子弟举剑自刎。

4、小结:至此,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的英雄形象出现了他骁勇善战,又自负自叹,逞匹夫之勇。这正是《史记》的实录原则,不虚美,不隐恶,在生死抉择的关键,英雄选择了站着死。

五、结课

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这篇文章就刻画了项羽的‚精神气血‛:有诀别美人名骓的多情善感,有感天怨时时的自负自叹,有东城快战的勇猛刚强,有乌江拒渡的知耻重义。此文刻画出了很多生动传神的细节,项羽诀别美人名骓时的泪水,东城突围的声威,乌江拒渡的笑谈,都令人难以忘怀。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的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铁骨柔肠的项羽死了,骁勇善战的项羽死了,义薄云天的项羽死了,他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乌江为之呜咽,苍穹为之黯然。它的死是高贵的,他的死,具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与审美价值。这是英雄最完美的落幕。

六、板书设计:

垓下之围―英雄之侠骨柔情 东城快战―英雄之勇猛豪壮 乌江自刎―英雄之视死如归

第19篇:混沌之死

混沌之死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庄子》寓言的内容、寓意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寓意,体会古代寓言故事的文学性及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南怀谨曾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多少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的集大成人物就是庄子,庄子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或许更有一种同时伍的感受和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庄子的《混沌之死》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混沌之死》,学生划分朗读节奏,体会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2、结合书下提示和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并将疑难之处作好记号。

3、释疑解惑。

4、齐读课文,背诵。

三、分析课文,体会文章主题。

1、结合学生阅读,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体会故事中“倏、忽、混沌”命名的意义。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文中“倏、忽”意为急匆匆、神速的意思,代表有为,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混沌,聚合不分的样子,指天地未开辟前的自然状态,代表无为。以人的有为,来凿就自然的无为。有为的所谓成就,就是无为的死亡了。

3、了解文章的寓言 A、学生讨论。

B、教师明确: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违反了事物本性,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效果与愿望相悖。因此要顺其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

C、联系实际,谈谈你学习本文后的 感受:

教师示例:面对日益污染的自然环境,我们要顺乎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这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四、学生背诵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

呆若木鸡

一、导入新课

在先秦诸子之中,庄子的生活经历可谓是贫穷加上平淡,造就里他的自然、无为的哲学理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庄子的《混沌之死》,了解了他清淡无为,尊重生命自然状态的态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的《呆若木鸡》的寓言故事。

二、学生 阅读课文。思考:

A、从斗鸡到木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B、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反走”主要得益于什么?

三、分析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节奏。

2、学生讨论上述问题。

3、教师归纳: A、从斗鸡到木鸡经历了四个阶段:恃气--------犹应--------疾视-------无变 B、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度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炼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四、了解寓意:

1、学生齐读后,,谈谈读了这则寓言后自己总结的寓意:

明确:本文意在提醒人们,做人要注重内在气质,不威自怒,治理国家要增强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精神内敛,修炼到家,就能百战不怠。

2、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交流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例如:遇事沉着冷静,原都是要经过训练和磨练的。只有真正沉着冷静的人,才能处变不乱,取得重要的胜利。经过严格训练和生活磨练的人,其所具有的气质,确实能令人望而生畏。

3、成语意思的变化。

明确:文中的“呆若木鸡”指养到家的斗鸡看似木鸡,实则大智若愚。这个词语在长期使用中衍生出了新的涵义,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五)交流寓言

1、学生将搜集的庄子寓言整理成故事后,在课堂上讲给其他同学听。

2、教师或学生总结庄子寓言的内容和影响。

3、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混沌之死

原因

经过

结果

寓意 倏忽报德 日凿一孔 混沌死

顺其自然 斗鸡

恃气 若

犹应

疾视

无变 (修炼内功,百战不殆)

第20篇: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中二年级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属于《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于分析作者个性化的笔法,分析形象,探究意旨。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本文语言浅显,文意理解难度不大。因此,本课的文意疏通以学生自学为主,重在分析形象、探究意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训练理清行文思路、概括层次大意的技能

2、通过学习,学生提高根据文本分析品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读课文,品评文学家笔下的历史人物。

4、通过学习,学生用辨证的眼光看待项羽人性上的闪光点,懂得自尊与坚守的高贵。【教学重点】

美读文章,赏析人物形象,懂得自尊与坚守。

一、导入:播放歌曲 霸王别姬(慷慨激昂)

“问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这首《霸王别姬》里所唱的项羽显然是个悲情的英雄形象。

但项羽真的是个英雄吗?

