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凉城县麦胡图镇镇发展设施农业调研报告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02:39: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凉城县麦胡图镇关于发展设施农业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麦胡图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培育新农村建设主导产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全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为了全面总结我镇发展设施农业的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为下一步设施农业发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近期,镇党委、政府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全镇各设施农业项目区,进村入户,进行了详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效益

(一)发展现状及成效

麦胡图镇地处岱海滩区,土地总面积225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94个村民小组,3.4万人口。镇区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农田林网密布,灌渠纵横,9.5万亩耕地中,水浇地占80%。但是,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一直因循季节自然生长,整个春季、晚秋和冬季基本上没有本地自产的时鲜瓜果蔬菜,有些年份还要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收入和土地效益一直没有大的提高。

近年来,我镇按照县委、政府的思路和部署,大力发展以蔬菜温室大棚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得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上迈出了突破性、跨越式的一步。截止目前,全镇共建成日光温室(山东第六代厚墙体下卧式)和塑料大棚600多座、2000多亩,种植范围覆盖4个村委会9个

1 村民小组。规模日趋扩大,效益逐年提高。

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可喜的、深刻的变化。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不再受气候条件和季节的影响,变一季生产为四季生产,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力和剩余时间;二是农业生产不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是旱灾),实现了灾年不显灾;三是农民的生产观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由粮农变为菜农,对科技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强;四是大幅度地提高了菜农的收入,大棚比大田的收入每亩至少提高5倍以上,种植效益非常明显;五是农村常住人口可以在设施农业基地打工,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六是当地人可以经常吃到本地生产的时鲜蔬菜,并体现了绿色生态健康的理念,极大地改善了传统的膳食结构,提高了生活水平;七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促进了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八是培养了一批农民致富带头人,他们的产业化、市场化意识逐步提高,创业意识明显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效益分析

1、大棚与大田的对比

传统农业露天生产,近几年玉米和甜菜是收入较高的作物,像麦胡图这样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一年只种一茬,纯收入只有800元左右。如果种一座温室,占地面积约3亩,内部净使用面积约1亩,一年可种三茬,纯收入在1.5—2.5万元之间。如果将温室墙体后面棚与棚之间的巷地也利用起来,用于繁育树苗或种植其他作物,1亩温室其收益至少是大田的5—10倍。

2 比如大黄壕卜的典型种植户卢富有、索德义,他们把每座棚的前后空地都充分利用起来,和棚里一样都种了香瓜。卢富有2009年5月份反季上市的香瓜,每棚纯收入达1万元,种6座温室加上棚里棚外的瓜仅此一茬纯收入6万元。再比如,大南村的村干部于林元、刘书廷、李拴套,他们在处理村里繁忙的日常事务之外,每家种植2—4个大棚,年收入都在4万元左右。

2、蔬菜与瓜果的对比

拿冯家村冯二白、赵国平的西瓜来说,平均亩产3000公斤以上,每公斤2元出售,亩收入6000元,去除成本和损耗,纯收入5000元;拿苜花卢富有的香瓜来说,平均亩产2000公斤,每公斤8元出售,亩收入1.6万元,去除成本和损耗,纯收入1万元以上。种植叶菜类,则平均亩产1500公斤左右,每公斤2元出售,亩收入3000元,去除成本和损耗,纯收入2000元。

由以上数据可知,种植瓜果比种植茄果类和叶菜类蔬菜效益要好,但也受市场行情、土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多。

3、茄果类与叶菜类的对比

拿大南村的黄瓜和西红柿来说,黄瓜平均亩产4000公斤,每公斤按1.5元出售,亩收入6000元,去除成本和损耗,纯收入5000元;西红柿平均亩产5000公斤,每公斤1.4元出售,亩收入7000元,去除成本和损耗,纯收入6000元。

如果种植菠菜、油菜、香菜等叶菜类蔬菜,效益不如茄果类,但也受市场行情、土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多。

4、常季与反季节的对比

3 常季西瓜按1元/公斤,香瓜按2元/公斤,叶菜按1元/公斤计算,反季节西瓜,香瓜,叶菜的价格分别是常季的2倍、5倍、2倍。由此可见,反季节瓜果蔬菜的效益明显高于常季节瓜果蔬菜。

5、节假日和平时的对比

如果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品种结构,赶到节假日期间上市,其效益将比平时翻一番。拿芹菜来说,平时一棚芹菜可收入4000元左右,如在春节期间上市可收入8000元左右。

6、补缺市场与占领市场的对比

目前我镇生产的蔬菜多为市场补缺,在尚未运进外地蔬菜时,本地产品才可大量销售,一旦外地蔬菜进入本地市场,本地蔬菜便失去了市场和竞争优势。原因在于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物流体系不健全、营销体系落后。如果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够占领本地市场并向外围市场(北京、呼市、集宁、大同、丰镇等地)延伸,效益将会高于现在。

