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精品教案 第三次定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12:31: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A、B、C类)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B、C类)

3.能解释举出生活中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的实例。(A、B类掌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塑料尺、纸、音叉两只、水槽、乒乓球、三脚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反思

对于普校的学生来说,声现象这一章是十分有趣也十分容易理解的知识,课时我们的学生因为听力缺陷在学习本章内容上就有很大的难处,对我也极具挑战性。这节课是一节“探究型的课”,本节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

1 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小试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感受各种发声物体的振动来启发学生声音的产生原因,通过演示实验和师生共同探究实验以及大量事实例证,让学生认识到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位陌生的老朋友——声音。对于我们聋生来说,我们每天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却不能正常的聆听到它,所以对于我们聋生来说,声音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声音的世界,揭开声音的神秘面纱。 师:大家看,这幅场景中,都存在哪些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我们试着来听一下它们的声音吧!听力好的同学注意仔细听一下。 (我们先来听一下水流的声音,听到了吗?再来听一下鸟叫的声音,青蛙叫的声音,青蛙是怎么叫得?还有鸭子的叫声,小朋友的歌声)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那么多的声音,那么大家对于声音,有哪些疑问或者想要了解哪些知识呢?(找B、C类学生回答。) 生:声音怎么来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生:声音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 生:为什么每个人的声音会不一样?

二、进行新课

1、声音的产生

师:非常好!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声音的疑问,这也是我们第二章《声现象》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二是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其余的问题,我们会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解决。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物品,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吧! 师:找甲同学来做一做,看看你是怎样让纸张发声的?(找B、C类学生演示。) 生做(纸张、直尺、自己、音叉、桌子)。

2 师:那么在刚才这些物体在发声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呢?(找A、B类学生回答。)

生:发声时它们都在动。

(如果学生不会,师可以引导,不发生时和发生时有什么不同?)

师:纸张发声时,纸在上下或左右抖动,我们说纸发声时在振动。同样,直尺发声时也在振动,自己说话的时候振动了吗?(找A、B类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把手放在喉部,发声感觉一下声带在振动)。 师:敲音叉发声的时候看到音叉振动了吗? 生:没有。

师:实际上,音叉也在振动,只是因为振动的幅度比较小,所以看不出来。下面我想到一个办法,我们把乒乓球挂在音叉旁边,敲击音叉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呢? 生:乒乓球被弹了起来。 师:乒乓球被什么弹了起来呢?

生:音叉,说明音叉在振动。(找C、B类学生回答。)

师:对,刚才我们用了这种方法,把不容易观察到的振动转化为容易看到的现象,这种物理方法叫做“转换法”。同学们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师:那么敲击桌子的时候,桌子发声,可是也看不到它的振动,谁能想个办法证明桌子在发声时也在振动呢?

生:放一杯水,敲击时看看水面有没有震动。 师:非常好,我们来看一下!(演示) 由此看来,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生: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师:如果我们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会怎么样呢?(找一个生做一下) 生:音叉停止振动了,没有声音了。

师:对,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就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板书: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了。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大家知道下列新奇的发声现象是怎样发声的吗?(找C、B类学生回答。)

生:蝉是„„发声的。(先让学生说,师再解释)

3 (蝉是靠腹部的鸣膜振动发声的;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像吉他、二胡这样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流水声和雨声是靠水的振动发声的;笛子这样的管乐器是靠里面的空气振动发声的。

师:在这么多的发声现象中,既有固体、液体又有气体,它们都能振动发声。

人们在掌握的声音产生的奥秘之后,就发明了唱片来记录声音。科学家运用科学技术把声音的振动记录下来,做成唱片,就可以保存声音。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2、声音的传播

师:声音是怎样从远处的声源传播到我们这儿的呢?传播的过程中是不是需要什么媒介来帮忙呢?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我们找个听力好的同学来做一做:

把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 师:能听到声音吗? 生:答。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桌子能传播声音。

