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师应该是幸福的读书人

发布时间:2020-03-03 09:50: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师应该是幸福的读书人

一、读书的意义(为什么读)

(一)外在功利

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增长智慧;

提高素养,加快成长,实现理想,改变命运。

(二)内在涵养

滋养心灵,净化情感,愉悦精神,陶冶性灵;

丰富阅历,追寻意义,洞察世事,顿悟人生。

(三)现实要求

用心做事,激情工作,挖掘潜能,超越自我;

遵循规律,科学施教,培育人才,传承文化。

二、读书的内容(读什么)

读书走向:取法乎上

有的老师说,我读了很多书,并未见有多大的长进。我觉得问题在于你的读书走向出了问题。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如果阅读高品位的作品的话,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中”;如果在“中”的层面阅读的话,我们得到的只是“下”。我们很多的老师,所读的书是在“中”或者“下”的层面。“近墨者黑”,如果你一直跟三流作者进行交流,你必定是在低水平上徘徊复徘徊,即使读了不少书,也不会有生命意义的提升;也不会有因阅读而感悟的生命快乐的质的飞跃。

(一)鱼龙混杂,有舍有得

我们舍弃的是那些低层次的文化,取来的是思想与语言俱佳的作品。

(二)一以当十——拓宽生命维度

“取法乎上”地阅读,就能够一以当十。高层次的阅读,就相当于拓宽你生命的维度。

(三)与狼共舞——远虑无忧

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是在“器”的层面行走,教的是教科书,看的是教参书,改的是教辅题,没有走进高层次的阅读之境,到头来,就只能是一个教书匠。我们如果仅仅是看到目前能够胜任教师工作而裹足不前的话,晚上十年,八年,乃至更短的时间,就有可能有力不胜任的感觉,甚至在无情的竞争中被淘汰。

(一)直面经典

中国:重要思想以老庄、孔孟、韩申为代表。申为申不害,郑之贱臣,用于韩昭侯。

文化经典以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代表。

教育经典主要有陶行知、叶圣陶、蔡元培等教育家的著作。

外国: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第斯多惠、福禄培尔、斯宾塞、乌申斯基、杜威、怀特海、蒙台梭利、罗素、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赞可夫、巴班斯基、雅斯贝尔斯、斯金纳、皮亚杰、布鲁纳、加涅、布卢姆、奥苏贝尔、罗杰斯等。(说这么多的目的在于让大家知道,我们需要研究的太多,研究一位专家,就可以掌握一种理论体系)

教育经典有很多,而最具代表性的有《理想国》《爱弥儿》《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二)关注时下

教育专家:魏书生、李希贵、朱永新、袁振国、张志勇、叶澜、肖川、刘良华、张文质、刘铁芳、卢勤、孙云晓、刘京海等。

教研专家:余文森、顾泠沅、施良方、郑金洲、陈向明、靳玉乐、熊川武、周彬、杨九俊、周小山、严先元、王敏勤等。

知名校长:程红兵、李镇西、郑杰、刘彭芝、刘永胜、李烈、康岫岩、高万祥、崔其升等。

学科名师:于漪、钱梦龙、李吉林、丁有宽、赵谦翔、韩军、程翔、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窦桂梅、薛瑞萍、王崧舟、薛法根、孙双金、闫学。邱学华、孙维刚、吴正宪、钱守旺、黄爱华、任勇、张思明、刘德武、徐斌、华应龙、陈惠芳等。

主要教育报刊: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导报、教师博览、师道、江苏教育、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学、烟台教育等。

网络名师:铁皮鼓魏智渊、红袖陈晓华、干国祥、袁卫星、清澈小舟朱国红、唐金龙、张曼凌、马玲、丁莉莉、朱寅年、孙明霞、徐莉、沈旎、彭清亮等。

(三)重视人文

刊物:《读者》、《意林》、《读书》、《青年文摘》、《特别关注》、《领导文萃》、《演讲与口才》、《辽宁青年》,等等。

名家:季羡林、周国平、余秋雨、易中天、于丹、李开复、徐小平、史铁生、王小波、余光中、林清玄、刘墉、张晓风等。

好书:《时文选萃》、《智慧背囊》、《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没有任何借口》、《把信送给加西亚》,以及中外名著,等等。 根据专家建议,为大家推荐一下书籍: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这样学习最有效》 《明日做名师》 1972年《学会生存》 1982年《学会关心》 1990《学习——内在的财富》 《玫瑰与教育》 《不跪着教书》 《守望教育》 《班主任兵法》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教师的教学理念》 《今天怎样做教师》 《不做教书匠》

