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谁言寸草心

发布时间:2020-03-04 04:51: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初中思想品得八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其中包括感受父母恩情和学会孝敬父母两个内容。首先,感受父母恩情。分析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养育之恩以及教育之恩,我们应该深深地感恩和孝敬父母。教材以孟郊的《游子吟》开始,引领学生从材料故事中以及自己的成长历程来回顾和感受父母的恩情。其次,学会孝敬父母。结合具体事例材料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

二、【学情分析】

亲情、父母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要如何感受父母的恩情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的孝敬父母,却是他们很少考虑的问题,也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初二的学生正值青春期,逆反心理较为突出,在于父母的相处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与知识实际,引导学生真诚、用心的体会父母的恩情,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关心父母,回报父母。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增强家庭责任感。

2、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多种方式关爱父母。

3、知识目标:理解父母对子女无私、伟大的爱,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懂得如何孝敬父母。

四、【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感受父母恩情,以及如何孝敬父母。在教学中采用探讨式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回顾、讨论与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能力上、情感上获得体验,建立自信心和调动积极性。在提问环节,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和心规律;且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具体例子,使他们真切的感受父母的恩情;通过自己的感受的交流与记忆的回顾,明白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孝敬父母是教学重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能够感悟到父母赋予自己生命,教育自己做人,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但是多数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实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具体怎样去做却是很多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将孝敬父母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2、感受父母恩情是教学难点。八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不少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在与父母的相处中会出现新的变化,因此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无数心血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心怀感恩父母之情,这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六、【教学流程】

同学们,假期与父母相处愉快吗?那你们了解自己的父母?那么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父母,了解父母。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走进父母。 1.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听歌吗?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希望大家用心倾听。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曲名吗?很好,那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故事吗?

师:就像歌词里写的,在危急关头,是父母用自己的双肩托起了潘子灏重生的起点。父母对子女有着深切的爱与浓浓的情,而我们作子女的,又体会到多少呢?面对这些恩情,作为子女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呢?那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第一层次:感受父母恩情

(1)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师:教材第二页和第三页,有一首诗以及几则关于亲情的材料,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并且思考,从这些材料中你们体会或感受到了什么?

师:说得很好,不论是孟郊的《游子吟》,还是亲情的材料故事,都是在表达父母对子女的爱。韦林星的儿子做衣服的母亲,还是施工地上不畏风雨守望儿子归来的父母,亦或是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生的机会的母亲,都是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地震中母亲救孩子的故事,或是暴走妈妈陈玉蓉的故事)。那都是无私伟大的爱,是可歌可泣的爱。 (2)父母为孩子的成长付出的艰辛

师:从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再到长大成人,父母每天都在为我们的成长忙碌着,舍不得停下匆匆的脚步,父母都十分的辛苦,且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那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父母每天都在忙碌些什么。大家畅所欲言,看谁了解父母多一些。

师:大家都说了很多,那么从大家的回答中能够看出,每位父母都是在为自己的孩子辛苦付出,每天奔波忙碌,即使累了,也忍受着坚持,并且,从不表露在孩子的面前。这就是父母,辛苦但爱却不减分毫。

(3)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还教会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师:一路走来,父母始终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是我们的避风港,在大家的成长道路上,父母的关爱无处不在有些事使我们至今难以忘怀。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你们的成长历程中,父母为你们做过的印象最深的事情。如犯错或受委屈时,父母给与的帮助与教育等。

师:是的。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还哺育我们成长,犯错或受委屈时,父母是我们的灯塔或避风港,教会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为我们倾注毕生的心血。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顾与交流,对父母的恩情已经有了深切的体会与感受,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更要孝敬父母。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本课的第二个内容――学会孝敬父母。

3、第二层次――学会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的原因(为什么)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感受了到了父母的恩情,明白了父母的恩情的厚重,所以,作为子女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孝敬父母呢?所以,现在大家就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总结一下,我们要孝敬父母的原因。

师:很好。但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三点原因全是来自父母本身的,是因为父母的恩情重大,所以我们要孝敬父母。那如果从另一方面来说,“万善孝为先”,“孝”是社会道德方面的内容,所以,如果从社会道德方面来看,我们没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呢?

师:好,同学们请看到课本第三页到第四页的第一段的正文,能不能找出答案呢? 很好,所以,从社会道德方面来说呢,是因为:孝敬父母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2)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怎么做)

师:同学们已经明白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那接下来就得去行动,认真地去做可是,我们究竟要如何做才是孝敬父母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如何孝敬父母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父母的恩情,其中之一提到,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是恩情,那父母对我们的正确教导,我们应不应该听从呢?我们作为学生,是不是应该认真学习,用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的付出呢?我们是不是应该踏实做人,少让父母操心呢?