师:很好,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除了桌子以外,像地面、铁管、黑板、墙面、石头等其他的固体物质也都能传播声音。古时候骑马打仗,士兵常常要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一听敌人的马蹄声。北京天坛公园有一面著名的回音壁,当人们把耳朵趴在墙壁上时,能够听到远处人说的话的声音,这个声音通过是什么传播过来的呢?(找C、B类学生回答。) 生:墙壁。

师:对,这些事例都说明固体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那么气体、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呢?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个实验来看一下。

师演示:这儿有两个音叉,让它们保持一段距离,我敲击右边这只,听听看声音能不能传到左边这只音叉。

师:我先敲一下,让右边的音叉发声,然后握住它,让它停止发声,再来听一听,左边的音叉有没有发声。(演示)

4 师:听到左边音叉的声音了吗?我离得比较近,能够听到,但是声音比较小,为了让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左边这只音叉也在振动发声,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 生:转换法。左边音叉的旁边挂个乒乓球。 师:我们再来做一做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乒乓球被弹开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左边的音叉在振动,声音从右边的音叉传到了左边的音叉。 师:可是这两个音叉之间是什么帮助声音传播的呢? 生:空气。

师:对!是空气充当了介质,把声音传递过来了,我们常常在上课的时候,听到远处的鞭炮声,我看到同学们都四处张望着看,那么远处的鞭炮声是怎么传到我们耳边的? 生:也是靠空气。

师:那么如果没有空气了,比如在月球上,是真空的环境,再做这个实验的话,会是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一下科学家在真空中做的这个实验吧! (动画展示真空中不能传声)。

师: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生: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 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固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那么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呢?我们一起来设计个实验,看一看声音到底能不能在水中传播呢? 生思考讨论。

师:我这儿有两个石块,我们找一个同学先在空气中拿着石块碰撞,听一听声音,然后再放到水中碰撞,看看还能不能听到声音呢? 生上台演示。

5 师:同学们听到声音了吗?(在水中碰撞时)。 听力好的同学能听到,听力差的同学听不到声音。

师:听力不好的同学没有听到声音,也不要着急,大家思考一下:大家有没有钓过鱼?想一想,钓鱼的时候,鱼受到惊吓是因为看到了人还是因为听到了人的声音?

生:因为听到了人的声音。 师:声音是怎样从岸上传到鱼耳的?(找C、B类学生回答。) 生: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又从水中传播到鱼耳。 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找A、B类学生回答。) 生: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由此看来,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师:由此看来,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而真空中不能传声。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声。 3.真空不能传声。

四、随堂练习

(1)声音是由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找C、B类学生回答。)

(2)声音的传播必须靠 ,、、都能传播声音, 中不能传播声音。(找C、B类学生回答。)

(3)水上芭蕾选手的头部潜入泳池中时,为何仍能随音乐起舞?(找A、B类学生回答。)

(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 ) (找C、B类学生回答。) A.用光将鱼吸引到渔网中。 B.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走。 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6 D.在岸上听到波浪拍击岸上的岸石发出的轰鸣声。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固体、液体、气体可以作为介质传声。

3、真空中不能传声。

六、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1、

2、

3、

4、5写在作业本上。 ●课后反思:

(1)本课教学中能够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如利用笔帽、纸张、桌子、石头、流水等做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结合生活中实例与学生共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本节课开始,在学生聆听了各种声音之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声音有什么样的疑问?充分张扬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3)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振动的音叉,声音立即停止,但音叉的振动很微小,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到,在这里采用了“转换法”,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创新能力。

教学是一个充满遗憾的过程,由于经验不足,在本节课中还存在很多缺点,如:(1)课堂教学环节控制不是很好;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 7 足。

(2) 演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没有“声音传播演示仪”,所以只好采用了flash动画演示,结论几乎是教师口说和引导出来的,不够直观生动。 (3) 在提出问题以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讲授过程中急于给出结论,引导的太快。

(4) 板书设计好了,但是在讲授过程中还是写的太乱了,粉笔字进步不大。 (5)语言还不够精炼,在提问的时候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尤其是C类学生。 课改就是需要不断地改才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及时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适宜的情境,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

声音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精品教案 第三次定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精品教案 第三次定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