《优秀教师是这样炼成》 《细节决定成败》 《有效地课堂管理》 《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阅读一:(积淀教育教学理论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帕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谈话》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伦理学》——杜威 《爱弥儿——论教育》——卢梭

《陶行知全集》《叶圣陶集》—— 陶行知

《朱永新教育文集》《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 《教育的真情与智慧》《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办好学校的策略》《当代教育思想精要》——肖川 《班主任工作漫谈》《教教漫谈》《魏书生文选》——魏书生 《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心灵写诗》(上、下)——李镇西 《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蔡元培 《中国新教育风暴》王宏甲 《发现母亲》——王东华 《教育漫话》——约翰·洛克 《和教师的谈话》——赞可夫 《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 阅读二:(积淀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师)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内尔诺丁斯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 《向孩子学习》——孙云晓 《赏识你的学生》——张世光 《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 《教育的未来》——温世仁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付道春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 《让孩子互相学习:独生子女教育成功之路》——孙云 《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高万祥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

《教海泛舟》《圣园之魂》《播种辉煌》——傅东缨 《反思与构建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理论研究》——朱晓曼 《为生命奠基》——窦桂梅 《赏识教育》——周弘 《与孩子共同成长》——常丽华 《天下男人》 《智慧女性》 《家教与成才》 《为了自由的教育》 《杜郎口旋风》 《谁动了我的奶酪》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赏识你的孩子》 《陶行知教育名篇》 《用心做教育》 《教育先锋档案》

《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 阅读三:(积淀教育智慧的教师) 《教育无痕》

《教师必备十项修炼》 《做最好的校长》 《情境教育的诗篇》 《随想录》 《我的教育信条》 《随想录》

《成就你一生的100个哲理》 《做人与做事》 《抉择》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教育,生命因你而精彩》 《赏识你的学生》 《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工作中无小事》 《发现你的心灵》 《卡尔威特的教育》 《输在坏习惯》 《哈佛女孩刘亦婷》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说孩子才肯说》 《小故事大教育——献给教师的教育智慧》 《关于执行力》 《关键在于落实》 《智慧背囊》 《唐诗三百首赏析》 《少有人走的路》 《流言》 《借我一生》 《责任胜于能力》 《哈佛家训》 《人性的优点》 《文化苦旅》 《白鹿原》

《妈妈的心有多高》 《美文天地》《做人千字文》 《菜根谭》 《现代教师读本》 《处事智典》 《幸福是一种心态》 《世说新语》

《受益一生的44种思维方法》

《唇舌的授权》《片面之辞》——张文志 《易中天品三国》 《宋词三百首赏析》

《改变,从阅读开始》——朱永新 《人生加减法》 《感谢折磨你的人》 《富爸爸穷爸爸》 《南怀瑾全集》

《七个天才团队的故事》 《狼图腾》 《金蔷薇》 《活动变人形》 《闲人》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

《追求生命的意义刘显国反馈教学方法研究》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把信送给加利亚》

三、读书的策略(怎样读)

(一)读书的技巧

我们知道,读书的方法很多,要因人而异。读书有没有捷径,严格意义上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因为读书要下苦功夫,有一定量的时间作保障,付出一定量的脑力劳动。但读书有没有小巧门,据我个人来看,应该有一些。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每天要做大量的工作,还要做很多的家务,哪有多少时间来读书?我想,要在有限的时间提高读书的质量,需要掌握一点小巧门。下面,用“三个一”来概括我读书的技巧。