二、经验和做法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2007年,我们把胜利村委会的大南村选为设施农业的示范基地,开始建设半地下式厚墙体日光温室。大南村设施农业示范区占地500亩,建温室120座。每座温室占地3亩,配套1眼机电井,总投资4.2万元。筹资方式为“三三制”,即农户自筹1/3,向信用社贷款1/3,政府补贴1/3。

(二)多方式确定经营主体。在经营方式上,一是在政府

4 的扶持下,鼓励和动员农户自建,这是麦胡图镇推广设施农业的主要方式和发展方向;二是招引外地蔬菜商投资建设,这样可以引进外地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蔬菜外销;三是由县农业科技部门搞一部分示范基地,让农户就近学习科学的种植技术,从中受益。

(三)多形式流转土地。在解决建设温室大棚用地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四种办法。一是租地建棚,由村委会和农户签订租地协议,向农户租用土地,建设者再与村委会签订租地合同。这是麦胡图镇解决建棚用地的主要做法,如胜利大南村、国家村都采用了这种形式。二是征地建棚(以征代租),由建设单位征用农户的土地,并和农户签订征地协议,利用征出来的土地建设大棚,如苜花小黄豪卜。三是利用村委会在土地承包时预留的土地建棚,如金星二队的大棚。四是调地建棚,即农户之间互相调整土地自建,如大黄壕卜,此种调地建棚的方式最为成功。

(四)多模式管理经营。在经营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公司+农户+订单”模式。如2006年引进北京大地亨通农业公司,在胜利下城路村投资建棚,与农户签订大棚种植协议,,同时负责农户蔬菜种苗的调运、技术指导和蔬菜的销售,农民在客商棚内打工的同时学习种植技术。二是“支部+协会+农户”模式。2008年,麦胡图镇胜利以总支书记王书文为会长的蔬菜协会在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总支其他成员及多数种菜的农户都加入了蔬菜协会,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使

5 大南村的蔬菜打开了销路,同时也得到了技术支持。三是“政府+科技特派员+农户”模式。由农户自行管理经营大棚,县农业部门和镇政府为其下配科技特派员负责技术指导和服务。

(五)多品种开拓市场。大棚种植初期,我镇主要种植叶菜类、茄果类等传统品种,品种比较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弱,一时打不开销路。后来经过摸索,逐步增加经济效益好、适销对路、能够发挥当地优势的品种,如苜花的香瓜、冯家村的西瓜、金星的花卉等,在调整种植结构的同时,逐步扩大了市场。

(六)多方法促进销售。一是跑市场促销售,即到外地大的菜市场摸行情跑销路。二是跑客户促销售,即送往饭店、摊点推销。三是设摊点促销售,即在凉城县岱海镇设立大南村蔬菜专营店,并在早市上摆摊设点进行销售。四是精包装促销售,即为了打市场,做广告,镇政府专门为大南村蔬菜、黄壕卜香瓜订制了精制包装箱向外发货。五是引客商促销售,即招引一些固定客户上门拉菜,运往周边市县蔬菜市场。

三、困难和问题

(一)观念转变难

多数农户认识不到发展设施农业的好处和效益,传统的小农意识,形成了他们封闭的思想和守旧的观念。尽管政府从资金、政策、协调、服务等方面千方百计加以扶持和引导,但仍难以调动大多数农民的发展积极性,不愿从事设施蔬菜种植生产。如苜花小黄壕卜村,政府千辛万苦引进的客商村民都要百般刁难,致使设施农业建设工程一拖再拖,到今年才得以重新

6 启动。

(二)市场开发难

我们在建设蔬菜种植基地的同时,虽然在开发市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资金等问题,市场开发相对滞后,销售难问题直接影响到菜农种菜的积极性。菜农自己在打开周边市场时,由于受蔬菜批发市场潜规则(故意压等、压价,垄断、排外)的影响,屡屡碰壁。

(三)学习技术难

设施农业的发展中,我镇通过外出参观、开培训班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培育了一批种菜技术人员,树立了部分种菜典型,比如卢富有、索德义、于林元、李拴套、刘苏廷等,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学习实践的时间相对较短,种植技术虽然有了一定提高,但新的技术难题不断出现,新方法、新技术难以学习掌握和推广运用。

(四)经营管理难

我镇设施农业的发展刚刚起步,农户只能结合当地实际,简单的学习其它地区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农民从粮农到菜农,在思想上存在矛盾,需要从不断的受益中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多数种菜户还是以种粮为主,把种菜作为一种副业,不会管理,也疏于管理,直接影响到蔬菜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农村协作组织发展缓慢,由于组织化程度较低,不能统一进行管理,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形成统一的市场。

