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把悟性还给孩子

发布时间:2020-03-01 23:40: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把悟性还给孩子

孩子悟性的缺失是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一大问题,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延续性的劣质会产生经济学上的乘数效应,后果不堪设想。身为教育人,我们必须坚持以培养孩子的性格养成为主,帮孩子构筑系统科学的认知体系,这样的教育才能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清华大学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源自《易经》里的“阴爻—”、“阳爻—”二卦;德国人莱布尼茨因发现“一”的奥秘,而提出二进制计数法。二进制用在计算机技术上的应用形成了互联网,将世界一“网”打尽。

从虚无到创造万有,“一”发挥了重大作用,那么教育的“一”又在哪里?教育的“一”就是我们一直忽略的,孩子的“悟性”问题,即孩子通过教育应形成的良好的品质。很多教师都说,一个班上有悟性的学生就那么几个,那么其他学生的悟性呢?早在前期教育中湮没了!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大学教师抱怨中学教师,中学教师抱怨小学教师,小学教师抱怨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抱怨父母,那父母又 能抱怨谁?“怨怨”相报何时了,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这种以个性特征和心理素质为基础的品质?

让孩子学会感悟

时代赋予这代孩子很多东西,他们谈天说地,无所不知,有时我们也羞愧难当;他们引经据典,让人无可辩驳;他们是家庭的宠儿,父母的主宰,会自我悦纳,包括自己的缺点,这些东西也注定他们极易自负,一旦面临挫折,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所以,以正确心态看待失败、面对自己、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已成为他们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

当代社会,成人对世界的认知正影响着判断力不足的孩子——失落、冷漠在孩子身上时有体现,这不应该是孩子应该承受的东西。如何才能让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审视生活,是教育始终应该关注的。其实,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可爱的东西:医院里,有许多生命在他人的帮助下得以延续;生活中,许多人为他人流下善意的热泪。我们的父辈,乃至我们的祖先的生活虽充满各种各样的苦难,他们始终以辛勤劳动获取报酬、延续后代,他们一直感恩和欣赏这个世界,对世界的爱也让他们活得更自在、幸福。教育,就是要人通过学习明辨是非善恶,学会仁爱、充满勇气。

每个家长都深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他们关注孩子知识的学习、个人的成长,注重孩子对社会的适应性,也使得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他们希望孩子拥有个性与自由,却培养出一个个重物质享受,轻精神体验的孩子,与初衷背道而驰。

首先,个性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适当张扬个性往往能形成个人风格,个人风格的形成是个人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因素。但个性并不等于任性,任性而为只会为灾难买单。其次,自由是相对的,要享有充分的自由,就必须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自由与责任是成正比的,能对自己负责是最基本要求;自由与自在不同,自由更注重精神,是一种主观感受。自在则更多地体现为物质上的宽裕。一个人的个性越强,越能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越能提升对生活的感悟力,这份感悟生活的能力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东西。

给孩子自学的机会

人类聪明才智的特征,表现在能从具体的观察中形成具有一定内涵的概念,就形成时间而言,概念往往形成于观察行为之后。因此,对一个完全靠自学——既无老师又无书籍的人来说,能清楚地表明学习过程中每种观察行为属于何种概念,而该概念指的又是指向哪种具体观察行为。对过程与结果的精准把握,能让他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自然的教育方法。反之则成为人为的教育方法。人为的教育方法指的是听别人讲、学别人的东西、读别人的书。所以,在你还没有自觉地观察、认识世界之前,你的头脑里已经充塞了有关世界的种种概念,实践的匮乏让你无法掌握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人为的教育方法如果应用不当,便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有知识的学习应该有其自然的模式:记忆→知识积累→知识联系→问题分析→能力。知识是需要记忆的,它是学习的首要环节,在此基础之上,才有了知识的积累,才能到达到学习的第二个环节,此时,这些东西还不属于你自己,你要对习得的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才能到达知识学习的第三个环节。此后,你才可能凭借这些东西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总之,教育要把握一个核心:让孩子心灵觉悟。三个基本点:第一,知识联系性。有联系,才能形成能力,摆在桌上的知识并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能形成力量。第二,素质综合性。强调学生扎实基础上的特长开发,综合是修养也是保障。第三,教育长期性。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王道,孩子必须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才能不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抛弃,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有一个色彩斑斓的童年,能够画出蓝色的树叶和七彩的小猫咪,能够体会父母对他深深的爱,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机器。教育要有包容精神,要有塑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胸怀与勇气,如此,孩子才能正确感悟环境中的种种现象,才能绘出一个健康、绚烂的世界。

把悟性还给孩子

把游戏还给孩子

把创造力还给孩子

把游戏还给孩子

把课堂还给孩子

把创造力还给孩子

把游戏还给孩子

把快乐舞蹈还给孩子

把课堂还给孩子(优秀)

《把观察还给孩子》读后感

把悟性还给孩子
《把悟性还给孩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聪明的孩子 悟性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