1、翻烂一本经典。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也不管是教育的还是文学的,你可以选一本最爱,反复读,把主要内容装入脑子里,掌握其精神实质所在,这样就会熟烂于心,脱口而出,进而能够举一反

三、一通百通。简单地说,也就是要有一本看家的书。

2、主攻一个专题。作为一线教师要研究的专题很多,仅课堂教学层面的就有理念践行、方式转变、模式建构,有目标设计、内容呈现、过程掌控,有课堂提问、习题训练、师生互动,有课前预设、课堂观察、课后反思,有情境创设、方法选择、媒体运用,有教学导入、活动组织、反馈小结,有激励评价、效果检测和信息反馈,有思想教育、价值引领、情绪调适,有知识传统、方法渗透和规律揭示,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实验探究,有教学容量、教学密度、教学节奏,有知识点、训练量、达成度,有环节步骤、时间划分、先后顺序,等等。我们读书时可以选这其中的一个方面作为主题,进行专题研究,深挖一口井。美国当代管理学家托马斯•卡林经过研究表明:“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只要持续不断地花6个月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和研究,就可以使一个人具备高于这一领域的平均水平的知识。”要做到短期速成,就必须目标专一。卡莱尔说:“最弱的人,集中其精力于单一的目标,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强的人,分心于太多的事务,可能一无所成。”六个月到一两年,甚至用更短的时间,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而且由一个主题拓展到多个主题,这样就会触类旁通,快速地将“一口井”变成“一个湖”。

3、精研一位名家。例如管理者可以研究李希贵;班主任可以研究魏书生、任小艾、丁榕、万玮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研究李吉林、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窦桂梅、薛瑞萍、王崧舟、薛法根、孙双金、闫学等;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研究邱学华、刘德武、徐斌、华应龙、陈惠芳等;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可以研究裴娣娜、郑金洲、陈向明等。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需要、任教学科、性格特点等来确定一位重点学习对象,收集有关重点学习对象的所有资料,长期研究,掌握其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并在实践中应用。这样你站在成功者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走得更快。

(二)读书的要求

读书应有所得。那么如何才能把书读得深刻高效呢?我个人认为,可以用“三个词”来体现。

1、追根究底——知“其”所以然,把书看深。

例如致知在格物。《大学》中有一句最著名的话是“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此句的意思是说,“人要想达到认识明确,关键在于穷究而使之明白事物的道理。”

在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他是怎样表达的,这样表达能什么好处。例如在读《小学语文课堂诊断》一书,这本书中有八章,即:课程性质——怎样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习方式——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文本处理——怎样做到尊重与超越的统一;课堂生成——是可遇不可求的偶然精彩吗;语文教学资源——怎样开发和提炼才能价值;因类而异——怎样把握不同内容的教学特点;教学技艺——是目的还是手段;课堂评价——教师的终结判定还是师生间的视界融合。

再例如《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辩》共九章: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教学简约与教学展开,生活原味与知识品味,表现活动与思想活动,关注个性与关注共性,自主学习与指导学习,授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学科知识与学科文化。

以这两本书,我们应该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是如何阐述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倡导我们如何去做。我们也可以思考,除了这些问题,我认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还有哪些?这些主要问题我们应当怎样解决?甚至对这两本书我们还可以比较着读,读出各自的优劣。

这样,我们想把书读得深一些,可以将所读的相同内容的书进行联系、分析、比较和评判,把这本书中没有的内容加在旁边,这样你的认识就会更加全面;可以把所读的感悟写在书上、本上,甚至写成读书随笔,这样你的思考就会更加深刻;可以对所读的内容进行评价判定,找出精华,指出不足,这样你的阅读就会更加理性。

总之,追根究底可以让你把书读得深入,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

2、温故知新——知“质”之不变,把书看薄。

例如因材施教与差异教育;各识一经与多元智能;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教学相长与师生共同成长;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主学习;探索与探究;互助与合作;观念与理念等。

义务教育阶段新旧课程目标的异同:在总体上,课程目标都分为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原课程目标分小学和初中,现从一贯的角度整体表述;原课程目标较为具体,现较为概括简练。高中阶段新旧课程目标的异同:在总体上,原课程目标是培养各类人才;新课程提出培养专门人才、创新人才;原课程目标是升学预备教育和社会就业准备的双重任务;现只概括地提终身发展的任务。

