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叶文梓:课程改革的深圳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22:26: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叶文梓:课程改革的深圳报告

>>>> 叶文梓,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最近有几件大事,一个是北京的雾霾,另外是一个小孩的诞生——Facebook的千金。他做了一个举动,决定把Facebook99%的股份捐赠出去。

这就给我们一个思考: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孩子?未来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我们今天的重构学习,就是要我们重构课程,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产品。

今天跟大家的分享内容,依托深圳的实际,我总结了这样一句话:大自然是最永恒的课程,历史是最深沉的课程,社会是最丰富的课程,生活是最生动的课程。

一、课程改革为什么?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历史,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向一条成人之路,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就是我们重构学习,重构课程的根本目标。

课程改革改了十多年,为什么还要改?现在改什么?现在怎么改?哪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聆听和思考?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这些问题就是基于深圳的实践,所以我要非常感谢大会,感谢各位专家来深圳传经送宝。1首先,我们应该思考教育缺什么?这里我先讲一个老故事: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等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3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

1.美国的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昂,踌躇满志,大有我因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整天奢谈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翻个翻就易如反掌。 3.美国学生重体美,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音乐,体育活动都是如火如荼,数理化无人问津。

4.美国的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者挤眉弄眼,或者谈天说地,在或者跷二郎腿,更有甚者跟逛街一样,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中国对美国的结论:

美国的初等教育已病入膏肓,再过20年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然赶上,甚至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

1.中国的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手,否则绝对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都喜欢把手背在后面,课外活动除外。

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7点钟之前,在中国大街上见得最多的就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餐,在全国各地很普遍。

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说,这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学期结束的时候会得到一张证书,而其他人没有。

美国对中国的结论: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是世界上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相比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20年的时间,中国必定将把美国甩在后面。 事实是怎样?在1946年至今,科学类诺贝尔奖的442获奖者中,美国科学家有232人,比例高达52.5%。仅仅在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育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而中国才刚刚有零的突破。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

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我们的教育缺陷是什么?

不需要说了,因为我们都是同道中人。

局限一,是以升学为主的培养目标。局限二,是以知识为主的教育内容。曾经某学生奇文《写作业》将这一背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君子坦荡荡,小人写作业。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写作业。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业。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写作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写作业。

局限三,是以死记硬背为主的学习方式。局限四,是以分数为主的单一评价标准。概括起来,当前中小学教育的三大缺失:缺失童年,缺失个性,缺失生活。

我们有童年的年龄,但是没有童年;我们有一个个的学生名字,但没有个性;我们有一天的日子,但是没有生活。这就是我们教育所缺的。

我们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之为补短教育,而美国的教育可称之为扬长教育。我们教育的强项是培养标准化人才,而我们教育的弱项在于培养创新人才。

补短,在座的都知道,语文不行赶紧补,数学不行赶快补,我们叫补短。

西方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很多是扬长,我们说语文不行赶快补语文,西方人问你,你语文不行,什么行?你如果说数学行,那赶紧把数学做到最好。一个人的成功永远是在他自己的优势领域成功,然后扩展到人生的各方面。

我们不是要把学生补短,而是要引领学生通往最优的成功。2其次,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孩子?深圳要求全市中小学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理念,围绕学生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八大素养,着力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社会责任感强,国际化素养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突出的特区新一代青少年。

品德素养:坚持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加强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养成教育,贴近生活实际,创新内容与方式,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主要抓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文明行为、培育深圳精神等方面。

身心素养:坚持健康第一,增强学生体质,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培育阳光心态和健全人格,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学习素养:坚持以学为核心,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创新素养: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激发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格,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国际素养:坚持面向世界,推进教育国际化,扩大学生国际视野,增进全球意识,理解多元文化,全面提升学生国际交流、合作、竞争等国际素养。

审美素养:坚持以美育人,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提高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激创。

信息素养:坚持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着力培养中小学生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遵守网络规范,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信息素养,主要抓增强应用能力、推进新型学习、践行网络文明等方面的工作。

生活素养:坚持面向学生生活,健全生活意识,强化生活技能,学会安全自助与救护,培养自主生活能力,养成低碳生活习惯。这就是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成就未来,综合素养成就孩子,创新成就未来,这就是我们想说的。

二、课程改革改什么?当前的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用一句话说,十多年的课程改革只是我们在“说课改”。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会“做课改”。比如说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谁都知道,但是有哪一个课堂是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三维价值目标我们都知道,但是有谁在落实?所以我们的课程改革要从“说课改”走向“做课改”,这就是我们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之路。

而目前我们主要有四个方面需要“突破”:资源不足,结构不优,实施低效,评价刻板。

课程资源优化起来,让每一个孩子有选择,结构优化起来,让每一门课程都有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主学习。评价课堂,不是为了让孩子适应我们,而是要为孩子们寻找一套合格的评价指标,不是让孩子适应评价,是让评价适应孩子,这就是我们要改的。

三、课程改革怎么改?1确立课程新理念。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前面的话对,后面的不一定对。但是可以说没有思想就肯定走不远,所以,首先应该确定自己的核心理念到底是什么? 核心理念一: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产品,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牛鼻子”,居核心位置。我们的课程改革,首先要确立课程改革的核心地位。我想在座的,尤其是对行政教育局局长以及校长们来说,你们的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成就必然是课程改革领域,因为教育的核心产品就是课程。学校的教师是按什么来配的?是根据课程来的。学校的课程表是按照学习时间安排的,是课程。学校的评价机制是按什么?还是课程。

核心理念二:不是我们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而是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要给什么。

核心理念三:课程,不只是课本与教材,课程与生活相关,生活世界中的一切都可以是课程。

课程不是我们的课本,不仅是那几本书,课程就像我刚才说的,是联动的,是自然界的,是历史的,社会的,是每个人的生活,所以我们说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是课程。 核心理念四:课程内容和形式,应当坚持“儿童立场、生活眼光、故事表达”。

课程的形式不是单一的,我们叫做“儿童立场,生活眼光,故事表达”。这是我们课程的表现形式。2探索课程改革新路径

其次,怎么改?