我们在《鸿门宴》中见过项羽,没说几句话,似乎只留给我们刚愎自用的一介武夫形象。那项羽究竟是悲情的英雄,还是自负的武夫呢?

今天我们继续跟着司马迁的笔触通过学习《项羽之死》更加全面认识的复杂的项羽。

二、梳理文意

(幻灯片展示)

问题

1、借助课下注释与工具书,自行疏解文意,相互交流,标注不解处。问题

2、理清文章脉略,用几个四字短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问题

3、分析课文每个场景中展现的项羽形象,完成下面的填空。分别用“在__________中,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的项羽”句式的句子表述你的阅读的感受。

交流分析:

预习的时候我给大家留了三道预习题,关于第一题,昨天晚自习我们共同交流,基本解决了同学们提出的字词文句方面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着重就文章内容进行赏析。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四字短语概括:

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项郎别姬 霸王快战 项羽自刎 ) (引导学生锤炼语言,注意概括从同一角度,或空间时间变化,或人物行为)

三、细读文本 鉴赏形象

问题3,师:很显然,本文主要描述了项王从被围到自刎生命之后一段历程的故事,我们常说“危难之中见真情”,我对这句话的解读是面对人生的困境特别是面对生死抉择时表现最能表现人物的真性情,那么读了这篇文章之后,项羽留给你什么印象呢,下面我们来看问题3,看看在作者对项羽最后生命历程的每个场景的描绘中,你对文章对人物的的理解是否和我一样。

1、垓下之围

师:下面我们就来首先来共其读一个场景,请哪位同学来说说在垓下之围中看看司马迁通过写什么展现项羽形象的。请用“在__________中,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的项羽”的句式表述。

师:比如读文章的第一行,我可以说:在被围垓下、四面楚歌的危境处经下,我看到一个穷途末路的项羽。

学生回答:在项羽的慷慨悲歌中,我看到了一个重情重义的项羽。 师引导:项羽的言行:

惊——起——饮——歌——泣

师:起兵八载,未曾一败的项羽,面对四面楚歌的处境,泣数行下?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泪中又包含着项羽怎样的情感呢?

英雄末路 儿女情长——重情、不知省 师:集中表现在哪里? 《垓下歌》

师:谁能把这种感情通过朗读《垓下歌》

学生读,简单评价,要读出:壮、无奈、悲凉。

(这一刻,对项羽来说,什么江山声名,帝王霸业都不重要,只有对心上人无限的愧疚,那无比坚毅的面庞流下两行热泪的男子,不再是那个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而只是个渴望保护好自己爱人的,虞姬的项郎。)

所以读的不能过于雄壮,要有悲凉和无奈,我来读一遍好不好:

师:司马迁除了通过描绘项羽的动作、悲歌之外,还写了些什么?(这时候项羽身边可没有掌声,左左右在干吗?写左右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用“在-------中,我看到一个----------的项羽表述”)

生: 通过左右皆泣、莫能(不忍)仰视的侧面烘托,我们看到一个重义的末路英雄。

2、东城快战

师:通过第一段我们可以总结,作者就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正面描写与环境与次要人物的侧面烘托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的。下面我给你们几分钟时间,阅读东城快战这一部分,看司马迁是怎么通过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刻画项羽形象的,找出相关的语句来组织语言表述你的感受。

同桌小组讨论,准备发言。

生:通过项羽田夫的欺骗,我看到一个轻信的项羽。

生:通过他的“斩将刈旗”,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左右的“如大王言”,我们看到一个骁勇善战的项羽。

生:通过他的“必三胜之”之誓, “何如?”之问我们看到一个自尊又自负的项羽。

生:通过他三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我们看到一个刚愎自用、不知自省的项羽。

引导:正面描写项羽的地方(语言、动作)

行为:

1、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瞋斥、大呼、驰下吧、遂斩):身处绝境,却无丝毫萎靡绝望,一个虎虎生威、慑人魂魄的骁勇善战的形象呼之欲出。(读)

语言:

1、为君快战,必三胜之。(证明自己:羞败——自尊) .

