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货币论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2 16:34: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凯恩斯的货币观

——读《货币论》有感

查阅凯恩斯的百度百科词条,可以发现,直到上世纪20年代末,凯恩斯依旧信奉自由贸易理论,反对对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增长一无可取的保护主义。1930年,他的《货币论》出版,他的行政干预思想初现端倪。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出版时,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其中提到设置贸易壁垒等保护措施来扩大贸易顺差,以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这正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

在《货币论》一书中,第一篇“货币的性质”里就提及因为中央银行创造的存款总数可能是由法律或者惯例决定的,而法律或惯例由一些严格的法规规定,不受央行的控制。这样的话,会员银行之间的联动不断增强,央行就很难抵制整个银行体系中内在的不稳定性。上述内容,表现了凯恩斯行政干预法规建立以防止会员银行联动带来的难以控制的思想。

凯恩斯在本书的序言里说到,“我的目的是找到一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描述静态均衡和失衡状态时的各种特点,并且能够发现制约着货币体系从一个均衡位置向另一个位置转移的动态规则”。这些描述即是货币纯理论的核心内容。

谈到货币,首先需要给货币下一个定义,所谓货币(Money),也称货币供给,是在商品或服务支付以及债务偿还中被广泛接受的东西。而我们平常说的“钱”,在经济学角度被叫做“通货”(Currency),我们常说的通货膨胀,即指钱超发了。米尔顿·弗里德曼说,无论何时何地,通胀都是货币现象。 这跟凯恩斯对通货下的定义是差不多的,他说,通货是国家货币和银行票据的总和。

我们日常广泛接受的货币功能有三种,分别是:1,交易媒介;2,记账单位;3,价值储藏。其中交易媒介指的是货币被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记账单位制的是作为经济社会中价值衡量的手段,价值储藏则是指跨越时间段购买力的储藏。凯恩斯在货币价值一章中谈到,持有货币的人需要的不是货币的单位数量,而是货币的购买力。在阐述货币购买力或消费标准中,凯恩斯富有远见的提出了“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渐提高,人们也把越来越多的收入消费在了服务中”的观点。但是对于消费指数的编制,他也表示“存在巨大的实践困难”,因为存在关税和运输成本已经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谈到物价水平的扩散中,首先,以货币为表现形式的上涨或者降低了的购买力,试图在真正的购买行为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进入或者退出市场的时候,其上涨或者下降幅度在不同消费者身上的扩散影响困难并不均衡也不成比例。其次,有许多货币合同、货币赋税和货币协议书在特定时间段内是确定不变动的,这进一步导致了在某一货币体系下,相对价值(也就是价格)即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能自由变动。

综上所述,我们最后还是牢记次级物价水平的多重性已经决定物价水平相当于一般购买力的波动不同影响力;而将某一物价水平脱离一致性运动这一现象看作是暂时性的不正常,很快就能够自愈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在说到储蓄与投资时,凯恩斯说储蓄与货币单位有关,并且是个人货币收入及其用于当前消费所支付的货币费用直接的差额。投资与商品单位有关,是企业家行为。 而储蓄是单独的消费者的行为,指的是消费者明天把当前全部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消极行为。对此,我个人有一些疑问。众所周知,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对于国家总体经济而言,一国的全部产品只有两种用途,要么被消费,要么被投资。我国拥有高储蓄率,这样的话,存在银行的钱越多,就越鼓励投资。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强基础建设,拉动GDP,解决就业,促进经济繁荣。深入研究高储蓄率的原因,我从网上找到一篇文章,文中说到,我国高储蓄率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高经济增长,高储蓄率和高经济增长率总是结伴同行的。高储蓄率的第二个原因可能在于我国资本劳动间要素收入分配的极大不平等。第三,我国高储蓄可能同大家的短视性预期和对未来缺乏信心有关。最后,政府高税收和政府主宰的高投资也是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之一。凯恩斯提到储蓄是消极行为,并称“储蓄使储蓄者变得更加富有,其财富增加额就等于他们的储蓄额度”,但是消费商品的生产者销售其当前产出的价格低于没有储蓄产生时的销售价格,因此变穷了,其财富减少的额度就等于储蓄者财富增加的额度。所以,储蓄本身并不能保证资本商品的总量也会相应增加。这跟我当下能够接受的经济理论是互相冲突的,也不符合凯恩斯主义鼓吹的理论,对此,我只能片面的解释为当时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思想正处在转型期,正如他自己说到的,“本文中有些部分并不是完全彼此协调的”。

从高储蓄率过渡到银行利率与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银行货币的数量必然与产出的总量、收益率、不同种类的存款的流动速度,以及对金融流通的需求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银行利率的变化在最初或者随后都会对上述因素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提到金融流通时,凯恩斯说到银行利率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影响金融流通,其一是当存款储蓄的利率主要受银行利率的控制的时候,前者是总额有时候会随着后者水平的波动而增加或者降低;其二是投资繁荣很可能伴随着在金融流通的最初阶段中对货币需求的减少,但是在后来阶段中对于货币的需求又会增加。在凯恩斯看来,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可预测的,因为利率的大幅波动将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而且,人们对正常利率水平的预期发生变动,货币需求也将随之变动,这是无法预测的。

以上理论,跟传统的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理论是相互冲突的。

费雪在《货币购买力》一书中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体交易方式的制度决定的,由于经济体中的制度和技术特征,只有在较长时间里才会对流通速度产生影响,所以正常情况下,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对于古典经济学家来说,货币数量论提供了对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解释:价格水平的变动仅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费雪得出上述结论是因为他相信人们持有货币仅仅是为了进行交易,而没有多大的自由来选择其所希望持有的货币数量。与此同时,以费雷德·马歇尔和A.C.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则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是出于货币的两个属性: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二者的差别在于,费雪强调了技术上的因素,并排除了短期内利率对货币需求的任何可能的影响,而剑桥学派的理论却强调个体选择,没有排除利率的影响。他们无一不同意货币流通速度是个常数的结论。

凯恩斯则在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假定货币需求背后是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虽然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交易性部分和预防性部分与收入成比例,但他认为货币需求投机部分与利率水平负向相关。即,货币流通速度并非常量,而与波动剧烈的利率正向相关。

《货币论》一书中提到费雪已经马歇尔和庇古的理论比较,因为我暂时还没读过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所以对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不甚了解。

读书笔记——《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货币战争 读书笔记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货币论读后感

货币战争背景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货币的教训》

货币战争2读书笔记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2000字

货币论读书笔记
《货币论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