第一,改结构,建立课程新体系。大家都知道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我想说的是,那样的课程结构是基于课程管理的结构,不是基于教育目标的结构。基于教育目标的结构应该是把三类课程打碎,根据目标重新建构,那就是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

基础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小学、初中的课时总数约占总时数的70%,高中约占60%。

拓展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拓展与延伸,主要服务学生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小学、初中的课时总数约占总时数的20%,高中约占30%。

特色课程由学校自主开发,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其课时总数小学、初中、高中均占课程总时数的10%。第二,改课程的供应机制。

所有的孩子没得选择的时候,他所有的天赋就被扼杀了。我们的教育要知道两个常识,一个是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那就应该用不同的课程来满足不同的天赋。第二个,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我们就应该用不同的教育为社会培养不同的人才。所以,我们课程要丰富起来。

课程从哪里来?完全靠我们教育系统吗?不对。请大家记住,凡是市场机制没有到达的地方,就不可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所以我们搞了一个课程遴选:我们希望把深圳市的各企业、各公司、各社会部门的所有好的课程都纳入到我们的学校,让学校有好课程,学生有好课堂。深圳市今年投入5000万元,面向学校和社会遴选和委托开发各300门课程,根本目的在于扩大课程选择性,让不同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第三,建立教学新标准。

课程改革以后,有的学校一方面课程是丰富了,但是另一方面,课程是低效的,不规范的。我们以后很多的教学,很热闹,但是很低效。我们用活动代替教学,认为大家心中高兴了,就觉得是受教育了。其实不对。我们要建立起一种适应新课改的新规范,所以我们在进行新课标的研究,希望能让每一门课程对学生来说都不是浪费的。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42个学科的教学标准,把课程改革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固化为新规范。目前,42个学科的教学标准已在研制之中。 第四,培养新型教师。

教师没有综合素养,教师不喜欢学生,教师没有创新精神,你想培养综合素养高,想培养创新的孩子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现在,我们教师现在面临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能不能”的问题,一个是“愿不愿”的问题。我想说关注“愿不愿”,绝对比关注“能不能”更重要。现在的老师很多时候不是“能不能”,而是“愿不愿”。

所以老师要转型,一是要从重视学科知识转向学科育人,二是从教学转向课程。以往的老师只关注教学,不关注课程。第三是重视“教”转向“学”。以“学”为重心。第四个是关注新型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第五,指导学生新学法。

现在一定是以学为中心,老师的使命不仅仅是关注自己的“教”,更要关注学生怎么“学”。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为了学生学好,学还有一个观念,那就是任何的“学”归根结底都是研究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问题为引领,以思维为重点,最终落脚点落到了学生素养上。我们的教学有三个台阶:

第一个是学科知识的学习。第二是形成学科素养。第三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们现在的教学多数是贴着地面教的,那就是第一个台阶,是仅仅关注学科知识。

为了改善这种方式,我们尊重学生搞小课题研究,尊重学生搞社团研究,创设新的实验室。现在的学校是教师加一些学科的实验室,已经远远不够了。

学生有创意就必须要有实现。学生有创意在哪里实现?那就必须在社团里面,在创客工作室里面,在电影工作室里面,在学科的新型实验室里面。

没有这样一个物理空间,学生在学校里面的学习,必然是接受式的,所以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来创造新的学校。第六,建设教学新环境。重构学习,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重构学校的形态,让孩子除了教室,除了传统的实验室以外,还有好玩的地方。

你们一定要记住,任何有效的学习是从兴趣出发的,任何有效的学习是以问题为引领的,任何有效的学习,必然是以思维提升为重点的,以素养为落脚点。这就是我们的探索。 第七,是建立课程评价新体系。

最后有一个评价,有一句话请大家思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为什么是疏而不漏,而不是密不透风,或者是密而不漏?这就是大智慧,任何涉及到对人的评价,我们宜粗不宜细,宜少不宜多,因为人有弹性的,对于学生的评价亦如此。

四、亟需深化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课程改革,

(一)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能力建设问题;

(三)课程市场问题;

(四)课程数字化问题,

都是需要我们去做好的。由于时间关系就没法讲了。 最后结语:课程改革永远在路上,深圳课程改革在根本的意义上是为了推动教育的三个回归:

让教育回归人,让人回归生活,让生活回归幸福。

谢谢。来自“重构学习·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精彩演讲。新校长传媒为您独家专题报道,呈现每一场的精彩,敬请关注。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叶良文

叶文经典语录

叶文玲

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宣传部副部长 文梓锋

叶文有话要说经典语录

叶少文体会

深圳社保改革

叶梓远离网瘾回归自然1

课程改革

叶文梓:课程改革的深圳报告
《叶文梓:课程改革的深圳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