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访谈策划

发布时间:2020-03-04 02:14: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由“被美女主持人下逐客令”说访谈节目策划

一位年轻、有才华的编导向我诉苦,说昨天他去找一位文化访谈节目主持人聊天,因为听说这位美女主持人要采访一位大学问家,想去提前交流一下,或者叫出出主意。结果没说几句话,还没到正题儿,美女居然下了“逐客令”——对不起,我得准备这个重要的采访,不陪你聊了,好不好?

看到他悻悻然的样子,我先问:“贵国与美女国外交关系如何?”

一听这话,他更委屈了:“至少是战略伙伴关系啊!平常还总找我来玩儿,可怎么一到工作上,就想不到互相交流呢?其实她知道我做过文化访谈节目,因为这个访谈很重要,本想帮她出出主意,我希望她能做得很成功!他们那几个编导的水平我最清楚了,除了罗列资料,就是问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废话,这么做,节目能好看吗?而且连她自己也知道节目不好看,可每次还是就知道死记那些材料,而不是在策划上多下功夫——所以她只能是一位“好”主持人,而不能成为张越、杨澜那样的一流主持人!”

这一番感慨让我心动,的确,我所见到的主持人多数都是很用功、很勤奋的,都可以称为好主持人,然而在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上,我却并不认同,借着这件事儿,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工作与生活的互动关系

就刚才那个“个案”可以看出,“美女主持人”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楚,

这个道理放到别的职业中,比如财会,应该是正确的,可放到新闻工作中却未必合适了,尤其是作为访谈节目主持人,更应该随时有“与人沟通”的欲望。而且我始终觉得,一位优秀的媒体人,他的工作与生活是没有明显界限的。我曾经在生活中接触过白岩松与崔永元,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处处“透出精彩”,整理整理,都是“节目”。他们都对生活“好奇”,喜欢执著于一些别人可能忽视的细节,也喜欢与人交流,在交流时也都很认真。我觉得,这一方面是他们的习惯,另一方面这是他们的“有心”,而“有心”人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我听一位媒体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说休息是指“随心所欲的做那些自己最喜欢的事情”,那么我每天都在休息。如果说加班是在“继续做没有完成的工作”,那么我连做梦都是在加班!

这句话就是指工作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换个角度,如果访谈节目主持人,在生活中,在合适的场合中,就有意识的“提问、控制局面”,并且“有意无意的让话题往自己希望的方向进行”,那么这种训练会不会更有实用价值?不要说这样会招人烦,做的不高明才会招人烦,就像你的节目,做的不高明,一样招人烦。

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学习的时候不能玩!记得我上大学时,已经开始实习做记者(在报社)。寒假去舅舅家,我看电视时,舅舅还是批评我“不要总看电视,要写作业!”弄得我莫名其妙!

2.善于利用周围的有利环境

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

文章中最初讲的例子,说明美女主持人忽视了年轻编导的工作经验,而实际上,即使小伙子没做过文化访谈节目,只要有头脑,有灵性,完全可以跟他多交流,或者干脆把文案拿出来请他出主意。一个成功的访谈节目,往往是从令人叫绝的角度切入,引发了被访人的谈话欲望,侃侃而谈。最糟糕的访谈节目,就是罗列资料,甚至是从被访者的生平谈起,一段一段的请人家回忆。某地方台的一个名人访谈就是这样,每期节目都是从名人的童年谈起,无论有没有故事,值不值得谈,都是这个套路,让人生厌。

如果你提前跟一些人交流,肯定会有人拦住你这个幼稚的思路。

很多时候,别人的无心之语,往往也能给当事人很多启发,而且常常是在你困惑于话题如何交流时。

记得我曾经写过一个评论稿子,谈“脑死亡”的,总觉得开头“太沉重”了,希望轻松一些,百思不得其解,忽然,看见一位值夜班的记者在打电脑游戏,我顺口问他“什么是脑死亡”,他边玩边说“我说不清楚,但我记得高考发数学卷时,我一看,都不会啊,马上大脑一片空白——估计那时就是脑死亡!”

我笑着把这段话变成了我的“开头语”,只不过多了一句补充“刚才的这是个笑话,但脑子如果永远空白下去,可能就真的是脑死亡了”。

善于学习

每个单位的资料室,总是一些常客去阅读,而这些人,往往都是爱思考,勤于上进的,通常,这些人的文笔也不错——当然,不排除有些女性去看电影画报,另计。新闻单位的资料室,都有很多的传媒报刊,当然是最好的学习对象,可为何有的人从来没去过呢?工作忙吗?借口,唯一的理由就是你安于现状,认为不需要。

我们单位的一位老大哥是位很幽默的人,他回答说:“其实我知道阅览室很好,但我不怎么去,因为我怕被领导看见,以为咱没活儿干、闲得难受。”

这个理由显然是玩笑,因为我知道他们经常呆在办公室看美国电影频道。而且实际上领导通常更喜欢“爱学习”的人。记得三年前,我的一位同事跟我乐呵呵的说:“宝海,你不是总劝我去资料室学习吗?今天我终于去了,而且,我正看杂志呢,忽然背后有人笑着说“小王,很爱学习啊!”——我一看,台长!幸亏我手里拿的是《中国记者》,而不是电影画报。你看你,成天去看,领导也看不见。我第一次去,就被领导看见了,呵呵!”

我当然是一笑置之。

3.访谈节目的关键

从最初的例子可以看出,美女主持人在用心的理解专家的资料,这当然是应该的,也是基础,问题是这仅仅是基础,一幢大楼的基础当然要稳固,但随后却有很多事情要做,否则就只能盖个广场了。我曾有个极端的见解:访谈节目,准备得越精细,节目越可能失败。为什么?

因为你了解的越多,就会越希望在节目中表现这些“你的发现”,其实只是表现了你的勤奋,甚至会代替嘉宾说出来,也会更陷入这些资料中。但是,你的观众只是怀着好奇的心理看节目,甚至是抱着“猎奇、看热闹”的心理。而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观众会更关心“意外的效果”,而不是“通常意义上那些能在文字媒体上得到的信息”,电视的魅力就在于它是直观的,不是报刊的那种资料的罗列,是可以充分展示感情的,《艺术人生》的节目,如果把文字稿整理出来刊登,也会吸引人,但远远达不到节目中的那种效果!

《艺术人生》的策划是令人折服的,每期都有高明的(至少是用心良苦的)策划,因此把一个节目类型非常简单的名人访谈,做成了精品节目。《艺术人生》中的那些嘉宾是第一次被中央台采访吗?多半不是,这些人都久经“采访”,但为何在《艺术人生》中光芒万丈?不要简单的质疑成“刻意煽情”,那只是效果的一部分,我们更应该看到它成功的部分。

上周末我看了一期冀星主持的《走进电视》,尽管我很喜欢冀星--这种有文化气质的女主持人,但还是遗憾于节目的“流水帐”风格,都是访谈,却平淡如水,一方面是“近乎于广告的、对所访电视剧的完全正面的宣传”,另一方面,看不到策划的明显迹象,真的像在唠家常,平铺直叙,几乎没有意外,更别提智慧的火花闪现。

这样处理节目,是不是太可惜了?!

访谈策划

访谈策划

优秀教师访谈策划

校友访谈策划

访谈类节目策划

访谈栏目策划

学子访谈策划

人物访谈策划

访谈节目策划

访谈栏目策划

访谈策划
《访谈策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访谈策划书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