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诗教汇报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7: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诗教汇报

勤耕诗田禾苗壮

------台江县第二中学诗教工作介绍

我校是台江县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也叫台拱民族中学,学校始建于1979年秋天,现有教职工九十余人,学生一千八百余人,有三十一个教学班,学生来自全县各乡镇及周边县的部分偏僻乡镇,苗族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多为农村孩子。

我们的诗教工作应该是从2001年开始算起,从2001年到2005年算是不自觉阶段,当初只是为了培养部分爱好诗词学习的同学,提高语文学习兴趣,部分老师的指导也是断断续续的。从2006年起,我们就开始了有组织,有领导的诗教工作,并且也有了一点点成绩。 现就学校诗教工作向大家作点介绍,希望得到大家进一步的关心支持。

一、重视领导,将诗教活动纳入学校德育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中

从2006年开始,我们的诗教活动从不自觉的阶段转向自觉阶段,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全县召开了“诗词教育进校园”会议,学校非常重视这项工作,领导班子清醒的认识到重视诗教工作与重视教学工作,不但不相矛盾,而且是相得益彰。学生能吟诗、诵诗、品诗,恰恰是检验我们诗歌教学的一块试金石,学生能创作诗歌又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向课外的延伸,是学以致用,是审美情趣的提升,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古往今来,诗教更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于是在行政会上安排由爱好诗歌写作,又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王振伦筹备组织成立了“诗词教育进校园”领导小组,由校长刘宗华任组长,副校长王振伦、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有校长,党支部书记、教务主任、学校办公室主任、政教主任、校团委领导、语文教研组长、县诗词学会的会员、骨干语文教师,学校爱好诗词写作的其他学科教师组成,并将诗词教育定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必须学习提高自己的诗词知识和写作水平,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自己和学生进行培训。

学校领导和诗教领导小组的老师利用外出参观学习机会到处为语文老师收集和购买诗词学习材料,学校教务处和政教处还多组织开展以“爱我校园”、“树荣辱新风”等主题的诗词朗诵活动,配合“荣辱观教育”“禁毒教育”和“整脏治乱活动”,利用学校的墙报,校园广播、校刊《九月果》等园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促进“诗词教育进校园”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真正使它成为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提高学生素质、振兴民族文化,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又一阵地。

二、借助民族优势,开展诗词教育

苗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他们热情好客,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特别是在热闹的场合总会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许多人能够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人物或场景编唱不同内容的劝酒歌或情歌,有时在庆祝活动中还能即兴飞歌一曲,在劳动中还能够唱山歌,学生在父母的影响下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继承,这是我们开展诗词教育,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极好条件。每年在县城举办的三月十五“姊妹节”大型民族活动更是展现能歌善舞,出口成诗(歌)的才华,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语文教师就充分利用这种氛围,训练学生的诗歌写作,让学生把看到的一些好的或不好的现象用酒歌、山歌的形式编出来,进行表扬或批评,把它当作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这样的活动相当有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是他们所熟悉的东西,所以兴趣很浓,效果很好,活动成果(作品)用班级壁报或班上交流的形式进行展示,更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我们发现民族民间歌谣对学生诗歌写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于是在学校的支持下,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由11位语文老师进行探索研究,并向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个性化作文研究课题组进行汇报,申报为一个子课题,于2009年1月获得批准实施,课题名称为“民族民间歌谣对初中生诗歌写作的促进作用研究”,目前正在进行民族民间歌谣的收集之中,计划选用当中思想健康、语言优美、修辞和表达方式好、便于学习模仿的歌谣,进行分析点评,编成校本教材,作为诗教的校本教材。将民族文化传承与诗教工作结合起来,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探索途径,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又一途径。

三、提供阅读材料,开展诗词写作训练活动,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要想开展好诗教活动,让学生能读能品、能写,没有一定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本上的古典诗词数量有限,光读这些是远远达不到继承文化遗产,培养诗词一代新人的目的的,为此,我们语文教师,经常性的将报刊和网络上能够得到的风格迥异、文质兼美的诗词曲联作品精选抄写在黑板上或打印发给学生,供阅读欣赏。王振伦老师因为爱好古典诗词,多次从《中华诗词》《东坡赤壁诗词》《南英诗刊》《黔东南诗词》《当代千家诗词丛书》《苗疆文艺》《苗疆夕阳情》及网络上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佳作数百首印发到爱好诗歌的学生或全体语文教师手中供学习背诵、朗读借鉴,许多老师还把自己学写的作品朗读给学生听,与学生一起讨论修改。

