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企业对慈善活动的看法

发布时间:2020-03-03 07:04: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企业对慈善活动的看法

摘要: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慈善捐赠水平较低,占GDP的比重不到1%;慈善公益机构发展刚刚起步,不仅数量少,而且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弱,多数尚没有足够的社会公信力;由于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期统包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造成公民慈善观念落后,个人主动性慈善捐赠参与率较低;发展慈善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滞后,慈善事业的进入、评估、监管、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融投资、退出等完整法律框架尚未形成,使一些有意从事慈善事业者只能裹足观望。

关键词:慈善事业,社会,企业

慈善应是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两层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举.真正意义的慈善行为应是一种不附加要求的施舍.施舍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基本解释: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慈善一词翻译成英文为“PHILANTHROPY”,源于古希腊语,本意为“人的爱”,大约从公元十八世纪开始使用。还有一词“CHARITY”也是慈善的意思,该词出现的历史较为久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其本意为“爱”的意思。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是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扶持下,由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的、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的支持与奉献的事业。慈善事业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再分配的实现形式。

大多数中国企业慈善的现存问题:

首先,理念有待更新。不可否认,目前中国慈善事业还在探索阶段,关于慈善的现存问题,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尽管政府现在大力倡导,但一些人仍对慈善事业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甚至一些慈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也只是将慈善事业看成是单纯的“道德事业”,未能将其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及不断发展的社会事业来对待,在理念上与发达国家慈善事业存在着较大差距。

其次,资源匮乏,捐赠水平低。另外慈善机构的数量太少,慈善捐赠水平较低。我国目前的慈善公益机构仅有100多家,而且绝大多数是“官办”的,全国每年募集到的慈善资源不到全国GDP的0.1%(美国慈善公益团体掌控的资源高达美国GDP的8%--9%),并且我国的慈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海外捐赠,如中华慈善总会的捐赠物资中有近80%来自海外,只有20%多一点来自内地。一份慈善组织的公益调查显示,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纪录的不超过10万家,这意味着国内有99%的企业从未参与过捐赠。

第三,法规尚不完善,系统内自律有待强化。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出台有针对性的,专门规范慈善(公益)组织实体内容的法律与法规条款,发展慈善事业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和完善。即使是已经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亦因缺乏具体的、可供操作的配套政策而难以落实。我国目前只有中华慈善总会与中国红十字会等7家慈善机构是捐赠全额免税的慈善组织。也就是说,只有极少数慈善机构获得了政府特别许可,有权开出能得到政府财政部门认可的捐赠证明。这种垄断格局,成为慈善事业依附于政府,难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主要障碍。

最后,慈善组织缺乏足够的公信力。许多有心捐赠的人或者组织不太放心将钱物交由他们管理。公信力不是某个慈善组织自诩的,自信来自“他信”—他人的信任,最大的难题在于,慈善市场需要一个权威性的第三方评估组织,对所有慈善组织进行合理、科学的长期化评估。

企业往往对慈善行为不够重视,认为慈善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善举,与企业经营无关。企业的捐助通常缺乏明确的目标性、系统性、持续性。殊不知,许多世界500强企业都通过开展慈善性活动来改善其竞争环境,进而促进其长期繁荣发展。从企业角度讲,慈善的目标在于帮助增加销售额、建立新的业务关系、提升客户忠诚度、提高公司整体声誉。在社会角度讲,慈善目标则包括提高公众对社会需求的意识,鼓励企业消费者和合作伙伴采取行动,或者踊跃捐款等。但是,这种营销方式却很难监督各方参与人员的行为,很难公正区分各方的责任,欺诈、合谋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一般来说,企业不应该从许诺的慈善收益中索取任何收入,甚至是必要的成本也应该排除在外。

慈善活动是为了赢得民众行为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善意,企业对慈善活动的开展就是对社会资源的索取,这种对社会资源的利用的成本就是企业的组织能力和必要的成本支出。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有能力创造公平正义,应该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而积极的献身慈善事业是企业担当社会责任的一个标志。

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在为企业战略性慈善“支招”时,总结出了如下六项方案:(1)只选择支持少数的社会主题;(2)选择当地社区关心的主题;(3)选择可以与企业的使命、价值观、产品和服务协同配合的慈善事业;(4)选择有能力支持经营目标的慈善事业;(5)选择关键群体关心的主题;(6)选择能够得到长期支持的慈善事业。因为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需要救助的群体和项目又太多,所以如何选择支持少数的社会主题,对于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战略性慈善机制非常重要。

目前,中国企业的慈善行为往往漫无目的,缺乏计划性和目标性。今天向遭受洪灾的地区捐款,明天向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后天向某医疗基金会捐款。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做法就像往不同的方向使力一样,对于企业并无多大裨益。有利可图的作法是,选择向与自己用户群体密切相关的方面捐助。为此,专家指出,企业进行的慈善捐助,在战略上要和业务有一定的联系,最基本的要求是“改善竞争环境,从长远的角度对业务增长有帮助。” 不少国内企业的赞助捐赠对象往往会忽视了企业所在的社区。事实上,专家建议战略性慈善要以所在社区为主要捐助对象。这是因为社区是企业最直接的生存环境,它为企业提供了生产资源以及最直接的劳动力来源。企业可以借助对当地的慈善捐助实现一种有利的循环:一方面,企业对当地教育、医疗卫生、灾害的捐助,能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帮助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实现与当地居民的友好共处。

国际上的很多成熟企业,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套慈善活动的基本原则,总结为以下几条:

一、企业家的慈善活动和企业的慈善行为分开;

二、企业负责慈善公益的部门与营销部门严格分开,归不同的领导分管;

三、企业的慈善行为要得到员工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很多企业采用1+1方式,即员工捐助多少,企业加倍,使慈善变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四、慈善活动日常化,有长期的计划,特殊情况下追加要经过严格的程序,而不是由企业家拍脑袋。

工商086 吴佳

08012073

6 大学生对企业慈善行为的看法调查报告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看法

大学生对中国慈善危机的一些看法

企业慈善捐款活动倡议书

慈善活动企业邀请函3

企业慈善义卖活动方案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对“直播伪慈善”的看法

对比较文学看法

对大学语文看法

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看法思想汇报

企业对慈善活动的看法
《企业对慈善活动的看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