师:对了,所以,我们就可以总结出第一点做法:孝敬父母,就是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可让同学们举出一两个反例来加深印象)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第一点都能理解了。那现在,老师要说两个例子,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分析一下:

A同学家里并不富裕,但看到别的同学都穿着亮丽,且大多为名牌,所以,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和攀比心理,他(她)向父母提出与家庭经济情况不符合的要求。

B同学,一天放学回家后,发现母亲卧病在床,而父亲在外务工,她(他)于是放下书包,照顾和陪伴母亲:并在完成自己的作业之后,主动做家务,还与母亲交谈,并安慰母亲。

师:通过这两个事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第二点和第三点:

孝敬父母,就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孝敬父母,就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在衣食住行上首先想到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师:学生阅读教科书P4的材料并思考,谈感悟。如果你是作者,会有何感想?怎样做才能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师:从这则材料的分析可以得出第四点: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不仅是物质上赡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心。

4、教师总结

同学们,备课时我们学习了感受父母恩情和学会孝敬父母两个知识点。通过课堂上大家的讨论发言,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父母那份隐晦的爱,也知道了孝敬父母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万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传统美德,也是基本道德规范和为人的修养。

5、布置作业

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家庭作业——周末我当家。周末与父母互换角色,在实践中体验父母的不易,并记录下自己的活动感受和父母的反应。

七、【板书设计】

一、感受父母恩情

1、无私伟大的爱

2、抚养的艰辛

3、父母的教育

二、学会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的原因(为什么) 1) 父母(恩情厚重)

A.无私伟大的爱 B.抚养的艰辛 C.父母的教育

2)社会道德:传统美德、基本道德规范、为人的要求

2、怎样孝敬父母(怎么做) 1)听从父母教导 2)体谅父母 3)为父母分忧

4)赡养父母(物质、精神) 教学资料要求

1.歌曲《天亮了》的音像资料、歌词及创作背景的真实故事。

创作背景:那是一个秋天,在贵州麻岭风景区,200多名游客在马岭河峡谷谷底唯一的缆车乘坐点,等待乘坐缆车去山顶吃午饭。11时10分,一阵难以想象的拥挤后,面积仅有五六平方米的缆车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缓慢上升,10分钟后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工作人员走过来打开了缆车的小门,准备让车厢里的人走出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缆车越滑越快,越滑越快,最后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 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一对年轻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这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离开了人世。事故造成35名乘客死伤,其中14人死亡。

2.父母对子女无私、伟大的爱的真实故事资料、视频等。

资料一:暴走妈妈陈玉蓉。湖北武汉55岁的陈玉蓉是一位让人敬佩的好母亲。为了完成换肝救子的心愿,患有重度脂肪肝的她开始了每天暴走10公里的减肥计划。在七个月时间里,陈玉蓉走破了四双鞋,以前的衣服也变得宽松了,体重从68公斤减到了60公斤,去医院一检查,脂肪肝居然完全没有了,这个结果让医生都觉得大为震惊。

资料二:唐山地震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血奶》

资料三:母亲的爱:5月13日下午,在汶川县,当救援部队抬开一根木梁时,才看清了一位年轻母亲已经停止了呼吸。但她用弓曲的脊背和全身的力气,抵挡着这根木梁的巨大压力,保护着怀里满脸是血的婴儿。救援班长一见孩子还活着,就立即从逝去的母亲怀里,欲将孩子抱出来。就在那一瞬间,他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原来孩子脸上的血,是母亲手腕静脉血管里流出来的,血流滴的方向正对着孩子的嘴,原来是母亲用鲜血救活了自己的孩子。

资料四:玉树地震中一名母亲用头替孩子挡住砖头遇难

珍夏告诉记者,挖出来的母亲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母亲白文毛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

6.当代孝子的故事资料和相关图片。

资料一:电影《当代孝子》中刻画的真实人物,河南大学生张尚昀背着妈妈打工求学事迹。张尚昀在家境贫寒、母亲身患重症的巨大压力下,依然勇于向命运抗争,从许昌到长春,从长春到郑州千里背母、打工求学。

资料二:沈阳孝老敬亲男孩马鹏飞。马鹏飞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都离开了家,他从5岁开始独自一人照顾双目失明的奶奶至今。

资料三:张晓4岁丧父,同年母亲重病卧床。他自小就挑起家庭重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精心侍奉瘫痪在床的母亲,并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业,用自己14年的行动实践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资料四:38岁的田世国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了母亲的生命,演绎了一段当代孝子的佳话。

资料五:为照顾生病的母亲,独自撑起一个家的9岁女孩倪东艳。

7.2009年10月13日中国经济网新闻:某服装城9楼的一家店铺玻璃橱窗上,一张招聘启事,引得过往顾客议论纷纷,招聘条件中“孝敬父母”四个字赫然在目。店主表示,《孝经》讲述孝是德行之根本,一个人如何对待父母是他的常年习性,在工作中会反映为如何对待工作团队和顾客,“没有孝心的人不适合我们团队。”

谁言寸草心

谁言寸草心

谁言寸草心

王梦云谁言寸草心

感恩母亲节演讲稿:谁言寸草心

谁言寸草心——微观经济学纵横谈读后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演讲稿

母亲节演讲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
《谁言寸草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