为了提高学生的借赏能力和修改能力,王振伦、杨琴、周继文、廖玉玲等老师还收集学生写的诗歌,进行修改,将原文和改文并排打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老师改稿的启发下再次进行修改,还组织班上学生进行讨论,一步步的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爱好。

在让学生阅读了一定数量的诗词后和对学生进行修改训练后,在初二下学期或初三,就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写作诗词,在课堂上讲一些简单的格律知识,然后让他们仿写,采取调动情趣,打破神秘,发挥主动性的方式,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创造诗词,鼓励学生借助苗族酒歌、山歌、情歌的形式,进行学习,适时将学生练习中较好的诗作在班上朗诵,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许多语文老师,在学生的作文训练中,每学期都要进行一两次诗歌写作,考试作文也允许学生写诗,或半诗半文。

从2006年到现在,诗教领导小组还组织了三次全校性的学生诗歌写作比赛活动,它们分别是“迎春杯诗歌赛”、“瑞雪杯诗歌赛”、“爱我家乡、宣传台江诗歌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有效的促进了诗教工作的开展。

四、搭建作品展示平台,让学生才华得到展示。

学生的作品光是在班上交流是不够的,还不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对此我们语文组先将校刊《九月果》的一半作为诗教成果的展示平台,将学生的优秀诗歌作品登在上边,在全校师生中进行交流,随后将校刊赠送给来我校进行教研交流的其他学校或老师,扩大她的交流范围,受到好评,对学生鼓励很大。

随后,我们师生的作品不断在《苗疆文艺》、《苗疆夕阳情《》、《黔东南诗词》等刊物上发表,这又成为作品展示平台的新平台,《黔东南诗词》杂志社的各位老师对我校的诗教工作倍加关心和重视,两次重点介绍我校的学生作品和工作,多次了解工作开展情况,给师生巨大的鼓舞和帮助,诗社杨再将、罗国刚、杨长福、陈学之等领导和前辈热心的送诗书给我校部分老师和学生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台江县文联主席张少华、杨莉、李芳菲等领导和老县长王兴德、政协老主席潘昌基老人也倍加关心我校的诗教工作,为我校师生作品展示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学校诗教领导小组为了更好的展示学生的作品,促进诗教工作,于2009年第一天就在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诗教网易博客《黔山诗苗》,让师生将自己的写诗体会和诗歌作品展示在上面,进行交流学习。 另外,我们还要求各班在教室里必须张贴诗词条幅,还要求各办公室也要这样做,以进一步的营养造书香氛围,促进诗歌学习。

五、勤耕瘠土禾苗壮,诗教换来百花香。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诗教园地越种越宽,“诗苗”越长越壮,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名学生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诗歌作品近两百首,有三十多名学生在县里或州里举办的诗歌比赛上获奖,相当多的学生能够应用诗歌这一文体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歌颂农村的新生活,感谢老师和父母的关心爱护,描写家乡的优美的自然风光。 通过诗教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净化了灵魂,陶冶了情操,培育了美感,提高了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浓了,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新天,期末考试或中考语文上都有巨大帮助。

学校于2006年被省诗词学会和省教育厅评为“诗教先进单位”,2007年又受到州诗词学会的表彰,县文联和县宣传部也多次表扬我校的诗教工作。

但是,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加上是苗族地区,学生汉语表达水平还差,又是初中学生,教师也没有专门学习过诗歌写作,对诗歌的理解欣赏就不够,这项工作做得不够,许多资料都没有系统的整理和保存下来,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实践,才能更好的做到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文学新人。

2009年6月

诗教工作总结

诗教进校园

诗教方案

诗教工作计划

中国古代的诗教

木兰诗教学案

学校诗教工作计划

五年级诗教教案

诗教串词

诗教检查欢迎词

诗教汇报
《诗教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古诗词汇报 汇报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