魏书生说,新理念就是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把明白的事情说糊涂。

因此,我们在读书过程中要善于掌握其精神实质,把最为关键的最核心的东西抓出来,这样就能把书看薄,由旧知新。

3、融会贯通——知“道”之所在,把书看透。

例如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如地球上陆地占20%,水占80%;空气中氧气占20%,其它成分占80%。人的肌体当中真正的有机物质只占20%,而水分却占了80%。经济学家说,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社会学家说,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他们一生卓越;管理学家说,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往往是20%的人完成80%的工作任务,创造80%的财富。对教师而言,20%是优秀的,80%是一般的;用80%的时间来处理20%的事情;教师个人的成功是把80%的时间用于研究,20%用于工作。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占20%,应该用80%的时间来处理。每个班级,20%的孩子成绩优秀,表现活跃,学习积极主动;80%的孩子成绩一般(后10%的为学困生);20%的时间内学生被老师带动进入全效学习状态,80%的时间内学生没有达到优质高效的利用(有10%的时间内效果极其低效)。

由此可见,我们读书要读透,要知道书中所蕴含的“道”,还要知道“道”是普遍存在的,更要运用所掌握的“道”来改进实践、改变现实。

(三)读书的心得

在读书方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心得,下面,我用“五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悟。

1、当梦想照进现实——追逐梦想,点燃激情。

我认为,教师成长需要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内在需要;二是外在环境。在内在需要方面,教师要有追求专业成长的强烈愿望。有的人想成为名师,对此我们要肯定他的进取心,善待他的功利心。专业成长的愿望是内因、内动力,这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如果发动机不运转,仅靠外力来推拉不是行的。在外在环境方面,我觉得需要有支持性的条件:一是需要有氛围,应该创造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大气候;二是需要有载体,应该开展相应的活动给教师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三是需要有引领,应该通过培训与辅导等形式给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技术指导。四是需要有机制,应该有与教师专业成长相适应的激励性制度和奖励性政策。这样,才会形成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

为此,对读书方面,我们尽可能创造出一种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在课堂教学方面,我校开展了“构建幸福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相信不久在将来肯定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领军人物。有人说,在我国,产生大教育家、大批名师的时代将即来临。成功的大门将会我们敞开。这时,对教师来说关键是有梦想,并努力去追寻。

梦想是我们前行的方向,激情是我们成长的力量。当梦想的阳光照耀着现实的土壤,我们应该通过读书来获取精神的水分和营养来滋养心灵,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2、我的命运我做主——读懂人性,超越自我。

我的命运我做主,说起来简单,做起难,因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弱点。我们需要到困难就是不是想逃避,对别人的意见是不是盲从,对自己的缺点是不是不自知,对要做的事情是不是拖延,在众人面前是不是紧张,在别人成功的时候是不是嫉妒,在功利思想盛行的当今是不是浮躁,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不是冷漠,在遇到挫折时是不是消极悲观,在做事情上是不是好高骛远,在工作上是不是不思进取,等等。那么我们知道了这些人性的弱点,就需要加强修炼,逐一克服,从而超越自我。

当然,人性是辩证统一的,人性有弱点,也有优点。诸如正直善良、虚心好学、积极进取、热情大方、胸怀宽阔、谦逊有礼、求真务实。

人性是永恒的,也是相通的。例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赞许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上有自己实现的成就感。

总之,我们要洞察人性,利用人性的优点来抑制自己人性的弱点,利用人性的优点来引导学生克服人性的弱点,为自己、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3、把读书当成习惯——热爱读书,持久行动。

