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05:03: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是《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赋予农机部门的社会公益性职能,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这些年来,我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得到了加强和发展,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应用,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机械化综合水平得到了64.3%,农业机械化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

一、我市农机推广机构和人员基本情况

1、机构设置情况。我市市、县两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比较健全,大部分乡镇都有农机推广机构。市局设农机推广科(副科级)、县局设农机推广股(副股级)、部分县如泰和县、万安县设农机推广站(正股级)、全市214个乡镇中有75个农机纳入农业综合站,农机站78个。

2、人员情况。市农机局现有人员19人,为参公管理单位,13个县(市、区)现有人员196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副高职称9人、工程师17人、助工31人,乡镇现有工作人员219人。

3、工作经费情况。地方财政对农机化投入较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科技推广、试验示范、项目建设、技术培训及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力开展。市级推广经费每年只有3万元、县级推广工作经费也很少,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职能越来越弱化。人员工资也参差不齐,无法保证。吉安县15个乡镇农机站有工作人员22人,除8人全额预算外,11人为50%差拨;永新县7个乡镇站8人,全部为50%差拨;永丰县21个乡镇站28人,除8人全额外,其余20人为每月300元定额补助;吉州区6个乡镇站19人,2人自收自支,其余为50%差拨。

4、办公场地、设备情况。市、县推广机构为农机局内设机构,有办公室和基本的办公设备,县级农机培训场地已被政府调用开发。乡镇农机站场地大部分被乡镇政府处理,目前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办公,办公条件相对较差。

二、我市农机推广主要工作及成效

1、以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兼顾油菜、果业、茶叶、烟叶的机械化生产。

水稻生产在我市粮食生产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水稻产量占粮食总量的90%以上。水稻生产一直以来是我市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重点围绕水稻生产主要环节,推广机耕、机插、机收,水稻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个别乡镇已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同时也积极推广油菜、茶叶、烟草、果业等机械化生产。

2、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推广

农机推广以实施农机购臵补贴政策为抓手,着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对购买先进新型农机具的农户,实行购机补贴优先政策,对重点推广的农机具和粮食机械生产簿弱环节、优先享受补贴,利用购机补贴的导向作用,鼓励农民购买先进实用的新型农机具、应用农机新技术。

3、依托项目加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带动农机技术推广。

农机部门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先后承担了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生产项目、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如我市在万安县枧头乡、青原区富田镇、泰和县螺溪镇中房村、冠朝镇冠朝村、苏溪镇苏溪村、禾市镇丰垅村6个农机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实行机耕、机插、机收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设立机插试验示范区和机插展示区,开展机插、手抛对比试验、机插不同株距对比试验、机插不同行距对比试验。加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带动农机技术推广,突破水稻机插瓶颈,推动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

4、抓好新型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以培育新型农机推广服务主体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培植农机专业合作社。截止目前,全市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20个,依托农机合作社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发挥其辐射带

近年来,在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机推广人员的艰苦工作下,我市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水稻机插秧推广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部分乡镇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且已延伸至稻谷机械化烘干。水稻生产主要环节机耕率、机插率、机收率分别达91.7%、8.06%、86.22%,全市水稻机械化生产综合水平达64.75%,大量新型先进高效农机具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率,减轻了劳动生产强度,增强了水稻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了土地流转,提高了生产规模效益。油菜、马铃薯、果业、蔬菜、茶叶加工、水产养殖等机械化生产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应用,永新县、泰和县油菜实现了免耕机械开沟直播和机械收获,果业连片的大部分采用滴灌技术,遂川县汤湖镇茶叶加工实行了机械化,万安县水产养殖采用了机械投料、增氧和网箱养鱼技术。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加了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增强了我市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体系不健全。主要是乡镇农机技术推广机构,有的纳入农业综合服务站,有的单独建站,即便如此,全市214个乡镇也只有153个有机构,还有61个乡镇连机构都没有,出现了“线断”现象,整个体系断链、不完善。二是农机推广人员严重短缺,现有的农机推广队伍由于年龄老化,加之工资待遇解决不好,导致人心不稳,新生力量不足、青黄不接;三是推广经费短缺,这是制约农机技术推广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市、县两级的推广经费十分短缺,甚至有的县没有安排推广经费,谈何开展农机推广工作。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不了解、不重视,支持不够;二是搞农机推广需要费钱、费力、费心,又不是立马可以看到效果,在一些急功近利的领导眼里,只会是“花钱买吆喝”,加上地方财力比较紧,能不花的钱尽量不花,造成推广经费难以落实到位。三是没有认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决定作用,从发达国家发展历史看,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毛主席早在50年代就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伟大论断,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四、建议和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的要求,将农机化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增加资金投入,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后劲。重点扶持基层推广体系建设、农机化信息建设、改善农机推广条件、完善农机推广手段、增强农机推广服务功能。

2、健全机构、完善队伍。

建立健全市、县、乡镇三级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市、县设立农机技术推广站,为正科级、正股级单位,乡镇农业技术综合站增挂农机站牌。要按照“以钱养事”政策,确保每个乡镇有1-2人从事农机化技术推广等公益性服务工作。也可以采取建立农机服务中心站方式,如永丰县计划在藤田镇,沙溪镇,沿陂镇,佐龙乡,古县镇等建立五个中心站,每个站覆盖约上万以上的农户。

要严把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人员准入关,鼓励农机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扎根基层、投身农机化,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提供人才支撑。

3、狠抓农机推广示范项目建设。

建立农机推广示范基地,始终要把推广新农机具、新技术作为农机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市重点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和粮食烘干技术,选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技术力量较强、规模适当的水稻机械化示范基地,实行“八统一”的技术要求,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施肥、统一机收、统一烘干,将农机化示范基地建成集农机新技术示范、新机具展示、农机人员培训、农业规模经营等内容的农业现代化样板。

4、加强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机推广队伍及农民素质。

鼓励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把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财政支持、制度保证、定期考核等措施,促进农机科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更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形式扶持县级农机技术培训机构的建立,每个县建设一所社会化性质的县级农机技术培训学校。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组织实施农机手培训工程,重点对农机手开展操作、机具保养、维修技能等培训,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全面提高农机手使用农业机械、应用农业生产技术的基本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既精通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又懂农业、农艺栽培技术的新型农机手。

5、创新农机推广机制。

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发展经营性农机服务组织和发展,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农机推广服务。鼓励和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兴办基层农机推广组织,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开展各类农机推广服务活动,加快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机推广格局,为普及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提供科技支持。积极推进“科技入户工程”,组织农机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主体培训,推广主推农机技术,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农机实践操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的农机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努力实现农机科技推广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浅谈新时期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总结(推荐)

新形势下农机化技术推广之我见

林业技术推广问题及对策

办公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办公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聊城市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阳谷县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