2、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三次)(自负,刚愎自用——不知自省)

3、“何如?”自豪?自负?——自尊 侧面: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左右(如大王言):侧面表现项羽的英勇善战。

3、乌江自刎

师:东城快战这一部分通过项羽的三次突围,正面刻画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勇猛善战、自尊、自负的项羽,紧接着我们来看文章的高潮部分乌江自刎。

请抓住你感受强烈的一个一句话、细节和谈谈你的感受。还是先用样的句式描述,然后可以分析。

学生找出分析(着重引导学生鉴赏项羽自陈不渡原因的几句话和赠头行为。分析性格特点既有感情诵读)。

在拒渡时的悲怆陈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耻重义的真性情的项羽。 在乌骓马啾啾的嘶鸣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把“情”看的重于泰山的项羽。 在吕马童的羞愧低首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把“义”看的高于一切的项羽。 在乌江之畔慷慨赴死的凛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把生命尊严远置于生命之上的高贵的英雄项羽。

正面刻画:拒渡、赠马、赠头。 侧面刻画:人物对比——吕马童。

引导学生有感情诵读项羽拒渡的自陈之语。

4、塑造人物方法总结

我把刚才的分析稍微做个总结

生死诀别之时,在他面对虞姬的悲歌与垂泪中,在对乌骓的依依不舍,以及在“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我们看到一个铁骨柔情的项羽;

身陷重围之时,在他“必三胜之”的誓言中,在斩将、刈旗的的英姿,以及在赤泉侯的辟易千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神勇善战的项羽;

面临败亡之时,在他三次“之天亡我”的悲叹中,我们看到一个刚愎自负、不知反省的项羽;

生死抉择之时,在他毅然拒渡,赠头赴死,以及司马童的低头羞愧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耻重义,把生命尊严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的项羽。

注意不同颜色的字,看看司马迁是怎样做到在短短小文之中是项羽形象呼之欲出的:

1、在困境、冲突中塑造形象

2、通过对主人公的直接刻画去塑造形象

3、通过次要人物的衬托表现主人公形象

四、拓展延伸

师:随着项羽的死去,一段金戈铁马的历史慢慢合上了大幕,同学们,我每读《项羽本纪》都感慨万千,唏嘘之际,刀光剑影、征战杀伐都慢慢淡去,脑海中只凝聚成短短几句话(幻灯片展示):

项羽其人哉,之于战不可谓不( ),之于败不可谓不( ),之于情不可谓不( ),之于义不可谓不( ),然自矜功伐而不知( ),一朝兵败赴死,为天下( ),岂不悲乎? 善、耻、真、重、省、叹

四、拓展延伸

师: 有人赞、有人惜、有人批、所以我用了一个“叹”字?那你是怎么评价项羽的呢,你认为他是个英雄吗?

学生发言、简要评价

历史的角度?人性的角度?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保修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尚在,肯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的观点:忍辱重来,重写历史——个人角度、诗人的浪漫情怀; 王安石的观点:百姓厌战,人心向背——人心向背角度、政治家的判断 李清照诗:项羽知耻重义真男儿,不以成论英雄——精神层面、对现实沉痛的呼喊(南宋怯弱)

师:从不同角度看项羽,当然会有不同的结论,那么现代人看项羽会有生命结论呢? 项羽之死标志着狼狗时代的来临

——易中天:项羽之死

“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书呆子则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 ……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虎和豹的时代结束之后,取而代之的便是狼和羊的时代。而且,那狼也会退化为狗,走狗。”

面对渡与不渡的命题,面对生与死的选择,知耻重义的项羽把维护生命的尊严远远置于生命之上,而依然赴死,这种坚守怎能不让人动容!

那么在 功利思想,拜金主义盛行,人民信仰缺失的年代里,那么知耻重义,把生命尊严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的项羽似乎对现代人应该有所警示吧。

五、课堂小结

最后我用潘军的在小说《重瞳——霸王自述》结尾的一段话来给这堂课做个结尾吧。

第二年春天,这块地方开出了不知名的红花,有一天,一个老人领着他的小孙女到这儿散步。那孩子就问,爷爷。这些漂亮的花儿有名字吗? 老人思忖了片刻,说:有。他叫虞美人。

——潘军《重瞳——霸王自叙》

师:纤细单薄但高贵自守于风雨中的虞美人啊,希望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能有属于你自己的虞美人绽放。 六:课后推荐作业

1、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项羽之死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有益的人生启示呢?

请以“读项羽之死我懂得了____”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2、推荐阅读: 中篇小说《重瞳——霸王自述》(当代作家潘军著)。

邻里关系范文里拉之死
《邻里关系范文里拉之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