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每天仅仅拿出15分钟的时间用于读书是有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热爱读书。例如:加拿大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奥斯勒兼任多种社会职务,日程表里排满了工作内容。但他规定自己必须在睡觉前抽出15分钟阅读喜欢的书。许多年后,奥斯勒对读书效果进行过计算。就一般的阅读速度而言,一分钟可以读300字,15分钟便能读4500字,一星期可以读3.15万字,一个月读完12.6万字没有问题。那么,一年下来,就可以阅读151.2字。如果一本书平均以7.5万字计算,一年下来就可阅读20本书。他坚持了半个多世纪,一共读了8235万字,约1098本书。“睡前15分钟”的阅读,不但使奥斯勒的医学研究硕果累累,还让他成了文学研究家。有人说:“成功与失败有分水岭,可以用5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

成功源于执著。在这里,我仍然要重复以前所说过的一句话:坚持是最容易的事情,只要愿意,就人人能做到;坚持也是最难的事情,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是少数人。做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就是在读书上有持久的行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爱读书就是善待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希望我们都能用今天的刻苦学习与深入研究,铺就通往明天成功的道路。

4、只为成功想办法——知行合一,改进实践。

我们都在生活中社会现实当中,梦想与现实之间还有一段距离,理念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知道的与行动上有时会出现脱节现象。我们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在不如意的现实面前是抱怨是退缩还是想方设法解决,这时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本质。我们在高考应对时提出“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的口号。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的工作与成长。

读书要倡导学以致用。如何把学知识和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且要在行动中解决。读书之后,要做到知行合一,改进实践。例如,可以说教师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学生学习往往不知道是为自己学习的,而是根据老师对他的喜欢程度来决定在这个学科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也就是说哪个学科的老师最喜欢他,他就最喜欢学哪个学科。这样,做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们知道的,但行动上是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这样要求自己,甚至有80%的老师没这样去做。这就是说,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才能得到。

因此,我们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并不是让老师们为读书而读书,而是为改进实践、改进自我而读书,读书贵在应用,不用就是无效劳动。我想,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句话强调的是一种奋力而为、勇于承担的积极心态,更是一种知行合

一、改进实践的强烈召唤。

5、将落实进行到底——做到极致,走向卓越。

许多企业、学校的决策是完善的、超前的、科学的,但就是执行力不强,落实不到位,最终收效甚微。而知名企业、知名学校无不强调落实、落实、再落实,决策一旦制定,就全力以赴,做到极致。在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北京香山宾馆的设计师是世界知名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先生。他对宾馆的设计可以说精心周密,匠心独具,但宾馆落成后他一直没去看过,认为这是自己建筑生涯中最大的败笔。原因何在?就在于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注意贝先生总的设计构架,对设计中的许多细节毫不留意,随意改动,这样就把一个高水平的建筑设计作品变成一个平庸、拙劣的建筑实体。由此可见,在执行战略决策时改变原有战略决策的细节,或不认真贯彻落实每一个细节的固有特性,就破坏了整体战略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项目工程就会导致失败。这让我想到海尔集团,他们的管理模式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他们的名牌战略是要么不干,要么就争第一;他们的质量观是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那么,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管理是零缺陷的吗?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课堂是高标准、精细化的吗?

对我们教师个人而言,要想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更远,就需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件,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做到位;就需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就需要有追求卓越的勇气,对要做的事情,不做则已,做就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做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写到:优秀是卓越的大敌。这就是为什么鲜有优秀者实现卓越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好上加好是卓越,卓越上加好是超凡。追求卓越的过程,就是不断成长、进步和超越自我的过程,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进取精神的体现。只要你总有向上攀高的欲望,总认为自己未达到顶峰,总想刷新自己以往的纪录,始终保持着卓越的气质,你就能迈向卓越,保持你无人可替代的强势地位。作为教师,要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领先他人,就必须超越优秀,走向卓越。

总之,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也不单单是为了教学,而是为了终生的幸福。如果不读书,就没有精神寄托,就没有给自己的精神定位,如果没有精神定位,身体也会跨掉。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为自己一生计,为奠基一生的幸福设计,就应当去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请相信,它一定会给你一生幸福的。

优秀教师应该是个读书人

幸福读书人

读书人是幸福的人

读书人是幸福的人

读书人使人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做幸福的读书人

做个幸福的读书人

《读书人是幸福的人》

教师应该是思想者

教师应该是幸福的读书人
《教师应该是幸福的读书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