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哲复习题绪论(5页)(有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4 00:48: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人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马克思B .爱因斯坦C .达尔文D .牛顿

5 .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 .工业革命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 .阶级斗争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A .马克思B .亚当 · 斯密C .大卫 · 李嘉图D .威廉 · 配第9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 .辩证法B .历史观C .劳动价值论D .剩余价值论

10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合理内核B .基本内核C .精髓D .核心

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A .费尔巴哈B .傅立叶C .欧文D .圣西门

1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 .德国B .奥地利C .中国D .俄国

13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4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 .科学性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主义16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与时俱进

17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 .吐故纳新B .科学严谨C .博大精深D .与时俱进

18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实现共产主义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 .实现人权19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 .一切从实际出发C .理论联系实际D .实事求是1 .C2 .A3 .A4 .A5 .B6 .C7 .B8 .B9 .C10 .A1 1 .B12 .D 13 .A14 .A15 .C16 .A17 .D18 .A19 .C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 .14 世纪末至巧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 .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 30 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 .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 .垄断资本主义

2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

3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 1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 .巴黎公社B .1831 年和 1834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启蒙思想

5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A .康德B .黑格尔C .费尔巴哈D .笛卡尔

6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 .亚当 · 斯密B .大卫 · 李嘉图C .马尔萨斯D .西斯蒙

7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 .昂利 · 圣西门B .沙尔 · 傅立叶C .罗伯特 · 欧文D .托马斯 · 莫尔

8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 .辩证法B .劳动价值论C .唯物史观D .剩余价值学说

9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A .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 .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C .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 .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

10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1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 .阶级性B .实践性C .客观性D .人民性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A .李大钊的理论B .毛泽东思想C .邓小平理论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 .“八荣八耻”的“八荣”是()

A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B .崇尚科学、辛勤劳动 C .团结互助、诚实守信 D .遵纪守法、艰苦奋斗

14 .“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A .危害祖国、背离人民 B .愚昧无知、好逸恶劳 C .损人利己、见利忘义D .违法乱纪、骄奢淫逸

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 .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1 .ABC2 .BCD3 .BCD4 .ABC5 .BC6 .AB7 .ABC8 .CD9 .ABCD

10 .ABCD11 .AB12 .BCD13 .ABCD14 .ABCD15 .ABCD

三、辨析题

1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

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

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

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

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

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

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

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

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声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 .马克思主义是 19 世纪的产物,现在是 21 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虽然诞生于 19 世纪,但没有停留于 19 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 ―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都是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实现的,也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及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集中了亿万人民的智慧,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圭义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3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人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

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 · 斯密和大卫 · 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6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一观点正确。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是其学说的最有价值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激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分析社会发展史的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有很多局限性,主要在于: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和谈论社会主义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在于: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第二,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大众通过社会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第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 无产阶级。所以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7 .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四、材料分析题

1 .「材料 l ]马克思恩格斯在 1872 年为 《 共产党宣言 》 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 „ 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材料 2 〕 恩格斯在 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惜了,暴露出我们当时( 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 10 页)

[材料 3 〕 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参见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3 卷

〔 材料 4 」恩格斯在 《 英国状况 ― 评托马斯 ·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 》 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 一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

究 C 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2 .[材料 l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观点是否能被看做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 19 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 2 」 1934 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 · 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 《 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 》 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腐朽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 材料 3 」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 《 历史与阶级意识 》 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仁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材料 1 和材料 2 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 1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明确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材料 2 科尔施的理解则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材料 3 是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所谓方法至上,就是把理论方法和结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论。卢卡奇最初是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统性问题时提出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卢卡奇的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之一,是他把方法仅仅理解为辩证法,而否认世界观的方法意义,实际是否认唯物主义的方法意义;错误之二,是离开论点、结论谈方法,把方法看做是可以离开论点、结论的独立自在的东西。其最终结果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否定。

马哲试题(有答案)

马哲试题绪论[材料]

马哲全球化的利弊复习题

马哲练习答案第五章

马哲考题与答案

马哲试题及答案

马哲在线测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哲试题及答案

数据结构(Java)复习题及答案 1绪论

培训复习题(有答案)

马哲复习题绪论(5页)(有答案)
《马哲复习题绪论(5页)(有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