(五)集中销售难

目前,由于农户都是单打独斗,小规模生产,不能批量出菜,形不成市场,销售自然是各找渠道了。2008年冬季大南村种植的十几棚芹菜直接联系大同客商全部销往大同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调动了农户种菜的积极性。今年,部分菜农在凉城县摆摊设点专门销售麦胡图镇温室瓜菜,起到很大的宣传、促销作用。特别是今年五月中旬上市的苜花温室香瓜,供不应求,成倍的提升了几年来温室蔬菜的种植效益,为当地的瓜菜销售开辟了市场。但是大部分蔬菜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行销体系和品牌效应,直接影响了当地时鲜蔬菜的销售。

(六)资金筹集难

2006年建设蔬菜大棚采取“企业+农户”的形式,即:企业出资,农户让地,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2007年、2008年建设日光温室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解决建设资金。建设期间,虽然政府投入不少人力、财力和物力,但仍然由于缺乏资金而在生产技术、市场开发、品牌打造以及组织引导等方面不能深研细究,专业合作组织也由于缺乏资金不能正常启动,不能满足菜农对服务的需求。目前,温室大棚全部入户,但还存在进一步加强引导,搞好服务,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后续的日常管理和配套服务资金从何而来,这是镇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乡财县管,仅有的预算内办公经费捉襟见肘,根本无力解决用于发展的资金。

(七)物流配送难

8 蔬菜产业是一个各环节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从种子、肥料、农药,再到仓储、运输、加工,无一能离开物流。物流不畅,无异于死水一坑。目前,我镇既没有蔬菜仓储基地,也没有运输基地,更没有初加工基地,商贸流通难以搞活,直接影响菜农增收。

(八)土地流转难

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常常需要规模较大、相对集中连片的土地,便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集中配套,节约建设成本,方便生产管理,聚集规模效应。但是,由于没有形成功能健全的中介组织、成熟的土地流转市场和办法,以及缺乏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刚性的制度约束,致使土地难以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土地矛盾和纠纷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镇村干部和种植户的发展积极性。

此外,实践证明,在设施农业建设过程中,政府参与包揽的事情越多,矛盾纠纷就越多,引发上访问题也越多,而且干群关系也越紧张。

四、思路和打算

下一步,我们在稳固扩大设施农业规模的基础上,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保证其高效、健康发展。

(一)树立“三种意识”

一是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传统农业的最大特点是自给自足,节余出售。现代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全新农业发展模式。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什么价位高种什么,什么效益好种什么,

9 才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发展设施农业要有高度的、强烈的市场意识。下一步应组织广大农户学习市场经济相关知识,熟悉市场、培育市场、打通市场,使菜农由“种田人”向“买卖人”转变。

二是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要教育广大菜农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谋发展”的理念。质量不仅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上,更要体现在管理质量上。下一步,我们应引导农户在管理上实行精细化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靠质量赢得市场。要加强设施农业质量安全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是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是优质产品的标志,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们要认真组织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规划利用二年时间打造一批富有麦胡图特色的品牌。要大力推广新品种,增加设施农业名、优、特、稀蔬菜品种的生产比重。要加强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力度,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建设设施农业特色村和专业村。

(二)建好“三支队伍”

一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科技服务队伍。设施农业的发展从建设、种植、管理、销售等诸多环节蕴含着大量的科技成份,需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科技队伍,跟踪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建设高素质科技服务队伍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由县农业局和镇政府聘用高素质技术指导员2—3名,巡回全镇进行技术指导;

10 第二步,加大对镇村农业科技干部的培养和培训,使每个村都有一支技术高超的技术服务队伍;第三步,大面积培训农户,使农户自身成为种植大棚的专家。

二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经营管理队伍。有了技术,管理跟不上也不会种出好菜。我镇种植大棚的农户,大多从事多样化经营,既要种大棚,还要喂奶牛,更要种大田。这样就要求农户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时间和人手。多个农户组织起来,组成一个蔬菜协会或蔬菜合作社,就更需要加强经营管理。为此,我们应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户的培训,使他们成为 “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市场营销队伍。种出菜来还要有人去销售,好的产品还需要有好的包装、好的销售渠道提升其价位,这就需要建立一支懂营销、跑市场、联客户的营销大军。下一步我们要形成农业营销干部、蔬菜专业合作社、营销经纪人和菜农“四位一体”的营销模式。要充分发挥经纪人的作用,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市场,推销产品,开辟销售渠道,形成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

(三)实现“三个提高”

一是要提高设施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要确保现有基地种好、长好、销售好,需要成立农村协作组织,如蔬菜协会、蔬菜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待时机成熟时还可以注册成立公司。要积极探索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合作社+农户”“支

11 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类型的经营模式,通过章程、订单、合同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促进生产与市场对接,走生产、保鲜、贮藏、加工、运销一条龙的路子。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应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二是要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品种优、质量高,则市场大、效益好。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引进设施果蔬等新技术、新品种。一是通过科技特派员的专业技术特长,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通过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作讲座、做示范,直接引进具有市场稀缺、发展空间大的名优特稀果蔬新品种。三是利用聘请的设施农业发达地区的技术人才,把当地品质好、品种优,能够适应我镇栽培种植的稀缺名优特新品种和新技术直接引入基地。四是通过组织专家、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种植大户等到区内外设施农业发达的地区考察和观摩学习,不断把外地的名优特稀新品种和新技术导入我镇,以此推动我镇设施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三是要提高经营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目前很多栽培品种只是从大田生产移入大棚温室栽培,产品的品质、产量和病虫害抵抗能力都存在很多问题;栽培技术多半是沿用大田的栽培技术,标准化水平不高;生产上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原始耕作和栽培方式,劳动强度大,用工多,产出少,效率低。今后,我们必须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搞好管理、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工作。要在各设施农业项目区重点扶持1-2户农民强化经营管理,

12 建设精细化管理样板棚,以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四)做到“三个延伸”

一是由季节向反季节延伸。把握反季种植的时间和技术,种植反季蔬菜,可争取到市场的价格差,实现种一抵十的效果。今后,我们要引导农民准确预测上市时间,合理安排种植结构。要下功夫关注国内大型蔬菜基地的生产经营动态,和他们打一个时间差,使我们的蔬菜市场成为他们的补缺市场。

二是由本地市场向外围市场延伸。首先要确保本地市场不被外地菜抢去。在本地市场站稳脚跟后,可逐步向外地市场延伸。要组织精兵强将打市场,突破大中城市二级批发市场的潜规则,大规模向大中城市进军。建议有关部门严格执行交通部等7部门《关于印发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交公路发[2005]20号)精神,凡整车运输包括瓜果、蔬菜在内的鲜活农产品的,无论是外地还是本地的所有客户、车辆免收一切路桥通行费用,对车辆的违规行为妥善处理,做到不滞留、不卸载、不罚款。

三是由农业向服务业(观光、旅游、餐饮)延伸。要强力打造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我们要利用好当地畜牧业(特别是海高牧场已落户我镇)发达,农家肥多的优势,与岱海、温泉等旅游景点相衔接,与农家乐旅游项目相结合,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开发我县新的旅游项目,让游人在大棚里现摘,现买,现品尝,用独特的优势占领市场。下一步应在大南村或大黄豪卜村建设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区。

(五)强化“三项支持”

一是要强化金融信贷支持。要想保证现有蔬菜基地良性发展,政府还需要投入一定资金、人力和物力,进一步组织引导,巩固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政府要积极与金融信贷部门联系,为农户解决后续投入的问题。政府公共财政下一步应设立农业担保基金,为农户提供担保服务和贴息,支持开展农村小额贷款保险,降低金融企业的风险。农业资金投入前,应将龙头企业扶持、基本农田整治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相关农业产业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产业链意义上的选择。

二是要强化网络信息支持。要逐步探索建立麦胡图镇公众信息网和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信息网,用于在互联网上发布设施农业供求信息和市场行情。要尽快为建有温室大棚的村开通互联网,并建设蔬菜基地信息站和公用网络机房,供菜农查询和发布信息。另外,政府公共财政应专门安排一部分设施农业扶持资金,引导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三是要强化商贸物流支持。果蔬成熟的时候,时间性很强,要么贮藏,要么及时售出,延误时间就会造成损失,因而建设良好的商贸物流平台至关重要。下一步应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和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撬动社会投资,加强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采取贴息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强预冷、保鲜、仓储设施建设和冷藏运输车辆配套建设。二是本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原则,由上级政府和部门统一安排资金,重点扶持大南村蔬菜仓储加工交易中心的建设。

14 三是依托现有批发市场和营销网络,在设施农业重点区和农产品集散地,按照“统一规划、规范管理、分类经营、环境优化、便民利民”的原则,发展、扶持、培育、改造升级和新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产品优势的大中小相配套、专业与综合相兼容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扶持建设县级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基地。四是认真组织实施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进一步完善社区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和连锁“农家店”,从而形成中心批发市场,区域骨干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及社区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连锁“农家店”四级市场网络体系。

总之,我镇设施农业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巩固成果,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促进发展,是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议题。今后,我们一定要正视困难和不足,创新思维,大胆实践,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使我镇的设施农业步入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龙池镇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麦胡图镇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关于镇设施蔬菜发展的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肃州镇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迤车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迤车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木里图镇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

某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定陶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凉城县麦胡图镇镇发展设施农业调研报告稿
《凉城县麦胡图镇镇发展设施农业调研报告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